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亮点一:日本*受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其前作《罗马人的故事》得到俞敏洪、王石、王巍等人倾力推荐,全套十五册累积印量已超百万册。
亮点二:盐野七生将复杂的历史向您娓娓道来,轻松易懂,深入浅出,既是历史著作,也是通俗读物,在作者优美的语言仿佛置身于文艺复兴时代。
亮点三:随书赠送精心设计的知识导图,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现书中干货,帮助作者消化书中内容,
亮点四:装帧精美,内文纸采用高级轻型纸,质优量轻,不含荧光增白剂,便于读者携带和阅读,具有天然特性。封面采用仿布纹纸,圆脊精装,典雅大方。用文艺复兴时代气质的载体承载这段历史。
|
內容簡介: |
文艺复兴是想看见、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的爆发。
作家薄伽丘、彼得拉克、但丁、马尔西利奥费奇诺、米兰多拉、伊拉斯谟在文学领域为人们留下了传世之作;画家达芬奇、波提切利、多米尼科基兰达约、卡巴乔、米开朗基罗的画作令人迷醉;建筑家布鲁内莱斯基、阿诺尔夫迪坎比奥、巴蒂斯塔阿尔伯蒂留下的建筑如今游人如梭。文艺复兴是人的意志得到尊重、求知的星星之火聚集起来的一座灯塔,是每个寻找自身意义的人所向往的时代。
同时,文艺复兴时代反映了两个相互冲突的图景:一方面,这是一片等级森严,强调秩序和宗教的土地;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堕入混乱与精神痛苦的世界。
波吉亚家族的切萨雷波吉亚意图效法恺撒建功立业;美第奇家族的豪华者洛伦佐一时风光无限;腓特烈二世雄心壮志与教皇对抗,剑指东方;威尼斯以商人建国,缺少神佛庇佑却仍然绵延千年;一介草民马基雅维利,心中做的是陪伴君王,指点江山的大梦想
文艺复兴的故事中,听盐野七生娓娓道来这些文艺复兴人的故事。
文艺复兴是想看见、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的爆发。
作家薄伽丘、彼得拉克、但丁、马尔西利奥费奇诺、米兰多拉、伊拉斯谟在文学领域为人们留下了传世之作;画家达芬奇、波提切利、多米尼科基兰达约、卡巴乔、米开朗基罗的画作令人迷醉;建筑家布鲁内莱斯基、阿诺尔夫迪坎比奥、巴蒂斯塔阿尔伯蒂留下的建筑如今游人如梭。文艺复兴是人的意志得到尊重、求知的星星之火聚集起来的一座灯塔,是每个寻找自身意义的人所向往的时代。
同时,文艺复兴时代反映了两个相互冲突的图景:一方面,这是一片等级森严,强调秩序和宗教的土地;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堕入混乱与精神痛苦的世界。
波吉亚家族的切萨雷波吉亚意图效法恺撒建功立业;美第奇家族的豪华者洛伦佐一时风光无限;腓特烈二世雄心壮志与教皇对抗,剑指东方;威尼斯以商人建国,缺少神佛庇佑却仍然绵延千年;一介草民马基雅维利,心中做的是陪伴君王,指点江山的大梦想
文艺复兴的故事中,听盐野七生娓娓道来这些文艺复兴人的故事。
《文艺复兴的故事01:文艺复兴是什么》
本书以对话的形式,通过作者虚拟的徘徊在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三个城市的两位旅人的对话描述了依次盛开的文艺复兴之花,展示了以达芬奇、腓特烈二世、圣方济各、切萨雷波吉亚等为时代增添光彩的人们的魅力所在,热情洋溢地描写了长达40年的文艺复兴,当属了解这段历史*为精彩的入门书。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
佛罗伦萨的兴亡:本书可以说是通过马基雅维利的视线来看文艺复兴。*部着力于介绍马基雅维利的生活时代以及他个人的相关情况,交代时代背景;第二部重点介绍马基雅维利的职场生涯,包括主要经历、业绩、相关历史事件和遭遇;第三部着重介绍马基雅维利失意后的奋斗经历和著述生涯,介绍和评价了他的重要著作和成就。
《文艺复兴的故事03: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上下册)
威尼斯共和国一个由商人们建立的千年海洋文明:不卖弄理想、不盲信人性、彻底的现实主义、创立制度的智慧。威尼斯共和国,这个完全没有得到上天眷顾的毫无资源的国家,或许正因为天生的缺陷,才会力求将这份艰难的事业做到极致。这样的一个国家在文艺复兴时代出现又消亡,它的倾倒砸开了世界通往下一个时代的大门。
《文艺复兴的故事04:文艺复兴的女人们》
历史中不仅有男人,也有女人,但历史书中却鲜有女人们的身影。本书以文艺复兴时期*影响力的四个女人为主线,串联起来的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生活、思想和国家命运。在这四名女性背后是文艺复兴势利纷争、家国命运与悲欢离合,她们不仅是女儿、妻子、母亲,她们是文艺复兴的女人们。
《文艺复兴的故事05:优雅的冷酷:切萨雷波吉亚的一生》
波吉亚家族是中世纪与美第奇家族齐名的名门望族,在这个家族中历代人才辈出,终于在切萨雷波吉亚这一代达到*。这位集智慧、武力、财富、谋略甚至残忍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在其父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协同下踏上了统一意大利的霸主之路。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
庇护二世、亚历山大六世、尤利乌斯二世和利奥十世四位教皇成了作者在本书中的样本。他们不仅是代表一切美好和*善的神在人间的代言人,而且作为领袖人物,他们还是一名为自身和周边人争取利益的政治家,对权利和名誉有着强烈的欲望。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慷慨与自私、和平与战争世间一切的对立面以他们的生命为舞台,不断交战,日夜不休,照亮了文艺复兴时代通往未来的路。
|
關於作者: |
盐野七生,日本最受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1937年出生于日本,16岁时读荷马的《伊利亚特》,从此被一个与日本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所吸引。大学主修哲学,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一住至今。在意大利,盐野七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历史写作,于是一写就写了50年。其代表作有《罗马人的故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等。
曾获奖项:
1993年获第6届新潮文艺奖
1999年获第2届司马辽太郎奖
2001年获土木学会出版文化奖
2006年获第41届书店新风奖
2000年获颁意大利国家勋章 盐野七生,日本最受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1937年出生于日本,16岁时读荷马的《伊利亚特》,从此被一个与日本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所吸引。大学主修哲学,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一住至今。在意大利,盐野七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历史写作,于是一写就写了50年。其代表作有《罗马人的故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等。
曾获奖项:
1993年获第6届新潮文艺奖
1999年获第2届司马辽太郎奖
2001年获土木学会出版文化奖
2006年获第41届书店新风奖
2000年获颁意大利国家勋章
2001年被日本文部省评为文化功勋人物
2005年获日本紫绶勋章
2007年被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文化功劳者
|
目錄:
|
《文艺复兴的故事01:文艺复兴是什么》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
《文艺复兴的故事03: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上下册)
《文艺复兴的故事04:文艺复兴的女人们》
《文艺复兴的故事05:优雅的冷酷:切萨雷波吉亚的一生》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
|
內容試閱:
|
致读者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对古罗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对此,我的回答是:因为我写过文艺复兴。听到这个回答,近90%的人会接着问:那么,又是什么缘故让你对文艺复兴感兴趣的呢?听了这样的问话,我心里总会有隐隐的失落感。我从事写作已经30 载,为什么大家还不了解我呢?于是,为了让读过我作品的读者温故而知新,也为了方便尚未读过我的书的人们能够了解我,我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并依照我自己的风格,写下了这本书。
对话体是柏拉图以后的欧洲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西塞罗和马基雅维利也曾用过这样的写作手法。在东京的家里整理东西的时候,我找出了一本高中时代学过的世界史年表。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正式的历史年表。我感到很亲切,忍不住翻开书,看到了用毛笔认认真真写在封面内页的一个圆圈里十分醒目的一句话: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的历史。那一年,我16 岁。
