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NT$
47400.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NT$
3190.0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84.0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NT$
352.0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NT$
760.0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NT$
653.0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NT$
638.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NT$
1520.0
|
編輯推薦: |
备受思考型、上进型人士青睐的公号圈外的首部作品,圈外的每篇文章都被上百公号疯狂转载。
作者的自我成长观点和能力提升方法论,受到李一诺、赵隽艳、张世东等业内人士的高度好评。
彻底摆脱以时间长短定义努力的错误观念,全面加速升级你的眼界、心智和能力。
提供正确的努力模式、科学的学习和思维工具、实用的个人品牌提升方法。
在某一个领域拥有极致的专长,获得聪明的做事套路和观察世界的方式。
为了使抽象的思维与学习模式便于理解,本书插入上百张精美思维导图。
作者根据书中的文字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了与本书配合使用的《我的进阶笔记》。可以让读者在书中学到的知识,随时随地进行实践性操作。
|
內容簡介: |
没有什么天赋异禀,极致源于持续有效的努力
停止无效努力,让你的付出有所成就
帮助努力很久依旧没有成功的人,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让人生少走弯路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努力,只是没找到正确的努力方法。本书从发掘天赋、提升能力、选择平台、回归自己等几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努力的正确模式。书里所讲的关于努力的方法与思路可以用来分析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书中提供的科学一级便于实践的工具与方法。都通过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展现出来。结合每篇文章的后续练习好好实践。最终将会彻底颠覆一个人过去的思维认知。从而让工作和人生发生巨大的变化。
|
關於作者: |
孙圈圈
本名孙园媛,曾任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咨询总监,现创业中,【领英洞察】专栏作家。
干货、烧脑、长文公众大号圈外(iquanwai)掌门 ;圈柚(圈外读者的统一名号)心目中机智善良、潇洒倜傥、47.3568公斤级中青年职业女性的榜样。
她的文章,生动有趣却又干又长,醍醐灌顶却无比烧脑,催人上进却不鸡汤。
做原创公众号,却坚持不接广告、不收赞赏,只做优质内容。
|
目錄:
|
推荐序
我眼中的圈圈
序言
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努力
第一章 人人都有天赋: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赋优势
你没钱,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找到正确的定位才是关键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
80%的人对天赋的理解都错了
别再挥霍你的天赋了
觉得自己没天赋,是因为你没方法
第二章 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的正确姿势
靠意志力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你有海量信息,却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第三章 构建思维能力:让烦恼变成真正有效的思考
正确定义问题,减少无用功
认清六个问题,节省80%的无用功
活的思维与死的知识
清晰的思维不是无法培养的
跳出固有思维
为什么有些人条理清晰,却没有洞见
我们的独立思考:既不独立,也不思考
你以为的真相,其实只是立场
第四章 提升沟通能力:如何成为高段位沟通者
为什么你总是有口难言
如何做好临场发言
如何愉快地闲聊
聊天不是为了得出一个正确答案
说事实不如讲故事
你很难说服人,是因为你没用这个套路
拓展弱联系
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并非来源于好朋友
第五章 选择合适平台:借助平台成就不可取代的自己
职业规划应规划什么
90%的人不会做职业规划
个人商业模式画布
像企业一样,给自己做规划
主副业选择
如何成为斜杠青年
你的高度=自身价值 平台高度
借助平台的正确姿势
抓住机会,才能弯道超车
如何利用企业资源来提升个人价值
第六章 破除思维定式:哪些思维方式会终生阻碍你
努力和结果之间并非线性关系
如何拥有一个高性价比人生
牢牢困住大部分人的错误意识
如何才能不做纸牌魔术里的观众
别给自己贴标签
长期的标签将成为一个自证预言
第七章 回归真实的自己:善用情绪,才能掌控人生
情商的真正意义
情商不只是对别人,更多是对自己
如何应对自己的功利心
