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NT$
500.0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NT$
808.0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NT$
296.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NT$
332.0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NT$
1520.0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NT$
653.0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NT$
1010.0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 柏杨与司马辽太郎*为推崇的日本华裔历史小说大家,畅销日本五十年的中日文化随笔,带你走进菊与刀之外的日本日本是掺水的中国文明?日本文明的源头在于对血统的信仰?*服从精神在日本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日本人擅长忘却?邻人恰似一面镜子,照出不熟悉的自己。
★ 以游走于两个文化故乡、两个民族夹缝中的边缘身份和双重透视,在中日历史中寻找身世妙语连珠,信手拈来东瀛与神州的趣闻妙谈;谐谑天成,洞见两国历史传统的差异与交叠。以漂泊命运、博学多识与瑰丽想象,铸成一代历史奇才,以遗书的心情写下阻碍中日两国相互理解的原因,让历史成为日中文化交流的镜鉴。
★ 打破误区,消除误解,当代日本读者重新认识中国*书敏锐地指出日本人错误的中国认识,反驳日本社会甚嚣尘上的中华思想说,纠正同文同种的传统观念。这部从日中差异出发写成的著作,也是一本深刻的日本论,保持着败者一方的观点,成为促使日本人深刻反省之书。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独特的日本论,也是一卷东瀛与神州大地古往今来的趣闻怪谈史略。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一生在两个故乡、两种文化之间徘徊,边缘人身份让他领受命运的桎梏,也使他以绝无仅有的生命经验和生动的复眼视角,洞见两国历史传统的差异与交叠,遂成妙语连珠、谐谑天成的中日文化随笔。他从遥远的古代折返现代的中日文化接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随意驰骋;要以遗书的心情,写下阻碍中日两国相互理解的原因。重新认识邻人,亦是抽丝剥茧地审视自己。我们这对邻居长短相补,此为天命。
|
關於作者: |
【陈舜臣】笔不离华人,心不离神州。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大家,柏杨与司马辽太郎最为推崇的日本中国历史题材第一人。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1968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和随笔创作,著作等身百余种,代表作品有《日本人与中国人》《中国历史风云录》《小说十八史略》《成吉思汗一族》《鸦片战争》《曹操》等。身居海外远观中国史,历史命运带来漂泊感,他在不同文化、民族的夹缝中经受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以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象,深入思考历史与未来,让历史成为中日交流的镜鉴,赢得广泛赞誉。作品风靡日本四十余年,销量多达两千万册。
【所获主要奖项】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小说界登龙门的奖项)、直木文学奖(日本文学最权威奖项)、吉川英治文学奖 (日本大众文学领域的重要奖项)、推理作家协会奖(日本推理小说最高奖项)、读卖文学奖(日本文坛门类最齐全的奖项)、大佛次郎奖(日本优秀散文作品奖项)、日本艺术院奖(日本文化艺术界最高奖项)
|
目錄:
|
致中国大陆读者 陈舜臣
邻人恰似一面镜子 曹志伟
前言
上篇
【一】 唇与齿:交往的历史
从中国古籍看日本历史
互不相干的邻居
暗号之扇
唯锦旗是瞻
【二】 关于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一问一答
你到底知道多少?
【三】 面子与物哀
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日本没有黄河
全民学鸟铳
胡服骑射
同根
差别
【四】 言灵
迷信同文同种的危险
路标
模糊处理
不可迷信同文同种
【五】 血统与文明
日本文明的源头在于对血统的信仰
尊血主义
文明来自中原
文明的边缘
最根本的差别
【六】 完整与不完整
重视平衡的中国人与嗜好不平衡的日本人
凿石之人
慕拉士的悲剧
对称性
【七】 人性和分寸
从自杀看差别
罗敷之歌
人
自杀的规矩
政治即文化
【八】 我们这对邻居
长短相补,此为天命
名与实
龙与凤
下篇
【九】 邻人
【十】 异同
【十一】 汉字病历
【十二】 两个《杜子春》
【十三】 隐者
【十四】 田冈岭云和嘉纳治五郎
【十五】 日中交往与朝鲜之役
【十六】 曹操是奸贼还是英雄
附录 陈舜臣所获主要奖项
陈舜臣大事年表
|
內容試閱:
|
【日本文明是掺水的中国文明?】
从历史上来看,日中两国的相互理解意外地有限,让人不禁大吃一惊。这也是事出有因。互不相干的邻居,犯不着用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对方。而且,对外来的东西不感兴趣,是中国的传统。