升大学之前,我很懵懂,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更喜欢哪门学科。于是,我考虑先巩固一下学业基础,结果就选择了哲学专业。也许是时任院长安倍能成的想法,当时学习院大学(位于东京都丰岛区内的一所私立大学,日本的大多数皇族就读于此,故被誉为皇家大学。译注)文学系哲学专业的学生在修完哲学、历史、宗教等课程以后,毕业论文题目可以自选。在欧洲,文科类的高中要学习人文教育课程,也就是通识教育。很偶然,我在大学学习了这门课程。于是,毕业论文我就选择了论15 世纪佛罗伦萨美术这一论题。论文指导老师有三位,他们是研究西洋美术史的富永惣一老师、研究中世纪思想史的下村寅太郎老师、研究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吴茂一老师。之所以有三位老师指导我一个人,是因为那一年哲学专业人文学科四年级的10 名学生中,只有我一人选了与西方相关的题目。
三位老师给我的论文打了个良。现在回想起来,那篇论文只是写了一些皮毛而已。尽管当时的我只是一名学生,但是,始于歌德《意大利游记》终于奥维德《哀歌》的这篇文章实在算不上是论文。在论文答辩现场,三位老师嘴里说着你的想法我们理解,脸上流露出来的神情却很茫然,让正在进行答辩的我感到十分好笑。对于这三位仁慈的老师,我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每次出新书,我一定会赠送他们一人一本。
不管怎样,大学总算顺利毕业了。毕业典礼结束后有一个师生告别会。学习院大学哲学专业毕业生加上选修哲学课的学生总共不到20 人,所以我们去了目白车站附近的一家茶馆。当时的告别会非常节省,就连学习院大学也不例外。
指导我毕业论文的三位老师都没有去。坐在我前面的一位教授和我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他说:
你研究的不是历史。
您说我研究的不是历史学我理解,但是如果您说不是历史,我不同意。
当时的日本还很穷,大学生去海外旅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没看到过实物,参照的都是照片。两年后,我到了意大利,最先去的就是佛罗伦萨,参观了乌菲兹美术馆。
第一次面对如此非凡且数量众多的美术作品,我感动万分。我向诸神发誓,绝不评价任何一幅作品。我深深意识到艺术作品不应该听别人的讲解,而是应该自己虚心地去体会,从中悟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和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多地去欣赏优秀作品。后来我用了两年时间,以意大利为轴心,游历了欧洲和中近东、北非。《米其林指南》也被我翻烂了。
就在我结束这次旅行之后,在一位相识的编辑建议下,我开始了写作。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对艺术作品不作任何评价。所以书中的主人公不是那些留下了作品的创作者,相反,主人公都是未曾留下过任何作品的创作者。因为赶上了文艺复兴这一时代,因为赶上了中世纪价值观蜕变而必须创造新的价值观的时代,所以,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成为时代的创作者,虽然他们没有留下供我们今天可以用肉眼去欣赏的作品。创作者留下的作品无须别人论长道短。但是那些没有留下任何可以用肉眼欣赏的作品的人,我想,了解他们不会一无用处。
就这样,我写作并发表了15 部以上的作品,统称为文艺复兴种种。写作就要学习,学了就要思考。写毕业论文时我遇到了很多疑问,阅读日本人写的研究成果时碰到了许多我无法理解的问题,正因为大学毕业时的我把这些疑问一股脑儿地扔了过去,才让参加答辩的老师们感到茫然不知所云。所以我想,要解开这些疑问,必须阅读相关史料,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住在意大利。
在学习、思考、写作的过程中,随着对文艺复兴的了解越来越多,渐渐地,我感觉自己就好像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个西欧奠定的价值观不断蜕变的时代。我赶上了统治近代西欧的价值观崩塌的时代,赶上了支配中世纪的基督教价值观崩塌后的文艺复兴人。他们为了创造新的价值观,首先回归的是古罗马。我也要回归,我要首先弄清楚古罗马是什么。于是我写罗马。鉴于上述原因,我对罗马人抱有浓厚的兴趣也是很自然的。
致读者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对古罗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对此,我的回答是:因为我写过文艺复兴。听到这个回答,近90%的人会接着问:那么,又是什么缘故让你对文艺复兴感兴趣的呢?听了这样的问话,我心里总会有隐隐的失落感。我从事写作已经30 载,为什么大家还不了解我呢?于是,为了让读过我作品的读者温故而知新,也为了方便尚未读过我的书的人们能够了解我,我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并依照我自己的风格,写下了这本书。
对话体是柏拉图以后的欧洲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西塞罗和马基雅维利也曾用过这样的写作手法。在东京的家里整理东西的时候,我找出了一本高中时代学过的世界史年表。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正式的历史年表。我感到很亲切,忍不住翻开书,看到了用毛笔认认真真写在封面内页的一个圆圈里十分醒目的一句话: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的历史。那一年,我16 岁。
升大学之前,我很懵懂,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更喜欢哪门学科。于是,我考虑先巩固一下学业基础,结果就选择了哲学专业。也许是时任院长安倍能成的想法,当时学习院大学(位于东京都丰岛区内的一所私立大学,日本的大多数皇族就读于此,故被誉为皇家大学。译注)文学系哲学专业的学生在修完哲学、历史、宗教等课程以后,毕业论文题目可以自选。在欧洲,文科类的高中要学习人文教育课程,也就是通识教育。很偶然,我在大学学习了这门课程。于是,毕业论文我就选择了论15 世纪佛罗伦萨美术这一论题。论文指导老师有三位,他们是研究西洋美术史的富永惣一老师、研究中世纪思想史的下村寅太郎老师、研究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吴茂一老师。之所以有三位老师指导我一个人,是因为那一年哲学专业人文学科四年级的10 名学生中,只有我一人选了与西方相关的题目。
三位老师给我的论文打了个良。现在回想起来,那篇论文只是写了一些皮毛而已。尽管当时的我只是一名学生,但是,始于歌德《意大利游记》终于奥维德《哀歌》的这篇文章实在算不上是论文。在论文答辩现场,三位老师嘴里说着你的想法我们理解,脸上流露出来的神情却很茫然,让正在进行答辩的我感到十分好笑。对于这三位仁慈的老师,我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每次出新书,我一定会赠送他们一人一本。
不管怎样,大学总算顺利毕业了。毕业典礼结束后有一个师生告别会。学习院大学哲学专业毕业生加上选修哲学课的学生总共不到20 人,所以我们去了目白车站附近的一家茶馆。当时的告别会非常节省,就连学习院大学也不例外。
指导我毕业论文的三位老师都没有去。坐在我前面的一位教授和我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他说:
你研究的不是历史。
您说我研究的不是历史学我理解,但是如果您说不是历史,我不同意。
当时的日本还很穷,大学生去海外旅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没看到过实物,参照的都是照片。两年后,我到了意大利,最先去的就是佛罗伦萨,参观了乌菲兹美术馆。
第一次面对如此非凡且数量众多的美术作品,我感动万分。我向诸神发誓,绝不评价任何一幅作品。我深深意识到艺术作品不应该听别人的讲解,而是应该自己虚心地去体会,从中悟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和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多地去欣赏优秀作品。后来我用了两年时间,以意大利为轴心,游历了欧洲和中近东、北非。《米其林指南》也被我翻烂了。
就在我结束这次旅行之后,在一位相识的编辑建议下,我开始了写作。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对艺术作品不作任何评价。所以书中的主人公不是那些留下了作品的创作者,相反,主人公都是未曾留下过任何作品的创作者。因为赶上了文艺复兴这一时代,因为赶上了中世纪价值观蜕变而必须创造新的价值观的时代,所以,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成为时代的创作者,虽然他们没有留下供我们今天可以用肉眼去欣赏的作品。创作者留下的作品无须别人论长道短。但是那些没有留下任何可以用肉眼欣赏的作品的人,我想,了解他们不会一无用处。
就这样,我写作并发表了15 部以上的作品,统称为文艺复兴种种。写作就要学习,学了就要思考。写毕业论文时我遇到了很多疑问,阅读日本人写的研究成果时碰到了许多我无法理解的问题,正因为大学毕业时的我把这些疑问一股脑儿地扔了过去,才让参加答辩的老师们感到茫然不知所云。所以我想,要解开这些疑问,必须阅读相关史料,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住在意大利。
在学习、思考、写作的过程中,随着对文艺复兴的了解越来越多,渐渐地,我感觉自己就好像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个西欧奠定的价值观不断蜕变的时代。我赶上了统治近代西欧的价值观崩塌的时代,赶上了支配中世纪的基督教价值观崩塌后的文艺复兴人。他们为了创造新的价值观,首先回归的是古罗马。我也要回归,我要首先弄清楚古罗马是什么。于是我写罗马。鉴于上述原因,我对罗马人抱有浓厚的兴趣也是很自然的。
