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定言命令式:康德道德哲学研究(政治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590.0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1.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赖小平作序推荐。
2. 全面的中药材介绍,详细的临床指导。
3. 提炼中药学教材重点,囊括中药师必备技能。
4. 全书内容科学、系统、规范、新颖,切实指导实际工作。
|
內容簡介: |
《实用中药师手册》立足目前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末零售药店全部配备执业药师的政策要求,以现代中医药发展对中药师的专业技能要求为线索,介绍中药师业务、中药临床应用知识、临床常见症状的中药治疗和常见病证的中药治疗。全书分为基础篇、药材篇、临床篇3编,基本囊括了当前中药师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并且紧扣药要懂医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该书可供从事中医药教学、医疗、科研人员,尤其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
|
關於作者: |
赖小平,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导师,珠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办中医药学科评议组专家,广州医药集团独立董事。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兼新药开发研究中心主任,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院长,广东省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中医药现代化》、《中成药》等杂志编委,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副主编。致力于南药资源开发利用、中药新药、健康产品研究、中医药现代化和数字化研究,承担国家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系列战略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面上课题3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现代化支撑计划课题5项,国家973中医药基础研究子课题2项等,为中医药现代化和中医大健康产业做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红中,199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分配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至今。曾师从有活药典称号的谭树辉教授,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控制研究与体会颇多。长期在医疗一线工作。任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专责医疗主管。2011年作为卫生部国家医疗队专责队员赴多省份的老、少、边、穷地区巡回医疗工作。对如何让普通群众更合理地利用中医药,以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做了很多的努力与尝试,也体会颇深。主编的《中药材饮片鉴别图典》获得2005年度国家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著作奖;主编的《家庭中医求诊手册》列为中山大学中医高级研修班指定教材。出版《常用中药材彩图手册》《中医营养治疗学》《常用中药应用忠告》《中药师手册》《药食同源-药膳食疗实用手册》等著作。
叶文平,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急诊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会常务委员,惠州仲恺高新区医学专家库首批专家,仲恺高新区社会管理专家顾问,惠州仲恺高新区青联会常务委员。主持和参与省级、市级课题多项,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
目錄:
|
上编 基础篇 001
第一章 药师修养 002
第一节.药学伦理学特点 002
第二节.药学伦理学概念与任务 003
第三节.学习药学伦理学的意义与方法 005
第四节.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 007
第五节.药学道德基本范畴 012
第二章 中药师业务 014
第一节.中药房工作概述 014
第二节.中药店工作概述 018
第三章 中药商品管理 026
第一节.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026
第二节.中药的命名 033
第三节.中药来源和资源 035
第四节.中药材商品的品质规格 040
第五节.中药材进出口概况 042
第六节.中药材鉴别 043
第四章 中药炮制业务 050
第一节.中药炮制的目的与功效 050
第二节.中药炮制的方法 051
第三节.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064
第四节.中药炮制品质量控制 068
第五节.饮片切制 072
第六节.饮片类型及其切制方法 075
第五章 中药调剂业务 078
第一节.中药调剂管理意义 078
第二节.中药调剂工作的中心 078
第三节.中药调配规范 079
第四节.中药调剂室 080
第五节.调剂室工作制度 082
第六节.中药常用别名 083
第七节.处方管理制度 093
第八节.药品供应管理 095
第六章 中药制剂业务 099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基础设置 099
第二节.制剂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 100
第三节.药物粉末的等级 119
第七章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122
第一节.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22
第二节.药用植物学研究 138
第八章 中药临床应用知识 144
第一节.药品的概念 144
第二节.药品的特殊性 145
第三节.中药制剂卫生标准 146
第四节.中药的药性 147
第五节.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149
第六节.毒性中药的管理 151
第七节.汤剂使用注意事项 155
第八节.常用中草药解毒方法 161
第九章 中药临床药学 163
第一节.中药药理研究 165
第二节.中药药效学研究 168
第三节.显微镜及实验技术 172
第四节.中药毒理研究方法 182
第五节.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 186
第六节.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187
中编 中药篇189
第十章 常用中药材应用参考 190
第一节.解表药 190
第二节.清热药 216
第三节.泻下药 280
第四节.祛风湿药 287
第五节.芳香化湿药 310
第六节.利水渗湿药 319
第七节.温里药 341
第八节.理气药 353
第九节.消食药 370
第十节.驱虫药 376
第十一节.止血药 380
第十二节.活血祛瘀药 394
第十三节.化痰、止咳平喘药 426
第十四节.安神药 458