上进是一种高发慢性病
如何与性格缺陷和平相处
性格很难改变,那要怎么活下去
后记
|
內容試閱:
|
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努力
看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请注意:这并不是考试,所以你们大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回答,在以下表格中勾选自己的答案即可,选好之后会看到计分方法。
1.我知道如何结合自己的优劣势,来思考自己的定位
2.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
3.我认为,有更多知识储备,就能够解决问题
4.知识管理,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些提高效率的工具
5.我知道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并且也正在实践
6.重要性高的问题,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解决
7.我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我也知道应该如何发挥它
8.我相信,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9.我认为,通过频繁跳槽来涨工资,不是好的策略
10.天赋就是某种天生的能力
11.每个热点事件出来之后,我看到很多观点,都觉得有道理,即使这些观点本身有些是相反的
12.讲故事是一种天生的能力
13.我不清楚自己的爱好,所以很难选择职业
14.我很难坚持学习,因为意志力不够
15.所有的学习,都需要从该领域的整个知识体系开始,逐步打好基础
16.我是一个脑洞大开的人
17.我认为,创新能力是天生的
18.在与人争论的时候,我能够抛弃自己的立场,客观讨论事实真相
19.当我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会花很多时间在澄清问题上
20.我在临场发言和沟通的时候,常常觉得脑子一团乱麻,很难说到点子上
21.讲故事适用于生活场景,并不适合严肃的商业场合
22.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我常常觉得,明明有很多事实和数据,却很难说服对方
23.我找工作主要通过招聘网站和猎头,很少通过熟人介绍
24我认为.爱好是保持工作热情的关键因素
25.我认为自己的性格不好,造成了我与人沟通方面的问题
26.我认为不断学习新知识是提升自我价值的最重要方式
27.我从来不做职业规划,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
28.我跟人交往总是吃亏,都是因为自己情商低
29.我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30.我很聪明,只是不够努力
现在,你可以计分了,题1、2、5、7、8、9、16、18、19、29回答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0分;而其他恰好相反,回答不同意计1分,同意计0分。
计分完毕之后,进行加总,看看结果。
如果你的分数低于20分,那我强烈建议你看这本书。如果你的分数在20和28之间,那么,其中的一些章节必定让你有所收获。当然,如果你的分数高于28,而且此前没有关注我的公众号,并未看过我写的文章,那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因为我们一定会有不少共同语言,你只要在我的公众号留言即可。
以上列表中的问题,都是我经常碰到的,无论是我的读者,还是我此前咨询团队里的初级顾问,在这些问题上都有很大的认知误区。很多人在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方面无策略、无方法的程度,让我感到惊讶。
但跟很多人聊过之后,我发现,我之所以认识到这些,其实是因为我自身职业的优势,使我具备企业、管理者、咨询师和职场人四种视角。而这几种视角,恰好是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
企业视角:我曾在一家外资咨询公司服务了八年多的时间,专长的领域是组织设计和人才发展,也就是,从企业未来战略的角度,去规划组织架构以及人才管理体系。这么多年下来,我服务过各行各业的企业,知道他们的战略规划、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痛点在哪里、未来的组织发展趋势如何。而大部分的人,只能有机会看到自己所待的一家公司、一个部门甚至自己这个职位,是很难有一个宏观而全面的视角的。
管理者视角:一方面,因为此前做咨询的缘故,接触的都是各大企业的高管。因此,我能够知道管理者在想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人才;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过几年的带团队经验,在这方面有切身体会。
咨询师视角:作为咨询顾问,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所以会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每当面临问题的时候,我会用结构化的方式去解决。比如个人规划,很多人不知道应该如何规划,那我就会将个人类比企业,将企业战略规划的框架进行改良,变成个人规划方法,然后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论。所以,职业发展、自我认知、个人提升等话题,我都可以摸索出一套套实操性较强的方法论,而较少进入知道了很多道理,然而的困扰中。