睁着眼睛出生的人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是睁着眼睛出生的,就像苏格拉底,像伏尔泰,像伽利略,像康德最近迎来百岁、头脑依然敏锐的意大利作家朱塞佩普雷佐里尼1 在《马基雅维利的一生》的开头这样写道。
当时睁着眼睛出生的人并不止马基雅维利一人。后世称当时欧洲其他国家所处的时代为中世纪,却称同一时期意大利所处的时代为文艺复兴时期,这里大有区别。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1469 年5 月3 日出生于佛罗伦萨城。从他家到亚诺河上的韦奇奥桥(意为老桥)只需一分钟,过桥去市中心的领主广场(又称市政广场或市政厅广场)走大路也不过5 分钟。
佛罗伦萨中心偏南是一片盆地,亚诺河流经此处,在古罗马时代人们便开始在此居住。这里是这个城市的起源。城墙夹河而建,沿着城墙从北向南步行也不过四五十分钟。这里生活着7 万人,一有风吹草动,整个城市便会立即反应起来。
步行5 分钟即可到达中心区,这里无论如何也该算是城中心了。在马基雅维利时代,佛罗伦萨的城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
一般称为韦奇奥宫(意为旧宫)的市政厅位于领主广场。市政厅前的广场几乎总是佛罗伦萨发生重大事件的舞台。从韦奇奥桥到广场这一带,挤满了丝绸商、毛料店和行会(arte)的房子。自然,那些银行也根本没有想过要让总部离开这个城中心,虽然它们的分行遍布于北起英国的伦敦、南至埃及的亚历山大的广袤大地。
从政治中心的领主广场去宗教中心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不到5 分钟,沿途以及在这座佛罗伦萨主教堂周围,艺术家的工作室鳞次栉比。工作室(bottega)尊重匠人的传统,都开在城中心很普通的四五层楼房中的第一层。二层以上通常是师傅和徒弟们起居的地方,为了防止火灾,厨房设在顶层。
在这种格局之下,一层的工作室没法不对外开放。著名师傅指导的工作室与院子相连,通常相当宽敞,路人很容易看到里面的工作情形和已完成的作品。这种工作室同时也是艺术学校,在这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艺术家们成天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事创作。
雕塑家多纳泰罗的工作室也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前的广场上。他在意大利北部的帕多瓦创作了佣兵队长加塔梅拉塔的骑马像,一举扬名海外。他后来回到了佛罗伦萨。
在这里不断有人说我的坏话,这些坏话刺激我更加努力学习,结果赢得了更大的名声。这就是多纳泰罗回来的原因。
当然,如果只是一味地被贬低,多纳泰罗恐怕也不会一味地抒发爱乡之心。没有认可就没有艺术。首先,当时佛罗伦萨人的坏话是指内行人的批评,这也是一种刺激。外行人的批评有害无益。当时作品的质量至今仍然吸引着外国游客,这已经证明坏话并非来自外行人。其次,这里有买家,没有比购买作品更高的赞赏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之花绚丽绽放也源自旺盛的内需。
佛罗伦萨人强悍有力,说起坏话来毫不客气,不会顾忌你是否在海外受到好评,或是在国内是否拥有势力强大的赞助人。可听着坏话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也不是仅满足于虚名的人。
多纳泰罗如此中肯地吐露心声,却也留下了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热那亚商人向多纳泰罗订制一尊青铜头像。做中介的科西莫德美第奇是美第奇家族的主人,当时佛罗伦萨事实上的统治者,也是多纳泰罗的赞助人。艺术家出色地完成了青铜头像的制作,商人也很满意。但是在热那亚商人看来,多纳泰罗索要的制作费不合常理,说制作铜像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或更短,即使按照每天工钱半个弗罗林,他的要价也太高了。
于是多纳泰罗生气了,说:你这种人不要来买雕像,去买豆子更合适。说着就把刚刚做好的铜像扔出窗外。头像重重地摔在地上,成了一堆摔扁的铜块。热那亚人后悔了,说愿出两倍的价钱请他再做一尊。可是多纳泰罗连听都不听,科西莫再劝也没用。
和多纳泰罗一同主宰15 世纪前半叶佛罗伦萨艺术的布鲁内莱斯基也不乏这种故事。
佛罗伦萨决定根据布鲁内莱斯基的设想建造首屈一指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但由于他的方案在建筑技术上太具有革命性,赞助人羊毛业行会(Arte della Lana)感到害怕。行会希望给大胆的布鲁内莱斯基踩踩刹车,决定派著名雕塑家、建筑家吉贝尔蒂和另外一个人作为工程的共同监理人,跟着布鲁内莱斯基。
布鲁内莱斯基对此深恶痛绝。他根本不希望也没有要求派监理人。一项大工程大张旗鼓地动工了,布鲁内莱斯基却称病不出。布鲁内莱斯基不来,日子却在一天天逝去,两位监理人一筹莫展。他们告诉羊毛业行会,仅靠他们二人工作无法进展。行会领导被迫进行抉择,要么废掉布鲁内莱斯基的方案,采用其他设计建造穹顶;要么让布鲁内莱斯基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干。长时间商量以后,行会代表来到布鲁内莱斯基家,告诉他指挥工程的只有他一个人。不消说,第二天一大早布鲁内莱斯基就出现在了建设现场,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布鲁内莱斯基死于马基雅维利出生前23 年。长寿的多纳泰罗也于马基雅维利出生3 年前去世。他们是巅峰般的人物。山麓富饶广阔,巅峰人物走了,又会有其他巅峰耸立。拥有波提切利、莱昂纳多达芬奇的韦罗基奥工作室及其竞争对手波拉伊奥罗的工作室吸引了佛罗伦萨人的目光。不久,人们又在基兰达约的工作室里看到了年轻好胜、忠实于佛罗伦萨艺术传统的米开朗基罗学习和工作的身影。
单单聚焦艺术方面,就有如此众多的人物聚集于此。这就是马基雅维利生于斯长于斯的佛罗伦萨。
从领主广场出发,过韦奇奥桥,在去皮蒂宫的大路上走过一半就到了马基雅维利的家。这一带极有权势的圭恰迪尼的宅邸就在这条路上,从马基雅维利时代开始,这条路就被叫作圭恰迪尼大街。马基雅维利家现在的门牌号码是圭恰迪尼大街18 号。
马基雅维利家的房子现已不复存在。位于圭恰迪尼大街18 号的建筑物没有大门,进去后里面有几家店铺,二楼以上用于办公和居住。在右侧门楣的位置上,放着一根长约40 厘米的古旧方木材料,感觉跟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
此梁为马基雅维利家所用,发现于1944 年房屋遭到战火破坏时。
附有这样说明的古旧方木在房屋后部还有一根。这两根梁是马基雅维利家留下的唯一纪念。我们知道,马基雅维利家的房子很普通,在当时的佛罗伦萨随处可见,但这所房子至少被保存到1944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德军不断败退,如同在罗西里尼导演的电影《战火》中所描写的那样,战线从南向北横扫意大利半岛。双方在佛罗伦萨隔着亚诺河交火。德军炸毁了韦奇奥桥之外的所有桥梁,双方都不惜破坏亚诺河两岸他们认为历史和艺术价值不太高的那些建筑。皮蒂宫和离马基雅维利家只有五六十步之遥的圭恰迪尼家的宅邸幸免于战火的破坏。
这样,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马基雅维利出生、成长、去世的房屋了。伽利略的家和米开朗基罗的家都被留存了下来。弗朗切斯科圭恰迪尼是马基雅维利后半生的知心朋友,作为历史学家,也是马基雅维利的竞争对手。他的家由于建筑出色而得以幸免。人们并不知道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住宅在哪里,不把他的家列入史迹也许会使他更有荣誉。
马基雅维利出生在这座颇具战略价值的房子里。他的父亲贝尔纳多是一位不出名的法律顾问。母亲巴尔托洛弥娅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后来才改嫁给了马基雅维利的父亲。她属于佛罗伦萨古老的内利家族,懂一些宗教诗和一些其他诗歌。马基雅维利出生时父亲38 岁,母亲29 岁,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大他5 岁,一个大他2 岁,5 年后他又有了一个弟弟。
追溯起来,马基雅维利的家族似乎起源于托斯卡纳地区的一个小村庄,这家人很早以前就移居到佛罗伦萨,彻底过上了城市生活。虽然他的家庭在乡下一直拥有带农庄的房产,但已在城市里扎根了。威尼斯人必须渡过大海才能接触到田园,他们会在巴掌大的庭院里种满绿色植物。相比之下,佛罗伦萨人只要跨出城墙就能饱赏丘陵连绵起伏的大自然美景,他们可以奢侈地在城里自家的庭院里铺上石板。在共和政体时代,佛罗伦萨是城邦的中心。16 世纪后半叶共和政体崩溃,佛罗伦萨又成了托斯卡纳大公国的首都。从那时起,佛罗伦萨开始有计划地在城里设置绿化带。在马基雅维利的少年时代,皮蒂宫后面的波波利花园还是一片绿地,尚未形成后来被凡尔赛宫苑模仿的那座优雅的花园。当时那里一定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刚刚建成的皮蒂宫以它的新潮和豪华冠盖周边建筑。这座宫殿由与斯特罗齐和美第奇比肩的大商人卢卡皮蒂委托布鲁内莱斯基设计,于马基雅维利出生前3 年建成。顺便说一下,米开罗佐1 设计的美第奇宫建成于马基雅维利出生前9 年,斯特罗齐宫建成于马基雅维利28 岁那年。皮蒂宫、美第奇宫、斯特罗齐宫和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2 设计的鲁切拉宫,这4 座宫殿被认为是15 世纪佛罗伦萨建筑的四大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盟军和德军都没有对它们动一根手指头。
君士坦丁堡攻城战
在加拉太战斗结束之后,十字军方面迅速召开了作战会议。威尼斯方面主张从金角湾一侧发起攻击,理由有以下三点:
一、 相对另外两个攻击点,金角湾一侧的城墙最低,而且塔楼也不坚固。
二、 鲜有军队会从海上发起攻击,因此防守会较薄弱。
三、 海风与浪潮可以保护战船,加莱船的机动性有机会得到充分发挥。
