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NT$
301.0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NT$
602.0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NT$
296.0

《
孙机谈文物
》
售價:NT$
551.0

《
诡舍(夜来风雨声悬疑幻想震撼之作)
》
售價:NT$
254.0

《
讲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
》
售價:NT$
245.0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NT$
500.0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NT$
1426.0
|
編輯推薦: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 高长力 亲笔做序推荐。
北京动画学院动画系主任张丽、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王雷 主编。
17位国内主要动画制作机构一线编剧、导演及高校动画教学研究人员共同参与本书写作。教你怎样掌握动画原理,怎样学会动画制作,怎样做好动画营销。
|
內容簡介: |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
学习好莱坞模式,有助于提高讲好故事的技巧和能力,可为下一步做好国产动画工作带来有益启发。
经国家外专局批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国际司共同组团的动画专业创作人员培训团于2015年11月29日至12月19日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培训团成员以一线动画编剧、导演为主体,涵盖了动画管理、编播、项目运营和教学研究等动画创作上下游主要领域。培训采取课堂授课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学习了解了以迪士尼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动画创作方法和产业运营经验,对好莱坞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会了讲好故事的技巧和能力,也给我们下一步做好国产动画工作带来有益启发。
培训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宣传文化系统重大使命,把学习如何讲故事作为核心任务,安排了动画故事叙述技巧动画台词写作动画故事创作要点等一系列专业课程,由伯比特 巴斯特、马克 亨德勒和张振益三位迪士尼指派讲师主讲。这三位讲师都曾经或正在迪士尼公司重要动画创作岗位任职,有着丰富的动画创作经验。他们向学员详细讲授了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剧本结构建模方法和从创意到作品的转换路径,分解剖析了讲好故事所涉及的各环节各要素,为学员厘清了许多在创作中容易混淆或模糊的概念。比如,三位讲师都提到了障碍(Obstacle)在推动故事发展中的重要性,伯比特 巴斯特专门分析了反派(Antagonist)和坏人(Villain)两个角色的功能区别。培训还设置了动画科技的发展动画创作与新媒体发展动画及货币化动画与知识产权美国动画历史回顾跨文化交流等一系列课程,以动画创作为原点,贯通前后衔接的各相关环节,便于学员了解动画产品策划、生产、传播全过程,在整体把握中对内容创作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培训注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细致深入的点评。伯比特 巴斯特教授以迪士尼公司2010 年出品的《长发公主》(Tangled)为例,详细示范了触发事件、推进点、双重推进点、情节点1、四分之一进程高潮、半程高潮、蜜月期片段、弹射、情节点2、最糟糕的事、解决等故事创作要素,并以时间轴为例演示如何把握故事节奏、推动剧情发展。马克 亨德勒在上课中让学员现场练习情景构建和故事描述,结合课堂上讲授的创作原则一一点评。培训团中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江苏广播电视台的学员还带去了电视动画片《黄道婆》《小红军》、电影动画《鸡毛信》等三个国产动画剧本,马克 亨德勒和张振益讲师对剧本做了详细分析点评,提出修改建议,学员反映收获很大,要在下一步剧本创作打磨中认真吸收。
