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NT$
840.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編輯推薦: |
林巨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从事教育实践近二十年,创办花径美德幼儿园、花径生命成长培训学校,和许许多多的孩子在一起。在这近二十年里,他只提倡并践行一条理念,那就是与孩子交心。林巨老师认为,陪伴不但是指和孩子的人在一起,更是与孩子的心在一起,他时刻提醒为人父母者,放下对孩子行为的评判,给孩子无分别的爱。
我们常言和孩子交朋友,林老师说真正地和孩子交朋友,是你不能对朋友做的事,也同样不能对孩子做,育儿当如待客。
作为一名编辑,我感恩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林巨老师。面对有了孩子之后一地鸡毛的生活,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孩子,更帮我找到久违的沉静。纵使孩子和家人一点都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但我学会了放下期待和想用力改造的心,当我顺畅了,一切都顺畅了。
会痛的不是爱,真正的爱不会带来伤害,这是《妈妈,请这样爱我》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重要的启示。
|
內容簡介: |
《妈妈,请这样爱我》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同时也是关注孩子和父母内心成长的书。32个真实的故事,引出孩子各个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教育者的态度。
作者坚持在教育中提倡无分别的爱,认为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欲望都是自然、健康、合理的,都是在满足生命的内在需要、人性的本能渴求,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尊重、理解、信任,而不应妄加评判和干预。家庭教育的真正核心不在方法,而在心。心到了,方法自然就到了,这样的爱,才不会成为伤害。
|
關於作者: |
林巨
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系毕业,花径教育机构创始人,无分别的爱的理念的开创者,国内首个将家庭教育与生命成长相结合的家庭教育专家。
先后担任过北京电视台《家有儿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节目嘉宾;《妈咪宝贝》《母子健康》等育儿杂志的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优优宝贝频道以及众多网络媒体的特约专家。倡导无分别的爱和心在一起的生命教育理念,关注生命的美质和尊贵,为孩子们呈现了心灵湖泊本质的宁静和美丽,为亲子关系构筑起花香满径的成长之路,在广大家长中具有良好的口碑。
|
目錄:
|
序 生命的教育与成长
1.摔倒的故事无分别的爱
2.吃手的故事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3.生病的故事真实的价值
4.糖果的故事接纳生命的天性
5.起床的故事从自己的心出发
6.把尿的故事关注内在的自我
7.被打的故事倾听来自心的声音
8.怪癖的故事爱不需要理由
9.幽默的故事做一个好玩的教育者
10.狗屁的故事语言和力量
11.抠手的故事输赢的学问
12.撒谎的故事没有压力的世界
13.学习的故事爱上学习的艺术
14.早产的故事重建生命的信念
15.完美的故事规则与教育
16.伤痕的故事人生成功的标准
17.凶恶的故事无条件的信任
18.发火的故事打开心灵的大门
19.玩具的故事放下紧张与情绪
20.害怕的故事给予孩子成就感
21.努力的故事让孩子自由生长
22.哭泣的故事做真实的自己
23.索爱的故事理解孩子的非行
24.胆小的故事向着太阳生长
25.iPad的故事放开心的限制
26.静心的故事掌控自己的身心
27.醉酒的故事学会好好爱自己
28.太好的故事重塑父母之爱
29.提起的故事诚实面对自己
30.陪伴的故事印心的智慧
31.老师的故事灵魂的工程师
32.班级的故事精神的家园
后记 生命的意义
|
內容試閱:
|
序
生命的教育与成长
何谓生命教育?
