新書推薦: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NT$
808.0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NT$
296.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NT$
332.0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NT$
1520.0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NT$
653.0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NT$
1010.0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NT$
806.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 《忐忑》走红背后有什么故事?龚琳娜、老锣在欧洲很著名吗?龚琳娜、老锣怎么看《全能星战》?为什么龚琳娜被称为灵魂歌者?不再频繁上电视节目的龚琳娜在忙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书里都有了!
★ 在喧嚣的名利场,坚持真实和正直。
龚琳娜、老锣首次讲述人生与艺术之路
★ 李谷一 邹文琴 李西安 杨澜 杨丽萍 冯唐 感动推荐
★ 不假唱,不媚俗,不忐忑。
他们的世界里只有本真的音乐,纯粹的艺术
★ 随书赠送明信片、书签
|
內容簡介: |
2010年凭着一首《忐忑》,龚琳娜被王菲转发,在网络走红,其歌唱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她在电视节目《全能星战》上与众歌手比拼不同类型的音乐,也在长城脚下演唱高雅的古诗词;她潜心研究中国民乐、戏曲等各种不同发声方法,在欧洲十年,只唱中文歌她出神入化的歌唱技巧及感染力之深,不是叫人拍案叫绝,就是忍不住掉泪。
二十多年前,德国作曲系毕业生老锣,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古琴,从此对中国音乐恋恋不舍。经过多年探索、研究,他决定专心作曲。老锣懂得运用西方的和声结构,丰富中国音乐肌理,并使其不失中国音乐特有的神韵;奏他的音乐,让乐手兴奋,令作曲家汗颜,令观众赞叹不已。
这对夫妇中国新艺术音乐之路是如何展开的?他们做过什么尝试及坚持?是什么使得他们今天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本书采取对话的方式,以他们生命中不同的音乐会作脉络,龚琳娜与老锣分别谈他们的感受及看法,从中可见一段相知的关系如何诞生,以及两人不同的性情与思考。
|
關於作者: |
龚琳娜
中国新艺术音乐歌唱家、创立者。一位具有独到艺术思想与创新精神的歌唱家,不断创新发展中国歌曲的演唱,活跃在当代世界音乐舞台。
龚琳娜潜心研究中国戏曲、民歌等各种不同发声方法,并独具匠心地将多种声乐技巧融汇在老锣为其创作的新艺术歌曲之中。她还致力古代诗词的演唱,以及传统声乐的挖掘和教育。2010年8月,龚琳娜发起声音行动音乐教育项目,旨在传播独具中国特色的发音唱法及音乐理念。
老锣(Robert Zollitsch)
1966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中国新艺术音乐的作曲家、创立者。
1992年获得德国国家奖学金,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中国音乐。二十多年来,他把中国和欧洲两种文化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融入到自身的音乐创作中,成就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他的作品,破除音乐风格的界限,基于中国文化精髓之根,立于中国艺术音乐创新之上。
2012年,为香港中乐团和湖北编钟乐团创作作品《钟乐和鸣》;2015年,为屈原的楚辞《九歌》创作了大型清唱剧《中华安魂曲》。已创作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中国新艺术歌曲近百余首。
|
目錄:
|
002序
001第一章 《北京谈话》音乐会
031第二章 五行乐队
069第三章 婚礼音乐会
