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爱弥儿:精选本(万千教育)

書城自編碼: 289129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 者: [法]让-雅克·卢梭 著;檀传宝,傅淳华,陈国清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410590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0-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56/19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6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秦汉史讲义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80
《 西方教育经典:读懂这两本书,再去教孩子(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 》
+

NT$ 585
《 爱弥儿(上下册)(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 》
+

NT$ 1305
《 西方哲学大师经典著作:高层次思考人生,大视野解读世 精装版(套装共5册) 》
+

NT$ 195
《 社会契约论 》
+

NT$ 299
《 社会契约论 》
+

NT$ 896
《 新爱洛伊斯(上下) 》
編輯推薦:
本书是教育经典名著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还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陶志琼译)、《民主主义与教育》(英文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英汉对照版)、《儿童教育心理学》(阿德勒著,杨韶刚译)、《教育的目的(汉英双语版)》(怀特海著,靳玉乐等译)、《教育漫话理解能力指导散论》(洛克著,郭元祥等译校)等。本书集中阐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首次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国家,影响巨大。书中阐述的思想对于康德、杜威以及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爱弥儿》也占有重要地位。
  卢梭通过小说体的叙述方式在书中对体育、感官教育、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女子教育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尤其适合广大家长、中小幼教师、高校教育专业师生、教育研究人员深入阅读和学习。
內容簡介: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代表作。它系统、深邃、深入浅出地呈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因该书而被誉为新时代的苏格拉底!无数教育大家高度评价了《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和价值。
卢梭在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独立自主,追求平等自由,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然人。他针对虚构的主人公爱弥儿,设计了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个阶段的教育过程,分别阐述了其体育、感观教育、智育、德育和爱情教育的方法,对家长和教师教育孩子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为了突显卢梭教育思想的精髓,带领两位博士精心选译了《爱弥儿》一书,为每一部分内容加上了标题,并在精选本中增加了卢梭论述教育的另外三个重要篇章。檀传宝教授还撰写了精彩的译者导读,以引导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这部名著。
關於作者: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思想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新爱洛伊丝》(1761)、《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又名《论教育》)等经典之作,晚年撰写了《忏悔录》《论波兰的治国之道及波兰政府的改革方略》等。
目錄
译者导读
原著序

第一卷 婴儿期(02岁)
一、成人与教育
二、自然的教育
三、爱弥儿和他的导师
四、教育的开始
五、生命的表达
六、语言的获得

第二卷 儿童期(212岁)
一、开启新的阶段
二、童年的幸福
三、需要的法则
四、消极性教育
五、身体的训练
六、感觉的训练
七、孩子的成熟

第三卷 少年期(1215岁)
一、当力量超过需要
二、自然科学的学习
三、孩子的理解范围
四、认识自然的状态
五、应习得一门手艺
六、爱弥儿已然15岁

第四卷 青年期(1520岁)
一、青春的发育
二、欲念的滋长
三、情感的培养
四、历史的学习
五、虚荣心的根治及同情心的培养
六、信仰的培植
七、青春的安放
八、进入到社会