课堂学习外,此次培训还安排了赴迪士尼公司、华纳兄弟工作室、索尼影视工作室、佩利电视艺术中心等动画制作相关机构的公务考察活动。在迪士尼公司考察中,公司主管和项目负责人以近期出品的三部动画片为例,从不同侧面向培训团介绍了迪士尼动画产品从策划到推出的工作流程。迪士尼执行副总裁Nancy Carter 和原创节目总监Cassandra Brower 对迪士尼出品的系列动画片《小公主苏菲亚》(Sofia the First)做了深度剖析,详细讲解了迪士尼从电影动画发展电视动画的创作策略、制作程序、市场调研方法等。迪士尼原创制作总监Diane Ikemiyashiro 以迪士尼少儿频道2015 年新推出的动画片《明日世界的米尔斯》(Miles From Tomorrowland)为例,讲述了迪士尼少儿科普动画创作的五个重点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和衍生产品开发策略。学员们还观摩了《狮子王》(The Lion King)衍生动画《小狮王》(Lion Guard:Return of the Roar), 并与迪士尼原创节目副总裁Emily Hart 和执行制片Ford Riley 进行了互动问答。此外,迪士尼电视节目原创高级副总裁Eric Coleman 介绍了如何把好创意转化为好作品;迪士尼频道副总裁Kelly Delap 介绍了迪士尼频道编审原则;迪士尼业务发展战略副总裁David Cobb 和迪士尼频道节目战略高级副总裁Paul DeBenedittis 介绍了全球迪士尼频道发展状况;迪士尼品牌管理副总裁Charles Cain 介绍了迪士尼品牌战略。学员们还在迪士尼乐园现场观摩影视动画从产品到主题公园的产业开发体系运营模式,并参观了迪士尼电影工作室和电视动画部,对迪士尼公司用心娱乐(Disney isspecial entertainment with heart)的品牌理念有了切身感受。
迪士尼动画精品创作经验总结
1、坚定而正确的价值观是精品创作的根本。Charles Cain 指出,迪士尼用心娱乐的品牌理念建构于三个价值观之上:一是共享,提供各年龄段可以共同分享的娱乐产品;二是乐观,通过积极向上的故事让人们看到希望,相信美德可以战胜困难;三是尊重,迪士尼非常重视每一个个体和特定群体的观看感受。他随后强调,这些价值观作为品牌承诺贯穿于迪士尼所有产品中,对于保证受众或客户所希望的产品品质一致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迪士尼动画事业发展和商业战略实现都仰仗于此。Charles Cain 列出了诠释迪士尼公司品牌理念的代表性作品:《冰雪奇缘》《飞屋环游记》和《歌舞青春》,这三部作品都是既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高超的艺术制作水准深受观众喜爱,更以其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美好的情感给观众以感动和激励,为迪士尼公司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强化人们对迪士尼作品安全性和高品质的认可。
2、创意可自由,创作有规律。在培训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动画创作虽然充满了自由的想象、灵感的火花,但要把创意转化为能够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作品,必须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伯比特 巴斯特教授详细阐述了好莱坞模式戏剧结构,拆解出故事的五大要素:主角(Protagonist, 要有180 度的转变)、反派(Antagonist, 推动主角改变的力量)、坏人Villain、道德导师(Moral Guiding Voice, 负责解释游戏规则)、主角的幽灵Doppelganger,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故事情节的押韵方法和韵脚成三规律。马克 亨德勒介绍了人物障碍目标的故事基本结构,特别是在分析我们提供的几个剧本大纲时,指出故事不够吸引人是因为目标和障碍不够强,使大家茅塞顿开。张振益总结出故事= 角色情节的基本结构,并衍生出冲突= 希望得到的障碍故事=(人物)希望得到的障碍行动解决等更细致的创作公式。张振益先生还详细讲解了好莱坞模式的三幕剧结构的15 个环节:第一幕依次为开场相、主题、设定、触发事件、争辩;第二幕依次为进入第二幕、B 故事、趣点 游戏、中点 输赢加码、坏蛋接近、全盘皆输、心灵深处 转机;第三幕依次为进入第三幕、大决战、闭幕相。这三位老师总结出的故事要素和情节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但所体现的故事讲述和动画创作规律却有其内在一致性。这启示我们,看似自由奔放、脑洞大开的动画创作,内部自有其严谨的艺术规律,创意创新必须在对艺术规律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展开,否则就不能实现从创意到作品再到精品的飞跃。正如迪士尼电视节目原创高级副总裁Eric Coleman 所说的缺的不是点子,缺的是把好点子变成好节目的人。探索规律、理解规律、运用规律,将是我国动画工作者突破创作瓶颈、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环节。