每一个生命,要想获得真正的宁静、幸福和自在,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和环境、和他人以及和自身的关系。
传授生命处理这三大关系的学问的教育,就是生命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新教育,大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习惯性地把重心放到如何处理和环境、和他人的关系(又称对外的关系)上,却忽略了和自己的相处(又称对内的关系)问题。长此以往,我们就会习惯于漠视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志、欲望、心声、念想我们就会习惯于压制自己、批判自己乃至谴责自己我们就会习惯于追逐外界、迎合外界直至丢失自己以此来解决所谓的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在生命三大关系的处理中,我们习惯性地首先考虑的是牺牲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已经习惯了把与环境,尤其是与他人的关系(对外的关系),置于远比和自身的关系(对内的关系)更高的位置;他人和外在的观点和看法,远比我们自身的真实感受和需求重要。用这样的方式,我们看似维护了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但显然严重伤害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这样下去,我们的心灵注定会伤痕累累。问题是,当我们的心灵伤痕累累,一如惊弓之鸟时(外界稍有风吹草动,即心旌动摇,不安、焦虑、恐惧、纠结成为自身心灵的常态),我们真的有能力解决所谓的与环境、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吗?我们是真的解决了,还是在伪装,在自欺?或者只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又或者,靠外界暂时的平静获取身心暂时的平静?不管怎样,结果只有一个:身心的状态几乎百分百地取决于变化无常的外界状态。这就是身心完全外驰、对外关系成为生命第一关系的自然的唯一结果。这个时候,生命想获得长久的宁静、幸福和自在,绝无可能。同时,比上述事实和结果更为可怕的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在一贯被忽视,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得到过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自己心灵沟通的教育,以致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自己心灵的伤。其实,我们的内心已经伤痕累累,但我们却总是看不见,总是若无其事,这才是人世间最大的殇。
举个例子,孩子哭的时候,我们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总是:别哭。
我们为什么要说别哭?
因为在我们看来,哭是不好的,是懦弱的,是不够坚强的,是无力和无能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是,这些都是外界的观点,都是外界的所谓价值观的评定标准。而从生命的内在需求看,他为什么要哭?有没有道理?应不应该哭?哭好还是不哭好?应该哭多长时间?当我们脱口而出别哭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我们考虑的是生命外在的关系、外在的标准,还是生命内在的关系、内在的需要呢?
再比如,带孩子去打针,总跟孩子说不疼,这又是谁的需要?谁的角度?谁的眼光和视野?对于孩子生命的内在来说,他是疼,还是不疼?他可不可以疼?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他疼?明明疼却硬要告诉他不疼,这又是在干什么?为什么生命真正的内在需要,总要被外面的声音纠正和打压呢?
从这本书开始,请每位父母试着开始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教育,全新的生活吧。拿这两件显而易见的事情举例,只是想说清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的回应模式,都是在处理生命对外的关系:与环境和与他人的关系,而不是在真正地教会生命学会处理和自己的关系。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可怜的生命,它内在的心声,从来没有被尊重、被倾听、被充分满足过。这么些年来,它真实的内心世界,原来一直是在被漠视、被压制、被伤害。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的生命,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看看我们自己,答案就很清楚了。
看看人类文明几千年,人性还是如此,答案就更加清楚了。
家庭教育是一切的根源。因为它事关人格的塑造、人性的苏醒,而这才是文明的真正基石。
我们想想,对内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对外的关系和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到底哪个重要?哪个才应该是核心?哪个才是教育真正要去关注和处理的呢?
这三大关系中,与自身的关系(对内的关系)是重中之重。一个人,唯有真正解决和自己的关系,才能真正解决和环境、和他人的关系(对外的关系),才能达成生命三大关系的完美平衡。
这样的教育,就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核心和基石,是传授生命如何和自己的心沟通,如何处理和自己的心的关系的学问,所以,生命教育又称心灵教育。而无论是生命教育,还是心灵教育,其着眼点都是要了解人性、尊重人性、顺应人性,进而促进人性的净化和回归。所以,生命教育、心灵教育又称人性教育,这三者是一回事。
重点放在处理和自己的关系的教育,即是生命教育。
重点放在了解人性、尊重人性、顺应人性的教育,即是生命教育。
重点放在和自己的心相处、和自己的心沟通的教育,即是生命教育。
从这三个角度入手,也就是说,当我们从孩子内心需要的角度、从人性发展的角度、从心灵健康成长的角度入手,那么,我们会惊奇地发现:
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的、健康的、合理的,都是在满足生命内在的需要,都是在满足人性本能的渴求,都是在渴望发展心灵的力量和智慧,我们要无分别地去尊重、理解、信任和接纳,而不要妄加评判、妄分好坏、妄加干预。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这是生命教育自然而然的也是唯一的理念和法则。
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的、健康的、合理的,是不是意味着孩子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自然不是。
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的、健康的、合理的,只是想告诉大家:
在所谓的教育展开之前,我们要问自己,我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充分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信任孩子?
我们所谓的爱耐心和包容,是否真的足够,真的是从孩子的角度,真的放下了成人的自以为是?
我们的心,是否真正的和孩子的心在一起?是否真正在帮助解决孩子与他自己的心的关系呢?
