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优雅:如何看中国画

書城自編碼: 280960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 者: 王耀庭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58063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6-30
版次: 0 印次: 1
頁數/字數: /1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1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NT$ 759.0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NT$ 602.0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NT$ 301.0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NT$ 347.0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人体使用手册3:自愈力的逻辑(全面解读身体面对疾病时的反应逻辑,学习更多有效的系列家庭按摩) 》

售價:NT$ 281.0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素描简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 》

售價:NT$ 1989.0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智慧宫丛书028·神工智能 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

售價:NT$ 398.0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街头健身训练指南 》

售價:NT$ 121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03
《 知中·了不起的宋版书 》
+

NT$ 490
《 优雅10:昆曲的声与色 》
+

NT$ 490
《 优雅09:茶的味道 》
+

NT$ 490
《 优雅07:篆刻的雕琢 》
+

NT$ 490
《 优雅06:中国花艺 》
+

NT$ 490
《 优雅08:中国式建筑 》
編輯推薦:
还原千百年来中国人与美的对话,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台湾学者专家多年打磨,用一套书讲透中国文化独特之美,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中国的人。10本书10个主题,锁线裸脊,全彩印刷。

1 系统完整:《优雅》丛书共10种,包含绘画、书法、图书、诗歌、陶瓷、建筑、花艺、茶艺、篆刻、昆曲共10个主题,涵括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化之美有全面介绍。
2 内容经典:《优雅》台湾版各分册出版后成为各自领域经典之作、重要参考书。其中《优雅03:陶瓷之路》获台湾出版奖最高奖金鼎奖。《优雅01:如何看中国画》先后有台版、港版、日文版及韩文版等多种版本出版。
3 图文并茂:无论是国画、书法,还是陶瓷、图书,都针对内容配以大量彩色图片。以图解文,以文注图,展示更加直观,读者获得的印象更鲜明具体。
4 作者优秀:《优雅》的主编和作者来自台湾,都是各领域研究专家。其优势尤其在于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学养深厚。在传统文化大环境逐渐消失的今天,其独特性愈发凸显。如《当书法成为艺术》的作者周凤五,其父周介夫为张大千关门弟子,家学渊源,自身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
5 分册内容全面具体:《
內容簡介:
◇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当我们用国学的视角回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在竖起一面高墙;当我们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中国文化,其实我们是把它定格在遥远的过去。越想接近,越是遥不可及。
但是,几千年的磨砺和积淀,那里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还没真正触碰到。
不如忘掉需要仰视的国学高墙,扔掉隔离时空的传统情怀,放空、平视,也许豁然开朗。
古典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淬炼出了一套关于人的教养,儒雅、温文尔雅,一幅书画,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个诗句都守护着一段关于物质与精神之美的密码。优雅地活着,也许是过去世界带给今天的我们的最关键的信息。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优雅地活着,优雅是当代人的精神深处不变的追求。
无论中国人,还是想看懂中国的西方人,其实都在从古典中国寻找失落的优雅。

◇《优雅》丛书来自台湾
这套书来自台湾,主编何寄澎先生说:中国文化之所以渐趋暗淡,是因为从没有人配合着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正确而完整地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大众。
所以,他邀请台湾当时最有文采、学养深厚的作者一起完成了这套书。
他是用美来贯穿全套书,讲的是中国式的美。
他说:华夏之美,献给每一个中国人。
其实,中国式的美,可以献给全世界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人。
《优雅》系列离开传统的国学视角,抛弃繁琐的考证或晦涩的理论,力求从美的角度出发,配合现代人的环境与生活,透过浅明易解的方式,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出来。
《优雅》是献给每一个中国人的,也献给每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重拾优雅生活。

◇《优雅》丛书共10种:
01《如何看中国画》
王耀庭:台北故宫书画处研究员、台湾艺术大学书画学系教授。

02《当书法成为艺术》
周凤五: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在台湾大学开设书法课。

03《陶瓷之路》
刘良佑:公认的香学研究第一人,台湾现代陶瓷艺术学会首任会长。

04《中国图书三千年》
潘美月: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印刷史、古籍版本研究权威。