3、打造精品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性和韧性。以《小公主苏菲亚》研发经过为例,迪士尼公司在确定这个项目后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论证。比如,动画的主题应该是什么;以前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公主们哪些形象可以使用,哪些所代表的价值观要进一步发扬;如何设定动物角色、魔法物品和魔力使用,如何开发形象、颜色、服装等视觉元素,等等。为找出更适合表现故事的动画创作技术,创作团队为同一情节做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对比分析后做出最终决定。创作团队还为每集动画专门创作一首歌曲,以更好地表达主题、烘托氛围。在创作中,评估部门配合创作团队进行观众测试,向儿童展示动画场景和故事情节,评估他们是否喜爱当前设定以及下一步改进方向。正是通过这种精益求精的打磨和科学周密的调研论证,确保了《小公主苏菲亚》的高品质、受欢迎,成为迪士尼公司又一部成功作品。北京广播电视台卡酷少儿频道已引进该动画片的第一、二季,在中国大陆播出后反响很好,目前迪士尼公司正在制作第三、四季。《小公主苏菲亚》不是个例,迪士尼公司对其制作的每部动画片都有严格的品质要求和复杂的出品程序,为一部作品调集多部门力量,反复修改打磨,所用时间少则四五年,多则十来年。我国目前动画创作往往急功近利,不到一年就生产一部动画电影,迪士尼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值得中国动画工作者反思和学习。
对下一步做好动画工作的启发
1、持续深入推动动画弘扬中国精神,为国产动画补足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为我们做好文艺工作、指导动画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此次培训,我们在大洋彼岸更深切地感到,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的精辟总结,更体现了对世界文艺规律的深刻把握。承载价值观念、弘扬时代精神,是成就世界优秀文艺产品的共通之道。培训讲师伯比特 巴斯特教授在课堂上说,好的故事要能触及时代精神的痛点,宛如牙医敲打到了牙神经。迪士尼公司在企业文化宣传中强调,迪士尼用心娱乐的品牌理念建构于共享、乐观、尊重三个价值观之上,这些价值观作为品牌承诺贯穿于迪士尼所有产品中。中国动画要获得大发展,赢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认可,必须以弘扬中国精神为己任,在作品中贯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美学精神。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都指导扶持若干中国梦主题动画重点项目,如2014 年的三部爱国主义动画片《戚继光》《冯子材》《翻开这一页》、2015 年的抗战三部曲《地道战》《鸡毛信》《渊子崖保卫战》,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片《郑义门》《粉墨宝贝》等,都产生了热烈反响,受到极大欢迎。2016 年是建党95 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总局扶持了《最可爱的人》《翻开这一页(二)》《犟驴小红军》三个重点动画项目。今后总局还将结合重大时间节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继续扶持中国梦主题重点动画项目。此外,总局还发动了百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计划百部中国梦电视动画片扶持计划,在中国梦主题动画精品的牵引下,带动更多动画作品弘扬中国精神,用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挺立起中国动画的精神脊梁。
2、在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重要领域深挖细挖,为动画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要求宣传文化系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长期以来,我国文艺创作中讲故事能力不强,这是制约包括动画作品在内的我国文艺作品提高传播力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随着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高概念(High Concept)的引入,一些影视作品把重心放在营销、炒作等商业手法上,忽视了对剧本的精心设计和反复锤炼,剧情的疲软、内涵的苍白导致此类作品往往喧闹一时后迅速归于沉寂、被人遗忘。细数迪士尼经典动画作品,背后无一不是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作为基本支撑。