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不老诗心——人生审美境界的诗想

書城自編碼: 293116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诗歌
作 者: 徐维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114863
出版社: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2/135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1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NT$ 340.0
不被大风吹倒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NT$ 300.0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NT$ 295.0
浪潮将至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NT$ 840.0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內容簡介:
劬劳功烈,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荷尔德林
本书勾勒了中外诗歌的简影,是对中西文化诗性智慧的重新发现和思考。在当前社会趋于浮躁、物质的现实面前,作者反观当代人的真实生活境遇,心驰神往于中西文化绵延千年的诗境,可为读者在大的文化视野下,开辟出一条通往精神家园的诗意澄明之径。
在作者看来,诗不仅包含了诗歌和达到诗化审美境界的其他门类艺术作品,更指向了人生审美境界的诗意沉思。全书分为古典诗心、黄金时代、消费时代的诗等8个章节,文章涵括中西,从诗骚的风雅到陶渊明、苏东坡等历代诗人的浅吟低唱,从古希腊艺术的黄金时代到叶芝、艾略特等现代大师的群星闪耀,从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的抒情传统到戴望舒、卞之琳等新诗人对古典传统的现代改造,再到当代诗歌沉浮跌宕的命运等等,作者探索的正是不断被遮蔽而日渐消失的诗心,寻觅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园,具有较好的思考深度和文学韵味,是一部能为读者提供心灵滋养的诗意之作。
目錄
第一章 古典诗心 /1
礼乐之诗 /2
南山的发现 /8
瞬间与永恒 /14
人间清欢 /19
情本体的再发现 /24
第二章 黄金时代 /29
天鹅之声 /30
诗若琴弦 /37
为诗一辩 /43
人的觉醒 /48
静穆的峰顶 /53
第三章 苦闷象征 /57
孤独的梦呓 /58
现代性的忧郁 /62
高贵的挽歌 /67
反抗绝望 /72
第四章 抒情传统与现代性(上) /77
世纪苦魂 /78
丰富的痛苦 /83
知性的诗想 /90
春天的圆舞曲 /96
第五章 抒情传统与现代性(下) /101
抽象的抒情 /102
流莺春梦 /108
纯诗的礼赞 /114
寻根的浮萍 /123
第六章 黑暗之灯 /129
奥斯维辛之后 /130
幸福的慰藉 /136
理想之光 /141
灵魂的颤栗 /145
第七章 传统与先锋 /151
萤虫之光 /152
诗韵遗响 /157
文本的诱惑 /162
回归大地 /167
第八章 消费时代的诗 /173
未有大师之前 /174
边缘与中心 /182
坚硬的冷光 /188
诗性的弥散 /193
后 记 /200
內容試閱
边缘与中心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然后,把门紧闭,
她神圣的决定,
再不容干预。
〔美〕狄金森《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湖北女诗人余秀华,诗集销量突破十万册,创下二十年来国内诗集市场销售之最。余秀华走红后,封神运动骤至,有人甚至给她贴上了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的标签。
狄金森的诗,从青年时代起我就常读常新;余秀华发迹于网络,我早年喜欢浏览各大诗歌论坛,也曾读过她微末时期的作品,兴之所至,姑且揣摩比较一番,以求教于方家。
将余秀华和狄金森并列,无非因为她们都被归于女性写作的行列,又同以情诗见长,虽相隔一百多年,而女诗人热烈涌动的激情仍能突破时代和文化的限制,扭曲缠绕在一起。但细细体味这两股激情,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余秀华的情诗侧重欲,万物生长而欲望野蛮,固然给人以艺术的震惊,总觉得生态芜杂,略显粗糙,诗的纯度,情感的净度都尚须提炼。比如她在网上引起轰动的这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从标题的取制到行文的内容,都是欲望书写的产物,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这里的力指的是什么?自然是原始的情欲,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在这原力的作用下,诗人想象着生命重新被打开时的酣畅与愉悦,此处的艺术感受,以花朵这一在中国诗文里滥俗的意象为媒介,虽然比一般低级趣味的下半身写作要讲究些,离精致、鲜活的艺术创造也还是差了一截,就像一块璞玉,有天然生成的质地,却尚待匠心的雕琢。