职场人视角:近十年的职场生涯里,我经历过两次转行、一次跳槽、一次换工作地点、五次升职,当然,最大的变化是前几个月辞职创业。期间,我也有过迷茫和困扰,也走过弯路,所以对什么行得通而什么行不通,有较强的认识。
正因为这些特殊的视角,有些我习以为常的一些事情,或许在他人看来,却是颠覆认知的思维方式。
所以,当编辑上半年找到我,希望我出书的时候,我隐约觉得,或许可以尝试。但是,当时刚刚升职,工作压力有点大,并且刚休完一个月病假,业余时间还写公众号,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就有些犹豫。
然后,我就特地去搜了一下市场上已有的成长类书籍,想看看如果出书,是否真的有价值。搜索了一圈之后发现,写道的不少,比如写年轻时候应该拼搏、应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写个体的也不少,比如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写器的也挺多,比如讲时间管理、清单管理、记笔记的工具,等等。
这些都写得不错,也是很多人所需要的。然而,我发现写术的成长类书籍却不多。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很多人会误认为,个人成长只靠努力、靠精神就可以了,而学习只需要记忆知识、会用工具就可以了。所以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每天打卡早起和读书,学习一切知识,努力和精神都有了,但缺乏方法,所以一段时间之后,就看不到产出,久而久之,最后连精神也没有了。
今年女排拿了奥运冠军之后,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脱离了对自己的了解、对事情的判断、对未来的信心、对目标的渴望,精神是永远不会有的。相反,有了长远的策略,每件事情都有正确的方法去做,在过程中还能不断找到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精神自然会来。
所以,我最后决定出这本书,并将它定位于努力的方法论。这本书或许不会让你鸡血满满、精神倍增,但是却极具实操性。全书围绕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所需的方法论展开,分成发掘天赋、提升能力、选择平台、回归自己等几大部分。至于,为什么从这几方面展开,可以去看本书的第一篇文章,这也是全书方法论的基础。
那么,要如何阅读这本书呢?这里是我的建议,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化你阅读本书的时间投入产出比。首先,找大半天时间,按照顺序通读一遍。为什么要按顺序?因为它是成体系的,并非割裂开来的独立文章。然后,按照以下两个标准来筛选一下文章。一是最颠覆自己过去认知的;二是对你的工作或人生目标最有用的,把这些篇章挑出来。接着,细读这些挑选出来的篇章,读的过程中可以记笔记或者画思维导图,但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做那篇文章的后续练习。最后,细读完重点篇章之后,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即,你打算如何实践这些方法?
另外,如果你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我的公众号里向我提问。当然,如果你还想看到更多类似的方法论的文章,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依然在持续更新。
总之,我想要说的是,这不会是一本可以一目十行的故事书,因为学习一种方法论、改变过去的思维和沟通方式,本就是一件逆着习惯、不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能够暂时忍受不适感、调整过去的方法,最后自身价值有所提升,那么长久来说,这将是比看故事更加快乐的事情。
当然,个人提升是一个太大的话题,任何一方面都足以展开成一本书,所以,这本书必然有不够详尽、具体的地方,但可以作为一个开端,促进自己在此基础上不断反思和总结,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从而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
孙圈圈
写于2016年9月20日
你没钱,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找到正确的定位才是关键
这本书,我将与你分享的是:努力的方法论。但在此之前,我们需就努力方向达成一致。因为方向错了,再好的跑步姿势和跑鞋,也很难帮你到达终点。
所以这第一篇文章,我们就不鸡汤、不鸡血、不厚黑地来聊聊关于钱的方法论,以及你的个人价值定位。
个人的价值定位
所有的人都会发现,同样学校同样专业的同学,毕业几年之后,薪资差距会变得很大。
鸡汤君说:别在乎一时的薪酬,应该继续坚持梦想。鸡血君说:你还不够努力,还没看到过魔都、帝都凌晨四点的太阳。厚黑君说:你别傻干了,得学会搞关系、找资源。但是,这些都无法给你一个想要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产品会有不同的价值定位:产品领先、价格低廉、服务一流。举例来说,你买苹果是因为产品好,去沃尔玛是冲着价格低,住万豪是服务的差异化。
人也一样,说白了,大家都是出来卖的。要让别人出钱买你,得看你的价值在什么方面。
那么,用分析产品的思路来分析人,人都有哪些价值定位?各种定位从物质回报的角度有无高低之分呢?