事实上,攻打临海城市,一般都会从陆地上发起进攻。攻方船队的主要任务是在运载战士上岸后封锁港湾的入口。因此,作为防守一方,护城墙靠近陆地的一面都造得最为坚固,而靠近大海的一面则相对低矮和单薄。靠海的城墙,或者是直接建于海边,或者是像金角湾那样,造在码头的边上。靠陆地的城墙,当然是竖立于平坦的地面之上。在装火药的炮弹尚未实用化的当时,要破坏城墙基本上是靠投掷石弹,或者在墙下挖坑埋上火药引爆这两种方式。由于在傍海的城墙下埋设火药非常困难,攻城者大多选择靠陆地一侧埋火药,因此,建造城墙时两侧的构造会有差异,君士坦丁堡也不例外。
然而,法国人却极力反对从海上发起攻击,称自己不像威尼斯人有一双水手之足,怎么也不肯在船上作战。元首理解法国人的弱点,所以没有强行要求他们接受自己的意见。于是,大家决定第一次的君士坦丁堡攻城战,兵分两路,威尼斯军从金角湾,法国军从陆地发起攻击。
数日之后,在威尼斯船队的运载下,法国军队在金角湾的深处登陆。他们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修复了被拜占庭人破坏的跨河大桥。然后按照事前的部署,在城墙前布好了阵仗。佛兰德斯伯爵率领打头阵, 第二至第五分队则分别由伯爵的胞弟亨利公爵、圣保罗伯爵、布卢瓦伯爵、蒙莫朗西公爵(Montmorency)率领。第六分队是来自香槟地区的骑士们,后卫则是由意大利人、印度人以及南法等来自各地的混合部队组成,孟菲拉特侯爵负责指挥。
法国军选择了靠近皇宫的城墙,那里只有一扇墙门。布阵期间,拜占庭方面没有出动一兵一卒,这对法国人来说是极大的幸运,因为城里的人数是他们的200 倍。
可是,就在他们准备扎营之时,拜占庭开始了反击。从那一天开始,法国人就过上了武器不能离身、眼睛顾不上合的紧张日子,哪还有工夫去找军粮。法国人开始抱怨威尼斯人提供的粮食太少,这一情形后来被吉本讽刺说:不知是威尼斯人太小气,还是法国人太会吃总之,十字军的士气一落千丈。
而另一方的威尼斯军队的行动,倒是进行得有条不紊。为防止被城墙上扔来的希腊火击中,他们将舰桥、甲板以及桅杆上的瞭望塔都盖上了浸湿的厚布和野兽的皮毛。帆船上的风帆被降下,收进了下甲板。帆船和平底船夹在依靠船桨滑行的加莱船中间,只要跟着加莱船的节奏掌舵即可。不过,这种时候非常考验掌舵的技术,稍有闪失,船队就会撞上城墙下的岩壁。因为船是用粗绳相连接的,一艘船掌控失误,直接危及整个横列船队的生命。
威尼斯军队还添了一样新武器:在两根桅杆之间搭起一块木板,长度与船身同长或更长,朝船头的方向延伸。木板被称为移动桥,宽度足以让两位士兵并肩作战。凭借这个移动桥,士兵们可以跳上高度与之相仿的城墙。
当然,传统的武器,诸如前端带有挂钩的绳梯、破城门用的装有大锤的破坏车、投石器以及用来射击钉满尖刺的方木材的弓弩等也一应俱全,充分发挥了效力。不过,像移动桥这般武器,还真是只有拥有水手之足的威尼斯人才想得到。它在君士坦丁堡攻城战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正是因为人口稀少,威尼斯军队讲究务实和合理性,机械化程度较高。而另一方习惯使用常规攻城武器的法国人,本着全力以赴的骑士精神,打起仗来近乎鲁莽,对于研究、开发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机械,毫无兴趣,因此陷入苦战之中。
由于拜占庭军的不断骚扰,法军想在城墙下挖坑埋炸药的计划久久未能实行。粮食仅剩下小麦和香肠,可食用的生肉,只有死马肉。至于葡萄酒之类的,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他们甚至连组装攻城武器,都不得不先围起一个作业区,派人在四周24 小时把守才能完成。拜占庭军中,尤其以皇帝亲卫队的撒克逊雇佣兵最为凶猛。
在金角湾一侧,威尼斯船队为防止撞上岸壁,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尽量将船驶近城墙。城墙上敌军射出的一排排箭,如下雨般落在船上,爬上瞭望台和移动桥的威尼斯军也在努力应战。
就在这时,元首恩里科 丹多洛出现于旗舰的船头,全副武装,纹丝不动,身边竖立着绯色的圣马可狮子的巨大国旗。
当加莱船即将碰到岸壁之际,元首大声下令让他下船,违命者严处。旗舰上的人不得不唯命是从。年过80、近乎全盲的元首,与国旗一起昂首立于岸壁的景象,让所有的威尼斯士兵为自己的胆怯而感到羞愧不已,大家争先恐后地登上了陆地。与此同时,从移动桥成功跃上城墙的士兵,也在高墙上竖起了威尼斯国旗。
至此,最艰难的一道坎过去了。势不可挡的威尼斯士兵,杀得防守军丢盔卸甲,没一会儿的工夫,便攻下25 个塔楼。金角湾一带的城墙,就这样几乎全部落入威尼斯人的手中。元首派人向法国军报捷,法国人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元首再次送出披着拜占庭马衣的战马,这才让他们接受了事实。
在得知金角湾一带的城墙被攻破、威尼斯军涌进城内的消息之后,阿历克塞三世皇帝下令,放火烧毁那一带的住家。火势趁着北风迅速蔓延,在威尼斯军与拜占庭军之间筑起了一道烟雾墙。皇帝见机命令城内所有的军队,从靠近陆地一侧的三个城门出城应战,皇帝亲自出征。
那一天,担任警戒的是佛兰德斯伯爵的胞弟亨利公爵率领的第二分队。亨利公爵发现有大批的敌军出城,急忙通知了大本营。接到消息的法国军,立即拿起武器、牵着战马来到防护栏前,按照预先决定的队列,布下了阵势。每一队的前列是手持弓箭或石弩的步兵,骑兵紧跟其后,末尾是侍从和马夫,近200 名失去了战马的骑士组成突击队,站在队伍的中央。整个队列由7 队组成,阵仗呈细长型。相比之下,拜占庭的军队不仅横向宽,纵向也是法国人的10 倍。法国人除了从正面进攻,无计可施。
布下阵仗的两军,按兵不动,相互对峙。皇帝骑着白马,巡视军队,与法国军的距离似乎只有一箭之遥。拜占庭军开始缓缓向前推进。
接到法国军与希腊大军对峙的报告,元首没有片刻犹豫,立即下令让所有威尼斯的军人放弃占领区,带着从金角湾发起进攻的全体官兵,赶去支援。
前进中的拜占庭军,看见法国军的左右两侧像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威尼斯军队,似乎有一瞬间的恍惚,怎么眨眼的工夫,对面就多出了一倍的人?他们继续死死地盯着对方,慢慢移动,方向却改成向右,拜占庭人撤退了!
法国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人数上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敌人,竟然消失在敞开的城门里面。回过神来的骑士中,有些人试图追击正在撤退的皇帝,但三两下就被护驾的亲卫队打退了回来。
这天晚上,一仗未打却累得筋疲力尽的法国人,睡得不省人事。就在此刻,又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皇帝带着他宠爱的一个公主和所有能带走的珠宝,逃到小亚细亚去了,失去统帅的拜占庭军队已经溃不成军。丧失了斗志的士兵们不再听从将军的命令,大臣们一致决定,释放瞎了双眼的前皇帝,让他重新登基。这样,十字军就再也没了攻城的理由。
因这个奇迹而欣喜若狂的法国人,迅速地解除了列队,威尼斯军队也返回了宿营地。阿历克塞王子按照十字军的要求,在十字军全体王公的列席之下,加冕戴冠,与其父同为皇帝。
即位后的新皇帝阿历克塞四世,仍然经常前往加拉太,拜访在此宿营的法国王公们。起初法国人以为他只是单纯地友好访问,可是不知在第几次的时候,新皇帝提出了以下要求:为了巩固皇位,希望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多停留一段时间。原本与威尼斯的合约在9 月30 日到期,皇帝提出将合约延期一年,所需费用由拜占庭帝国支付。十字军只需要在君士坦丁堡停留到第二年的复活节,之后,是远征埃及或叙利亚,由十字军自行决定。
十字军阵营陷入一片混乱。一些忠实于骑士精神的骑士们,特地千里迢迢地向埃及苏丹送去了挑战书,听说东征再要延期半年,无论如何不肯答应。众人抗议说:请按照约定给我们战船,提供我们前往叙利亚的船是你们的义务。
不过,也有人赞成皇帝的建议。因为皇帝尚未支付约定的钱款,与威尼斯的合约到期后,他们根本没钱雇用船队。而且,如果现在出发,不管是去叙利亚还是埃及,抵达时都已进入冬季。在冬天远征陌生的土地,非常危险。以孟菲拉特侯爵为首的十字军将领们,全体都认为如此。
元首恩里科 丹多洛当然也是赞成者之一。甚至有传言说,那些所谓被十字军将领说服改变了主意的骑士,其实是被威尼斯人用金钱收买了。十字军费心费力信守了诺言,可是当初在扎拉签署的合约,皇帝阿历克塞四世一项也没兑现。或者应该说,他努力想去兑现,但实际情况却不允许。尤其是合约中的第一和第四项,更是令他望尘莫及。
由于拜占庭历代皇帝的任意挥霍,国库基本已空,根本无力支付原本承诺的登基后给20 万马克。新皇帝无奈,向国民课征新税,自然又引发了国民的不满。
第四项的东西教会统合,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实现。东正教教会断然拒绝了由罗马天主教主导的统合。东正教教会因带有正(Orthodox)字,所以一向有高于罗马天主教教会的优越感,在他们眼里,罗马教会才是异端。要他们服从罗马教会的管制,完全是痴心妄想。
从普通百姓到神职阶级,开始同仇敌忾地对拉丁人怀有敌意。皇帝阿历克塞四世也不要再像之前那样,频频地造访十字军的营地了。
就这样拖拖拉拉地迎来了冬天。无所事事的法国人,时不时会离开加拉太驻地,渡过金角湾,去君士坦丁堡城内闲逛。豪华的寺院和宫殿让他们目瞪口呆,城内富得流油的景象令他们惊叹不已,集市上密密麻麻陈列着的商品,让那些第一次见识的人兴奋无比。
不过,法国人中也有狂热的基督徒。像君士坦丁堡那样各民族、宗教并立的国际都市,让当时的法国人感觉很不习惯。虽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君士坦丁堡城中有威尼斯人、热那亚人等供奉的天主教堂,但同样也有为穆斯林而建的清真寺。于是,对此感到不满的法军狂热基督徒放火烧毁了清真寺。
被烧的不仅是清真寺,犹太教堂(synagog)也难免其难。火速迅速蔓延至有拉丁区之称的西欧人居住区,人们束手无策地看着大火烧了整整8 天。火灾之后,市民们与十字军相互推卸责任,彼此间的关系因此愈加恶化。住在拉丁区的人们再也没法待在君士坦丁堡,纷纷逃往加拉太的十字军驻地避难,包括妇女儿童在内,人数高达1.5万人。
十字军方面对皇帝的失信非常气愤,多次派人去催促付款,而皇帝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每次只付少许欠款,到最后,连一分钱也不肯付了,反而对来者勃然大怒,呵斥说无论什么身份地位,都不允许在拜占庭皇帝的面前无礼,并将他赶出了皇宫。渐渐地,十字军与拜占庭士兵的冲突变得四处可见,在双方的敌意日益加深的状态中迎来了1204 年。