做好国产动画工作,必须引导广大动画工作者深刻认识讲故事的重要性,着力提高讲故事的本领,善于从浩如烟海的中国故事中选择能引起最广泛共鸣的动画主题,善于运用讲故事的技巧和规律,把好的主题转化为好的故事,善于把中国精神润物无声地渗透在中国故事中,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重要动力,推动我国动画产业在从数量向质量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3、开展积极有益的引进和合作,打开国产动画发展的国际视野。此次赴美培训,我们深切感受到中美两国在动画作品创作生产、动画产业运营开发方面的差距。以往出于保护国产动画产业的考虑,我国动画对外交流合作管控较严,近十年未引进境外动画片。2014 年总局批准引进了美国动画片《小公主苏菲亚》,该片播出后,许多家长反映这部动画片系统地传播正确价值观,能让孩子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德育、美育等都很有帮助。当前国产动画已经具备一定的国内外竞争实力,在抓住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特色、中国元素等关键因素前提下,可以通过适度引进和合作,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直接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快速提升水准、缩小差距。
4、借鉴迪士尼频道的编审标准,推动我国动画频道健全完善节目标准。此次迪士尼频道副总裁Kelly Delap 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迪士尼频道不同年龄段的编审原则,如对学龄前(27 岁幼儿,核心年龄35 岁幼儿)和他们的父母及看护者,迪士尼承诺有深刻呼应情感的好故事、可爱且心地善良的主角、有益少儿成长元素、男孩女孩各有所取、家长放心;对614岁少儿及他们的家庭,迪士尼作品重在展示相信自己、表现自我、追求梦想、关爱家人,等等。在这些总的原则之下,迪士尼频道对动画角色、场景、情节等有一套严格系统的审查标准,比如不得出现从高处往下跳的情节、小孩坐在车上必须用安全座椅,等等。创作部门做出动画后要交付专门部门对照审查,发现不符合迪士尼频道编排原则的内容必须修改,确保每部作品和频道呈现内容安全无害。目前我国各播出机构还没有系统的专业的动画播出审查标准,也出现了有的动画片因语言不文明、暴力过度等问题受到家长投诉, 应借鉴迪士尼的做法,督促播出机构履行主体责任,制定细化的动画片编审标准,加强播前审查,使动画作品播出与年龄段精准定位,确保动画片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目錄:
|
第一辑 动画故事的原理
亚当斯密、荣格、牛顿如是说:驱动情节的角色设置
疯狂的背后是科学的原理
揭秘迪士尼动画剧本的经典结构
浅析动画影片的戏剧张力
动画的叙事节奏
动画人物形象的建立
讲故事的基本范式
以剧本写作为例
第二辑 动画故事的创作
动画的逻辑
动画技术与内容的关系
动画角色设计
浅析分镜和故事板
拎起的网兜
论电视动画片的创制流程
好莱坞模式给我们的启发
第三辑 动画故事的传播
动画片制作播出编审原则
如何赚到千亿级的动漫IP红利
关于我国动漫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浅谈动画节目的跨文化传播
动画项目的决策
中国媒体机构和文化企业海外发展的几点建议
基于对迪士尼公司案例分析
|
內容試閱:
|
代序
学会走路,才能健步如飞奔跑
高长力
2015年11月29日至12月1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动画专业创作人员培训班在美国加州长滩州立大学举办。来自全国动画界的18名编剧、导演、动画师等创作骨干以及动画管理者,号称十八罗汉,认认真真地在好莱坞的所在地洛杉矶上了三周课,静下心来听好莱坞的名师们讲述美国动画创作的经验,当然也有热烈的学术互动和交锋。这次培训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批准和资助,也得到美国迪士尼集团的大力协助,时间之长、涉入之深、师资之高端、学员之投入、气氛之浓烈、效果之斐然,至少在中国电视动画界前所未有,学员们感慨真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和触动,为今后的动画创作开辟了新的视野和天地,纷纷呼吁这样的培训班应当坚持搞下去。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兴师动众地到美国去学动画创作?我们已经有了《大圣归来》这样票房近10亿的动画电影,是不是就没必要再到西方取经了。到洛杉矶学习,当然主要就是学习 好莱坞模式了。可是,好莱坞模式到底是什么,值不值得学习,是很有争议的。很多人把好莱坞模式看作是美国商业电影的剧作公式,认为虽然可以吸引眼球赚大钱,但是往往雷同模仿、缺乏新意,没有多大价值。甚至,就在我们培训结束进行总结的当天,微信圈里在盛传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院长伊丽莎白戴利女士在访问中国时说的一句话,遵循好莱坞公式永远不会成功。在我们看重甚至膜拜好莱坞模式的时候,好莱坞最权威的电影专家却在告诫中国人,不要遵循好莱坞公式。这讽刺吗?是不是培训班回去的机票都不应该给报销了?我们是不是应该蔑视好莱坞模式才能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
