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大国大转型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丛书之主体之作。
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迟福林先生首度、完整发布其关于十三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建议书:
面对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攻坚结构性改革,闯出一条以结构性改革化解结构性矛盾的新路子。十三五,适应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推进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正确处理好市场、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加大更有效的制度供给,以实现经济转型的实质性破题。
|
內容簡介: |
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往往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增长、转型与改革高度融合,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空间。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如何赢在转折点是方方面面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本书提出了十三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建议。
1.产业变革正处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折点:十三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产业结构变革:一方面,工业化进入后期,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大趋势;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到2020年,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关键在于以打破垄断为重点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并着力破除服务业市场开放中的政策与体制性矛盾。
2.城镇化正处在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折点:十三五,我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新型城镇化仍是我国发展的最大潜力。基于此,十三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有新的思路:一是由对人口的控制向对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转变;二是由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向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转变;三是人口管理由治安部门为主向人口服务部门管理为主转变。到2020年,用居住证制度取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3.消费结构正处在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折点:十三五,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13亿多人的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是一个大趋势,消费结构开始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升级。问题在于投资消费失衡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到2020年,基本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格局,关键是要推进投资转型,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
4.对外开放正处在由货物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重点的转折点:十三五,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与新一轮全球自由贸易形成历史交汇,这为我国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为此,需要全面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在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中创造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在开放中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在开放中提升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
5.教育需要第二次改革:十三五,我国由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是一个大趋势。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通过加快教育结构变革提升人力资源的迫切性日益增强。十三五,深化教育改革,需要推进教育有序开放和去行政化,促进教育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与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人才供给结构。
6.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制:十三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到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需求快速增长,人口城镇化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有赖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三五要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为重点,加快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夯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制度基础,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7.推进以监管变革为重点的政府改革:十三五,市场监管有着很强的特殊性:一方面,随着消费结构升级,释放内需潜力直接依赖于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一方面,市场监管转型滞后成为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改革的最大短板。在这个背景下,无论是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还是消费结构升级、释放内需潜力,都直接依赖于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8.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历史节点。在这个特定背景下,结构性改革要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并处理好五大关系:一是速度与结构的关系;二是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三是政策与体制的关系;四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五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之间的关系。
|
關於作者: |
迟福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的特聘教授。
多年致力于经济转轨理论与实践研究,围绕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在政府转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上述研究领域,共出版中英文专著四十余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百余篇,主笔或主持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七十余本,提交了大量政策建议报告,在决策和实践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研究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2015年入选《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
|
目錄:
|
目录
总 论 十三五: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
一、十三五:经济转型的基本趋势
二、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
三、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
第一章 产业变革正处在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的转折点
一、走向服务业主导是一个大趋势
二、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三、服务业领域是市场化改革的突出短板
四、以打破垄断为重点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
五、破题服务业市场开放中的政策与体制性矛盾
第二章 城镇化正处在由规模城镇化转向人口城镇化的转折点
一、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二、基本形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三、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四、以居住证取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五、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第三章 消费结构正处在由物质型消费为主转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折点
一、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是一个大趋势
二、服务型消费成为产业变革的新引擎
三、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
四、适应消费升级推动房地产去库存
第四章 对外开放正处在由货物贸易为主转向服务贸易为重点的转折点
