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NT$
359.0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NT$
359.0
《
偏爱月亮
》
售價:NT$
207.0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NT$
255.0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NT$
380.0
《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售價:NT$
259.0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NT$
307.0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NT$
468.0
|
內容簡介: |
叶圣陶是著名的文学家、编辑家、出版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家叶圣陶从事教育工作有近80年,他的关于教育、文学等方面的著述影响深远,他对青少年的寄语也如师长如朋友,《中学生》上的短文,《稻草人》里的童话,在今天仍能激励和打动我们的心灵。由于本丛书着重于民国教育、民国学养的追溯,因此我们主要选取了叶圣陶先生在民国期间的著述,根据其内容分为四大部分:教育与习惯青年与环境家庭与学校文艺与生活。
教育与习惯一章,侧重于启发学生高效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读者指明了学习的目标,有助于其端正学习心态;青年与环境一章,主要选取叶圣陶先生在抗战期间针对青少年所写的文章,可以看出先生对青少年的期许,和他所提倡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命感;家庭与学校一章,主要与家长、教师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成长环境等;文艺与生活一章里,叶老言辞恳切,不仅是旨在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还意在指导学生培养文艺修养以充实人生,以人生阅历来丰富文艺。
|
關於作者: |
总主编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编有《新世纪教育文库》等30余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叶圣陶从事教育工作近80年,对教育充满挚爱。他编撰了大量国文教科书,并长期主持教科书编审,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等观点影响深远,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目錄:
|
序
倾听民国先生的趣话 朱永新
第一章
教育与习惯
003读教科书不是最后目的
007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011读些什么书
015自学成功的夏丏尊先生
018高等教育所要养成的好习惯
022学习不只是记诵(节选)
028改善生活方式(节选)
031珍惜自己和锻炼自己
035习惯成自然
第二章
青年与环境
041受言
044少年们的责任
048四个有所
052说话与听话
054暴露
058人生观
062生命和小皮箱
065血和花
070五足年了
074冲破那寂静
081新年致辞
第三章
家庭与学校
089教育改造的目标
093做了父亲
099受教育的与改革教育
102教师问题(节选)
107枯坐听讲
112受教育跟处理生活
115德目与实践
120供献给父母的
126新精神
第四章
文艺与生活
133思想语言文字
134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论》之二)
140源头(《作文论》之三)
149答复朋友们
152写那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
155慰念贫病作家
157爱好和修养(节选)
164关于谈文学修养
169文艺随谈
174略谈音乐与生活
178我们的话
181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教育与习惯
读教科书不是最后目的
一个住惯了都市的青年到乡间一家亲戚家里过暑假,那亲戚家里种植着一些花木,跑出门去,又随处可以见到田亩和树林,他开始对植物发生了兴趣,时时去观察它们。真的,他还是第一次同植物亲近呢。在都市里,他看见的是鸽子笼似的房屋,灰白色的水门汀地,以及车来人往的街道,只有学校廊下排列着的几盆花是他仅见的植物。现在他每天和各种植物为伴,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随时有新的解悟。他看见多数植物的新芽从叶柄的地方生出来,纠正了他以前的见解,在以前,他以为新芽的萌生处所全是没有规律的。他又看见一些植物的花蕾早已预备在枝头了,如山茶的花期在冬春之交,绣球的花期比山茶还迟一点,但是在夏季都有了花蕾,这使他觉悟向来的错误,在向来,他以为一切植物的花蕾都要到了花期才生出来的。一天,他把他的新经验告诉我们,说:关于这些,植物教科书上都没有提起,莫怪我要误会了。若不是这个暑假有了观察的机会,这种误会不知道要延长到什么时候呢!
