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溺爱之罪
》
售價:NT$
255.0

《
走出无力感 : 解锁生命力量的成长密码(跟随心理咨询师找回积极能量!)
》
售價:NT$
305.0

《
藩屏:明代藩王的艺术与权力(柯律格代表作,一部逆转“边缘”与“他者”的明代藩王物质文化史,填补研究空白)
》
售價:NT$
551.0

《
《史记》纵横新说
》
售價:NT$
305.0

《
放不下的痛:运用脑科学修复创伤的40种方法(神经科学专家带你深入了解创伤背后的脑机制,开启全面康复之旅!)
》
售價:NT$
305.0

《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第4版)
》
售價:NT$
403.0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跟随历史的足迹 见证一个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
售價:NT$
305.0

《
功名诀:左宗棠镜像
》
售價:NT$
908.0
|
編輯推薦: |
创造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与崇尚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社相辅相成,创造社高举着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大旗,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一抹奇异亮丽的色彩。创造社早期成员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们清一色的都是留日学生。因此在考察他们的文学成就的时候,绕开日本对他们的影响几乎不可能。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早期创造社主要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等四人与日本的关系为轴心,从他们留学日本为起点,延绵至二战期间,从各个角度展开他们在生活上、文化上、文学上、政治上等与日本之关系的分析与批评。
本书立足于历史不应该有空白的历史观立场,以注重史料和同时代的文献为原则,用比较文学的手法,综合地考察了早期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之关系,提出了不少崭新的观点,以期填埋创造社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研究的空白。
|
關於作者: |
周海林博士,美国Villanova 大学中文系主任。1989年考入日本法政大学日本文学系,1993年考入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院国文学系,2002年获得早稻田文学博士号,2000年随夫赴美,并在美国Villanova大学任教,历任人文教养、日文语言与文学、中文语言与文学等课程的教师。
|
目錄:
|
序 复合地气的学术开发朱寿桐
前言
一、今日为什么要研究创造社
二、创造社及其历史
三、比较文学在研究创造社中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 异乡文学从创造社诞生到终结
一、怀富国强兵之梦,走文学家之路
(一)富国强兵和兄长们的留日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觉醒与日本文坛的关系
(三)走向文学之路创造社的诞生
二、创造社的异质性日本文学的存在
(一)异军突起的创造社
(二)具有浓厚私小说风格的创造社小说
(三)日语对创造体白话文的影响
(四)创造社的传统和现代
三、移植之花新浪漫主义的挫折
(一)现实和理想的困境前期创造社结束的原因
(二)对中日文学写实主义的认识前期创造社结束的远因
(三)接受辛克莱从日本经由创造社进入中国
第二章 郭沫若的历程从诗人到革命家
一、郭沫若早期诗中的日本
(一)日本风土孕育的牧歌情调
(二)郭沫若与日本的古典艺术
(三)从不带贵看郭沫若与日本文学家之间的关系
二、苦闷的象征郭沫若的早期艺术观和厨川白村
(一)艺术和人生,只是一个晶球的两面
(二)灵与肉冲突的苦闷
(三)理想和现实矛盾的苦闷
三、与河上肇的相遇郭沫若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一)走近马克思主义
(二)对河上肇理论的共鸣与不协调
(三)自我批判和苦恼中艺术观的转变
第三章 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一、作为人道主义者的成仿吾
(一)从造兵学科的学生到文学家
(二)受到托尔斯泰和基督教的影响
(三)成仿吾作品中的人道主义
二、为了艺术的艺术
(一)成仿吾前期艺术论考察
(二)批判小诗运动
(三)从《东京》看成仿吾的日本观
三、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成仿吾的困境
(一)回顾革命文学论争
(二)革命文学运动中的福本学说和日本无产阶级文学
(三)从文学者到革命者成仿吾的决心
第四章 郁达夫与日本文学
一、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
(一)《沉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二)《沉沦》的诞生与《田园的忧郁》
(三)《沉沦》与《田园的忧郁》关于两种忧郁的结构
二、郁达夫与葛西善藏
(一)艺术即生活郁达夫日记中的葛西善藏
(二)虚构的事实郁达夫与葛西善藏文学上的共通性
(三)一元论艺术观关于郁达夫对葛西善藏的偏爱
三、归国后郁达夫与日本文学的关系
(一)文艺是属于大众的脱离创造社前后的郁达夫
(二)做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郁达夫的决心
(三)艺术无国界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郁达夫与日本文学界
第五章 张资平与日本文学
一、张资平的文学地位
(一)对张资平文学的种种批评
(二)作为非恋爱小说家的张资平论身边小说
(三)通俗小说家的光与影
二、张资平与日本自然主义
(一)从《冲积期化石》看张资平的日本观
(二)《梅岭之春》与岛崎藤村的《新生》
三、张资平与日本通俗文学
(一)佐藤红绿的《人兽之间》与张资平的佐藤红绿论
(二)《飞絮》与池田小菊的《归日》
(三)对中日现代通俗文学的考察
四、张资平与战时日本
(一)从《我之辩明》看张资平的人生观
(二)汉奸文人张资平
(三)关于汉奸的刑罚探讨
终章 研究创造社的现代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跋 祈愿和平
后记 鸡肋的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