一、发展服务贸易是新一轮全球化的大趋势
二、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
三、基本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以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五、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六、推动中欧自贸区进程
第五章 教育需要第二次改革
一、由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是一个大趋势
二、基本形成与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教育结构
三、推进教育市场开放
四、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第六章 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制
一、走向共享发展是社会保障改革的一个大趋势
二、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
三、明显提升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四、发挥国有资本在社会保障中的战略作用
第七章 推进以监管变革为重点的政府改革
一、监管转型是简政放权改革的一个大趋势
二、加快市场监管体制转型
三、以大数据为重点创新市场监管方式
四、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化
第八章 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
一、以结构性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二、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
三、结构性改革需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后 记
|
內容試閱:
|
总 论十三五: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
实践案例说明,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地区也好,常常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如何赢在转折点是企业与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首先,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经济转型升级将为我国今后10年、20年的可持续增长奠定重要基础;其次,十三五转型发展的特点十分突出,增长、转型、改革高度融合,以转型改革促发展是一个大趋势;再者,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十三五需要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一、十三五:经济转型的基本趋势
经济发展的活力在于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经济转型升级是十三五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最大亮点。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和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矛盾增多,但经济转型升级趋势初见端倪。
1.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
(1)走向服务业主导的大趋势。第一,200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每五年翻一番。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从2001年的41.3%提高到2015年的50.5%。第三,服务业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导力量。2014年,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为3.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0.1个百分点。第四,服务业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领域。2015年,我国新登记注册服务业企业358万家,同比增长24.5%,占全部新登记注册企业总数的80.6%。第五,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2015年末,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2.4%。
(2)工业化后期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是一个经济规律。工业化后期,比工业、农业更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大方向。在这个特定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工业化初期,加工和轻工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第二阶段是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阶段是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开始成为主导产业。十三五,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客观规律。
(3)十三五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形成。当前,我国服务业进程与工业化的阶段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5%,比金砖国家低了8~1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了20多个百分点。国家十三五规划将服务业发展的预期目标定为56%。从实际来看,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有可能达到58%。
第一,十三五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提升1.2个百分点是有条件的。预计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将由现在的50.5%提升到58%左右,有可能接近60%。由此,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第二,服务业有望保持8%~9%的年均增长速度,服务业增加值将有可能从当前的30多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0多万亿元。
第三,服务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目前,以研发、金融、物流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5%左右,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0%左右。而作为制造业强国的德国,其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0%左右,占服务业比重高达70%以上。我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预计在国家创新战略驱动下,到2020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将达到25%左右,这将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动力。
(4)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条件。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大趋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背景下,未来5~10年,全球制造业正处在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目前,全球500强企业所涉及的51个行业中,有28个属于服务业,56%的企业在从事服务业。当前,我国产业变革和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相交汇,将有效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升级,为我国推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内生动力。当前,教育、医疗、健康、旅游等服务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成为产业结构变革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城镇化结构正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1)城镇化仍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2014年,我国规模城镇化率达到54.7%,2015年提高到56.1%。从总体上看,城镇化进程还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从实践看,工业化后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一般应达到65%左右。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5%,仍有近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此外,我国中小城镇化发展比较落后,新型城镇化的区域布局也不合理,城镇化在中西部的发展空间巨大。
(2)十三五基本形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无论是从城镇化与工业化相协调,还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看,十三五人口城镇化发展都应达到以下两大目标:
第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低于60%。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未来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以每年不低于2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65%左右。
第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0%左右。目前,虽然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5%以上,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严重偏低,2015年仅为39.9%,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了约1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出矛盾,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国家十三五规划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预期目标定为45%,如果户籍制度改革有所加快,就有条件、有可能达到50%左右。