1 月,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停泊在金角湾近加拉太海域的威尼斯的舰船上,突然传来了哨兵的惊叫声。几艘烧成火团的船只,从金角湾的深处正朝着舰队的方向漂来。如果让它们闯进船队,泊在一起的战船势必会一并燃烧。
被惊醒的威尼斯人,立刻起身冲上舰船,拿着带钩的长棒,推开渐渐靠近的火船。燃烧着的船火花四溅,但没有人开口抱怨,默默地继续着艰苦的作业。火焰的光芒,映照着他们脸上及胸口的汗水。
眼见着火球一般的船随着浪潮向港外漂远,大家这才松了口气,停止了手中的作业。随浪漂走的火船共有17 艘。这是否是皇帝的命令,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拜占庭的什么人,而且是为数不少的人,在船上装满易燃物品,点上火、张开风帆,漂向十字军船队停泊的方向,意图烧毁船队。所幸,威尼斯人应对敏捷,将损害降至最低。即便如此,还是损失了三艘大船,其中一艘还是满载货物的比萨商船。
烧船事件发生之后,十字军与皇帝双方都产生了战争不可避免的想法。拜占庭人公然开始了防卫的准备。另一方的十字军,从士兵到随军的神职人员,都对拜占庭人的背叛感到愤怒,大家一致认为必须一战。
然而,作为十字军,不能仅仅因为对方不履行合约,或者是做出挑衅的行为,就向同为基督徒的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发起攻击。就在众人踌躇不定之际,拜占庭给十字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
2 月, 抵抗派的首领、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慕特索夫洛(Mourtzouphlos),趁夜深人静,勒死了沉睡中的皇帝阿历克塞四世,并宣布登基。数日后,被勒死的皇帝的父亲也原因不明地死去。犯下杀人罪,哪怕是基督徒也不可饶恕。攻打君士坦丁堡,终于有了堂堂正正的理由。教士们声称教皇也会准许进攻行动,这番话拭去了法国骑士们最后一点儿犹豫。
3 月,战争前夕,十字军召开首脑会议,决定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的各项措施。具体如下:
一、新皇帝由十字军及威尼斯方面各派出6 人进行选举。大主教由推举皇帝未果的一方任命。
二、君士坦丁堡的14 和帝国的14 领土归新皇帝所有,其余由十字军和威尼斯对分。
三、战利品的14 留给新皇帝,其余由十字军和威尼斯对分。
元首又提出一个要求:全帝国境内,凡被威尼斯视为敌对国家的商人,不得在帝国境内从事商业活动。其他将领们接受了这个要求。
4 月6 日,第二次君士坦丁堡攻城战开始。由于在第一次战役中,从陆上进攻吃尽了苦头,法国人这一次接受了威尼斯人的忠告,将攻击的主力集中于金角湾一侧。陆
上由亨利公爵率领第二分队负责,主要是配合大部队监视敌人的
动态。
话说回来,这一次拜占庭方面也有了经验。他们加高了靠近金角处往高墙上跳,自然是十分费力。除此之外,他们还增加了塔楼上防守军的数量。
威尼斯军的作战方式是用投石器连射石弹,趁敌人蹲下躲避时,从移动桥上跑向塔楼,迅速占领。但拜占庭的防守对策大大降低了这种作战的效力。十字军陷入苦战,牺牲人数超过了拜占庭方面,低落的士气,与对方斗志昂扬的情绪,呈鲜明的对比。
暂时撤回加拉太营地的十字军,召开了作战会议。如果再次改为从陆上进攻,士兵的人数根本无法抗敌。法国人提出还是从海上攻城,但地方改到马尔马拉海一侧,那里的城墙低矮,而且防守也薄弱。
法国人的建议被元首一口否决。马尔马拉海一侧直面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浪和强劲的海风,连接船舶的绳索会因此被扯断。战船被海浪冲走,哪还有什么船队展开攻击。要凭借少数兵力攻打君士坦丁堡,只有从金角湾一侧进攻。这是元首反对的理由。
对此,法国人不得不接受,同意再从金角湾试一次。不过,这次威尼斯人改变了战术,将之前的一艘船攻一个塔楼,改成两艘船攻一个塔。这样即使移动桥低于塔楼,但进攻塔楼的人数多了一倍。另外,为了让战船尽可能地靠近城墙,需要有风相助,而且必须是强劲的风。
12 日,天上吹来了期待已久的屈拉蒙塔那风(北风)。船队以加莱船夹住大型平底船、船船相连的阵型接近城墙。城墙上守军顽强抵抗,箭如雨下。船上的攻击一方不停地投出石弹,射出飞箭予以回击。双方的激战持续了很久。湾一侧的城墙,即使移动桥接近城墙,还是矮了一截,从低打到近正午时分,最大的两艘平底船巡礼号与天国号逼近至城墙,一名法国士兵和一名威尼斯士兵终于成功地攀上塔楼,插上了十字军和威尼斯的国旗。看见塔楼上飘扬的旗帜,船上发出一片欢呼声,众人不甘落后,你争我抢,从移动桥蜂拥般地攀上城墙。转眼间,四座塔楼就落入了攻方的手中。
见此情景,其他士兵们也纷纷跳上岸,把绳梯搭在城墙上,顺势往上爬,墙内的守军被打得抱头鼠窜,城门从里面被打开,骑着战马的骑士们一举冲进城内。刚刚弑君登基,坐镇于紫色营帐中在城墙附近指挥的新皇帝见状,下令放火烧毁周边一带建筑,撤回了皇宫。
夜幕降临。十字军将领们看见士兵们累得七倒八歪,决定将城内巷战延后至第二天早上。于是,威尼斯兵回到船上,法国兵在占领下的城墙附近露营,当然,他们没有忘记在城墙上部署岗哨。佛兰德斯伯爵则在皇帝丢弃的营帐中休息。
没想到,皇帝慕特索夫洛趁着夜深人静,带着妻子逃出城门,跑去了先前老丈人逃去的地方。拜占庭军心因此动摇,不论阿历克塞三世的另外一位女婿拉斯卡利斯(Theodore Lascaris)如何鼓动叫嚣,军队已无心再战。拉斯卡利斯见大势已去,竟然也带着妻子,与东正教会的大主教一起逃出了君士坦丁堡。
第二天早晨,准备打一场大仗而冲进城内的十字军,几乎没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皇宫里只剩下皇帝的妃子们及其侍女。按照当时的惯例,十字军允许属下的士兵们进行三天的掠夺。
意大利的女杰
卡特丽娜是一个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失去自我的女性。谋杀者们沉醉于成功暗杀里亚里奥的喜悦之中,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在俘虏卡特丽娜之前短暂的间隙里,卡特丽娜已经派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家臣去拉瓦迪诺城塞(Ravaldino)求见城主托马索费奥(Tommaso Feo)。这个家臣带着她下达给城主的命令,告知了伯爵遭遇暗杀的事情,并命令托马索费奥在坚守城塞的同时以伯爵夫人的名义火速向米兰的斯福尔扎家与博洛尼亚的本蒂沃利奥家请求救援。
被俘在奥尔西家中的卡特丽娜,受到了僧侣们的轮番游说。阴谋虽然成功实现了,但是谋杀者们这才注意到,他们唯一倚赖的后盾洛伦佐德美第奇并没有丝毫动静。他们开始不安起来。然而,佛罗伦萨的洛伦佐在终于完成10 年来的复仇后,打算隐瞒自己才是阴谋的幕后黑手。他很担心自己的一点点举动会为一则来自威尼斯信息的传闻伯爵暗杀戏剧的真正作者是洛伦佐德美第奇提供证据。甚至当三个主谋在暗杀成功之后向洛伦佐写信请求保护时,洛伦佐也没有写一封回信,假装与他们毫无关联,彻底抛弃了已没有利用价值的三个人。
面对洛伦佐的冷酷,三个人绝望了。要将阴谋变成既成事实,不论怎样都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后盾。他们转向教会寻求帮助,弗利是教皇封土的国家。他们认为,通过成为教皇的直辖领地,就能守住自己获得的实权。为此,将切塞纳1 的总督也是司祭的萨韦利设置为弗利政府的首席长官。不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还是让遗孀卡特丽娜主动将弗利呈献给教皇。为了说服卡特丽娜,僧侣们这才轮番前来拜访。对于那些一边称呼她为我的妹妹啊,实则巧言令色想要说服她侍奉天主的僧侣,卡特丽娜根本不予理会。她叫来了奥尔西,好像扔弃什么东西一般,只说:带到一边去,我连他们的脸都不想看见。即便如此,她开始考虑,如果在罗马教廷下达决定通知之前事情没有了断的话,那么这个国家永远都不能回到自己的手中了。
谋杀者们正为卡特丽娜的刚毅大伤脑筋之时,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首先是米兰的斯福尔扎家以米兰公爵的名义送来了措辞严厉的抗议书,从米兰出动军队也只是迟早的问题。再加上,与弗利城临近的城塞城主托马索费奥向里亚里奥家族发誓忠诚,更不会听从他们的意见,交付城塞更没有半点儿可能。不安的他们想到的唯一法子就是把伯爵夫人卡特丽娜带到城塞前,让她来交涉。于是,卡特丽娜在谋杀者的包围之下被带到了城塞前。听到伯爵夫人有话要说,托马索费奥站到了城墙之上。卡特丽娜请求他交出城塞,但托马索只一味拒绝。
于是,卡特丽娜将计就计。她对奥尔西一伙说自己进城去说服城主,但他们一伙人并不相信她。卡特丽娜继续说道:你们的手上不是有我6 个孩子作为人质吗?只要给我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一定会说服城主回来的。托马索费奥也趁机说,只允许伯爵夫人一个人进城。司祭萨韦利首先同意了,奥尔西等人虽然焦虑万分,却也只能勉强应允。
城塞里从护城河的上方降下了渡桥。卡特丽娜在众人注视之下走近城塞,过了渡桥。当渡桥被拉起的时候,牵拉的铁锁发出了沉闷的声音。正当那时,卡特丽娜一下子转过身来,两手做成拳头状,将大拇指夹在食指与中指间挥动着。就算不是贵妇人,这也是十分下流的动作,意思是性交,是在极端侮辱对方时的骂人手势。奥尔西一伙看到她这个动作自然怒不可遏,可是他们仍不相信自己被骗了。他们按照约定,像傻瓜一样一直等着。
进入城塞的卡特丽娜受到了城主托马索费奥的热泪相迎。他们马上就坐上了餐桌。卡特丽娜也忘记了两天的俘虏生活,大快朵颐,然后进入一个房间入睡了。
按照与卡特丽娜的约定,一直在城塞外等着卡特丽娜回来的谋杀者们,这才醒悟到自己上当了。他们大声威胁着,但那种虚张声势卡特丽娜只当耳旁风。奥尔西一伙无奈之下只能就此返回城里。第二天,谋杀者们将卡特丽娜两个年长的男孩儿带到了城塞前,试图通过孩子要挟她。
被剑顶着的孩子们哭泣着呼唤母亲。城墙上出现了卡特丽娜的身影。她赤着脚,披散着头发。奥尔西说,如果她不出城塞,就杀死这两个孩子。对此,她的答复正是马基雅维利等所有历史学家都在传述的一句话。
从从容容的卡特丽娜,一下子掀起裙摆,大声喊道:愚蠢的傻瓜啊!我有这个工具,就还能生无数个孩子!