恰好我们在培训期间还上了一堂跨文化传播课程,老师讲了很多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误会。我没有找到戴利女士访谈的英文原文,她讲的公式是哪个词,我们讲的模式是哪个词,含义区别在哪里,不得而知。但是我看了上下文可以断定,她的这番话不是全面否定好莱坞模式。她的原话是,遵循好莱坞用过的公式,那是永远不会成功的,因为你不是美国人;就像我们没法做出中国电影一样,因为我们不是中国人。这里她强调的是文化差异,并不是否定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公式也好,模式也好,无论其含义差别是大是小,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从哲学的角度讲,机械地照搬照抄就不行,而借鉴扬弃总是有益的。她这里说的公式是指像可口可乐配方那样的东西,那在创作上是不存在的;但同时她承认电影创作有秘诀,就是出色地讲了一个好故事。
艺术创作如何讲好故事,这恰恰是我们急切要学习的。讲故事是有技巧的,讲好故事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了三周,我的体会是,好莱坞模式包含两个东西,一个是剧作结构,另一个是创作流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说剧作结构。很多人一看电影就能脱口而出,这是好莱坞电影,就是因为很多美国电影都有着惊人相似的剧作结构。好莱坞的编剧、导演们基于古希腊神话讲述技巧和美国百年电影创作经验,总结出一套取悦观众的讲故事的方法,甚至把它画成一个叫做金门大桥的图表,俨然一个公式,而这些到现在看来屡试不爽。这套剧作结构被总结在一系列编剧书中,包括《作家之旅》《救猫咪》《故事》等等,至少经典剧作书有20本以上,甚至连著名的18分钟演讲模式TED都同好莱坞剧作结构有惊人相似之处。这套剧作模式包括了一系列术语,如三幕剧结构、15个段落、三要素、10种故事类型,等等。如果你能说上来反派、冒险世界、见导师、灵魂暗夜、金羊毛故事、A情节B情节、韵脚成三之类的词语,说明你知道了好莱坞模式的一些皮毛;如果你知道剧本写到第42页或是片子拍到第42分钟时该放上什么样的情节或故事该发生怎样的转折,说明你已经谙熟好莱坞模式的剧作结构了。听上去你可能会觉得可笑,美国大学编剧专业学生经常会问老师我在第42页应当写什么之类的问题,老师在用拉片方式讲解编剧技巧时也是常讲请看到多少分钟发生了什么之类的。然而,从老师到学生并不是照此公式去写每一部作品的,他们只是要熟练地掌握剧作结构原理而已。事实上,从好莱坞电影发展历史看,作品是变化多端、越来越精彩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最符合好莱坞剧作结构的电影《绿野仙踪》今天看来却相当乏味。但是,反过来看,千变万化的电影故事背后,你又始终能找到遵循了基本故事叙事结构和技巧的痕迹,连《泰坦尼克号》也不例外。不能说这些剧作结构原理是灵丹妙药,但是你拿来具体衡量一下你的作品,就会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在课堂上就把现在正在创作的项目拿给老师分析,老师当场简单地利用人物、障碍、目标这三要素一衡量,很快就找到戏剧性不强的原因,要么是目标不够重要,要么是障碍不够强大,更多的是人物不能得到观众认同。我们很多作品中,主人公往往是高大全的人物,从一出场观众就不会担心他会有什么失败或挫折,因为他完美无缺、战无不胜,而好莱坞的戏剧创作理论认为主人公应该是个弱者或有缺陷的人,这样能够博得观众的同情,到剧情最后他会发生180度的转折,这样才有戏剧性和悬念。其实我们中国文学和戏剧创作中讲究的起承转合、悬念、伏笔、铺垫等,与好莱坞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我们东方人喜欢意会,没有把它开发成一个公式。
再来说说创作流程。课堂上曾伟京同学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学会了剧作结构,可是怎样才能研发出一个好剧本呢?老师的回答似乎很简单:反复磨。反复磨就是好莱坞创作流程的本质和关键。就拿好莱坞动画电影来讲,一般创作周期都是四五年,《疯狂动物城》仅到非洲采风调研动物就用了一年半;《冰雪奇缘》更是经历了九年多,在第四年时中途下马推倒重来。每一部作品创作过程中,至少要经历8次头脑风暴会,要进行无数次观众测试,效果不理想就改变思路。想想我们的动画作品,一些知名品牌一年一部动画电影,急功近利,越做票房越少,直到最终把IP的价值榨干。皮克斯公司介绍他们的一个传统,动画师们经常把自己创作的一些动画短片拿出来交流切磋,就包括像《月神》这样的极品。我们中国人不理解,创作这些短片一不挣钱,二不评奖,三不宣传公司,为何要花费心思去做。迪士尼创意总监约翰拉塞特的一句话也许能解释这一现象,他说动画人一定要对动画真的热爱,不能把创作当作职业或是赚钱的工具,那样是不会产生好的作品的。去功利心,才是艺术创作的真谛。中国有很多谚语,如慢工出细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以退为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等等,在创作上我们能不能践行好这些东方哲学思想,发扬工匠精神,恐怕也是我们作品能否攀登高峰的一个关键。