根本上,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欲望都是自然的、健康的、合理的,是要我们做到最高程度地尊重、理解和信任生命,也就是说,不是孩子的行为没有底线,而是我们对生命的爱没有底线。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爱没有底线?唯有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紧密连在一起。当两颗心紧紧相连相守,当生命之间彼此的心门彻底向对方打开的时候,真正的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所以,爸爸妈妈们,无分别的爱,不是让你在面对孩子的各种表现时无所作为。恰恰相反,无分别的爱,是帮助你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一个念想,一个情绪,都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你自然有能力,举手投足,语言神态,思想心情,总是能走进孩子的心里面去,总是能有效影响和帮助你的孩子宁静、幸福、自在地成长。
打个比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无分别的爱,什么是道的层面的教育。
请问:什么样的人,会是你最好的朋友?
真正的答案只有一个:知心朋友。也就是说,一定是彼此的心在一起的朋友,才是最好的朋友。当彼此的心在一起,你的一言一行,自然会有效地影响到你的朋友。但是,你自然也不会乱影响你的朋友。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其间蕴藏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是,需要你的明悟。
教育和人生,孩子和大人,本来就无分别。
道者,通也。
这本书,通过讲述花径美德幼儿园的真实案例,和大家分享无分别的爱的生命教育理念,分享生命成长的规律,人性净化的法则以及心灵圆满的智慧,分享教育的道,希望能帮助大家达至无为而无不为的生命大自由之境。
林巨
21.努力的故事--让孩子自由生长
1
每天一早,仔仔来幼儿园,妈妈说:"仔仔,跟老师打招呼。"仔仔不吭声。老师说:"仔仔早上好。"仔仔还是不吭声。妈妈说:"赶紧跟老师打招呼,赶紧啊。"仔仔没办法,只好面无表情地说:"早上好。"
每天放学,妈妈来接仔仔,妈妈说:"仔仔,跟老师说再见。"仔仔不吭声。老师说:"仔仔再见。"仔仔还是不吭声。妈妈说:"赶紧跟老师说再见,赶紧啊。"仔仔没办法,只好面无表情地说:"再见。"
每天就是这样上演"早上好"和"再见"。
班主任李老师跟仔仔交流:"仔仔,你有时候不舒服或者不高兴,不想打招呼,是不是?"
仔仔点点头。
李老师:"没关系,不想打招呼就不打招呼,老师不会怪你。"
仔仔:"嗯。"
李老师:"那妈妈催你怎么办?"
仔仔:"怎么办?"
李老师:"你想想?"
仔仔:"我可以跟妈妈说我不想打招呼吗?"
李老师:"可以啊。"
仔仔:"妈妈会说我骂我的。"
李老师:"老师帮你跟妈妈说说,好吗?"
仔仔:"好。"
李老师:"等老师和妈妈说完,你就可以试着和妈妈这样说,好吗?"
仔仔:"好。"
当天,李老师和仔仔妈妈交流了,仔仔妈妈答应不再强迫孩子跟老师打招呼,也不再强迫孩子跟别人打招呼。
接下来几天,仔仔上学放学,都没有跟老师打招呼,妈妈总是表达歉意,李老师说:"没关系,尊重孩子,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大概一周后,放学时,仔仔跟往常一样,根本不打招呼,风一样跑出去找小朋友玩,跑了几步,忽然停顿了一下,回头喊了一声"老师再见",就跑远了。
妈妈惊讶了半天,李老师只是笑笑,对妈妈说:"让你惊讶的还在后面呢。"
果然,仔仔和老师的招呼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每次打招呼都很主动,很大声,很开心。仔仔开心,老师也开心,妈妈自然更开心。
当然,很多时候,仔仔是不打招呼的,那又如何呢?
2
方方刚来幼儿园时很不合群,总爱自己一个人玩。
在操场上户外活动课,别的孩子都在东边的滑梯区,她一人跑到西边的种植区。反过来,别的孩子都在西边的种植区,她一人待在东边的滑梯区。
教室里大家都在上手工课,人人忙得不亦乐乎,她什么都不做,经常溜出去走走,有时还走到我的办公室。
别的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听故事,她在旁边走来走去,一会儿抱一抱洋娃娃,一会儿摆弄摆弄木头,反正不跟大家合拍。
这种事情很多,爷爷看见了很着急,总是催方方说方方,还要求老师多管管她。
有一次,方方一个人待在植物区,爷爷隔着栅栏喊:"方方,别在这里待着,和小朋友玩去,快,听话!"一边说还一边挥手示意方方赶紧过去。结果,没一会儿就把方方弄哭了。当天方方只能跟着爷爷早早回家,路上爷爷还在不停地说着方方。
班主任张老师劝爷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慢慢来,可不可以?"
