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名家主编,形式便利,版本精良,高清放大,印刷精美,绝不反光。
1.折页形式,可伸可缩。既可以单面临摹,也可以展开整体欣赏,充分考虑读者需要,极为便利。
2.内容全面,版本优良。全套一共70种,囊括了历代书法精品,是*权威的书法学习资料。
3.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适当放大,锋芒墨色纤毫毕现,可谓下真迹一等。
|
內容簡介: |
本系列丛书精选历代常用碑帖范字加以放大,并配以折页的形式,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书法类图书,是本社黑白版《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常销,畅销)的彩色升级版。既可用于学校、书法培训中心,也可为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
關於作者: |
主编古铁,原名胡紫桂,系中国书协第四届书法发展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湖南省书协副主席。
|
內容試閱:
|
疏旷天岸马野逸云中鹤
《石门颂》赏析张俊东
古人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这里是指取法的格调和境界要高。古人还有一个相关论述,取法不下秦、汉。这里的『秦、汉』有朝代时间的概念,但更多的还是指秦、汉的书法艺术风格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书法史,仅以高古这一脉而言,秦、汉时期的书法艺术确实高古、浑厚,而秦、汉以后则日渐衰落了。
《石门颂》摩崖是东汉建和二年(148)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司隶校尉杨涣所写的一篇颂词,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刻在陕西褒城褒斜道南端石门隧道西壁之上。原刻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书体为汉隶,刻书二十二行,每行三十或三十一字。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人们乃将此摩崖石刻从崖壁上凿出,1971年迁其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
《石门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汉隶中的经典之作,它与《郙阁颂》《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它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审美判断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从笔法上而言,它是较早使用绞转笔法并充分使用绞转笔法的汉碑;在整体气息上,它以静为主、以动为辅的审美追求在今天依然是传统意义上书法艺术的审美主流。
对一个以书法为专业的人而言,对一些经典的碑帖除了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以外,还时常会出现一种直觉。笔者第一次看到的《石门颂》石刻的印刷品,印象中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看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几个大字,就为其结字的疏旷野逸,线条的瘦劲和绵绵的流动之美所折服,同时还有一种又激动又吃惊的感觉,似乎在这之前就对《石门颂》非常熟悉,其实之前根本没有看到过。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就是一种缘分和相通。而且每次翻看《石门颂》的帖子,笔者似乎都能清晰感觉到当时刻石工匠刀法的抑扬顿挫、快疾徐迟与起承转合,甚至连刀的运动、手上的动作和工匠的身姿都仿佛就在眼前,告诉我这个点画、这个字是怎么出现这样效果的,很是神奇。
《石门颂》既有特点也有不足。
特点之一是结字以疏朗开阔为基调。此帖通篇结字以横式为主,大多数字的结字都呈扁长方形。后半部分,特别是临至结尾处,结字不像开篇略显拘谨,而是优游不迫、率意从容,偶尔出现几个以竖长方形为外形的结字;单个字内部空间的分割也不再像开篇时那样相对平均呆板,而是丰富多变、有紧有松。由于此碑线条相对于单个字的面积而言略显瘦劲,所以在整体上给人以开阔、疏朗的感觉。
特点之二是用笔以绞转笔法为主。仔细体会《石门颂》的点画线条,我们会发现,它的线条几乎都是粗细均等的,虽然很细,但并不柔弱、空怯和苍白,在审美上是扎实、瘦劲的,而且内蕴很丰富。如何才能写出《石门颂》的线条感觉?我们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和试验,发现《石门颂》的用笔很特殊,它主要以绞转笔法为主。这里所说的绞转笔法是指毛笔笔毫锥面在纸面上运动的时候,不是笔毫触纸时接触面一成不变的一种运动,而是笔毫与纸接触的面不停变换的一种旋转运动,这种运动一般又被称为绞转或使转。绞转(使转)用笔时,笔毫着纸的侧面不停地变换部位着纸,也就是说,通过书写者的手捻动笔管使笔管旋转或者通过手上强力的扭拗动作进而使柔软的笔锋像『拧麻花绳子』一样绞到一起,使笔锋的不同部位着纸,写出有毛刺的感觉和变化丰富的迟涩、老辣线条。也曾有人做出这样的评价:这一类的作品是以篆书的用笔写隶书。这种说法确实很恰当。《石门颂》的线条在审美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势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审美,一个是由于《石门颂》的线条在物理长度上确实很长,另一个原因还是出于这样独特的绞转笔法。康有为讲:『古人笔法至多,然学者不经师授,鲜能用之有李华之说又曰:「有二字神诀,截也,拽也。」所谓截、拽者,谓未可截者截之,可以已者拽之。』①为什么康有为会引用这句话,论书者李华的本意也许是想表达:书法创作中书写点画或是写出的点画要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态;或者说是要有『未可截者截之,可以已者拽之』这样在意料之外而在情理之中的处理;但他也一定是有自己创作上的感受才使用了『截、拽』两个字。笔者认为『截、拽』两字神妙,依据笔者书法艺术的创作经验和临写《石门颂》的感受②,使用绞转笔法的时候,真的有一种通过毛笔的笔杆旋转把笔锋绞到一起『拽』『扯』『拉』线条的感觉,似乎《石门颂》中那样的线条确实不是轻松写出的,而是使用了全身的力气『拽、扯』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