在十九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中,被迫开眼之前,原则上中国并不承认外国的存在。中华即世界。因此,外国这个观念无法进入当时人们的脑海。
我们的文明,就是世界的文明。离文明的中心越远,文明的内容越是掺了水,人越是粗鄙野蛮。属邦、朝贡国、没有接受文明洗礼的蛮夷之国,虽然知道这些,但如果称他们为外国,过去的中国人会一时反应不过来。在这些土地上,即使有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稀薄阶段,中国做梦也没想过还有其他的文明。
如果是其他的文明,还会有兴趣,但如果是我们的文明掺水后的东西,还有研究的必要吗?只有少数的好事之人,用掠过古董店门面的眼神稍微瞥了一下邻居日本。
明治之初,作为清国公使馆书记官来日的诗人黄遵宪,在其著作《日本杂事诗》的后记中大叹:
日本研究中国之书数量甚丰,中国写日本之书数量与质量都无法相提并论。
确实,日本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的文化。但那只是文化,写下的东西、创作的东西,都只是理念。日本直到明治开国,关于中国的理念是接受了,但中国的现实一点也没有接触到。
【日本文明的源头是对血统的信仰,中华思想却不是尊血主义】
小而强有力地凝缩在一起这种日本式性格,在小国分立、安定无事的德川时代二百六十五年中,终于完全形成了。这种完成,可以说是极具艺术性的。佛教、儒学不论是朱子学还是阳明学都于此有贡献。血统谱系的正统性,并非单单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现实。在德川二百六十五年间,虽然有人不情愿,但这已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浓缩而成的现实。在世界史上,这样文化极度浓缩的时代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中国则大不一样。高级官僚不能在自己的出生地任官。因此,无法像德川时代的日本一样,将地缘和血缘紧密相连。中央政府费尽心思地阻止这种联结。
当然,中国也有地方豪族和名门。他们通过与当地官僚结交,多少有些政治势力。但是,他们不能亲自统治当地。一族之中,就算出现了有高明政治手腕的人,也只能成为其他地方的行政官。这样一来,在人们眼中,当权者都是来了又去之人,不会一直停留。以前的当权者和现在的当权者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
而在日本,血缘关系可以说太过紧密了。因此,人们对血统的信仰,越来越深,最终产生了血统决定一切的极端想法。
【中国是树立路标的民族,日本是跟着路标走的民族】
在科学技术的领域里,如果前人曾做过实验证明,对后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是,在人的生活方式、艺术等领域,既成的模式多,反而不利。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些领域里最受尊重的是原创性。
经常去图书寮调查外国的先例,这似乎成了日本人的一种姿态。明治维新时期,购入关于西欧文明的书籍,向各国派遣留学生,做了很多努力。太平洋战争后,民主主义啦,做东方的瑞士啦,日本学得不亦乐乎。
那么,到底该往哪边走?
停下脚步,想一会儿最多做到想一会儿。因为身边,或是往前几步,就树着路标。可以说,中国人是一边走路一边树立路标的民族,日本人则是跟着路标走的民族。
而且,中国是一群人一起走,包括以前从没打过照面的人,像猛犸象群那样集体行动。日本的队列人数则少得多,而且大家都像亲戚一样,互相知根知底。
中国队会去走没有路标的路,经常迷路,有时还会回到起点,效率也就自然低了。
【为什么日本人擅长忘却?】
关于忘却,日本人比中国人,甚至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为擅长。所以,见英国人、荷兰人还记得三十多年前的战争恩怨,砍掉手栽的树、往车上扔鸡蛋,日本人就大吃一惊,摇头感叹:真是想不开。
但是,在外国人看来,日本人忘却之快,才令人吃惊。
中国人骂人忘八是最严重的话。有时也写作王八,忘了八德,也就是不知羞耻。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在忘八后面加上蛋,就是忘八蛋,这已经是骂得最厉害的话语了。
从这能看出,中国人是如何轻视忘却。与认为牢记在心很麻烦的日本式想法,有很大差别。
流浪诸国最后回国即位的晋文公等,就是代表的例子。偷看了流浪中的他入浴的曹共公等人,后来受到讨伐。他半开玩笑地说:给我土,就是给我土地。吞并了老农赠土之地。恩怨必报是为人之道,不可忘却。忘却也得分对象,一般来说,忘却被认为是恶德。
日本认为龟是长寿的动物,与鹤一样象征吉祥。在中国虽然也是如此,但龟并非惹人喜欢的动物。在有中国人的情况下,如典礼用品等的纹样,还是避开龟比较好。
【为什么日本没有采用宦官和科举?】
在中国作为制度被广泛采用而在日本却没有如此的有两种:宦官和科举。
关于日本为什么没有采用宦官制度,有很多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日本没有产生足够大的权力,去建造一个需要宦官管理的禁宫。日本最多只产生了由一族之中能干的年长妇人一人主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大奥。
中国北部和西部有游牧民族,屠宰动物是极为普通的事,为动物去势也很常见。对阉割习以为常,对人的去势也没有抵触感。西亚多宦官,也是同样道理。
也有人说在日本的人口构成中,没有专门从事畜牧业的,不习惯对动物动刀,因此没有产生宦官。而且去势这种生猛的行为,不符合日本人讲究适可而止的性格。
宦官先不说,为什么日本没有采用科举呢?科举和宦官不同,不沾血腥,专事诗文,属于风雅之事。大概是因为,日本害怕采用科举制度之后会造成身份制度、世袭制度的混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