(3)城镇化的历史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并不存在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实行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工业化发展到今天,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一,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展开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会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第二,农民工的结构发生重要变化。随着80后、90后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中的多数人已经扎根于城市,很难再回到农村。十三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第三,以居住证取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历史条件开始形成。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点是用居住证制度全面替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需要让农村转移人口享受同城镇化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居住证制度设计上,有人担心由此可能会形成大中城市的盆地效应。在实践中,大城市设置标准可以高一些,中小城镇设置标准可以适当放宽,在这个条件下逐渐允许人口自由流动。总的看来,在加快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总体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到2020年我国有条件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3.消费结构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
(1)消费结构变化的历史关节点。2008年以后,我国总体上进入一个以人的自身发展为重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城乡居民的消费更多地用于人的自身发展上,这是社会发展阶段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体现。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例如,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1年的18.39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9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4%,高于GDP增速6.5个百分点。
(2)消费结构正在快速升级。
第一,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由工业品为主向教育、医疗、健康、旅游等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由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向以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
第二,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人们对绿色消费、信息消费、便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例如,过去10年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规模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
第三,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2000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从1960.92元提高到7563.44元,年均增长9.4%,2014年服务型消费支出比重达到45.32%的高位。预计到十三五末期,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占比将提高到50%以上,一些发达地区有可能达到60%左右,这将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十三五消费结构升级的目标判断。十三五,我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将进入全面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由此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明显提升。
第一,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0.6%,十三五消费年均增长9%~10%是有条件的。
第二,到2020年,消费总规模由2015年的30万亿元左右提高到50万亿元左右。
第三,2013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8.2%提高到66.4%。考虑到这是在投资贡献率快速下降条件下实现的,所以十三五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会稳定在65%左右。
二、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
十三五,我国经济正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一方面,增长将呈现L型;另一方面,新的增长动力开始出现,经济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总的看来,十三五,经济将保持年均6%~7%的增速,平均增速有望达到6.5%。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且意味着我国将为新阶段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稳定的贡献。
1.转型增长的突出特点
(1)增长对转型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十三五,经济转型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经济转型的突破,不仅能缓解短期经济增长压力,而且将形成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
(2)一个地区能否成功实现转型是决定这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例如,新东北现象主要是由东北地区转型发展不足和开放程度不够所造成。
(3)经济转型升级将释放增长潜力。经济转型升级的条件下,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6%~7%的区间,这是我国维持中速增长的重要基础。由于新的增长动力逐步形成,我国有条件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年均6.5%的经济增长。
2.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加快经济服务化进程,将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
第一,初步测算表明,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8%左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从2014年的62.8%提高到72.5%~79.6%。
第二,19782014年,在我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时,第二产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33个百分点。
第三,初步估计十三五期间服务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升0.49个百分点,由此可以带动3.8~4.3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2)现代服务业对创新的影响。以区域创新为例,服务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区域创新能力将提高10.4个百分点;区域创新能力每增加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提高4.3个百分点。
(3)以现代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在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走向中高端。把握全球制造业高端化的大趋势,推动制造业向服务环节延伸和产品定价权向服务环节转移,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改革不合理的科研奖励制度,形成以成果为导向,着力形成向科技人员倾斜、有利于科研发展的大环境。
(4)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引领经济新常态。
第一,形成6.5%左右的增长新常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左右,就能为我国6.5%左右的经济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第二,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新常态。有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只有70万~80万人;而到2013年,GDP每新增1个百分点,带动新增就业150万人。这说明,就业不仅与经济增长相关联,也与产业结构变革相关联,服务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
第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现代服务业是朝阳产业,是目前广大社会成员创新创业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第四,形成利益结构逐步优化的新常态。随着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增加,将有效改变利益结构,加快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
第五,形成绿色增长和绿色转型的新常态。初步测算表明,如果第三产业占比从46.1%提高到55%,以2012年GDP总量估算,我国能耗总量有望下降14.1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有望下降18.23%。