过了好一阵都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都懵了。25 岁的美丽伯爵夫人的这一胆量,让张口结舌的奥尔西一伙在接下来的一瞬间完全呆若木鸡,因为从城塞发射出的炮弹就落在了他们身边。众人反应过来后,狼狈地逃回城内。
卡特丽娜并没有抛弃她的孩子们。在她被俘的时候,她告诫因为恐惧而哭喊的孩子们一段广为人知的话:这之前都没有杀你们,所以你们应该明白,这以后也不会有危险的。而且,你们不也流着以勇猛著称的斯福尔扎家族的血吗?卡特丽娜只是想先拔除敌人的爪牙,以此挫败谋杀者的意图。对于她来说,现在只有拖延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从未认为自己受过弗利市民们极大支持,也并不期待他们极大支持的卡特丽娜来说,最为幸运的是谋杀者不仅优柔寡断,而且真正的敌人罗马教皇与洛伦佐德美第奇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正如威尼斯的年代记作者萨努多所记录的那样,当时大家都认为里亚里奥暗杀事件只不过是教皇英诺森八世与佛罗伦萨的洛伦佐德美第奇为了占有弗利,好将它送给自己的儿子和女婿弗朗切斯凯特齐伯而演的一出戏。
在这样的舆论面前,教皇与洛伦佐都不能随便地伸手干预。特别是洛伦佐,虽然在背后支持了暗杀阴谋,但在暗杀成功之后就擦擦嘴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所以,暗杀者奥尔西等人就变得孤立无援了。
抓狂的他们周旋于市民之间,向他们说明几天后,教廷就将送来金钱与援军,所以在那之前必须攻击城塞,至少也要稍微破坏些城塞才行。
可是,民众对情势的洞察非常敏锐,没有一个人打算行动。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一直对佛罗伦萨的洛伦佐心存敬畏的博洛尼亚的本蒂沃利奥公爵在米兰斯福尔扎的督促下,终于准备行动了。
卡特丽娜指望娘家斯福尔扎的救援而争取时间的计策成功了。
29 日,丈夫被杀的15 天后终于传来了情报:米兰军队已经逼近弗利8 公里之外。不仅有米兰的军队,还有博洛尼亚、曼托瓦以及费拉拉的援军,总计1.2 万名。
得知这一消息的弗利民众当即决定了立场。先前被称为解放者的奥尔西等人,立刻变成了被讨伐的暗杀者。而给予谋杀者毁灭性打击的是罗马教廷以教皇英诺森八世的咨文宣布,被暗杀的里亚里奥伯爵长子奥托维阿诺1 为弗利的正统国主,遗孀卡特丽娜为其正式监护人。
那天半夜过后,奥尔西、潘塞奇、伦奇及参与了阴谋的所有人,拖家带口,逃离了弗利。他们起初逃到了威尼斯共和国的领地切尔维亚2,但威尼斯没有接纳他们。不得不离开的众人,开始了一生流亡的命运。
另一方面,在拉瓦迪诺城塞等待时机而待了13 天的卡特丽娜心里明白,米兰军队的到达也就意味着她的胜利。按说应该沉浸于喜悦的她却显得过分冷静。她拒绝让米兰军队进入弗利城。如果高兴得过头而将米兰军队迎进城里,那么在1.2 万人的铁蹄之下,弗利城是不可能保全平安的。当时的军队不能按时领得薪水,所以在征服地进行掠夺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权利,获得了半公开的认可。对于米兰军队来说,一定也是计划着在到达弗利后进行掠夺的。卡特丽娜明白这一点,所以拒绝了援军进入弗利城。丈夫死后,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将民众的感情挽留于她的一边。
然而,就算是真诚出于对民众的关心,在她时常和平民划清界限的贵族心里并没有那么强烈地排斥米兰军队进入弗利城,因为她还有更为深远的考虑。
睁着眼睛出生的人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是睁着眼睛出生的,就像苏格拉底,像伏尔泰,像伽利略,像康德最近迎来百岁、头脑依然敏锐的意大利作家朱塞佩普雷佐里尼1 在《马基雅维利的一生》的开头这样写道。
当时睁着眼睛出生的人并不止马基雅维利一人。后世称当时欧洲其他国家所处的时代为中世纪,却称同一时期意大利所处的时代为文艺复兴时期,这里大有区别。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1469 年5 月3 日出生于佛罗伦萨城。从他家到亚诺河上的韦奇奥桥(意为老桥)只需一分钟,过桥去市中心的领主广场(又称市政广场或市政厅广场)走大路也不过5 分钟。
佛罗伦萨中心偏南是一片盆地,亚诺河流经此处,在古罗马时代人们便开始在此居住。这里是这个城市的起源。城墙夹河而建,沿着城墙从北向南步行也不过四五十分钟。这里生活着7 万人,一有风吹草动,整个城市便会立即反应起来。
步行5 分钟即可到达中心区,这里无论如何也该算是城中心了。在马基雅维利时代,佛罗伦萨的城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
一般称为韦奇奥宫(意为旧宫)的市政厅位于领主广场。市政厅前的广场几乎总是佛罗伦萨发生重大事件的舞台。从韦奇奥桥到广场这一带,挤满了丝绸商、毛料店和行会(arte)的房子。自然,那些银行也根本没有想过要让总部离开这个城中心,虽然它们的分行遍布于北起英国的伦敦、南至埃及的亚历山大的广袤大地。
从政治中心的领主广场去宗教中心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不到5 分钟,沿途以及在这座佛罗伦萨主教堂周围,艺术家的工作室鳞次栉比。工作室(bottega)尊重匠人的传统,都开在城中心很普通的四五层楼房中的第一层。二层以上通常是师傅和徒弟们起居的地方,为了防止火灾,厨房设在顶层。
在这种格局之下,一层的工作室没法不对外开放。著名师傅指导的工作室与院子相连,通常相当宽敞,路人很容易看到里面的工作情形和已完成的作品。这种工作室同时也是艺术学校,在这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艺术家们成天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事创作。
雕塑家多纳泰罗的工作室也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前的广场上。他在意大利北部的帕多瓦创作了佣兵队长加塔梅拉塔的骑马像,一举扬名海外。他后来回到了佛罗伦萨。
在这里不断有人说我的坏话,这些坏话刺激我更加努力学习,结果赢得了更大的名声。这就是多纳泰罗回来的原因。
当然,如果只是一味地被贬低,多纳泰罗恐怕也不会一味地抒发爱乡之心。没有认可就没有艺术。首先,当时佛罗伦萨人的坏话是指内行人的批评,这也是一种刺激。外行人的批评有害无益。当时作品的质量至今仍然吸引着外国游客,这已经证明坏话并非来自外行人。其次,这里有买家,没有比购买作品更高的赞赏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之花绚丽绽放也源自旺盛的内需。
佛罗伦萨人强悍有力,说起坏话来毫不客气,不会顾忌你是否在海外受到好评,或是在国内是否拥有势力强大的赞助人。可听着坏话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也不是仅满足于虚名的人。
多纳泰罗如此中肯地吐露心声,却也留下了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热那亚商人向多纳泰罗订制一尊青铜头像。做中介的科西莫德美第奇是美第奇家族的主人,当时佛罗伦萨事实上的统治者,也是多纳泰罗的赞助人。艺术家出色地完成了青铜头像的制作,商人也很满意。但是在热那亚商人看来,多纳泰罗索要的制作费不合常理,说制作铜像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或更短,即使按照每天工钱半个弗罗林,他的要价也太高了。
于是多纳泰罗生气了,说:你这种人不要来买雕像,去买豆子更合适。说着就把刚刚做好的铜像扔出窗外。头像重重地摔在地上,成了一堆摔扁的铜块。热那亚人后悔了,说愿出两倍的价钱请他再做一尊。可是多纳泰罗连听都不听,科西莫再劝也没用。
和多纳泰罗一同主宰15 世纪前半叶佛罗伦萨艺术的布鲁内莱斯基也不乏这种故事。
佛罗伦萨决定根据布鲁内莱斯基的设想建造首屈一指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但由于他的方案在建筑技术上太具有革命性,赞助人羊毛业行会(Arte della Lana)感到害怕。行会希望给大胆的布鲁内莱斯基踩踩刹车,决定派著名雕塑家、建筑家吉贝尔蒂和另外一个人作为工程的共同监理人,跟着布鲁内莱斯基。
布鲁内莱斯基对此深恶痛绝。他根本不希望也没有要求派监理人。一项大工程大张旗鼓地动工了,布鲁内莱斯基却称病不出。布鲁内莱斯基不来,日子却在一天天逝去,两位监理人一筹莫展。他们告诉羊毛业行会,仅靠他们二人工作无法进展。行会领导被迫进行抉择,要么废掉布鲁内莱斯基的方案,采用其他设计建造穹顶;要么让布鲁内莱斯基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干。长时间商量以后,行会代表来到布鲁内莱斯基家,告诉他指挥工程的只有他一个人。不消说,第二天一大早布鲁内莱斯基就出现在了建设现场,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布鲁内莱斯基死于马基雅维利出生前23 年。长寿的多纳泰罗也于马基雅维利出生3 年前去世。他们是巅峰般的人物。山麓富饶广阔,巅峰人物走了,又会有其他巅峰耸立。拥有波提切利、莱昂纳多达芬奇的韦罗基奥工作室及其竞争对手波拉伊奥罗的工作室吸引了佛罗伦萨人的目光。不久,人们又在基兰达约的工作室里看到了年轻好胜、忠实于佛罗伦萨艺术传统的米开朗基罗学习和工作的身影。
单单聚焦艺术方面,就有如此众多的人物聚集于此。这就是马基雅维利生于斯长于斯的佛罗伦萨。
从领主广场出发,过韦奇奥桥,在去皮蒂宫的大路上走过一半就到了马基雅维利的家。这一带极有权势的圭恰迪尼的宅邸就在这条路上,从马基雅维利时代开始,这条路就被叫作圭恰迪尼大街。马基雅维利家现在的门牌号码是圭恰迪尼大街18 号。
