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NT$
551.0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NT$
281.0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NT$
449.0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NT$
356.0
《
香事渊略
》
售價:NT$
505.0
《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售價:NT$
403.0
《
有机农业
》
售價:NT$
137.0
《
不完全契约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本书提供了一个关于经济制度安排(如企业)的思考框架。作者基本的理念是,当人们订立不完全合同以及权力或控制权的分配因此而变得重要之时,制度便产生了。
权力或控制权并非经济学理论中的标准概念。本书开头便指出,传统方法已经无法解释,一方面为什么所有的交易无法在一个巨型企业内部完成,而另一方面为什么企业又如此重要。因此,不完全合同的分析方法或产权的分析方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企业的边界以及资产所有权的意义。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不完全合同分析方法被用到理解企业的财务决策,尤其是,债务和权益资本(为什么权益资本拥有投票权,债权人拥有止赎权);公众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破产程序;以及一个企业股东之间的投票权分配等。
本书并没有涉及大篇幅的技术性内容,但有大量的案例。本书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研究型和商业分析型经济学家,律师以及对企业财务、私有化和规制感兴趣的读者。尽管作者首创了一些概念,但以现有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读懂它。
|
內容簡介: |
《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是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哈特的代表作,书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产权理论,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论。他认为,合同双方不可能完全明晰所有可能情况中的权利与义务,这会影响到权力和控制权的配置。企业财务合同与结构安排只有在这种理论下才能最合理的分析,财务工具可视为产权安排的工具。这个理论与旧产权理论有着重要不同,也引发了很大争议。
本书开头便指出,传统方法已经无法解释,一方面为什么所有的交易无法在一个巨型企业内部完成,而另一方面为什么企业又如此重要。因此,不完全合同的分析方法或产权的分析方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企业的边界以及资产所有权的意义。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不完全合同分析方法被用到理解企业的财务决策,尤其是,债务和权益资本(为什么权益资本拥有投票权,债权人拥有止赎权);公众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破产程序;以及一个企业股东之间的投票权分配等。
本书并没有涉及大篇幅的技术性内容,但有大量的案例。本书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研究型和商业分析型经济学家,律师以及对企业财务、私有化和规制感兴趣的读者。尽管作者首创了一些概念,但以现有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读懂它。
|
關於作者: |
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关注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公司金融和法律经济学等研究领域,是合同理论、现代厂商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的创立者之一。《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是其代表作,书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产权理论,提出了不完全合同理论。
|
目錄:
|
中译本序一
(奥利弗哈特)
中译本序二
(钱颖一)
中译本序三
(许成钢)
导言
第1篇对企业的理解
1 现有的企业理论
2 产权观点
3 产权观点的深层问题
4 关于不完全合同模型基础
第2篇对财务结构的理解
5 财务合同和债务理论
6 公众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
7 破产程序
8 公众公司的投票权结构
|
內容試閱:
|
哈特教授的这本专著用非数学的语言汇集了他10年来在产权、企业和财务结构方面的理论贡献。哈特教授是运用现代合同理论研究企业理论的开拓者,这本书无疑将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经典之作。
哈特视企业为实物资产的集合。他的理论的基础是合同的不完全性,即合同双方不可能详尽地把全部可能发生的情况下的责任和义务写进合同。在合同没有写明的情况下,对资产有控制权的一方便行使权力,由此便引出权力和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因为这一配置问题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率。在本书的第1篇中,这一基本想法用来发展关于企业边界、企业合并的新理论。这一理论的目的是回答科斯提出的问题,即为什么有的交易通过市场进行而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完成?在本书的第2篇中,这一基本想法用于研究企业的财务结构问题,即股权和债务的特征及其激励作用。
贯串于全书的基础是合同的不完全性以及由此引发的权力和控制的有效配置问题。这是哈特的新产权理论与旧产权理论的重要差别。旧产权理论强调资产的剩余收入的索取权,而哈特强调的是对剩余控制的权力。哈特认为后者比前者更为基本。况且,对剩余收入的索取权通常有众多人共享(比如工人的奖金、甚至政府的税收都可算作剩余收入的一部分),相比较而言,剩余控制权就少共享。
企业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和制度形式。理解企业是理解其他组织和制度形式(比如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基础。本书的基本想法和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研究企业,也可用于研究其他形式的组织和制度。当合同不完全时,权力的配置将影响效率,我以为由此可以解释各种组织形式和行为。
产权和企业是我国目前经济研究和经济改革的热点。哈特所开拓的新的企业理论对当前主流微观经济学有重大影响,这本书是现代经济理论的前沿著作。中文版的及时出版对开阔我们的思路,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以及提高研究产权和企业的理论水平将有积极的影响。
钱颖一