第五卷 婚姻
一、青年期的尾声
二、女子的教育
三、苏菲的形象
四、爱弥儿和苏菲
五、爱弥儿的游历
六、爱弥儿和苏菲的结合

附录一 卢梭的早年生活
《忏悔录》节选

附录二 卢梭的公共教育思想
《论波兰的治国之道及波兰政府的改革方略》节选

附录三 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
《新爱洛伊丝》节选
內容試閱
一、成人与教育
  造物主创造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强使一种土壤长出另一种土壤才可生长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才有的果实。他使得时间、空间和自然条件变得混乱不堪。他残害他的家犬、马匹和仆人。他摧毁一切,破坏万物的本来面目。他迷恋畸形且丑陋的东西。他不要自然造就的一切,甚至对人也是这样,要把人像驯马一样加以训练,像对待花园里的树木一样,塑造成他钟情的样子。但是,没有这种教育,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人便难以成之为人。在现实情况下,一个生来无法得到教育的人,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怪物。偏见、权威、需要、惯例以及一切使我们深陷其中的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提供任何助益。他的天性就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中间的幼苗,被过往的行人肆意践踏。
 我恳求你,温柔而有先见之明的母亲啊!只有你才能使这株幼苗远离大路,保护这株幼苗,使它免遭社会习俗的破坏。你要好好地照料并浇灌这株幼苗,终有一天,它结出的果实会报答你的养育之恩。从一开始,你就要为孩子的灵魂筑起一道围墙,其他人或许可以描绘出这道围墙的范围,但唯有你才能将之付诸实践。
 植物的生长需要栽培,而人的成长则依赖教育。如果一个人生来就又高又壮,但是在他正确地学会使用他的身体和力量之前,他的禀赋对他来说可能毫无用处,甚至还会因此而无法获得他人足够的关注,进而伤害到自身。于是,他孤孤单单的,在还没有明白自身的需要之前就死去了。我们哀叹着儿童期的无助,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如果没有儿童期,人类或许早已灭亡。
 我们生来柔弱,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无助,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愚顽,所以需要理智。我们出生时所缺乏的一切,我们长大成人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教育的馈赠!
 我们的这种教育,或是源自自然,或是源自人,或是源自事物。我们的身体与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经验,则是事物的教育。
 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于这三种教育。就个体而言,如果这三种教育相互冲突,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受到坏的影响,而且将永远不合他的心意;如果这三种教育协调一致,那么他就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安宁。这样的人,才算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目前来说,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事物的教育只能部分地由我们决定,而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掌控的。即便如此,这种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假设的,因为,谁能够对孩子周围所有人的言行都加以控制呢?
一旦教育被视作一门艺术,它的成功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成功的前提是一切都可控。我们的努力可以使我们不断地接近目标,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有一些运气。
 那么,这个目标是什么呢?正如我们刚刚揭示的,它就是自然的目标。既然这三种教育必须相互协调,那么我们就要使这两种能够控制的教育配合另外一种我们无法控制的教育。也许自然这个词的含义太含糊了,那就让我们努力去定义它吧!
 有人说,自然就是一种习惯。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有一些强制养成的习惯始终无法扼杀天性吗?例如,一些被我们控制着无法垂直生长的植物,就具有这样的习性。这些植物虽然保持着人为的形态,但是它们的汁液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方向。而且,如果这些植物继续生长,它们还是会恢复垂直的方向。人的习性同样如此。只要环境不变,人由习惯产生的习性仍然能被保持得很好,尽管这些习惯对他们来说是最不自然的。但是,只要环境改变,人的习惯就会消失,天性又会恢复过来。教育确实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不是有一些人忘记或遗失了自己所受的教育,而另外一些人保持了他们接受的教育吗?这种差异从何而来呢?如果自然这个词只限指适合天性的习惯,那我们就无须赘言了。
 我们生来就很敏感,并且自出生始,我们就通过各种方式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感觉时,我们就会趋向于寻求或逃避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我们首先要看这些事物是否让我们感到愉快,其次要看它们是否适合我们,最后则要看它们是否符合理性赋予我们的关于幸福与善良的观念。随着理性的发展,这些倾向会变得日益有力而持久。但是,由于受到习惯的遏制,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因我们的见解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在发生这一变化之前,它们便是我所说的内在的自然。
 因此,一切都应与这些自然的倾向保持和谐。当然,若我们所受的三种教育仅是有所不同,这也是可以的。但是,当这三种教育彼此相互冲突的时候,当培养一个人不是为他自身,而是为了其他人的时候,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很显然,这三种教育之间要保持和谐是不太可能的。由于与自然或社会的斗争在所难免,所以我们必须在培养一个人和培养一个公民之间做出抉择,这二者不可能兼得。
 凡是较小的社会群体,当它内部很团结并且与其他群体疏离时,往往倾向于脱离更大的社会群体。可以说,一切爱国者都讨厌外国人,在他们眼里,这些外国人只不过是人,与他们并没有什么瓜葛。这种缺陷是无法避免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邻人。在面对外国人时,斯巴达人自私、贪婪并践踏公正,然而在他们国内,却处处洋溢着无私、公正与和谐。请不要再相信那些世界主义者了,他们在书中鼓吹要去遥远的地方探求不屑于在自己周围履行的义务。而这样的哲学家之所以爱鞑靼人,就是为了避免爱自己的邻人。
 自然人只为他自己活着,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依赖于他自己和他的同胞。公民只不过是分数的分子,其价值取决于分母,取决于他与总体(即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怎样才能使人改变他的天性,怎样才能消除他的独立的特质而使之具有依赖性,进而融入群体之中。这样,他便不再把自己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看作群体的一部分,并且只认同这种共同的生活方式。罗马公民既不是凯厄斯[6],也不是卢修斯[7],他就是一个罗马人,他爱自己的国家远胜于爱自己。战俘雷古鲁斯[8]宣称自己是一个迦太基人,作为一个外国人,他拒绝了罗马元老院提供的席位,除非出自迦太基人的命令。对那些挽救他生命的想法,他均报以蔑视。他有自己的决断,那就是慨然赴死。可以说,雷古鲁斯与今人之间并无很大的相似性。
 斯巴达人佩德瑞特提交了加入三百人会议的申请,但他被拒绝了。然而,鉴于斯巴达已有三百个胜过他的人,他也就高兴地离开了。而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他的真诚。他,就是公民!
 一位斯巴达母亲的五个儿子随军出征。一次一个农奴来了,她颤抖着向他询问最新的战况。您的五个儿子全部阵亡了!贱奴,谁问你这个?我们取得了胜利!于是,这位母亲便匆忙赶去神庙感谢神灵。她,就是公民!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把自然的感情摆在第一位,他必定无法知道自己的需要。而如果他在自己的欲望与责任之间犹豫不决,并一直为这种内在冲突所困,他将既不能成为一个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公民,对自己和他人都无甚益处。这个人可能是当今时代的法国人、英国人,也可能是一个中产阶级者。
 要成为能够建功立业、独立自恃并始终如一的人,就必须言行一致,必须明晰他所应采取的路线,并能够积极、执着地坚持这一路线。当我能见证这个奇迹时,我便能知道他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公民,或者他是如何做到既是人又是公民的。
 从这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中,产生了两种相互冲突的教育制度:一种强调公共与普适,另一种强调个体与家庭。
 如果你想知道公共教育意味着什么,可以去读一读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书并不像那些仅凭书名就进行判断的人所想的那样,是一本政治类的著作。事实上,这是一本迄今为止最好的教育著作。
 在大众的评价中,柏拉图的制度意味着空想和不切实际。但在我看来,莱喀古士的制度如果仅仅停留于笔端,可能更不切实际。柏拉图只是寻求净化人的心灵,而莱喀古士却改变了人的天性。
 公共教育机构已不复存在,而且也不可能存在,因为在没有国家的地方,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公民。国家与公民这两个词其实都应该从我们的语言中剔除出去。至于原因,我是很清楚的,但由于它与当前的论述无关,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至于那些可笑的学院,我从来都不把它们视作公共教育机构,我也不会把流行的教育归于它的名下,因为这种教育同时追求着两个相反的目的,最终却一无所获。它只能培养出一些伪君子,他们表面上宣称帮助他人,其实处处都在为自己着想。但是,这样的宣称骗不了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秉性,所以他们也只是枉费心机罢了。
 我们的内在冲突就是由这些矛盾导致的。由于被自然和人引向不同的道路,并且不得不屈从于这两种力量,我们便不得不做出妥协,终究哪个目标都无法实现。这样,我们终生都在挣扎与彷徨,以致在未能了却自己的心愿,未能对他人有所贡献的时候,就溘然长逝了。
 现在让我们谈一谈家庭教育或自然的教育。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他自己而接受教育,那么他对别人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能够将这两种教育目的合二为一,从而消除人的内在矛盾,那么我们就消除了通往幸福生活的障碍。要对一个人进行判断,你就必须看他成人以后的状态。你必须在了解他的倾向、观察他的进步、明白他的发展道路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判断。总之一句话,我们必须了解自然的人。当你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相信你会在这个问题上有所收获。
 要培养这样一个卓越的人,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实际上,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最重要的是要避免无所事事、一事无成。当逆风行舟时,我们只要换个方向,迂回行驶就可以了。但是,当海面上波涛汹涌,而我们要停在原地时,就必须立即抛锚。当心啊,年轻的舵手,在你发现之前,别让船的缆绳松了,别让船锚动摇。