马基雅维利家的房子现已不复存在。位于圭恰迪尼大街18 号的建筑物没有大门,进去后里面有几家店铺,二楼以上用于办公和居住。在右侧门楣的位置上,放着一根长约40 厘米的古旧方木材料,感觉跟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
此梁为马基雅维利家所用,发现于1944 年房屋遭到战火破坏时。
附有这样说明的古旧方木在房屋后部还有一根。这两根梁是马基雅维利家留下的唯一纪念。我们知道,马基雅维利家的房子很普通,在当时的佛罗伦萨随处可见,但这所房子至少被保存到1944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德军不断败退,如同在罗西里尼导演的电影《战火》中所描写的那样,战线从南向北横扫意大利半岛。双方在佛罗伦萨隔着亚诺河交火。德军炸毁了韦奇奥桥之外的所有桥梁,双方都不惜破坏亚诺河两岸他们认为历史和艺术价值不太高的那些建筑。皮蒂宫和离马基雅维利家只有五六十步之遥的圭恰迪尼家的宅邸幸免于战火的破坏。
这样,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马基雅维利出生、成长、去世的房屋了。伽利略的家和米开朗基罗的家都被留存了下来。弗朗切斯科圭恰迪尼是马基雅维利后半生的知心朋友,作为历史学家,也是马基雅维利的竞争对手。他的家由于建筑出色而得以幸免。人们并不知道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住宅在哪里,不把他的家列入史迹也许会使他更有荣誉。
马基雅维利出生在这座颇具战略价值的房子里。他的父亲贝尔纳多是一位不出名的法律顾问。母亲巴尔托洛弥娅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后来才改嫁给了马基雅维利的父亲。她属于佛罗伦萨古老的内利家族,懂一些宗教诗和一些其他诗歌。马基雅维利出生时父亲38 岁,母亲29 岁,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大他5 岁,一个大他2 岁,5 年后他又有了一个弟弟。
追溯起来,马基雅维利的家族似乎起源于托斯卡纳地区的一个小村庄,这家人很早以前就移居到佛罗伦萨,彻底过上了城市生活。虽然他的家庭在乡下一直拥有带农庄的房产,但已在城市里扎根了。威尼斯人必须渡过大海才能接触到田园,他们会在巴掌大的庭院里种满绿色植物。相比之下,佛罗伦萨人只要跨出城墙就能饱赏丘陵连绵起伏的大自然美景,他们可以奢侈地在城里自家的庭院里铺上石板。在共和政体时代,佛罗伦萨是城邦的中心。16 世纪后半叶共和政体崩溃,佛罗伦萨又成了托斯卡纳大公国的首都。从那时起,佛罗伦萨开始有计划地在城里设置绿化带。在马基雅维利的少年时代,皮蒂宫后面的波波利花园还是一片绿地,尚未形成后来被凡尔赛宫苑模仿的那座优雅的花园。当时那里一定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刚刚建成的皮蒂宫以它的新潮和豪华冠盖周边建筑。这座宫殿由与斯特罗齐和美第奇比肩的大商人卢卡皮蒂委托布鲁内莱斯基设计,于马基雅维利出生前3 年建成。顺便说一下,米开罗佐1 设计的美第奇宫建成于马基雅维利出生前9 年,斯特罗齐宫建成于马基雅维利28 岁那年。皮蒂宫、美第奇宫、斯特罗齐宫和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2 设计的鲁切拉宫,这4 座宫殿被认为是15 世纪佛罗伦萨建筑的四大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盟军和德军都没有对它们动一根手指头。
君士坦丁堡攻城战
在加拉太战斗结束之后,十字军方面迅速召开了作战会议。威尼斯方面主张从金角湾一侧发起攻击,理由有以下三点:
一、 相对另外两个攻击点,金角湾一侧的城墙最低,而且塔楼也不坚固。
二、 鲜有军队会从海上发起攻击,因此防守会较薄弱。
三、 海风与浪潮可以保护战船,加莱船的机动性有机会得到充分发挥。
事实上,攻打临海城市,一般都会从陆地上发起进攻。攻方船队的主要任务是在运载战士上岸后封锁港湾的入口。因此,作为防守一方,护城墙靠近陆地的一面都造得最为坚固,而靠近大海的一面则相对低矮和单薄。靠海的城墙,或者是直接建于海边,或者是像金角湾那样,造在码头的边上。靠陆地的城墙,当然是竖立于平坦的地面之上。在装火药的炮弹尚未实用化的当时,要破坏城墙基本上是靠投掷石弹,或者在墙下挖坑埋上火药引爆这两种方式。由于在傍海的城墙下埋设火药非常困难,攻城者大多选择靠陆地一侧埋火药,因此,建造城墙时两侧的构造会有差异,君士坦丁堡也不例外。
然而,法国人却极力反对从海上发起攻击,称自己不像威尼斯人有一双水手之足,怎么也不肯在船上作战。元首理解法国人的弱点,所以没有强行要求他们接受自己的意见。于是,大家决定第一次的君士坦丁堡攻城战,兵分两路,威尼斯军从金角湾,法国军从陆地发起攻击。
数日之后,在威尼斯船队的运载下,法国军队在金角湾的深处登陆。他们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修复了被拜占庭人破坏的跨河大桥。然后按照事前的部署,在城墙前布好了阵仗。佛兰德斯伯爵率领打头阵, 第二至第五分队则分别由伯爵的胞弟亨利公爵、圣保罗伯爵、布卢瓦伯爵、蒙莫朗西公爵(Montmorency)率领。第六分队是来自香槟地区的骑士们,后卫则是由意大利人、印度人以及南法等来自各地的混合部队组成,孟菲拉特侯爵负责指挥。
法国军选择了靠近皇宫的城墙,那里只有一扇墙门。布阵期间,拜占庭方面没有出动一兵一卒,这对法国人来说是极大的幸运,因为城里的人数是他们的200 倍。
可是,就在他们准备扎营之时,拜占庭开始了反击。从那一天开始,法国人就过上了武器不能离身、眼睛顾不上合的紧张日子,哪还有工夫去找军粮。法国人开始抱怨威尼斯人提供的粮食太少,这一情形后来被吉本讽刺说:不知是威尼斯人太小气,还是法国人太会吃总之,十字军的士气一落千丈。
而另一方的威尼斯军队的行动,倒是进行得有条不紊。为防止被城墙上扔来的希腊火击中,他们将舰桥、甲板以及桅杆上的瞭望塔都盖上了浸湿的厚布和野兽的皮毛。帆船上的风帆被降下,收进了下甲板。帆船和平底船夹在依靠船桨滑行的加莱船中间,只要跟着加莱船的节奏掌舵即可。不过,这种时候非常考验掌舵的技术,稍有闪失,船队就会撞上城墙下的岩壁。因为船是用粗绳相连接的,一艘船掌控失误,直接危及整个横列船队的生命。
威尼斯军队还添了一样新武器:在两根桅杆之间搭起一块木板,长度与船身同长或更长,朝船头的方向延伸。木板被称为移动桥,宽度足以让两位士兵并肩作战。凭借这个移动桥,士兵们可以跳上高度与之相仿的城墙。
当然,传统的武器,诸如前端带有挂钩的绳梯、破城门用的装有大锤的破坏车、投石器以及用来射击钉满尖刺的方木材的弓弩等也一应俱全,充分发挥了效力。不过,像移动桥这般武器,还真是只有拥有水手之足的威尼斯人才想得到。它在君士坦丁堡攻城战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正是因为人口稀少,威尼斯军队讲究务实和合理性,机械化程度较高。而另一方习惯使用常规攻城武器的法国人,本着全力以赴的骑士精神,打起仗来近乎鲁莽,对于研究、开发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机械,毫无兴趣,因此陷入苦战之中。
由于拜占庭军的不断骚扰,法军想在城墙下挖坑埋炸药的计划久久未能实行。粮食仅剩下小麦和香肠,可食用的生肉,只有死马肉。至于葡萄酒之类的,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他们甚至连组装攻城武器,都不得不先围起一个作业区,派人在四周24 小时把守才能完成。拜占庭军中,尤其以皇帝亲卫队的撒克逊雇佣兵最为凶猛。
在金角湾一侧,威尼斯船队为防止撞上岸壁,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尽量将船驶近城墙。城墙上敌军射出的一排排箭,如下雨般落在船上,爬上瞭望台和移动桥的威尼斯军也在努力应战。
就在这时,元首恩里科 丹多洛出现于旗舰的船头,全副武装,纹丝不动,身边竖立着绯色的圣马可狮子的巨大国旗。
当加莱船即将碰到岸壁之际,元首大声下令让他下船,违命者严处。旗舰上的人不得不唯命是从。年过80、近乎全盲的元首,与国旗一起昂首立于岸壁的景象,让所有的威尼斯士兵为自己的胆怯而感到羞愧不已,大家争先恐后地登上了陆地。与此同时,从移动桥成功跃上城墙的士兵,也在高墙上竖起了威尼斯国旗。
至此,最艰难的一道坎过去了。势不可挡的威尼斯士兵,杀得防守军丢盔卸甲,没一会儿的工夫,便攻下25 个塔楼。金角湾一带的城墙,就这样几乎全部落入威尼斯人的手中。元首派人向法国军报捷,法国人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元首再次送出披着拜占庭马衣的战马,这才让他们接受了事实。
在得知金角湾一带的城墙被攻破、威尼斯军涌进城内的消息之后,阿历克塞三世皇帝下令,放火烧毁那一带的住家。火势趁着北风迅速蔓延,在威尼斯军与拜占庭军之间筑起了一道烟雾墙。皇帝见机命令城内所有的军队,从靠近陆地一侧的三个城门出城应战,皇帝亲自出征。
那一天,担任警戒的是佛兰德斯伯爵的胞弟亨利公爵率领的第二分队。亨利公爵发现有大批的敌军出城,急忙通知了大本营。接到消息的法国军,立即拿起武器、牵着战马来到防护栏前,按照预先决定的队列,布下了阵势。每一队的前列是手持弓箭或石弩的步兵,骑兵紧跟其后,末尾是侍从和马夫,近200 名失去了战马的骑士组成突击队,站在队伍的中央。整个队列由7 队组成,阵仗呈细长型。相比之下,拜占庭的军队不仅横向宽,纵向也是法国人的10 倍。法国人除了从正面进攻,无计可施。
布下阵仗的两军,按兵不动,相互对峙。皇帝骑着白马,巡视军队,与法国军的距离似乎只有一箭之遥。拜占庭军开始缓缓向前推进。
接到法国军与希腊大军对峙的报告,元首没有片刻犹豫,立即下令让所有威尼斯的军人放弃占领区,带着从金角湾发起进攻的全体官兵,赶去支援。
前进中的拜占庭军,看见法国军的左右两侧像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威尼斯军队,似乎有一瞬间的恍惚,怎么眨眼的工夫,对面就多出了一倍的人?他们继续死死地盯着对方,慢慢移动,方向却改成向右,拜占庭人撤退了!