决定你的价值的六个因素
首先,我们都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所以你的收入不完全是你能创造的价值,这其中,是存在一个差值的。用公式表示就是:
那么,你的实际价值又取决于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基础模型,称为冰山模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我将冰山模型做个微调,用来分析我们的问题,结果如下:
根据这个模型,你个人能够创造出多大的价值,离不开三大内在要素:
第一个要素,知识和技能。比如我现在写这篇文章,冰山模型是知识,电脑打字是技能。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也是非常显性、容易展示出来的。所以,我们称为冰山上的部分。
第二个要素,能力,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相对知识和技能来说,能力的培养周期长,并且,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往往要通过仔细的行为观察。所以,能力是在冰山中间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能力跟天赋中的潜在能力紧密相关,比如,有些人数字敏感性很强,这是潜在能力,如果未经开发,那么发挥不了太大作用,但如果经过开发,比如训练他做数据分析,这时候,这种潜在能力就会显性化,表现出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关于能力和天赋的关系,我们在本书之后的文章中还会提及,并做详细解释。
第三个要素,是天赋,包括潜在能力、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潜在能力在上面有举例,在此不再重复。在性格特质方面,比如,你是外向型的人,那么在做一些服务类的工作,就会比内向型的人要更加轻松,因为符合你的性格偏好。动机,比如你是成就感动机的人,那你做咨询工作,就会比权力动机的人感受到更多快乐,也容易做得好。价值观也是一样,如果你将工作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而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就更容易坚持下去,也容易有更好的结果。
这些天赋对成人来说,可变空间不大。同时,也很难观察到,即便是我们自己,也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天赋在什么地方。当然,天赋是一个大话题,我在本书之后的篇章里,还会陆续提到。
说完了内部因素,我们简单看一下外部因素。外在因素也包括三个方面:出身、选择、运气。出身是你拥有的原始资本,选择是让你重新获得资本的机会,而运气,则是你选择之后能否如愿的随机因素。
价值定位的五种类型
所以,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模型,一个人的账面价值(薪酬)最终取决于六大因素。
你会发现,这六个因素里面,有些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出身和运气,而另一些是可以人为改变的,比如知识、技能、能力。
复杂一点的是天赋和选择。天赋本身几乎不能改变,但是你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天赋、选择与之匹配的工作,从而最大化地利用它。所以,我们暂且也认为它是部分可变的。
另外,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我完全同意,可问题是,当你选择的时候,并不知道哪个选择是对的。我们都知道,早十年有100万的话,买房比炒股的选择更明智,但在当时,谁也不肯定。
并且早有研究表明,股评家们的选择并不比随机选择更加靠谱。所以,选择这件事情,更多的是一项能力,至于选择这个行为本身,并不能带来很大的改变,所以把时间投入在某个选择中,更像是投机。
刨除不可变因素,我们可以把个人所选择的定位(也可以称之为增值方式)分成五种不同的类型:投机型、知识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赋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识别你的价值类型时,并非看你有没有知识、能力,而是要看你的差异化因素在哪里。
这跟产品的道理是一样的,沃尔玛东西多,可别的超市也不少。你会用excel,可所有人都会,你的可替代性很强,那就不会有人愿意购买。
所以,差异化因素才是你的价值所在。
你的价值定位决定你的高度
实际上,你的定位类型,早就已经决定了你的薪酬天花板在哪里,不管你多努力,基本很难突破。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投机型:追求账面价值最大化。目前的人才市场,还不是一个信息完全对称的市场。所以,同等能力,可能A企业支付1万,B企业支付1.2万,C企业支付1.5万。投机型的人竭尽全力,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地方,不惜频繁跳槽。这类人,天花板很明显,就是企业愿意为他们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知识型:或许你觉得知识很值钱?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呢?
其一,当今社会,你想知道什么,网上搜索就可以了,或者通过社交网络找到那个领域的人就可以了,可替代性太高。你就算把《百科全书》背下来,最后还得靠卖记忆力课程赚钱。
其二,知识跟思维,是有差别的。现代社会,随便一个人,知识储备都超过孔子、老子、亚里士多德但你为什么还在学他们的思想?所以,起作用的不是知识,而是思维。不能内化为能力的知识,是很难为你增加财富的。
另外,你可能会想,罗辑思维难道不是贩卖知识吗?是的,可罗振宇能贩卖知识,靠的是他的商业运作能力。并且,他讲书,靠的不是把知识复述出来,而是用他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揉碎,然后再输出给你。是这种能力而非知识是他成功的关键。
所以,不能结合思维能力的知识,价值是很低的。
技能型:技能型跟知识型其实有点类似,你能想到的最典型的技能型应该是操作工,熟练地修理仪器、操作机器。
我曾为一家企业设计过人才发展体系。对方问我:我们的工人,十年二十年不离开公司,可生产管理岗位毕竟很少,能否像研发部门那样,除了管理通道之外,再建立一个专业通道,让他们也可以在企业内部长久发展?