095第四章 小小音乐会
119第五章 阿姆斯特丹《亚洲人声》音乐会
133第六章 《走生命的路》龚琳娜现代作品音乐会
153第七章 《爱之歌》音乐会
177第八章 《忐忑》
223第九章 《桃源行》音乐会
237第十章 全能星战
271第十一章 《水样年华》老锣民乐作品音乐会
287第十二章 《忐忑之后》龚琳娜、老锣香港音乐会
301第十三章 《云中君、河伯、山鬼》纽约乐侃马拉松音乐会
320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四章 小小音乐会(节选)
龚琳娜:
我突然发现我们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太把唱歌当成一种表演。我经常会跟老锣说:我是一个演员。
老锣说:不对,你是个歌者,不是个演员。
我就开始琢磨,那唱歌和表演有什么区别呢?原来我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我才发现,其实唱歌就是单纯地唱歌,不用去演什么,有时候唱一首歌就是一种自我的抒发,不需要表演的成分。我缺失的就是这种近距离给人家唱歌的能力,因为以前没练过。
我觉得我要训练自己,让自己打破唱歌和表演的隔阂,把表演那层丢掉。我先是这样练的。老锣的经纪人有一次请我们吃饭,在她家二楼的阳台上,吃完饭我说:我给你们唱个歌吧。但其实我不知道自己该唱什么。后来我唱了首贵州苗族的飞歌,飞歌是山歌嘛,我不能对着他们唱,我就站在阳台边上对着外面唱,还是大声唱,那时候也不会小声唱,我就对着远方感觉自己在山上唱飞歌。
当时经纪人就流泪了,她说:Linna,你的高音一出来我就受不了,刮到了我的心。她没有排斥我,也没有觉得我声音那么尖锐,而是觉得我唱得好,这对我是非常重要的。不像在WOMEX的舞台上演出,我一唱:啊高音,观众都往后退,他们觉得我的声音太尖锐。而我站在阳台上对着空旷的外面唱的时候,她哭了,她觉得我的声音特别干净、特别好。
后来只要去老锣朋友家,我就主动唱歌。其实那时候我不会一句德语,英文也不咋的,所以呢跟人基本上没有言语的沟通,都是老锣跟他的朋友聊天,我就坐在旁边,也听不懂。但是我会说:我给你们唱个歌。我把它作为一种训练,就是面对几个人的时候我该怎么唱。当然,刚开始我不敢面对他们唱,声音还是太大了,我只能对着外面唱。
还有一次特别搞笑,我的邻居来我家,进我的房间,我说:哎,我给你唱首歌吧。我就唱了首陕北民歌《圪梁梁》。我一唱:对面山的那个她,嗡地一下就出去了,就像我的声音是一阵风,嗡,把她吹跑了。那次也把我吓着了,我的声音咋了?有力量,这是好的。但不好的是,当面对客人,在那么小的房间里的时候,我应该控制音量。这次就用力大了,所以她嗡地出去了。
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唱歌也要讲究天地人和。我的声音要跟当时的环境相合:如果这个房间比较小,那我要控制我的能量和声音;如果是在特别大的地方,我当然要用更大的能量。我原来没有考虑过这点,原来我们每天在琴房都是傻练,咪咪咪,嘛嘛嘛,啊特别大声地练声。而且学校考试的时候,老师一定会看你声音的大小,因为要看你的声音有没有穿透力,来分辨你的技术够不够好,所以我们都认为声音越大越好,共鸣越大越好。而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什么环境要发什么声。其实声乐技巧里不光有高音,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不做这些小小音乐会,我就根本不会知道我的声音跟环境相合的问题。
有了这个经验以后,我现在凡是站在一个新的舞台上,我走台的时候一定是先闭上眼睛,然后再睁开眼睛。闭上眼睛的时候,是感受你周围有多大;睁大眼睛,是看观众有多少人。然后再决定用多少力,才能让听众听起来舒服。举个例子,我在这种小小音乐会唱,和在人民大会堂唱,肯定完全是两码事。歌是一样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我的用力、气场、表演形式是不一样的。
在小小音乐会上唱歌时,我要放松点,因为你离我那么近。如果我太绷了,用的气场太大了,你就要飞出去了。所以在小音乐会里,所有的作品都要松弛点。通过这小小音乐会,通过不停地对不同的人唱,从刚开始不敢面对人唱,到后来慢慢地可以对人这样唱,我开始掌握这种能力了。
后来我有个朋友过生日,妈妈们一起吃早餐,我就清唱了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她们所有的人都说:哇,太美了!
