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NT$
305.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NT$
500.0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NT$
602.0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NT$
403.0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NT$
408.0
《
即将到来的能源战争
》
售價:NT$
407.0
《
时刻人文·臆造南洋:马来半岛的神鬼人兽
》
售價:NT$
296.0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469.0
|
內容簡介: |
普惠金融被定义为一种为传统金融忽略的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2005年由联合国首次提出,但相关的实践已有悠久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服务于中小企业、自就业群体以及低收入群体为主要目标的普惠金融更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普惠金融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金融支持力量。因此,如何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加快普惠金融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本书汇聚了诸多顶级专家和学者的真知灼见,向读者呈现来自中国实践和学术界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尤其是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思考与经验总结。全书对普惠金融的社会价值、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金融机构实践、农村金融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
本书是关于中国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第一部专著,收录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作者们对于普惠金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讨论,无疑会对那些关注并投身这个事业的群体有重大启迪。
|
關於作者: |
贝多广,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理事会联席主席、财政金融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8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先后任职于国家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中金公司、摩根大通。20世纪90年代初曾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纽约联储银行担任客座研究员。贝多广学术著述甚丰,早年曾出版《宏观金融论》《中国资金流动分析》等专著,曾获得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年开始专注普惠金融研究,发表相关演讲论述,最新论文《好金融与好社会:问题的提出和答案》发表于2015年第7期的《金融研究》。
李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评委。曾担任商学院财务金融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聘教授。1986年以来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商学院担任教职,从事金融研究和教学。研究兴趣涉及多个经济学、金融学领域,包括货币理论、居民储蓄、公司财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企业集团化运作、融资约束与信用扩张效应》等专著,主持多个国家级研究项目。近年来致力于普惠金融的研究与实践,希望通过研究推动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
目錄:
|
第一篇 普惠金融的社会价值
好金融与好社会:问题的提出和答案贝多广002
让信用成为财富,让金融给人们改变命运的机会吴晓灵018
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困惑和探究
逐利性与弘义性杜晓山02
做好的金融,实现好的社会李 焰033
第二篇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中国小微金融发展的成效、挑战与展望周慕冰044
关于构建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潘功胜051
中国普惠金融的成效、挑战与发展李均峰056
市场四要素视角下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张正平 杨丹丹06
对发展我国普惠金融的若干认识陆 磊077
对发展中国小微金融的总体思考郑自强082
第三篇 普惠金融中的政府、市场和机构
普惠金融与政府职能定位王 君108
中国小微金融发展与政府扶植李 焰 高 巍 李存刚11
资本市场是普惠金融重要的发展加速器金立扬144
真正商业可持续是普惠金融的理想状态周 琼149
浅谈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商业模式闵路浩159
大型商业银行肩负发展普惠金融的责任邵智宝171
普惠金融的新路径
重庆小贷公司互联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及
监管探索曹子玮176
国际大型金融机构涉入微型金融的因素分析邱慈观182
第四篇 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农村金融欠发展的表现、成因与普惠金融
体系构建马九杰 吴本健 周向阳214
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制度体系曾 刚227
普惠金融视角下的扶贫融资模式创新与实践
福建省屏南县案例詹东新 吴滋兴 张茂林2
普惠金融背景下邮储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探讨
基于借助邮政网络优势的视角袁闽川24
第五篇 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
中国普惠金融十年再发展
兼谈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焦瑾璞25
建设发达的中国征信业市场潘功胜263
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谢 平272
普惠金融的本质与运营规律
供应链金融再思考宋华283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动态与展望杨 东297
大数据的金融价值
对中国一家互联网信用服务公司的观察张韶峰 熊 薇 倪晚成 李 昕313
参考文献333
后 记341
|
內容試閱:
|
好金融与好社会:问题的提出和答案
贝多广
