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蛋壳头骨
》
售價:NT$
295.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行动中的理性
》
售價:NT$
44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編輯推薦: |
★知名思想型作家熊培云独特的文学心路不似作者以往那些出色的社会学著作或时事评析,这是一部关于追寻故乡的图文集。照片均为作者所摄,或是乡村的一草一木,或是长长柏林墙的独特一段,一张一张,仿佛记忆索引,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时刻。
★现代世界与古典情怀的碰撞故乡好似作者心中的瓦尔登湖,作者仿佛一位行走于二十一世纪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自称是追故乡的人,又说自己是故乡的囚徒。如何结束内心这旷日持久的挣扎?
★始终如一的关怀乡村,城市。本土,世界。过去,未来。无论在哪里,作者都说:我的故乡,就是我走过的道路,以及我所持久关注的人与世界之命运。未来的岁月里,无论在故乡,还是在天涯,我愿意平等地对待万物。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关于故乡的图文集。百幅照片,均为作者所摄,呈现乡村的日常生活,记录对逝水年华的追忆,更是对*为本质的故乡的追寻。一片草坡,一截石碑,一处天井,一个石磨,艾菲尔铁塔,柏林墙涂鸦,都寄托了作者的乡愁、折射了作者的探寻。我是一个追故乡的人,有时候追回故乡,有时候追到天边,有时候追入文字,更多的时候是追进梦里。一张一张照片,仿若记忆和心路的索引,触发一篇篇思绪,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时刻。
|
關於作者: |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与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周末》等知名华文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现执教于南开大学。
作品有《思想国》《重新发现社会》《自由在高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个社会会好吗》《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中国新革命〈重新发现社会〉海外版》《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等。
其文字沟通理性与心灵,自由、明辨、慈悲、温暖,多次获评国家图书馆、《亚洲周刊》、《新周刊》等机构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
|
目錄:
|
自序 故乡的囚徒10
晕眩21
山坡25
土地29
荒野33
池塘之底37
乡村公路41
万物有灵45
杀鸡49
柔软的心53
大自然的儿女57
磨难63
无辜的风车67
上大学的树71
喇叭75
水壁屋79
屋托邦85
盖房89
说谎者茂斗93
天井97
沉船101
尘世屋顶105
荣枯有时109
两棵梧桐113
卖粮食的人117
看风吹过山冈122
移山127
树叶没怎么动131
野果的滋味137
糯米军团141
半生菜园145
偷柴149
人力车153
城市的幻象157
几家灯火161
姑娘你去哪儿了165
外面的世界169
何处是巴黎173
钢铁怪物177
产权与记忆181
风雪夜185
原来的你189
双重抵抗193
随风而逝197
隔水问樵夫201
波茨坦磨坊205
必须赞美209
知音213
月光215
花儿与少年221
方尖碑下225
古老的微笑229
食人间烟火的自由女神234
魔鬼岛239
良知仍在沉睡241
沉重的时刻245
追故乡的人249
弯曲的芦苇255
绿雪259
意义的巢穴261
沉湖265
花狱269
行走的树273
最后的贵族275
参差277
世界的影子279
素描283
雾霾节287
明月千里291
人网恢恢295
面包星球299
买房301
How long is now305
皆大欢喜309
读书人的八字313
寻书317
寻找向日葵321
神迹325
上帝保佑331
老村长335
小天堂339
一个老兵343
赤脚医师347
希望353
草泽357
村葬361
墓碑367
该上岸了371
两个小沙弥375
虚云老和尚380
不负385
捷径389
天高地厚393
割舍397
附录 把真理关进笼子
有关本书的问答396
后记 我们来自虚空,却又身处无穷412
|
內容試閱:
|
自序
二
这些年,我写了太多的长篇大论。有时候,我也渴望对自己的文字做一些减法。所以在此我要感谢这些照片,是它们帮我实现了梦想。
相较于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艺术尊崇的原则是尽一切可能做减法。摄影尤其是一门做减法的艺术。我们瞄准、聚焦时,焦点之外的事物就被模糊或者省略掉了。写这本书也是如此。当我凝视一张照片,周围不知不觉寂静下来,而我也很快感受到了在写作上做减法的妙处。
我的文字开始变得轻盈而节制。我喜欢节制之美,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感觉。我甚至开始陶醉于这种书写风格。
2016年初的二十多天里,我完成了这部书稿的大部分写作。久违的一气呵成。虽有些许疲惫,却感受了从未有过的愉悦。这一切,当然同时感谢我曾经生活过的故乡,若非它的厚重,我不会如此才思泉涌。感谢上苍,让我生于穷乡僻壤,可以远离浮华,接近生活的本质。
四
如今很多朋友都在慨叹故乡的沦陷,故乡正在变成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对我而言,故乡是双重枷锁,它既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也是一个走不出的地方。而这恰恰是我的痛苦所在。
近十年前,我曾经为故乡一棵古树的消失痛彻心肺。即便如此,对于故乡我总是有着说不尽的眷念。我在城里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几乎没有做过一个关于城市的梦。我总是梦见故乡的青山碧水,梦见村子里盖起了新的房子。无论过去写《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还是现在写《追故乡的人》,从本质上说,它们都反映了我内心旷日持久的挣扎。
我是故乡的囚徒,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我想在文字里安顿自己,以便让我能够早日从沉重的故乡情结中走出来。而我能想到的重获自由的办法无外乎两种:
第一种是像胡适先生所自嘲的那样,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这些年我之所以不知疲倦地回到故乡,不是因为我不自由,而是因为我情愿不自由。而我内心知道,这种心甘情愿,很多时候并不是选择,更像是逃避。因为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故乡近乎一种先验式的存在。赞美故乡,仿佛是赞美一种神秘主义。
第二种是以更宽阔的世界为故乡。比如人生天地间,以天地和自然为故乡;人是思维的存在,以思维为故乡。如果从时间上考虑,我所追寻的故乡不只在过去,还可以在将来。
我经常在这两种解脱方式间摇摆,时常兼而有之。但我认为第二种情况似乎更符合我的本性。追故乡,也是在追理想中的自己,它不受时间地域之限。否则,我将无法解释当年我第一次走进巴黎大学和纽约中央公园时的怦然心动。
无论如何,我都要和我的故乡做一个了断。我爱这个地理与人情上的存在,但我希望自己不再因为日夜思念它而忘记丰富的世界。我希望将故乡拓展为我所热爱的一切。甚至相信,我就是故乡,我走到哪里,故乡就在哪里。
我知道,无论将故乡拓展得多么广阔,我永远是故乡的囚徒。既然我是一个追故乡的人,我的天命注定是更好地回到故乡,或者与故乡在某一个时空点相遇与重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