爷爷没有其他办法,只得勉强答应,和张老师约好,这段时间不管孩子怎样,都不说孩子。
每次方方一个人活动的时候,班里老师都会抽出一个人重点看护她,这样无形中每个老师就多了不少工作量,那段时间,老师们很累。但是,老师们谁也没有否定方方,谁也没有说方方,只是给予方方充分的自由,尽可能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天赋,自由生长。
这样大概一两周后,方方很好地融入了集体,再没有和以前类似的行为发生。
爷爷很开心,专门来向老师道谢,还自我反省:"看来我这个老脑筋也需要学习啊!我发现,孩子没问题,问题都出在大人身上。"
张老师夸爷爷:"您都七十多了,还这么开明,真是少见。"
听完老师的夸奖,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方方在一边说:"爷爷,你变可爱了,不像以前那么讨厌了。"
大家哄堂大笑。
当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孩子带给我们的,除了开心,还是开心。
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叫"努力的故事"?没看见谁努力啊?不对,只看见了孩子们的不努力啊?最多,看见了老师的接纳、耐心和包容。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我们经常看不见孩子的努力。
第一个故事讲"不打招呼",是在努力?
第二个故事讲"独自一人",也是在努力?
对啊,仔仔要是不努力,后来怎么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
同样,方方要是不努力,后来怎么会这么快地融入环境?
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只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节奏、天赋,而不是按照我们成人的臆想和自以为是,如此而已。
看看仔仔是怎么努力的。
在李老师没有干预之前,仔仔每天努力面对妈妈唠叨的压力来幼儿园,就已经很烦了,根本不可能心甘情愿打招呼,能来幼儿园就不错了。
在李老师干预后,仔仔很长一段时间也要面对压力,面对妈妈可能还是会说他的压力。慢慢地,仔仔发现妈妈真不怎么说他了,这个压力就慢慢放了下来。接下来,他只需要解决打招呼这件事情本身的压力就好了。当他把妈妈给予他的压力卸下来后,也就是说,当他彻底放松下来的时候,他发现,打招呼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没有必要总是打招呼,这样太假太扭曲,他发现顺其自然就好。有心情了想起来了就打招呼,没有心情或者忘记了就算了。他发现做真实的自己最好,这样,自己不累,别人也不累。
所以,打招呼是一种努力,一种成长,是爱别人,给别人力量;不打招呼也是一种努力,一种成长,是爱自己,给自己力量。两者都是努力,只是努力的小方向不同,大方向都一样。
再来看看方方的努力。
方方来到一个新环境后,必须克服自己对新环境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之前,很多焦虑和不安来自爷爷和家人,老师干预后,来自家人的焦虑和不安少了很多。她要面对的是自己暂时力量不够带来的焦虑和不安。没有家人的干预,她可以全力以赴地解决自己的适应问题,她的力量不用分散。也就是说,她可以用在(适应)这件事情上的力量大了很多。她每天的游离,其实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节奏、天赋,适应环境,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再以自己的方式、节奏、天赋,慢慢生长出力量和智慧。由于老师的接纳、包容、辛苦和耐心,加上自己可以全力以赴,她只花了一周多,就生长出足够的力量和智慧,喜欢和信任环境,适应和展开自己的生活了。
很多时候,孩子的力量,孩子的努力,方向只是用于对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压力,只是用于对抗身边最亲近的人施加给他的副作用力。孩子的力量本来就有限,还要分出去一大部分去对抗身边亲人给予的负面力量,这真是这个世上最糟糕、最愚蠢、最浪费的事。所以,孩子为什么总是受伤,孩子的成长为什么看起来总是不尽如人意,原因就很清楚了。
反过来呢?幼儿园老师所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不必要给予孩子的压力卸下来,最重要的是自己不扮演孩子生命压力的给予者的角色。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和天赋来面对自己成长路上必须要面对的人、事和物,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时间表生长出生命的力量、情感和智慧。
真正的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就是这么简单、自然而轻松。只是,为什么我们总要去选择一条施加压力和被施加压力的道路呢?需知,我们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也会给我们施加压力(通过形形色色的哭闹、不配合、不服从),乃至有一天学会报复我们,这样的事实生活中遍地都是(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
我们为什么总要去选这样的道路?