一、为什么要提好金融与好社会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世人瞩目,即使是最乐观的预言家也为中国奇迹感到惊讶。中国从一个贫穷的低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老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当然,中国奇迹的背后也承担着不可估量的成本和代价,比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就环境污染而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也就是存在着所谓可持续性问题。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是立法和执法,假以时日,环境污染终将解决,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终将重新归来。对于贫富分化乃至贫富悬殊,仁人志士开出了无数药方。19世纪的马克思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暴力革命,建设平等社会的主张。但是,差不多一百年的共产主义运动,使人们不仅没有看到实现乌托邦的喜剧,而革命的名义往往异化出一幕幕人间悲剧。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引发了凯恩斯主义的盛行。凯恩斯主张改良,也就是更多发挥政府的再分配职能来缓解社会贫富矛盾,包括诸如累进所得税、政府补助以及转移支付等各项政策和措施,不能说没有效果,二战后欧美国家陆续转型成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橄榄型社会,贫富悬殊现象有所缓解。不过,作为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一种外部性贫富分化,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不同人群存在收入分配上的差异,仍然显而易见。这还只是就收入这个增量概念而言。如果进一步考察资本,也就是人们已经累积起来的存量财富,情况就益发严重了。《21世纪资本论》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Piketty)的近年之作,该书揭示出从长期来看资本增长更快于收入增长,换言之,富人因有累积的财富以远超于穷人收入增长的速度而使自身财富不断增值,由此,社会的不平等状况更加糟糕。2008年的金融大危机再次将这一社会深层矛盾暴露无遗。通过搞福利社会来缓解社会贫富差别的欧洲国
家多在金融危机中深陷政府债务泥潭,难以自拔。
经济学上用基尼系数来反映一国的贫富分化状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基尼系数为0.469。国际标准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时社会分配处于不公平并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严重的贫富分化会引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社会仇富心态滋长,社会充斥暴戾愤怒;另一方面,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观察,严重的贫富差距也会造成宏观经济运行的困难。当国内的产出能力超出国内的消费能力的时候,超出部分的产出只能通过出口进行消化,否则就是国内的存货增加,换言之,就是产品过剩。国内消费能力不足主要就是国内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的购买力。建立在本国广大居民有效的购买力基础之上的经济增长才能有持续的发展动力。然而,增长是否自动导向
共同富裕?改革红利能否惠及普罗大众?这就是时下流行的有关包容性增长的问题。可以说,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升级换代、焕发潜力,主要取决于能否真正实现包容性的增长。具体而言,包括中国从农业国转化成工业国进程中能否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比例,降低农村人口比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坦率地说,搞市场经济就会有收入分配差异,正如环境污染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外部性一样,贫富分化可能也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充满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风险,人们对风险的接受、防范乃至处置的偏好客观上存在着很多差别,有的人倾向于冒险,有的人则倾向于避险。经济不平等就是有建设性地追逐风险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从经济动态运行的必然规律来看,只要追逐风险的行为不太过分,其后果就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是人类本性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换言之,社会不平等本身并不是坏现象,前提是其不要带来具有破坏力的贫困和仇恨。任何纠正社会不平等的行为措施都需要付出经济成本,很多情况下,为了解决贫富差别所付出的成本,有可能使整个社会无法实现其他目标。从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面前确实存在着一道鸿沟,跨越之难犹如骆驼穿过针眼。经济学的表述是中等收入陷阱。世界上亚非拉国家真正摆脱这一陷阱的
并不多见。针对中国的三农难症,最深刻的建议就是简政、减负、组织创新。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路径可供选择,或者有助于摆脱陷阱跨越鸿沟?
人类社会近百年发展中有一个领域也就是金融领域的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所展示出来的能量,使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增长产生了一定的信心。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认为,金融已经具备了为未来服务的特征,面对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及伴生而来的对生活富足的要求,金融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推动力推动平等社会宏伟目标的最终实现。金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资金融通,还是有其他更为高尚的功能和使命?到目前为止,很多金融专家对于这个问题还是陌生的,更何况广大非金融人士。所以,希勒提出,人们尤其是精英阶层需要理解,金融可以帮助我们在越来越宽广的社会阶层中广泛地分配财富,金融创造的产品可以更加大众化,也可以更好地和社会经济融为一体。通过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创新,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将使财富覆盖的范围扩大,从而逆转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的趋势。与其说用某些方案去摧毁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倒不如致力于进一步改进这个体系,
使其更加民主化。所谓改进这个体系,就是用好的金融来为平等社会即好的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服务。
未完,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普惠金融:中国金融发展的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