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NT$
418.0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NT$
332.0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NT$
403.0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NT$
398.0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NT$
305.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NT$
500.0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NT$
602.0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七十年中,沦落迁徙、改名换姓、奋力图存、寻祖觅踪、自我放逐……漏洞百出的谎言掩饰着求活的艰辛,被谎言包裹的愤怒演化成异常的性格,怪诞的举止激起别样的风波,祖宗的烙印无形中熔化于子孙的血液。这四代人的生活、性格以及各自的下落,经由他们的讲述,断续成为完整,生存成为信念,沉重和眼泪变成一种机智,甚至变成一种滑稽,历史的大风似乎在他们身上看不出痕迹,但是,每一道纹理都写着:命运和中国。
|
內容簡介: |
《大风》是70后实力派女作家李凤群继的最新长篇力作。作者以一个家族四代人七位人物的不同叙述视角,勾画出六十年间家与国的现实生态。因家族背景在特殊年代里的不被见容,而不得不远走他乡的太爷;因在他乡不适,而不得不以挖坑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思念的爷爷;因在现实世界跌跌撞撞,而四处寻宗访祖疏泄内心孤闷却又不可得的父亲;因生来贫寒而渴盼到外面改变自己命运,却因一场无法预料的事故而停滞了脚步的我。这个家族中的每一个人,在他乡与故乡间的数十年迁徙中,寻找着安身立命的精神所在,但飘荡在历史的大风中,谁又能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他乡之人“遥问客从何处来”,故乡的味道却在召唤远方的游子,“田园将芜胡不归”。一代人反认他乡是故乡,一代人欲寻故乡却已不可得……
|
關於作者: |
李凤群,1973年生于安徽无为。2000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高研班学员。曾获江苏省第三、四届紫金山文学奖、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安徽省文学新星奖、“2013年度青年作家奖”等。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大家》《作家》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作品百万字。著有《边缘女人》《如是我爱》《非城市爱情》《背道而驰》《大江边》《颤抖》等多部作品。
|
目錄:
|
第一章谎言
第二章愤怒
第三章背叛
第四章寻觅
第五章逃离
后记大风过后,草木有声
|
內容試閱:
|
小说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也就毫不奇怪。它化身为盾牌,或利箭,可以是防空洞,也可以是探测器。为已发生的,正在剧变的,以及即将湮没的一切寻找一种痕迹,寻找它存在或消失的缘由,它包含着小说家的愿望和悔意。写作,尤其是向历史更深处回望的写作是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遗弃、隔绝与尘封做着对抗,与之搏斗,小说超过了小说家想展示的容量和潜力,小说像一根暗黑的丝线,连结着过去、现在和将来。常有人误解写作最美妙的时刻是划上句号的时候,其实是开始,是思考的发端,是满怀憧憬。过程是痛苦的。大风过后,草木有声,这声音如此轻微,又如此振聋发聩。这声音提示灵魂的存在,通过这声音,你可以听出软弱之人的坚定,坚定之人的软弱;你可以听到卑微者的喘息,感受到他体内的饥饿、愤怒和茫然。这声音引导你在泥沼深处发现英雄,明知生活所有的困难,深陷坍塌,却仍然昂头举臂,生无可恋,依然图存。折磨人的是,索取真相的图谋总与结论大相径庭,至少在我,走向以为寻找真相的方向,却从没有到达要去的地方,也就是说,文字一经写出,就开始倾斜、摇晃,甚至脱离。人物更是,我像不能摆脱影子一样,不能摆脱我的主人公,他们日日夜夜跟随我,像我的亲人,我揣着他们存在或消失的缘由、希望和仅存的家当,更怀着他们的恐惧,到处躲藏。他们叫嚷的时候,我也面色绯红、火气冲天。有时,我把他们来的原意给忘了,由着他们自行穿梭,所以,我们之间常有对抗和抵挡,防不胜防,但是拉扯往返之中,小说呈现出作为人的精神的强烈信号,像舞蹈、音乐和绘画一样,是认知,是对身处之世的评判,是挖掘更深处的景象,至少给出另一个角度,所以结果肯定也是背叛背叛被命名的一切,背叛过去的幼稚和他者的经验,甚至背叛一切确定和模糊着的东西。小说结束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写作者彼时最为难看,是疲惫不堪、如释重负,如同肇事逃逸,更像个酒鬼。于我而言,自始至终,创作的最大障碍是经验的缺乏、知识的缺乏以及勇气的缺乏。我个人的经历苍白无趣,所有带有危险性的事我都没有干过。比如,我无法体验少年想象白刀进红刀出的血腥兴奋,我不曾早恋、离家出走、抽烟喝酒,我少年时代唯一过火的行为是到镇上买了件西装和领带,我的第一张身份证上就是这张照片,二十多年前,那显得如此格格不入,我经过的地方邻人目光灼人,他们窃窃私语,佐以轻微的肢体语言在我的背部,我承受住了这些,虽然进门时我大汗淋漓。其余时候,似乎足够幸运,我避免了我主人公经受的一切。我避免了仓皇出逃,避免了替表演者做伪证,避免成为一个听得见的聋子,也避免了因幻想的富贵而得意,我避免了被抛弃,还避免了发现自己在这世上还有另一个骨肉,所有我构建的这些于我本人也是新鲜的、陌生的,我每一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意味着一个新的疆域的开拓,我不确定那是正当的,或是荒唐。但是,在这些尝试之中,我保持住了某种强硬,以及审判的本能,我认为,如果小说里没有从他人视而不见的地方发掘生命的幽暗面,它是平庸的,如果小说不想寻觅那些隐遁的、陨落的、被扭曲的东西,文字是无力的。我尤其想捕捉那阵阵大风啊!平息之后,一定有许多被牺牲的、被误导的、被摧残的、被深埋的一切:外人和亲人,别处和此处,过去和未来。我还想写那种虚无,那种我们安之若素的堕落,那种终日吞食也不能满足的饥饿,那种无论如何也驱赶不了的失意和怀疑。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举就是对生命重新思考和注释,以及对真相的打捞和挽留,更重要的是倾听心灵之声的诉说。每一个从小说里发出的声音都充满意味,这些声音显示着坚韧和热情,或者苦苦喘息。由此,我的小说常被人认为压抑、阴郁、苦楚,可你要见到我,就会发现,我能够笑得很灿烂,我希望从作品中展示的,是我未曾经过的另外一端,它不是众所周知,也不是人人热衷,否则,它就没有意义。现在,它还是没有意义。它漏洞百出,但所有小说都是我当时最佳状态的呈现,最大的可能,最尽力的表现,现在,它离我而去,或默默无闻,或偶有知音,都无妨。大风之后,我看见浑浊的水边,系着一条破旧的小船,没有人影,但是,这条大风里的小船在我心里,我到哪里,它在哪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