我的回答是:可以,只要你们愿意支付他们每次升职后的加薪。
所有高管都沉默了,因为再熟练的操作工,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所以他们不愿意付出那么高的成本。
你可能没意识到的是,很多初级白领,其实也是技能型的,数年如一日地写报告、做表格、走流程,Office软件用得贼溜。
所以,技能型的人的天花板是,企业愿意为技能付的钱,而这取决于该技能在市场上的稀缺性。
能力型:比如一些做专业服务类以及管理类工作的人,其定位基本是能力型的。比如咨询顾问,每天用PPT,但不会有谁是因为PPT用得好而成为一个好顾问的。恰恰相反,一些PPT用得一般,但能力很强的人,也没有因此太影响职业生涯。
技能不行,能力可以弥补,但能力不行,技能无法代替。能力型的人,天花板往往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外在的限制。
天赋型:比如搞艺术、做设计的,同等努力的情况下,最终能够做得比一般人好的人,个人价值定位常常是天赋型的。
Gillian Lynne是音乐剧《Cat》和《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编舞,是位舞蹈家。她小时候注意力一直不集中。后来,母亲带她去看专科医生,听完讲述之后,医生打开了桌上的收音机,然后医生和母亲走出房间,在门外观察她。他们一离开,Laynne就伴着音乐开始舞动,医生跟她母亲说:她没有病,她是个天生的舞者,送她去舞蹈学校吧。
我们之前提到的冰山模型,有很多研究都表明,冰山下面的天赋部分,60%以上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创造的价值。
如何选择最优定位
说完这五个类型,我们不妨来评估一下,从投入的精力、回报的高低、投入没有回报的风险以及该价值定位的可替代性来看,采取哪种定位策略,产出又高,并且风险和可替代性低呢?
想要补充说明的是,知识和技能也是依赖于能力和天赋的。比如,你的学习能力更强,学习知识就会更快、理解得也更透。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最优的选择有两个,一是提升能力,二是不断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天赋。
然而,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什么呢?投机、学知识、练技能。
拼命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报告写得越来越熟练,excel用得越来越出神入化,机器操作得越来越好,然而,收入还是上不去。
长此以往,最后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陷入自我怀疑,变得焦虑、迷茫、颓废;要么觉得公司亏待自己,转而采取投机型策略,频繁跳槽。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做出这样的下策之选呢?
第一,知识和技能最容易提升。我们在前面提到冰山模型时讲过,知识和技能是最易习得的,我听了一堂课,学会了一个知识点,这是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几乎没什么风险。
第二,受限于岗位的定位。不仅人会分不同的价值定位类型,其实岗位也一样。有些岗位的性质,本身就是技能导向型的,要求表格做得越快越好、流程越熟练越好。
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岗位要求如此,你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动力去提升岗位并不需要、上级并不认可的能力。
我非常反对一些鸡汤文所讲的逻辑不通的故事。比如,一个每天审核报销单的小助理,通过分析老板的报销单,对公司业务熟稔于心,然后逆袭成为公司管理层。
第一,这是万分之一概率的个例,而且运气、机遇是关键,这种故事不可复制。
第二,一个人如果每天埋头于琐碎重复的事情,他是很难从这种惯性中走出来、切换大脑、不计回报地去思考什么业务发展的。
总之,如果想要收入更高,你需要:
1.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内化成能力。
2. 有技能的,需要找到稀缺技能,当然,这种稀缺性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一旦供求达到平衡之后,收入就会下降。
3. 能力,才是长久需要提升的,因为世界变化太快,只有能力是各种岗位间通用的。
4. 同时,要不断尝试和总结,发现自己的天赋。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在讨论哪种类型更好,并不是在追求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只是单纯从个人价值提升的角度探讨有哪些可选择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你追求快乐、不追求价值提升,只要不后悔,并没什么对错。我们探讨的,只是大多数普通人的路。
所以,本书接下来的篇章,都将围绕如何发现天赋、如何提升各项能力以及如何进行选择等话题展开。所有的方法论都在这里,如何去做,就看你了。
精彩提炼
1.你个人能够创造出多大的价值,离不开三大内在要素:第一个要素,知识和技能。第二个要素。能力,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第三个要素,天赋,包括潜在能力、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
2.决定你最终能够收获多少回报的,除了内在因素之外,还有三大外在因素:出身、选择、运气。
3.个人价值定位有五种不同的类型:投机型、知识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赋型。
4.在五种不同的价值定位类型中,最优的选择有两个,一是提升能力,二是不断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天赋。
5.大多数人没有采取最优选择,而是将自己定位在知识型和技能型,原因是:第一,知识和技能型最容易提升。第二,受限于岗位的定位。
6.如果想要收入更高,你需要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内化成能力。有技能的,需要找到稀缺技能。当然,这种稀缺性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一旦供求达到平衡之后,收入就会下降。能力,才是长久需要提升的,因为世界变化太快,只有能力是各种岗位间通用的。同时,要不断尝试和总结,发现自己的天赋。
后续练习
通过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看看你的个人价值定位是哪个类型:
1.你所做的岗位,关键成功要素是知识、技能还是能力?
2.你当前相较于其他同岗位的人,差异因素是什么,是知识、技能还是能力?