伊丽莎白戴利女士在访谈中说的另一句话被媒体做成了标题,就是没有好观众就没有好电影人。这句话从学理上讲的是受者与传者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当今电影创作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无奈局面。但是,我认为还是要理性地看待市场的作用,不能简单地绝对地持一种悲观被动态度。市场需求的确反映了观众的好恶,创作者即便想迎合观众这些好恶,也可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强化暴力色情等去迎合低级趣味,一个是提高讲故事能力激发观众兴趣。前者不可取,后者有空间。好莱坞模式的形成其实是基于人类从古希腊神话开始传播故事的经验,就是研究分析了哪些故事让听众爱听并最终流传下来,这也是听众观众导向的结果,形象点说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大数据、最大公约数,给我们提炼出了讲故事的一般规律。我们今天说,要重视市场,重视票房和收视率,但又不要唯市场唯票房唯收视率,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牺牲思想性、艺术性,更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就流于低俗。创作者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要处理好引导与迎合的关系。连约翰拉塞特都说艺术家对观众要尽到引导的责任。当我们说这届观众不行的时候,创作者应当首先自己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认真地去学习去研究创作规律,有没有提高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有没有尽到引导提高观众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的责任,不要不懂艺术规律就怪罪观众不行,没有艺术才华就怪罪题材不行,更不应该拍不出好的作品就怪罪政府管得太严。
这次培训结束后,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就是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在中国热映,票房达15.3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排名进入前十的唯一一部动画影片。本来我们觉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动画创作已经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可是《疯狂动物城》使我们警醒,我们看到这个差距不会如我们所愿地持续缩短,稍不留神还会突然加大。追赶别人的经验是,你必须强过对手,并且拼命努力,才有可能超越。差距的拉大,使我们更有一种只争朝夕、奋起直追的强烈责任感。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我们准备隆重纪念这个重要历史时刻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就是在红军长征胜利后的第二年即1937年,美国迪士尼公司生产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开启了动画电影的历史。相比之下,我国动画创作还在幼儿期,时间差距很大,水平差距更大,必须奋起直追。
好莱坞模式并不是艺术创作的灵丹妙药,它不过是帮助你赢得市场和观众的捷径,但不能保证产生伟大的艺术作品。欧洲的艺术电影、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理论,都有一些超越好莱坞模式的独到之处。不说别的,就说中国文学艺术对人物的刻画,大量经典作品塑造出无数性格鲜明流芳百世的角色,连好莱坞模式都承认人物是核心,塑造好了人物,故事是顺理成章的事。今年恰巧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汤显祖的昆曲《牡丹亭》至今在中国许多地方一票难求,其实好莱坞电影《人鬼情未了》的故事不过是《牡丹亭》的翻版而已。我们没有理由自卑,应当有自信。
在追赶美国动画创作的路上,我们既要学会好莱坞模式的剧作结构和创作流程,也就是学会他们讲故事的技巧方法,同时也不能盲目照搬照抄、机械模仿,而是要融入东方智慧、中国元素,符合中国美学风格、中国欣赏习惯。这就叫做,学会走路才能健步如飞奔跑,而不是不会走就想跑。
(作者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