狄金森的情诗呢,吟咏的,更多是灵,是爱情更深层次的心灵体验与共鸣。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然后,把门紧闭,她神圣的决定,再不容干预,将灵魂比喻为一个坚贞的女性,在拟人化的语境里,展现爱情的高贵和自由选择。这也是一种热烈,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独白,情超越了欲,达于精神的自主选择。这种选择的决绝与忠贞,甚至连一位皇帝跪在她的席垫上,不为所动。
表面上看,余秀华的诗,处处写我,大胆直率,女性自我的辨识度很高;狄金森呢,则虚拟了一组灵魂和她的拟人关系,平衡理性,略显节制。但灵魂选择了她之后,就从此封闭关心的阀门,坚定得像一块石头,自有一番独立的决绝。而余秀华为情欲所驱动的我呢,在生命被重新打开之际,竟突兀地关心起外部世界的变化,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我要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横亘于两具肉体之间的,是难以消解的时代背景、情感之外的各种元素的杂糅。粗糙而生硬的诗艺,最终将我的情欲,消解于宏大叙事,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呐喊式的语言越是声嘶力竭,自由选择的底气和女性的情感力量,就越显虚弱和苍白。从真正的心灵解放程度来看,余秀华竭力塑造的这个我,反而比19世纪狄金森歌咏的那个她,退步了太多。
在本书的前面几章里,我们曾谈到过文化的大小传统也就是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分别。这两者间的区分,自然没有那么绝对,但在余秀华和狄金森这里,却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文化隔阂。余秀华的诗歌路子很野,作为来自乡间的诗人,又饱受病患和现实生活的困扰,她的人生际遇和诗歌书写,都带有文化小传统也就是民间诗歌特有的粗犷、凌厉与生猛,直露的表现手法,其实更多的是对现实世界情欲匮乏的弥补。这样一个草根诗人,本来是远离文化中心的,却在消费时代,借助网络传播的强大力量,竟在一夜之间,走进了当代诗歌艺术磁场的中心,受到万千粉丝的追捧。
再看狄金森,出身于精英家庭,受过良好文学教育,终身未嫁,在无名小城以写诗自娱。她一生创作了一千七百七十五首诗,生前却只发表了十首,直到20世纪才被重新发现,被誉为美国现代文学之母。这是非常典型的文化精英写作,是诗歌雅文化的代表,其人生轨迹、艺术趣味和品质,与余秀华根本不是同一重量级的。可如今,有人竟将她和网络诗人绑定在了一起。看来,信息网络不仅使世界的物理形态变平了,连审美趣味的差异也要一起抹杀,可这样的精神秩序颠覆,是不是迅猛得太骇人了些?
有人说,余秀华的出现,是中国当代诗歌再度回归文化生活中心的代表,如果单从诗歌的经济价值来看,这确乎如此但诗歌乃至文化的影响力,恐怕不光体现在对经济指标的拉动上吧?一个诗人,她的社会身份从边缘走向中心,从草根迈入更加优越的阶层,这种华丽转换,只是写作的副产品而已。对于真正热爱诗歌的人来说,我们更加应该关注的还是诗本身,是诗歌的语言能否穿透甚至照亮这个诗性精神稀缺的时代。狄金森一生游离于文学社交之外,可没有谁否认她在世界诗坛的中心地位;还有和余秀华同时代的女诗人,比如,曾写出大型组诗《女性》二十首的翟永明、偏居海南岛教书育人却佳作不断的王小妮,她们的诗我都读过,娴熟的诗艺远在余秀华之上。在远离网络流行文化很远的地方默默耕耘,丰富和提升着当代诗歌的精神高度,她们只专注于诗本身的写作态度,难道不更值得人们尊敬?
至于所谓的当代诗歌边缘化问题,在我看来,从来就是个伪命题。好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写作,从来都是有技术难度的,对欣赏者的艺术趣味、审美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自然显得小众、局促些。诗歌和诗人一旦过度地曝光于舆论中心之下,伤害的,往往是写作者自己。德国诗人里尔克就曾说: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而诗人一旦远离孤独,也就往往远离了诗本身的精神闪光那在边缘之处,稍纵即逝的艺术灵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