那时我唱这首歌的时候,就能面对她们唱了。但这不是表演,而是我选择这样的歌,选择清唱给这些女人们听,一切都非常协调。相反,如果几个女人在吃早餐,我突然唱个《走西口》,还不把人吓坏了。所以你选的作品、环境和音色都要一致。
我为什么之前没有这个经验?因为在中国这种小型音乐会特别少,我没有上小舞台的机会。而在西方,这种小型音乐会很普遍。过去西方的室内乐其实就是这种方式,住在城堡里的贵族,经常邀请音乐家,莫扎特啊什么的,来演奏,它也是这种小小音乐会,现在叫私人音乐会。现在欧洲也没有贵族的概念了,但是这种小音乐会保持了下来,在每个城市、每个村镇都会经常举办小型音乐会。尤其是小村镇,他们很少听到大型的音乐会,毕竟村镇的人也不多,所以他们就在政府的活动屋专门做这种小音乐会,而我和老锣当时经常去的就是这种地方。
在这段小小音乐会的时期,我没有一首歌是唱英语和德语的。我还问过老锣:我们在德国演出,要不要唱首德国的民歌?因为如果是在中国,来了一个老外,唱首《茉莉花》,大家肯定高兴得不得了。我想我唱一首德国民歌,大家肯定也会拍手高兴嘛。老锣却说:你别做那样的事。第一,好好地唱汉语歌曲,让西方的观众听到汉语的美,这才是你的领域。第二,你以为西方观众喜欢外国人唱自己的民歌,其实他们只是觉得好玩而已,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你的音乐是尊敬和欣赏的。我当时还是不理解他说的话,因为我觉得效果好,掌声多,就行了嘛。而老锣当时就灌输给我一个概念:你要用自己的文化去赢得尊敬,而不是靠迎合来赢得掌声。
其实唱一首德国民歌特简单,老锣的琴也特别适合他们的民歌,但我们从来没唱过。他自己是德国人,他也不让我唱德国民歌。他说你自己唱着玩没问题,但你不能拿到咱们的舞台上唱,你这样做太业余了。
这也是一开始我们合作的时候,曾产生过的分歧,但因为他的坚持,就形成了我们这条路的规则。现在我觉得挺好的,但是当时我还是很忐忑不安的,不知道观众喜不喜欢、习不习惯。所以总希望唱一首能讨好他们的歌。老锣特别较真,他连一步都不让我妥协。如果我妥协一步,我就会得到甜头,他们肯定会鼓掌的哎呀,你多好玩儿啊。这样我可能还会唱他们的歌,这样一再妥协,就完了,就没有规则了。而老锣是那一种绝不妥协的人。
第八章 《忐忑》 (节选)
龚琳娜:
从湖南卫视跨年的《忐忑》开始,我和我们的音乐完全从网络落地了。其实湖南卫视这一版《忐忑》超越了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忐忑》,在立足点上,小人物到大人物的转变是一个创新,这样就给观众带来更大的震撼。而且有一点是我和老锣特别自豪的,我们是真乐队,那天也只有我们一个是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其他全部是流行音乐,是卡拉OK系的和非常西方化的流行音乐。虽然他们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明星,但是我觉得他们的音乐没有具备自己的特点,用的也都是伴奏带。而我们呢,五个人,四件乐器,用室内乐的形式,能镇住这么大个场,这还是值得自豪的。
当时我父母在北京带我的两个孩子,老锣就给家里打电话问:儿子,你们看妈妈唱得怎么样?我们家大儿子就说:挺好的,就是眼睛太红了。他这样说,肯定是我妈在旁边这样说的,因为我儿子不会这样说的。我和老锣就觉得,我父母怎么可以把他们的想法灌输给我们的孩子?每一个孩子在这种时候,都应该为他的父母自豪。任何一个音乐家刚演出完了以后,孩子听了都应该是一种振奋的情绪,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鼓舞。当时我们回国后,第一次正式地上这种舞台,来自家人的鼓舞对我们也是很重要的。结果他这样说,我们还是有些失落的。
然后我弟说的是:哎呀,太可怕了,看了这个,我昨晚上做了一夜噩梦。为什么他们会做噩梦?因为他们怕第二天的新闻出来不好。家人总是爱你的,不仅仅是他自己喜不喜欢的问题。