3.你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否有所了解?你认为当前从事的工作是否发挥出了你的优势?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
80%的人对天赋的理解都错了
我之前提到,发现自己的天赋并正确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个人价值。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天赋的理解都存在很大的误区,并且,也都在以各种方式白白浪费自己的天赋。
努力,到底是不是天赋
要论天赋如何发挥,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天赋。80%以上的人,对天赋的理解基本都是错的,至少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认为天赋是能力:但实际上,天赋只是潜力
在说天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到莫扎特。他14岁的时候,在教堂听了一首经文歌的演唱后,就能凭记忆把它全部默写出来,这首歌大概有两分钟,而且有好几个声部。
这完全是天生吗?不完全是。在他6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完成了3500小时的练习,而且是在他父亲的指导下。他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还曾出版《小提琴奏法》,他放弃了宫廷乐师的工作,将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
但是,倘若让我们也练习那么长时间,就可以达到莫扎特的天才程度吗?很大可能不会。
所以,所谓天赋,指的是某种天生的特性,让一个人可以在同样起点的情况下,比一般人更加快速地成长。
也就是说,在某个领域内天赋高的人与该领域里的一般人,他们的努力与水平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下图两条实线。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以为天赋=能力,以为天赋是那条虚线,以为只要有天赋,那么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有一定的结果,努力只是锦上添花。实际上,天赋只代表一种潜力,是否能够转化为能力,则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的。
《异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等书中,早已揭示了心理学家关于高手是如何炼成的研究结果,那就是,天赋是需要后天开发的,就是所谓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所以,天赋经过刻意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
误区二,天赋不行,努力来补:但实际上,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天赋包括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快速成长的所有天生特性。而一个人要能够更快地成长,其实需要两个要素,一是能力方面的天赋,也可以称为潜力;二是意愿方面的天赋。天赋的这两个要素,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过。
但是,我们在谈天赋的时候,往往只说了前面一个要素,而忽略了后面的要素。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天生更加有同理心,他当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但是,如果他性格并不喜欢与人沟通,也没有动力去开发自己的沟通能力,那么很可能也不会比一般人成长更快。所以,意愿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天赋。
从这个角度来说,努力也是一种天赋这句话就有其合理性了。因为,努力代表着一种意愿,背后是由性格、动机、价值观等等来决定的,而这些都是天生的特性。
所以,天赋包括能力天赋以及意愿天赋两个方面。
这可能是一个让人有点绝望的发现。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放弃了呢?恰恰相反,我们更应正确地将天赋应用到适合的领域,才有做成事情的可能性。
误区三,天赋离一般人很远: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天赋
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天赋呢?
从意愿天赋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动机和价值观,当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天赋。
从能力天赋来说,这句话也是成立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不同领域上的潜力是不同的,我可能更有人际敏感度,你可能更有数据敏感度,他可能在乐感方面更加擅长。我们或许没有像莫扎特一样出众的音乐天赋,也没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高智商。然而,我们忽略了相对天赋的概念。也就是说,跟你自己相比,你在A方面是比B方面更有潜力的,那么你花同样的时间,在A方面是比B方面成长快很多的,如果选择一个能利用A方面天赋的领域,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天赋,也都需要利用天赋。
天赋到结果之间,有多少条岔路
要知道如何正确发挥天赋以达成最终的结果,我们就需要先来看看,天赋跟结果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我用树形图来做个分解。
首先,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两大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即你做了什么,二是外部因素,即你的运气等。
抛开运气、机遇这类很难掌控的要素,我们来看内部因素,也就是你的行为。行为取决于什么呢?