《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一书是第一本集中讨论现代产权理论的著作。它集中了哈特同他的合作者以及同事、学生们在最近10年来在这方面的成就。多数在发展这一理论中起了重要作用的经济学家几乎都在最近来过中国。哈特、米尔格罗姆1994年到北京、上海作过关于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及破产法方面的演讲;莫尔、伯尔顿、马斯金、赫尔姆斯托罗姆及拉芬特更在1996年在北京就产权理论及企业理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国际最高水准的辩论。阿洪也在1993年在北京演讲过企业破产问题。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一书,我想先从讨论标准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厂商理论、消费者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开始。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是阿罗德布罗模型(ArrowDebreu Model),厂商理论是其中一个基本成分。企业在厂商理论中只是一个黑盒子,没有结构,只表达投入同产出的技术关系。我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一般均衡理论中实际上没有产权的问题,一些人认为一般均衡理论提供了私有制是最好的这样一个基础,但这种认识是不清楚、不正确的。与一般均衡理论并行的机制设计(mechanism design)理论,从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假设出发可以论证,无论谁拥有任何一部分财产,人们都总可以设计出最优机制引导他们得到最好的结果。换言之,在一般均衡理论的框架下可以证明市场制度和中央计划经济制度是同样地有效的。这方面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有了许多重要的文献。简言之,在阿罗德布罗的世界里,无论交易是在市场上进行,还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并没有产生产权问题。因此,产权是如何分配的根本就不成其问题。
在研究产权问题之前,哈特早期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是讨论不完全市场。不完全市场的讨论是对阿罗德布罗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发展。在阿罗德布罗模型中市场是完全的,针对每一种不确定因素都存在着相应的市场。当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时,可以把对应于每一不确定因素的市场看作为一个工具。除现货交易市场外,金融市场、期货市场的重要功能就是用来交易不确定因素。如果统计上独立的市场的数量同统计上独立的不确定因素的数量一样多,所有不确定因素就都可以在这些市场上交换了,经济学家称这为完全的市场。完全市场存在唯一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点是最优的,这就是阿罗德布罗模型的结果。这里重要的是,在同样的市场是完全的假定条件下理论上可以证明中央计划也可以达到完全相同的有效结果。中央计划经济的效率与市场是一样高的。之所以在此要提到中央计划经济,除了是帮我们理解现实问题外,在这里更是为了说明在一般均衡理论的框架中产权的分配对运作的效率是没有作用的。在阿罗德布罗的世界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可以非常小,或者非常大,但效率可以都同样好。一个极端例子是中央计划经济。在这里整个经济都组织在一个大工厂里(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工厂)。理论上可以证明,两个极端情况产生的结果可以是同样好的,产权是一个不相关的问题。哈特早期使他出名的工作(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当市场是不完全的时候怎么样。市场不完全就离开了阿罗德布罗世界。他证明了不完全市场会产生多个均衡点,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均衡点都是最优的:市场出毛病了。以后哈特的工作从不完全市场转移到合同理论;再晚些时候他又进一步转到不完全合同的理论。哈特的理论同阿罗德布罗世界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合同是不完全的。这里的要点是:当合同是不完全的时候,就不能保证市场交易是最优的。因此,这时由谁拥有对企业资产的控制权、企业应该大还是小,就成了需要讨论的问题了。这是在经济学理论上认识产权的作用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下面让我们离开阿罗德布罗世界,换一个角度,看一下过去经济学对产权的认识。在马克思以后,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基本上都同产权问题无关。直到科斯在1937年写了那篇非常著名的《企业的性质》的论文,刺激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当时引起科斯思考这一问题的是因为他在经济学教科书和课堂中学到的厂商理论同在实际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厂商的情形非常不吻合。关键在于,在古典经济学里面,理想竞争中的市场交易永远是最优的,同时厂商是非常小的。可是科斯提出如果市场交易是最优的,为什么大量的交易实际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当时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做学生,暑期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打工。他发现通用汽车公司的规模远大于工程的需要,用技术的原因是不能解释的,同经济学的理论是冲突的。为什么把生产许多不同牌子汽车的工厂放在同一个公司里,为什么生产一辆汽车所需的无数零部件不由市场来交易而是放在企业内部生产、交易呢?显然这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相冲突。由此他提出了这个著名的问题: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的边界?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挑战。如果市场上的交易都是最有效的,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交易活动移到企业内部?科斯提出在市场上的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是不一样的这一著名设想。市场上的交易成本有可能过高,而放到企业内部则可能会下降。换句话说,用这个办法来解释产权的分配是重要的,这就是从科斯那里开始的产权理论。
科斯提出的问题和交易成本的概念引起了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家的很大的关注。交易成本变成了讨论产权的基础。但是主流经济学家,特别是理论经济学家对用交易成本这个概念来解释产权感到很不满意:到底什么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清楚。科斯之后一系列优秀的经济学家,如威廉姆森、张五常等,发展了交易成本说。他们的工作很能帮助人去思考问题,但是仍然不够透彻。交易成本的理论把人们不认识的东西产权推到了交易成本中。分配产权的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但什么是交易成本?这等于是把对一个不知道的东西的解释推到另一个不知道的东西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