第十五节.平肝息风药 466
第十六节.开窍药 479
第十七节.补虚药 481
第十八节.收涩药 532
第十九节.涌吐药 547
第二十节.外用药及其他 548
第十一章 常用中药炮制品 558
第一节. 炒法 558
第二节. 第二节.炙法 583
第三节. 第三节.其他方法 510
第十二章常用中成药应用参考 620
第一节. 概述 620
第二节. 第二节.常用中成药 621
下编临床篇 699
第十三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知识要点 700
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700
第二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 701
第三节.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 713
第四节.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 718
第五节. 脏腑病证辨治 723
第六节. 气血津液病证辨治 753
第十四章 临床常见症状的中药治疗应用要点 761
第一节. 头面部症状 761
第二节. 胸腹部症状 770
第三节.四肢症状 780
第四节.皮肤症状 783
第六节. 全身症状 786
第七节. 二便症状 791
第八节. 男科症状 796
第九节. 妇科症状 798
第十五章 临床常见病证的中药治疗应用要点 807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807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816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824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 844
第五节. 血液系统疾病 853
第六节. 神经系统疾病 857
第七节.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862
第八节. 风湿性疾病 865
第九节. 妇科疾病 867
第十节. 儿科疾病 892
第十一节. 五官科疾病 907
第十二节. 皮肤科疾病 914
第十三节. 传染性疾病 920
第十四节. 其他疾病 923
|
內容試閱:
|
第十章. 常用中药材应用参考
第一节.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麻黄
为麻黄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或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 和中麻黄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 的干燥草质茎(其根亦入药)。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辽宁、四川等地。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别名】草麻黄、中麻黄、田麻黄、朱心麻。
【饮片性状鉴别】
①草麻黄:药材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饮片切成1~3cm 短枝,外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间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上部裂片2枚(稀3枚),锐三角,顶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缘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而微苦。
②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表面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枚(稀2枚),顶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余似草麻黄。
③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表面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枚(稀3枚),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顶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余似草麻黄。临床上使用的麻黄饮片大多为统装货。切成短枝,或用蜜炙。以外表色淡绿或黄绿,内心色红棕,手拉不脱节,味苦涩者为佳;色变枯黄、脱节者不供药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平喘,利水。
【用量用法】1.5~10g,入汤剂。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炙用、捣绒后作用平缓。
【附注】该品含多种麻黄碱及挥发油,含量因品种产地不同而差异较大。古人麻黄去节,但据现代研究,节仅占全草的3%,麻黄节生物碱的含量是节间部分的13,故今入药多不去节。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装入密闭容器中。
【临床参考】
①临床上最常用的辛温发汗药,除散寒解表力较强,还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表证已解,但仍有喘咳,需继续用麻黄治疗的可改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黄治疗喘咳,宜配伍杏仁。麻黄宣通肺气,杏仁降气化痰,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属热性咳嗽(喘)见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可加入生石膏、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常用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②麻黄还可以行水消肿,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治疗水肿,或从汗解,或从二便解,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文献记载,用越婢加术汤加减治疗肾炎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③《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尚有破坚积聚的作用,阳和汤就是麻黄、熟地黄同用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麻黄得熟地黄则通络而不发表,熟地黄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根据这些经验,用麻黄、熟地黄、白芥子、桂枝、红花、鹿角霜、炙穿山甲等随证加减,治疗肢端动脉痉挛、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确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仅供参考。
【使用注意】本品因性温,故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因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咳喘由于肾不纳气者均应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