当然我的视觉冲击力也确实比较强,大家已经太习惯美女、帅哥唱歌,像李宇春稍微夸张一点、男性化一点,其他就没有更夸张的了。我一个女人,出来这样子,很多人一下子接受不了。尤其是我的家人,因为他们站在我的角度,怕我受别人攻击。特别是他们那个年代,经历过文革这种事情。看到我那么张扬、那么自由地唱这首歌,会担心我被别人骂。我舅舅就说他看完直播晕倒了。
但是第二天,评论反响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是说你好不好的时代,而是有没有人争论你的时代。过了几天,我妈看到这个节目影响力这么大,她也开始慢慢接受。但大家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会分不清楚好和不好、对和错,会被这种冲击力吓蒙了。《忐忑》确实是开辟了中国的一种新音乐,无论是从流行音乐角度还是从民族音乐角度来看。我开始以为《忐忑》影响的只是民族音乐,但是后来湖南卫视的台长告诉我:绝不是,你影响的是整个中国音乐界。然后他想邀请我当快女的评委,我拒绝了。快女是电视台培养自己的明星,这对内地来说很重要,但是我不想做任何节目的评委。
老锣:
有意思的是,《忐忑》是在网络火的。我们这首歌的出发点是在古典音乐环境,而《忐忑》火起来,把我们突然变得特别流行,可以站得住流行乐的舞台。没有比流行乐舞台更大了,它还是全部音乐环境中最大的舞台。在湖南卫视跨年音乐会,不可能出现一个弦乐四重奏,或者一个琵琶独奏。我们一个艺术歌曲是不会在这里出现的,但是我们的《忐忑》,真的出现在这个舞台,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到现在经常有媒体还会问我们会不会觉得很遗憾,认为这是一种误会,把我们变得像流行音乐那样火。但我们觉得根本不是这样,因为虽然我们在流行音乐环境火起来,但古典音乐环境的、戏曲音乐环境的、艺术音乐环境的、民族音乐环境的,都认可我们,所以我们没有丢了这些环境,而是得到了一个大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运气太好了,因为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上这样好的舞台。
当然,有一段时间我们也觉得,现在大家一直都是龚琳娜、《忐忑》,《忐忑》、龚琳娜,没有人说别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大家需要时间来消化《忐忑》。有可能《忐忑》在这个环境的影响力就是那么大,所以需要一段时间消化,我们就慢慢地在这里那里做一点我们的别的事。如果可以唱两三首歌,那就唱别的歌吧,如果他们现在就是想听《忐忑》,那好,就给他们唱《忐忑》。
也有好多流行音乐环境的人,认为《忐忑》是一次性的,只能火很短的时间。因为他们也想不到我们还会有很多别的作品。很多网络歌曲经常是这样,火起来,过一段时间就没了。谁现在还记得三四年前在网络上火的别的歌曲?它们很快就过去了。我记得跟《忐忑》同时间有另外一首歌,也在那个时候被人说是神曲,是《爱情买卖》,但是现在已没人提了,这个完全过去了。那个时候很多人看着我们,他们也认为,龚琳娜现在火,但很快就会销声匿迹了。
他们不知道龚琳娜本来已经有别的知名度了,龚琳娜在学院派和艺术音乐环境,完全有她的地位。我们在中国艺术音乐环境中,也一直有做事,所以并不是说我们是2010年回到中国,完全是新来的。不是,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很多,包括在国内搞了音乐会。2010年也跟葡萄牙合作,在世博会一起做了音乐会。这些事都有它的影响力,但是它的曝光率就不是那么大了。如果在音乐环境里想做事,曝光率和影响力,两个都需要。所以对我们来说《忐忑》那把火,我想是老天送给我们的一个很大的礼物,让我们可以回到中国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