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革(知名茶人李启彰老师器物美学经典代表作 饮一口茶,长一分体悟与智慧 制一件器,生一曲手与陶土的旋律 不借由任何美学架构来觉知美)
》
售價:NT$
398.0
《
现代化的迷途
》
售價:NT$
449.0
《
钛经济
》
售價:NT$
352.0
《
甲骨文丛书·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
售價:NT$
1469.0
《
中国救荒史
》
售價:NT$
500.0
《
三十六计绘本(共8册)走为上计+欲擒故纵+以逸待劳+无中生有+金蝉脱壳+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 简装
》
售價:NT$
808.0
《
茶之书(日本美学大师冈仓天心传世经典 诗意盎然地展现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收录《卖茶翁茶器图》《茶具十二先生图》《煎茶图式》《历代名瓷图谱》等86幅精美茶室器物图)
》
售價:NT$
296.0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读书》人送给读书人的礼物
上世纪80年代,一套与《读书》杂志有关的白色小书,映入读书人的眼帘。其封面往往是几道简单的工笔,或是似明似暗的作者手迹,却精致可人,书卷气十足,从此在图书市场和读书人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它就是三联书店的读书文丛,日后被誉为读书人写的书,写给读书人看的书,读书人做的书。
在这个评价中,可谓作者、读者、编者,三位一体。看看这些名字:黄裳、董桥、吕叔湘、丁聪、董鼎山、柯灵、王佐良、王蒙、陈乐民、张隆溪、赵一凡策划与设计:叶雨(范用)。如此强大的编著阵容,难怪这套书会一直记挂在读者的心里。
进入到90年代,读书文丛又有了新的发展。宁成春先生设计的小书,封面主打色块与线条元素,开本虽然还是32开,但不再瘦长,与封面元素搭配后,更显扎实稳重。作者队伍也发生了变化,除于光远、许渊冲、何兆武、唐振常等先生外,当时的中生代学者更是占据了丛书的主流,如周振鹤、厉以宁、刘小枫、陆建德、罗志田、葛剑雄、高希钧等,皆是一时翘楚。选题结构延伸到历史地理、经济学、宗教学等,其实也暗含了当时一些潜在的思想变化。
在三联书店的选题结构中,既不同于传播西方学术理论、文化生活的现代西方学
|
內容簡介: |
作者在美国工作生活,深感科学普及之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因此,作者多年来致力于科普文章的中文写作,就是希望不但让没有理、工科背景的读者对所涉及的科学问题能有些感性的认识,而且尽可能地讲一讲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多多少少了解一点其所以然,特别是其最新动向。在书中,既有进化论、熵与黑洞、反物质、上帝粒子等耳熟能详却也一知半解的科学理论,也有希尔伯特、爱因斯坦、图灵、伽莫夫等颇具个性和意趣的科学家形象。尤为难得的是,作者与父亲汤一介、儿子Brady组成的三汤对话,在《读书》多期连载,引入物理、生物学的视角讨论哲学问题,不但让读者领略跨学科视角下的思想魅力,更是对汤一介先生的某种怀念。
|
關於作者: |
作者汤双, 1957年生于北京,汤用彤之孙,汤一介之子,1957年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曾任职于近代物理研究所。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物理学博士,马里兰大学、俄勒冈大学博士后。现为美国某公司首席工程师。
|
目錄:
|
三汤对话(读书) 进化论与创世论之争(读书) 闲话希尔伯特问题(读书) 信息、熵与黑洞(读书) 反物质之谜(读书) 佩雷尔曼与庞加莱猜想(读书) 暗物质与薇拉鲁宾(读书) 沙堆模型的启示(读书) 发生在德国的反爱因斯坦运动(读书) 马约拉纳:物理学界的一只独狼(读书) 红气球挑战(读书) 样式雷的屋顶与悬链线(万象) 图灵测试引发的联想(万象) 宇宙常数与暗能量(万象) 找寻上帝粒子(万象) 古往今来话扭结(万象) 奇才伽莫夫(万象) 杨-米尔斯理论六十年(社会科学报) 改变人类认识的一座里程碑纪念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场发现五十年(中国科技财富) 中微子趣史(博览群书) 哥白尼原则之争(博览群书) 准晶体:从纸上谈兵到诺贝尔化学奖(博览群书) 量子计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博览群书)
|
內容試閱:
|
在牛顿的时代,数学和物理几乎是不分家的,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领域掰着手指头大概就能数得过来。而如今,学科越分越细,再加上各种跨学科,真是数不胜数。隔行如隔山,一般人对其专业之外的学科的掌握通常是比较有限的。然而,对本专业之外的学科的了解又往往有助于发现新的突破口,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再者,民众对科学知识的普遍了解,从大的方面讲,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从小的方面讲,起码可以增加见识,多一些茶余饭后比较有意义的谈资。这些都说明科学普及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美国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每年都会出版许多各种各样的科普读物,涵盖范围很广,对象不仅是少年儿童,也包括成年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科普作家队伍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仍然工作在第一线的科学家,这使得不少最新的科学成果能够很快且准确地介绍给公众。我在美国学习、工作了三十多年,对此有切身的体会。长久以来,自己一直希望能为国内的科普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直到最近五、六年才打起精神开始写些东西。我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不但让没有理、工科背景的读者对所涉及的科学问题能有些感性的认识,而且尽可能地讲一讲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多多少少了解一点其所以然,特别是其最新动向。至于是否做到了,当然得由读者来评判。
书中三汤对话这篇文章非我一人之功,是父亲汤一介、儿子Brady和我一起完成的。本来还想一直写下去,也酝酿了几个挺好玩的题目,比如人类发明了数学还是发现了数学?、真空与空、无等等,可惜父亲在去年过世,对话无法继续,只好画上永久的句号了。书名定为《三汤对话》也算是对父亲的一个纪念吧。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卫纯编辑,没有他的积极推动和精心策划,这本小书是不会存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