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服务型消费带动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型消费的快速增长,将使投资与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发生历史性变化,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主角地位将逐步确立。201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83%,首次高于投资贡献率(45.35%)。2015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6.4%,比上年高出14.8个百分点,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第一推动力的地位日渐稳固。
(2)13亿多人的消费全面快速增长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也是经济转型的突出优势。尽管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从实际来看,消费促进了产业变革,起到了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践证明,消费既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
(3)以服务型消费引领新业态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变革驱动经济转型,服务型消费推动服务型经济比重和水平的提高,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以健康服务业为例,近年来全球健康服务业在总支出中占比为15.6%左右,而我国只有1.5%左右。目前,我国对消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重视还不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13亿多人的消费需求,将形成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动力。
4.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
(1)人口城镇化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十三五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不仅有利于拉动消费,还有利于拓宽投资空间,为去产能、去库存创造有利条件。有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预计到2030年,中小城镇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其对城镇GDP增长的贡献将达到40%。
(2)人口城镇化能有效带动投资。有测算显示,近些年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如果2.7亿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将带动27万亿元政府投资。预计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
(3)人口城镇化能有效拉动消费。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将增加2%。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是农民消费的3.6倍。未来5~10年,人口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
5.十三五转型发展要着力解决好五大关系
(1)速度与结构。十三五,我国经济转型既面临着短期经济下行压力的诸多矛盾困难,又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释放中长期发展潜力的重要机遇。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关键是把握好、谋划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以转型发展释放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在保持6.5%经济增速的同时,要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质量的提升。
(2)短期与中长期。不能就短期而论短期,把矛盾和隐患留给中长期。尤其是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速,而推迟经济结构的调整。解决短期问题,需要从经济转型升级入手,立足2020这个中期化解短期矛盾,实现标本兼治。
(3)政策与体制。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短期内的政策刺激起托底作用。但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主要不是靠政策刺激,关键在于适应发展趋势,在制度创新中发挥政策的放大效应。而且,政策要与体制创新相配套,以促进制度创新。
(4)政府与市场。经济生活领域诸多的结构性矛盾源于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扭曲,但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中又往往不自觉地运用行政手段。结构性改革要防止政府进一步替代市场,高度防止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回归。
(5)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很重要,基层改革创新更重要。我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大国,地方情况千差万别,相当多的改革不能一刀切。改革需要发挥顶层推动和基层创新这两大优势。就是说,既要强化改革的顶层协调和顶层推动,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突破既得利益。与此同时,按照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合理安排改革试点,鼓励地方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地方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先行先试。建立鼓励改革的激励机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改革自主权,营造全社会改革的大环境。
三、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
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十三五规划的一大亮点。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关键是取决于结构性改革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求与趋势破题发力;取决于尽快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经济转型升级对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内在需求,对结构性改革的依赖性明显加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条件。
1.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
(1)从工业市场开放到服务业市场开放是个大趋势。无论是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升级、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型升级,还是从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升级,都对服务业市场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三五,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市场能不能适应工业变革、消费变革、城镇化变革的大趋势,发挥市场在服务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38年来,工业领域的市场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在推动我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十三五,实现由工业市场开放到服务业市场开放,将为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并由此释放出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巨大红利。
(2)服务业市场开放滞后是市场化改革的突出短板。
第一,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有数据显示,我国工业部门80%以上是制造业,属于高度市场化部门,而服务业50%以上仍被行政力量垄断,属于垄断竞争部门。当前,教育、医疗、航空等服务业市场已经向社会资本开放。问题在于,这些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滞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仍处于垄断地位,民营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第二,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例如,我国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动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从四个自贸区共用的负面清单来看,对服务业的限制仍然比较多。例如,在负面清单122项特别管理措施中,有80余项是针对服务业,远高于国际一般水平。
第三,服务化水平低。由于相当多的服务业领域存在垄断现象,导致服务质量整体不高。近几年来,我国因服务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投诉不断增多。例如,20102014年,我国消费者协会的万人服务投诉量由1.49件提高到2.08件,增长近40%。
第四,服务价格高。在价格管制、缺乏有效竞争的情况下,不少服务业领域价格居高不下。例如,2015年,我国宽带平均上网速度全球排名第91位,而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的3~5倍。
(3)服务业市场开放是市场化改革的最大红利。目前,服务业领域社会资本投资增速超过工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社会资本占比过半,服务业市场开放可以扭转投资快速下降的势头。教育、医疗、电信等服务业市场的逐步放开,将为社会资本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的势头将逐步加快。以健康服务业为例,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总规模将高于医疗消费总规模,健康服务业市场潜力将高达8万亿元人民币。