05《诗歌在唱什么》
曹淑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

06《中国花艺》
许淑真:花艺专家,常年在台湾开设花艺课程。

07《篆刻的雕琢》
林素清: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对汉字起源有深入研究。

08《中国式建筑》
李乾郎:台湾古迹研究权威、台湾文化大学建筑系教授。

09《茶的味道》
张宏庸:著名茶史、茶艺专家,对《茶经》有深入研究。

10《昆曲的声与色》

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昆曲课。
關於作者:
《优雅》丛书主编:何寄澎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所博士,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考试院考试委员。并曾任幼狮文化公司总编辑,主持出版《观念史大辞典》、《世界文明史》、《幼狮少年百科全书》等经典作品。研究领域包括唐宋散文、现代散文、中国文学史等,著有《唐宋古文新探》、《北宋的古文运动》、《典范的递承:中国古典诗文论丛》等,并编辑整理了台静农的《中国文学史》。

《如何看中国画》作者:王耀庭
中国艺术史硕士,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工作三十余年,于处长任上退休。退休后在台湾艺术大学书画研究所任教授,有《古书古画今日看》等著作以及大量专业论文发表,著作被译为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文字。
目錄
上篇
中国绘画赏鉴
第一章
仙山楼阁何处寻 国画的观点
一、写实和意境
二、构图和视点
--------
第二章
别有天地在人间 国画的意境
一、山水画的意境
二、人物画的传神
三、虚实的构图
--------
第三章
点线的艺术国画的笔法
一、线和用笔
二、用笔的方法
三、衣纹的描法
四、山水画的皴法
五、界画
--------
第四章丹青彩绘颜料与色彩
一、国画的颜料
二、色彩与光
三、色彩的调和
--------
第五章
墨海翻出精神墨韵的表现
一、墨与用墨
二、墨色
三、用墨的方法
--------
第六章
书画同源绘画与书法的关系
一、用笔的共通点
二、构成
三、意境与神韵
--------
第七章
诗画的融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诗意的空间境界处
二、画有诗意的情趣
三、象外之意、言外之味
--------
第八章
画外仍须用功夫国画独特的装点
一、题款
二、印
三、装裱
--------
第九章
笔墨游戏国画里的奇门怪招
一、指头画
二、米氏墨戏
三、漆画
四、泼墨
五、洗绢
六、混墨
七、含毫吮墨
八、弹洒
九、拓印
十、影壁、堆金立粉
--------
第十章
国画的鉴定摹本与赝品
一、摹本例
二、赝品的制作
三、真伪的鉴定
--------

下篇
中国绘画史概况
第十一章
上古时期
一、汉
二、六朝
三、谢赫六法
--------
第十二章
隋、唐
一、人物画的黄金时代
二、山水画的变化
三、中唐以降的画坛
--------
第十三章
五代、宋
一、北方画系
二、南方画系
三、徐熙、黄筌二体
四、宫廷美术的全盛期
五、文人画的萌芽
六、雄浑空灵的风味
七、减笔的画法
--------
第十四章