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三个要素:知、能、愿。也就是说,当你知道当前的岗位角色应该做什么,也有能力可以做成,同时又有愿望去做的时候,那么好的行为就发生了。
举例来说,你是公司的产品经理,你正确地认知到产品经理应该做的事情,并且有能力完成,同时也很有意愿去做,那行为就是好的,但至于能否做成,还取决于一些外部要素。
角色认知这方面,天赋不起主要作用,所以这条线暂且不细分。能力和意愿都跟天赋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继续细分。这里,我将能力和意愿,分别分成先天和后天两部分。也就是说,能力取决于先天的能力天赋以及后天的刻意练习。而意愿,取决于先天的意愿天赋以及后天的环境和经历。
关于能力取决于天赋和刻意练习,我在前文已经说过,这里说说意愿的先天和后天因素。
举例来说,你天性是喜欢学习新东西的,然而周围环境并不鼓励,大家也都毫无上进心,那你的学习意愿也会降低。所以,意愿是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
另外,关于刻意练习,我仍然将它继续细分,分为练习的方法以及练习的热情。方法是说,你知道如何进行刻意练习。而热情是说,你是否对刻意练习充满热情,因为刻意练习是一项艰辛的事情,是一个不断行动、犯错、反馈、调整的过程,我们后面会介绍。当然,倘若没有足够的热情,我们也是很难持续下去的。
大部分人,都在挥霍自己的天赋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天赋如何作用于结果,过程中会有哪些岔路了。但从我的观察来看,大部分人都在这个作用过程中,挥霍掉了自己的天赋。
挥霍方式一:用错地方
天赋用在不同的领域,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用如下的坐标图来看。
维度一是天赋的差异性,也就是说,这个领域之内,天赋高和天赋低的人,结果有多大差异。比如,你的天赋是数据敏感度强,如果用在数据统计这个领域,差异就不会很大,因为一个数据敏感度不强的人,做好数据统计这项工作,并不会比你多花费多少时间。但是,如果用在咨询领域,作为一个分析师,那么天赋的差异性就会很大,数据敏感度弱的人,确实会花费比你多很多的时间,来达到跟你一样的水平。
常常被忽略的是维度二,天赋的决定性。在一些领域,虽然天赋的差异性明显,但天赋的决定性并不强。比如,数据敏感度强的人,在咨询领域,当然是会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对于咨询工作来说,需要的是综合性素质,比如解决问题、沟通、团队合作、计划等等,即便另一个人数据敏感性并没有那么强,但若在其它方面优势明显,那么你也未必占得很多先机。但是,如果你把数据敏感度强的天赋,用在大数据分析领域,那就占得先机了,因为这一项天赋对于该领域的成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因此,本质上维度二看的是,这个天赋是否是该领域内的关键成功要素。
所以,综合这两个维度来看,你的天赋需要用在这样的领域:第一,这个领域内,是否有这项天赋,是否会导致较大的差异化;第二,该天赋是该领域的关键成功要素。
如果用错地方,天赋的作用当然就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挥霍方式二:缺乏正确的方法
关于中国男足,球迷常常感叹一句话:中国十几亿人,居然找不到11个足球天才。然而经过前文的描述,大家都知道:不是找不到天才,而是天才需要刻意练习。
为什么乒乓球总是中国人打得好,跳水也总是中国队员的优势项目?难道中国人在乒乓球和跳水方面有天赋?当然不是。实际上,这正是正确训练方法的体现。这些优势项目,从国家队到基层,教练水平都是很高的。在这些项目中,都是中国向国外输出教练的。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一万小时,常常忽略了这一万小时的具体内容,那就是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
所以,掌握不了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天赋是很难变成能力的。
挥霍方式三:缺乏热情的滋养,开发动力不足
刻意练习的过程是艰辛的,根据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的说法,它不是重复你已经掌握了的内容,而是去挑战难度更高的内容。所以,维持刻意练习的热情,才有可能让我们一直进行这项艰辛的活动。可是,热情从哪里来呢?很多人都认为是爱好,实际上,爱好是被扭曲最多的一个概念。
大多数人认为,爱好是一个神奇的事物,能够让你爱上某项工作、孜孜不倦、不知疲惫,最后取得成功。实际上,你去问一个人的爱好是什么,多半会回答音乐、画画、做手工艺是的,都是业余爱好。
似乎没有多少人天生爱好销售、咨询、创业这些跟工作相关的内容。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工作起来,热情比自己的业余爱好还大呢?
因为,热情并不来源于爱好。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热情来源于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
胜任感和归属感我们都可以理解,你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当然会更有热情,你共同做事的同伴或者环境,让你有归属感,当然也会让你更有热情。
但我想说的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自主感。做同样工作、担同样责任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让你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做事方式、合作方式,你会更有幸福感,工作也会更加积极和投入。
当然,对于你的雇主来说,你的能力越强、能力越稀缺,它能给你的自主权就会越大。
在之前的咨询公司待了8年,很多猎头给我电话,就问:待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去甲方呢?可以更加轻松、收入更高。
几乎唯一的答案就是:自主感。我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用自己觉得对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这些,无论哪个甲方都不可能提供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热情,不妨想想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缺乏自主感、胜任感还是归属感?