我们相信一个农家的孩子或是种花的园丁决不会有这种误会。他们并没有读过植物教科书,甚至不知道有植物什么的名词。而郑重其事地,为了研究植物而读了植物教科书的,偏会发生这种算不得轻微的误会。可见仅仅读植物教科书决不是研究植物的妥当办法了。
依通常说,学生所要求的是知识。说得更切实一点,那便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不是随便谈谈随便听听就可以取得的。必须把外界的一切融化在我们的生命里,使我们的生命丰富而有所作为,才算真个取得了生活经验。外界的一切杂然并陈,为摄取的方便起见,不得不把它们分个门类,于是学校里就有了各种的科目。每一种科目如果漫然去学习研究,势必混乱而没有头绪,为有所依据起见,不得不给他定一个纲领,于是学校里就有了各种的教科书。读教科书并不是进学校的最后目的,最后目的乃在取得生活经验。必须一方面依据教科书上所定的纲领,一方面不忘记和杂然并陈的外界的一切打交涉,这个最后目的才可以达到。仅仅知道一些文字记录下来的纲领,此外再不做什么工夫,那是绝对不行的。
仅仅读植物教科书而不去亲近植物,只能算没有懂得值物。像前面说起的青年那样,直到同植物亲近之后,他才觉悟从前见解的错误,他才真个懂得了植物。教科书只是文字而已,间或插一些图片,也不过一瞬间的静态,不要说万万传达不出事物真相,就是和活动影片比较,也相差很远。往往有这么一种情形:实地观察原可以一目了然的,教科书中连篇累牍写了一大堆还是不能教人明白。这不一定由于编书的人本领差,要知道文字的功用自有它的限度。还有,譬如读生理教科书,一章是消化系统,一章是循环系统,如果不去取一匹动物来解剖,也不省察自己的身体来理会,定会设想这些系统是各个独立的,谁和谁没有关系,好像都市中埋在地底下的排水管和电线管。这也不能怪编书的人,身体中的各个系统原是息息相关的,可是编书总是分了开来一章章地编。最要紧的是教者学者都要认清楚:教科书不过是个纲领,是宾,真实的事事物物才是教学的材料,是主。教明白了教科书,记清楚了教科书,算不得数。必须学者真个懂得了真实的事事物物,方才是教者教到了家,学者学到了家。
不仅理科方面的科目如此,其他科目也是一样。试把国文来说。国文,好像全是书本上文字上的功夫了,然而它和实际生活也密切地联系着。你研究一句句法,必得问实际生活中这样说法是不是妥当,你研究一个字眼,必得问实际生活中这个字眼该怎么使用,这才读一篇文章得到一篇的好处。如果你不问这一些,单从书本上文字上去揣摩,玩弄什么神妙呀生动呀那一套把戏,那只能做成功一个书呆子而已,读完一部国文教科书准保你写不来一张字条子。
读者诸君中间有相信读教科书便是进学校的最后目的的吗?如果有,我们特地在此提出劝告:快把这个信念丢开了吧,因为这是个要不得的信念。教科书好比一张旅行的路程单,你要熟识那些地方必须亲自到那些地方去旅行,不能够单单记住一张路程单。
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我们知道现在中等学校里,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书报,颇有加以取缔的。取缔的情形并不一律。有的是凡用语体文写作的书报都不准看。说用到语体文,这批作者就不大稳当。却没有想到给学生去死啃的教科书大多数是用语体文写作的。有的是开列一个目录,让学生在其中自由选择。说目录以外的书报都要不得,谁不相信,偏要弄几种来看,只有一个断然处置的办法没收!有的更温和一点,并不说不许看什么,却随时向学生劝告,最好不要看什么。一位教师在自修室外面走过,瞥见一个学生手里正拿着一本所谓最好不要看的东西,他就上了心事,跑去悄悄地告诉另一位教师说:某某在看那种东西了呢!那诧怪和怜悯的神情,仿佛发见了一个人在偷偷地抽鸦片。于是几位教师把这事记在心上,写上怀中手册,直到劝告成功,那学生明白表示往后再不看那种东西了,他们才算在心上搬去了一块石头。这虽然温和一点,然而也还是取缔。
这样把学生看做思想上的囚犯,实在不能够教人感服。学生所以要找一点书报来看,无非想明白当前各方面的情形,知道各式各样的生活而已。既已生在并非天下太平的时代,谁也关不住这颗心,专门放在几本教科书几本练习簿上。当然,所有的书报不尽是对于学生有益处的。但只要学校教育有真实的功效,学生自会凭着明澈的识别力,排斥那些无益的书报。现在不从锻炼学生的识别力入手,只用专制的办法来个取缔,简便是简便了,然而要想想,这给与学生的损害多么重大!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教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围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我们曾经接到好些地方学生寄来的信,诉说他们被看做思想上的囚犯的苦恼。只要一读到那种真诚热切的语句,就知道取缔办法是何等样的罪过。
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应该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学生要扩大一点认识的范围,做他们亲密体贴的朋友的教师竭力帮助他们还嫌来不及,怎忍把他们的欲望根本压了下去!我们特地在此提出来说,希望做了这种错误举动的教师反省一下,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