一、文人画的奠基
二、元末四大家
三、简逸的花鸟人物画
四、宋、元画的异同
--------
第十五章

一、宫廷绘画的重建
二、奔放的浙派
三、温雅的吴派
四、风格野逸的花鸟、人物画
五、南北二宗论
--------
第十六章

一、遵行古法的四王山水画
二、洒脱创新的遗民画派
三、西风吹来的涟漪
四、狂怪不羁的扬州画坛
五、金石派及海上画派
--------
內容試閱
面对一幅画,该是如何看法?怎样才能提高对国画的欣赏能力?
当你在博物馆的画廊参观,或在其他场合面对着一幅美妙的图画,甚或在家里翻阅画册,看了之后,感到很有趣味,有份怡然自得的心情,那你已经获得了欣赏的乐趣。
自古以来,提到中国画家的创作,时常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画家对所见所闻有着敏锐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凭着优于常人的条件,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作品。我们也常说,一幅优秀的作品是具有生命的,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思想,进而使观赏者受到感染。反过来说,艺术品须被观赏者察觉到它的奥妙处,才能传达所含蕴的美。画面上所具有的美,是画家个人主观或客观的产物,虽然不一定能得到每位观赏者完全同意,照样可以引起多数人的赞赏,可见在美的观赏上还是有共同认可的范围的。
实际观赏的时候,面对同样的一幅作品,难免有许多不同层次的理解,比如带着科学分析的眼光来审查,用超越理智的观点来批评,凭着一时情绪上的好恶来反应,甚至于三者错综复杂混在一起。更有许多人直截了当地说:我欣赏不出这幅画在表现什么。你说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国画也好,西画也好,画家都是用形状与色彩作为表现的媒介。形与色不像一般语言文字,每个人都学过、认识,两个人看到同样的文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不至于有太大的差别。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通过学习、训练,懂得了运用语言文字来沟通彼此的心灵,可是在形与色的认识上,除了专业人员和特别爱好者,很少有人曾经用心过。孔夫子说过视而不见,为什么看了还等于没看到呢?在欣赏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画面上的形形色色,更要见到这形形色色告诉我们些什么。在这儿,我们不禁要问:面对一幅画,该是如何看法?怎样才能提高对国画的欣赏能力?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记载一则看画的故事。欧阳修家藏有一幅古画,画的是牡丹花丛下有只猫。他无法判定这幅画的好坏,而他的吴姓姻亲一见到就说:这幅画画的是正午时分的光景,因为花瓣无精打采,色泽干燥,猫眼只露出一线,正是中午特有的现象。这位欣赏者已经深切体会到画家把握时间的特色,也说明创造者和观赏者都有很深刻的观察力。作为一个画家,和观赏者一样,要认真地去审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比方说,中国的山水画家虽然很少对景下笔,却长年累月地流连在真山真水里,深刻地观察体会,才将其表现出来。例如公元十世纪、十一世纪间的大画家范宽,就是居住在深山里,纵目四顾,求取山川四时变化的趣味,即使是在寒冷的雪夜,也照样徘徊浏览,寻求创作的灵感。公元十二世纪,宋徽宗告诉宫廷画家们:孔雀往高处去时会先举左脚。好的画家在一番深刻观察后,才能把握画题的造型和色彩。
作为一个欣赏者,如能了解中国绘画发展史上被大多数人欣赏,乃至于创作上所共同遵循的一些原则,当有助于更深层地领略这门艺术的奥妙。本书就是要讨论如何去了解中国画的。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也是主要的篇幅,介绍的是如何欣赏中国绘画。自古以来,有关中国绘画的评鉴累积了相当多的经验,可以视为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例如,公元六世纪,南齐谢赫就曾整理前代人的看法,发表了有名的六法论,直到今天仍是论画所常引用的。至于各朝各代的画论,更是琳琅满目。循着先贤的脚步,我们今天谈国画的赏鉴,当然还是植根于传统,不敢说是绝对超越前人,然而我们有幸生于这个时代,具备了许多往昔累积的优厚条件。谈画最重要的还是直接拿画来谈,古代所憧憬与标榜的左图右文,在今日的印刷技术下,已经可以毫无问题地克服。就画论画,才能直接接触到画的核心,画是看的,不是听的,眼见为准,耳食是病。本着这个原则,这一部分所谈到的,一定是举图为证,让读者能看得到,避免坠入谈玄说理的层次。拜今日印刷术之赐,图片的效果虽比不上原画,已经可以做到次真迹一等了,这也使我们比古人更容易去了解中国的传统绘画。苏东坡形容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欣赏一幅画时何尝不是如此?这是前面提到过的,不同的观点,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画的分析,本书采取的步骤,可以从篇目的次序看出来。首先是国画的观点。这个观点,毋宁说是画家如何来看大自然,尤其是以大自然为题材的山水画是如何产生的。了解到画家如何作画,也就容易起共鸣了。其次谈的是画面的整体气氛,以及如何从画家所安排的章法虚实来领略。画既是以形色为基础,接下来谈的则是构成画里形象的用笔法和中国人的色彩观念。单色的墨画是中国绘画的特色,国人论画甚至于只归结到笔、墨两端,可见它的重要性。毛笔是中国美术的利器,书法与绘画一向相提并论,关系犹如孪生子,技巧与美感的相通之处,当然值得我们讨论。诗、书、画又是三位一体,诗与画的相通之处,国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本书用了两个章节来介绍。画上的款题、加盖的印章,以及能卷能舒的装裱方式,都是中国画所特有的,虽是画外之物,却不能忽视。此外,画有正正规规画出的,也有逸出常规的做法,笔墨游戏这一章希望带给读者相对宽阔的看法只要是好画,就可以欣赏,而不必管表达方式如何。真画、假画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观赏后又有鉴别的需要,上篇的最后一章是想带给读者关于真画和假画的观念。最后一部分介绍的是中国画的历史,从上古到晚清,是纵向的发展关系,期望能在欣赏的层次上使读者了解到画家之间的传承关系。
作者多年来从事的都是有关绘画教育的工作,如这本书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中国绘画的领域,于愿已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