由不自主、挑战过大、缺乏归属所造成的热情不高,也是我们发挥天赋的一大障碍。
挥霍方式四:被世俗需求扭曲
几年前,刚带项目的时候,我有些不知所措。比如,我不知该如何表现,才能显得更加成熟与可信。于是,我就去模仿公司里面的资深顾问。观察了我欣赏的一位女性合伙人,我发现,她的风格非常张扬。比如,她十分强势,常常因为不同意见,跟客户吵起来。再比如,进项目没几天,她就跟客户从上到下都建立起极好的私人关系。我就开始研究她的行为,试图通过模仿来帮助自己提升。
然而,这种模仿宣告失败,我实在很难做到,因为我们的性格、阅历甚至气质都差异太大了。后来,有位熟悉的客户跟我说:刚见面的时候,觉得你说话语气太平静了,一点不像其他顾问那么有激情,但后来发现,你总能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所以你每次说话,我们都自动停止讨论,竖起耳朵听。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所以自我定位也必然不同。忽略自己的天赋,而去模仿他人,是性价比最低的努力方式。
不光在如何定位自己这方面,我们会盲目模仿、与他人比较、浪费自己的天赋。在职业选择中,也是如此。比如,我们认为金融行业更加高大上,所以就去做金融,我们认为创业很有逼格,就又去创业。但是,从未认真考虑过,这些世俗眼中的光鲜职业道路,是否适合我们。倘若这与我们的能力天赋以及意愿天赋都有很大的违背,即便进入世俗眼中的成功轨道,我们也会感到非常艰难,进而又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的循环,也会在此过程中,任由自己的天赋被浪费。
所以,如果不能够坚定地拒绝那些世俗光鲜的追求,你在天赋开发的道路上,会离正确轨道越来越远。
挥霍方式五:被后天环境埋没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去一些政府机构办事,工作人员就像看到债主一样,负能量爆棚。我曾经一度也觉得非常奇怪:要说是因为服务意识,但正常人谁愿意整天发脾气?要说是个人原因,难道招聘的时候只要脾气差的人?后来我渐渐发现,其实是工作环境带来的影响。一则周围人都是如此,你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二则每天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以及扑面而来的各种重复问题,让人的能量被消耗殆尽。
我们常常可以在跟一个人简单聊几句之后,就开始判断他的职业。比如,一个说话语速超快、逻辑严密的人,你会判断他她是咨询顾问;一个鸡血满满、热衷鸡汤、对陌生人超乎寻常热情的人,你会判断他她是某保健品销售;一个说话官腔、衣着正式的人,你会判断他她是体制内人士这些判断肯定不完全正确,但确实体现了从事这些职业的一些人的特征。是这样的人选择了这样的职业吗?很大程度上不是,而是职业所处的环境改变了这些人。
一个内容单一且每天重复的工作,会导致你主动思考能力的下降;一个流程非常规范和标准的工作,会导致你挑战和克服困难精神的丧失;一个每天跟机器打交道的工作,会导致你社交能力的减弱;一个不鼓励自主学习、主动担责的工作,会导致你失去努力的内在动力这些,都是后天工作环境对一个人能力的影响。
所以,你选择怎样的工作环境,也就决定了你的天赋是否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好了,你现在应该已经对天赋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了,那么我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将与你分享,如何发现自己的独特天赋。
精彩提炼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天赋,正确运用天赋,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
2.天赋包括能力天赋和意愿天赋,所以,在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时候,要回顾这两点。
3.能力天赋只代表潜力,要转化为能力,还需要刻意练习。
4.正确运用天赋需要做到:找到天赋差异性大且决定性强的领域,掌握正确的刻意练习的方法,找到能有更多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的工作以维持热情,坚定地拒绝那些世俗眼中的光鲜追求,避免选择那些容易埋没天赋的工作。
后续练习
盘点一下,你对天赋的使用方式是否正确。
1.你的天赋是否应用在了合适的领域:你是否对自己的天赋有所了解,并在持续探索中;2)你所在的领域,有无天赋是否构成较大差异;你的天赋是否是该领域的成功要素。
2.你在锻炼能力的时候,是否应用了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挑战自己不会的事情,而不是重复已经会的事情;挑战难度适度,而不是已经让自己恐慌的领域;练习的时候能够保持专注。
3.你是否还有热情:你的工作是否能给你一定的自主性;你是否能够从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你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让你有归属感。
4.你正在从事或者希望从事的工作,是因为它外表光鲜,还是因为你知道自己适合这份工作。
5.你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能够让你保持思考和学习、承担更大的责任以及有热情挑战更困难的工作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