(4)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大任务。第一,处理好行业利益和部门利益,打破服务业市场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第二,推进服务业市场的便利化改革,使社会资本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第三,全面放开服务业市场价格,以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第四,加快调整服务业与工业用地政策,实现工业与服务业政策平等。目前,服务业用地价格平均高于工业用地4~5倍,部分甚至高达9倍。第五,全面完成服务业营改增。以促进服务业市场开放为导向加快税收政策调整,通过结构性减税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5)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公共服务业市场开放。在服务业市场开放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应减少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在政府采购中,以高效率和低成本为目标,有效提高公共服务业供给效率,降低公共服务业的供给成本。
2.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重点的结构性政策调整与结构性改革
(1)经济转型时期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具有紧迫性。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应依靠市场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空间。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要为国企发展创造市场环境和市场空间,国企要创造机遇实现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体制转型,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当前,化解产能过剩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在经济转型中某些产能过剩行业将逐步走出困境,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对具有发展空间的僵尸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2)向企业放权要有新突破。近两年的简政放权在减少审批数量上取得重要进展,下一步重点是要减少企业的制度成本。
第一,借鉴国际商事制度经验,全面实施企业自主登记制度。目前,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改革仍有一定空间。
第二,适时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在实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特定背景下,尽快全面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有利于创新市场发展的大环境。
第三,以公平竞争的政策取代产业政策。在工业起飞阶段,产业政策可以对工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的背景下,应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监管,以公平竞争的市场政策取代产业政策。
(3)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角是企业和企业家,要重视产业变革中的企业家精神,要营造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4)破题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需要通过改革去产能。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要脱困,需要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上有新的突破,通过多种形式使社会资本能够参与国企改革,搞活企业。
3.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
(1)经济转型升级对服务贸易依赖性明显增强。与2001年我国加入WTO时不同,十三五我国外贸转型的突出挑战是服务贸易的双向市场开放。
第一,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要求加快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进程。重点是发展服务型的制造业,并制定服务标准、消费标准和环保标准。为此,应加快服务贸易对外开放,以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
第二,全球新一轮贸易自由化的聚焦点在于服务贸易。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外贸政策聚焦点在货物贸易市场开放。目前,服务贸易不仅是双边和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的聚焦点,也开始成为全球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聚焦点。在这个背景下,对外开放需要更多地聚焦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市场开放上。
第三,服务贸易开放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基本趋势。在工业化初期,我国抓住全球货物贸易需求扩张和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推动了制造业与全球的直接融合,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这为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做出巨大贡献。
未来五年,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将明显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对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开放的特点、重点也都将发生明显变化。
(2)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成为我国供给侧的短板。我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但服务贸易占比偏低。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为20%左右,我国仅为12.3%。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额为6043亿美元,不足货物贸易额的17。我国货物贸易额在全球货物贸易总额中占比超过10%,而服务贸易额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比仅为6.2%。在世界前十大服务贸易国中,我国人均服务贸易额为448美元,是美国的12%、德国的6%、日本的16%。这就需要把加快提升服务贸易水平作为优化贸易结构、扩大有效供给的重点。
(3)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加快二次开放。与以工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化的一次开放相比,二次开放的历史使命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全面实施自由贸易战略,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的双向开放,在开放中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在开放中发挥我国在新一轮全球自由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4)发展服务贸易需要特别重视建立中欧自贸区。2015年6月30日,欧盟首次表态,支持开展中欧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建立中欧自贸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将对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和稳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对于欧洲开辟我国市场和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是一个双赢。如果我国与欧盟的服务贸易比重提高到20%,双方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2000亿~2200亿欧元。这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尤其是在环保、制造业服务化的技术转让方面。这就需要抓住机遇,做好中欧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并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开展中欧投资谈判和贸易谈判。
4.以监管转型为重点的简政放权
(1)监管变革是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在于监管转型,现实中经济社会转型改革难以突破与监管转型不到位紧密相关。与此同时,政府放权一放就乱的关键是市场监管转型滞后。因此,监管转型滞后成为简政放权改革的最大短板和重要掣肘,纵深推进简政放权需要把监管转型作为关键和重点。
(2)监管体制转型要有新举措。目前,审批权、监管权不分是最突出的矛盾。以证券市场监管为例,既有审批权,又有监管权,在现实中,导致相关人员将很大的精力放在审批上,进而忽视监管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和标准性。要解决监管权和审批权不分的矛盾,关键是实现审批权和监管权相分离,并在监管转型中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
(3)保障市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调整优化市场监管的行政权力结构,在金融领域、消费领域、反垄断领域尽快建立统一的综合性市场监管机构,形成政府与社会协同的市场治理新格局。在强调政府市场监管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自治,提升企业社会信用,促进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以及社会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生态环境,尽快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市场治理体系。
(4)监管变革是一场深刻的政府革命。监管变革涉及政府理念、利益和权力结构等一系列变革,具有深刻性、复杂性,需要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并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破除既得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