问题的关键依然是,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孩子的努力。
静下心来,回忆一下,我们亲爱的孩子,是怎么学会走路的?他一天要摔多少次?一开始,怎么也得十来次吧,但只要摔得不是特别疼,还是要继续爬起来走。实在疼了,哭一会儿,继续练习。
我们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如何尊重、理解和信任我们的小生命。从走路开始,到练习吃饭、穿袜子鞋子、脱衣服穿衣服、跑步、学说话、打招呼、识字、才艺其实,这个小生命每天都在做他想做、能做、应做的事情,每天都在为他想做、能做、应做的事情竭尽全力,只是不按照我们的意愿和方式来,仅此而已。
我要提醒大家,从日常每一个生活和生存技能的习得上,我们都能看到孩子的坚忍不拔以及来自生命深处的永不放弃,说是自强不息也一点不为过。一天摔十几次还是要走路,摔疼了,哭一哭抱一抱,继续走,他可是绝不轻言放弃的。在精神领域,孩子是我们不折不扣的导师。
如果有时间,就在当下,让自己真正地静下来,让自己狂野的心不再乱跑,好好地回忆回忆你的孩子,是怎么学会一项又一项本事的。当你想明白这件事,我想你会承认:我们错了,错得不是一星半点!
从此后,学会尊重、理解和信任你的孩子吧,从此后,再不要去强迫孩子,不要去怀疑孩子,不要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不容易了。
有一天,一个爸爸对孩子来幼儿园后的各种表现很不满意,冲孩子咆哮,对我使劲抱怨,我对他说:
"你有否看见孩子每天从香香的睡梦中被叫醒,他没有哭闹,而是选择坚持?
"你有否看见孩子每天从暖暖的被窝里钻出来,冒着寒凉穿衣服,他没有哭闹,而是选择坚持?
"你有否看见孩子每天一路上的寒风冻着他的小脸和鼻子,他没有哭闹,而是选择坚持?
"你有否看见孩子每天进幼儿园的大门后,就要被逼着跟各种人打招呼,他没有哭闹,而是选择坚持?
"你有否看见孩子每天都要在幼儿园经历多少纠纷、冲突和不和谐的事件,他没有哭闹,而是选择坚持?"
这位爸爸流泪了
这一刻,你的心中是不是有什么被唤醒了?
这一刻,你有没有看到孩子的不容易和努力?
这一刻,你有没有生起对这个小生命深深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这就是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我们的孩子,只要不给予他们压力,不干涉不破坏,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和天赋,去努力做好自己想做、能做和应做的事情。他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做最真最好的自己。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给予生命最好的礼物。
反过来呢?当我们总是不尊重、不理解和不信任我们的孩子,总是催促、说教、批评、指责、唠叨、吼叫,甚至动手责罚孩子,给予孩子的压力大大超过他的承载能力,孩子就像一棵在大风中即将断裂的小树苗,我们是否听见生命摇摇欲坠时在生命深处发出的颤抖和嘶吼?
我们没有去听,也没有听到
这个生命该怎么办?该怎么面对这无尽的压力?
大家有没有在植物园看过盆景的培育过程?
在巨大的无尽的压力下,生命除了选择扭曲自己,哪里还有别的路可走!就像盆景中的小树,除了扭曲,还是扭曲。
所有在非人的环境里生存的生命,除了扭曲自己,没有别的活路。
再回到现实中,为什么当前这个社会如此杂乱、冷漠、愤怒到处遍布不和谐的音符?
一切皆拜"有分别的爱"所赐。
有分别的爱,不是爱,而是伤害,是破坏。
养育一个孩子,不仅仅是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快乐这样简单的事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新生命,都是新社会、新时代真正伟岸的奠基者和建设者。
因为,只要他们未来想生活在安宁和谐的社会中,他们就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心灵安宁和谐的生命。
怎样才能养育出一个心灵安宁和谐的生命?这并不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只需要:
在你的家庭中,彼此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主流。
在你的家庭中,鼓励和保护人人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
在你的家庭中,实行"无分别的爱"的教育和生活态度。
人类社会要彻底告别污染、灾难、战争和倾轧,不在每个家庭中建立起"无分别的爱"的教育和生活态度,绝无可能。
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孩子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从现在开始改变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