 在社会秩序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而这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如果一个人离开了自己的位置,他就会无所适从。只有当命运与他父母的选择相一致时,他所受的教育才是有用的。否则,教育将通过自身造就的偏见,伤害到它的学生。在埃及,儿子不得不依从他父亲的身份,所以教育至少有一个确实可以达到的目的。在我们这里,虽然社会等级保持着稳定,但是构成不同等级的人一直在变化。谁也无法确知,教育儿子获得其父的地位,这样做会不会害了孩子。
 在自然秩序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就是获得人性。因此,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就不会忽视这一目标及其相关要求。事实上,我的学生打算做军人,还是做教士,或者是做律师,我都没有什么意见。在他的父母为他选择一种职业之前,大自然会让他先成为一个人。生活,这就是我教给他的本事。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可能既不是文官,也不是军人或牧师,但他将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都能很快学会。命运无法让他改变地位,他将始终处在他的位置上。
 我们真正研究的对象是人及其环境。在我看来,我们中间谁最能经得起生活中的安乐与忧患,谁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更多地在于实行而非口训。当我们开始生活时,我们就开始接受教育了。我们的教育始于我们自己,我们的第一位教师就是我们的保姆。古人也常用教育(Education)这个词来表达另一层含义,即养育(Nurture)。瓦罗[9]说过:助产士接生,乳母哺育,塾师启蒙,教师教导。因此,教育、训练和教导是三件事情,它们的目的也像保姆、塾师和教师的一样,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差异并不应全被接受,儿童只应该接受一种目的的引导。
 我们必须观察一般的问题而非特殊的问题,并且将学生视为抽象的人他们无时不受着充满变化与偶然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生来就被固定在我们国家的某一个地方,如果一年中没有任何季节之分,如果每个人都听天由命以致不会有任何改变,那么现有的教育方法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一个儿童为取得与其相适应的地位而接受教育,由于永远不能脱离这种地位,所以他也就永远不需要面对其他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但是,鉴于人生的无常本性,鉴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动荡不安的精神状况,并且每一代人都会颠覆前人的功业,我们还能想出比把儿童当作永远不出家门、时刻都有人伺候的人来培养更愚蠢的计划吗?只要这个可怜的人迈开脚步在地上行走,只要他走一步下坡路,他就会迷失自我。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要教他忍受这种痛苦,而是要让他感知这种痛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