法国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人数上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敌人,竟然消失在敞开的城门里面。回过神来的骑士中,有些人试图追击正在撤退的皇帝,但三两下就被护驾的亲卫队打退了回来。
这天晚上,一仗未打却累得筋疲力尽的法国人,睡得不省人事。就在此刻,又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皇帝带着他宠爱的一个公主和所有能带走的珠宝,逃到小亚细亚去了,失去统帅的拜占庭军队已经溃不成军。丧失了斗志的士兵们不再听从将军的命令,大臣们一致决定,释放瞎了双眼的前皇帝,让他重新登基。这样,十字军就再也没了攻城的理由。
因这个奇迹而欣喜若狂的法国人,迅速地解除了列队,威尼斯军队也返回了宿营地。阿历克塞王子按照十字军的要求,在十字军全体王公的列席之下,加冕戴冠,与其父同为皇帝。
即位后的新皇帝阿历克塞四世,仍然经常前往加拉太,拜访在此宿营的法国王公们。起初法国人以为他只是单纯地友好访问,可是不知在第几次的时候,新皇帝提出了以下要求:为了巩固皇位,希望十字军在君士坦丁堡多停留一段时间。原本与威尼斯的合约在9 月30 日到期,皇帝提出将合约延期一年,所需费用由拜占庭帝国支付。十字军只需要在君士坦丁堡停留到第二年的复活节,之后,是远征埃及或叙利亚,由十字军自行决定。
十字军阵营陷入一片混乱。一些忠实于骑士精神的骑士们,特地千里迢迢地向埃及苏丹送去了挑战书,听说东征再要延期半年,无论如何不肯答应。众人抗议说:请按照约定给我们战船,提供我们前往叙利亚的船是你们的义务。
不过,也有人赞成皇帝的建议。因为皇帝尚未支付约定的钱款,与威尼斯的合约到期后,他们根本没钱雇用船队。而且,如果现在出发,不管是去叙利亚还是埃及,抵达时都已进入冬季。在冬天远征陌生的土地,非常危险。以孟菲拉特侯爵为首的十字军将领们,全体都认为如此。
元首恩里科 丹多洛当然也是赞成者之一。甚至有传言说,那些所谓被十字军将领说服改变了主意的骑士,其实是被威尼斯人用金钱收买了。十字军费心费力信守了诺言,可是当初在扎拉签署的合约,皇帝阿历克塞四世一项也没兑现。或者应该说,他努力想去兑现,但实际情况却不允许。尤其是合约中的第一和第四项,更是令他望尘莫及。
由于拜占庭历代皇帝的任意挥霍,国库基本已空,根本无力支付原本承诺的登基后给20 万马克。新皇帝无奈,向国民课征新税,自然又引发了国民的不满。
第四项的东西教会统合,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实现。东正教教会断然拒绝了由罗马天主教主导的统合。东正教教会因带有正(Orthodox)字,所以一向有高于罗马天主教教会的优越感,在他们眼里,罗马教会才是异端。要他们服从罗马教会的管制,完全是痴心妄想。
从普通百姓到神职阶级,开始同仇敌忾地对拉丁人怀有敌意。皇帝阿历克塞四世也不要再像之前那样,频频地造访十字军的营地了。
就这样拖拖拉拉地迎来了冬天。无所事事的法国人,时不时会离开加拉太驻地,渡过金角湾,去君士坦丁堡城内闲逛。豪华的寺院和宫殿让他们目瞪口呆,城内富得流油的景象令他们惊叹不已,集市上密密麻麻陈列着的商品,让那些第一次见识的人兴奋无比。
不过,法国人中也有狂热的基督徒。像君士坦丁堡那样各民族、宗教并立的国际都市,让当时的法国人感觉很不习惯。虽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君士坦丁堡城中有威尼斯人、热那亚人等供奉的天主教堂,但同样也有为穆斯林而建的清真寺。于是,对此感到不满的法军狂热基督徒放火烧毁了清真寺。
被烧的不仅是清真寺,犹太教堂(synagog)也难免其难。火速迅速蔓延至有拉丁区之称的西欧人居住区,人们束手无策地看着大火烧了整整8 天。火灾之后,市民们与十字军相互推卸责任,彼此间的关系因此愈加恶化。住在拉丁区的人们再也没法待在君士坦丁堡,纷纷逃往加拉太的十字军驻地避难,包括妇女儿童在内,人数高达1.5万人。
十字军方面对皇帝的失信非常气愤,多次派人去催促付款,而皇帝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每次只付少许欠款,到最后,连一分钱也不肯付了,反而对来者勃然大怒,呵斥说无论什么身份地位,都不允许在拜占庭皇帝的面前无礼,并将他赶出了皇宫。渐渐地,十字军与拜占庭士兵的冲突变得四处可见,在双方的敌意日益加深的状态中迎来了1204 年。
1 月,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停泊在金角湾近加拉太海域的威尼斯的舰船上,突然传来了哨兵的惊叫声。几艘烧成火团的船只,从金角湾的深处正朝着舰队的方向漂来。如果让它们闯进船队,泊在一起的战船势必会一并燃烧。
被惊醒的威尼斯人,立刻起身冲上舰船,拿着带钩的长棒,推开渐渐靠近的火船。燃烧着的船火花四溅,但没有人开口抱怨,默默地继续着艰苦的作业。火焰的光芒,映照着他们脸上及胸口的汗水。
眼见着火球一般的船随着浪潮向港外漂远,大家这才松了口气,停止了手中的作业。随浪漂走的火船共有17 艘。这是否是皇帝的命令,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拜占庭的什么人,而且是为数不少的人,在船上装满易燃物品,点上火、张开风帆,漂向十字军船队停泊的方向,意图烧毁船队。所幸,威尼斯人应对敏捷,将损害降至最低。即便如此,还是损失了三艘大船,其中一艘还是满载货物的比萨商船。
烧船事件发生之后,十字军与皇帝双方都产生了战争不可避免的想法。拜占庭人公然开始了防卫的准备。另一方的十字军,从士兵到随军的神职人员,都对拜占庭人的背叛感到愤怒,大家一致认为必须一战。
然而,作为十字军,不能仅仅因为对方不履行合约,或者是做出挑衅的行为,就向同为基督徒的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发起攻击。就在众人踌躇不定之际,拜占庭给十字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
2 月, 抵抗派的首领、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慕特索夫洛(Mourtzouphlos),趁夜深人静,勒死了沉睡中的皇帝阿历克塞四世,并宣布登基。数日后,被勒死的皇帝的父亲也原因不明地死去。犯下杀人罪,哪怕是基督徒也不可饶恕。攻打君士坦丁堡,终于有了堂堂正正的理由。教士们声称教皇也会准许进攻行动,这番话拭去了法国骑士们最后一点儿犹豫。
3 月,战争前夕,十字军召开首脑会议,决定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的各项措施。具体如下:
一、新皇帝由十字军及威尼斯方面各派出6 人进行选举。大主教由推举皇帝未果的一方任命。
二、君士坦丁堡的14 和帝国的14 领土归新皇帝所有,其余由十字军和威尼斯对分。
三、战利品的14 留给新皇帝,其余由十字军和威尼斯对分。
元首又提出一个要求:全帝国境内,凡被威尼斯视为敌对国家的商人,不得在帝国境内从事商业活动。其他将领们接受了这个要求。
4 月6 日,第二次君士坦丁堡攻城战开始。由于在第一次战役中,从陆上进攻吃尽了苦头,法国人这一次接受了威尼斯人的忠告,将攻击的主力集中于金角湾一侧。陆
上由亨利公爵率领第二分队负责,主要是配合大部队监视敌人的
动态。
话说回来,这一次拜占庭方面也有了经验。他们加高了靠近金角处往高墙上跳,自然是十分费力。除此之外,他们还增加了塔楼上防守军的数量。
威尼斯军的作战方式是用投石器连射石弹,趁敌人蹲下躲避时,从移动桥上跑向塔楼,迅速占领。但拜占庭的防守对策大大降低了这种作战的效力。十字军陷入苦战,牺牲人数超过了拜占庭方面,低落的士气,与对方斗志昂扬的情绪,呈鲜明的对比。
暂时撤回加拉太营地的十字军,召开了作战会议。如果再次改为从陆上进攻,士兵的人数根本无法抗敌。法国人提出还是从海上攻城,但地方改到马尔马拉海一侧,那里的城墙低矮,而且防守也薄弱。
法国人的建议被元首一口否决。马尔马拉海一侧直面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浪和强劲的海风,连接船舶的绳索会因此被扯断。战船被海浪冲走,哪还有什么船队展开攻击。要凭借少数兵力攻打君士坦丁堡,只有从金角湾一侧进攻。这是元首反对的理由。
对此,法国人不得不接受,同意再从金角湾试一次。不过,这次威尼斯人改变了战术,将之前的一艘船攻一个塔楼,改成两艘船攻一个塔。这样即使移动桥低于塔楼,但进攻塔楼的人数多了一倍。另外,为了让战船尽可能地靠近城墙,需要有风相助,而且必须是强劲的风。
12 日,天上吹来了期待已久的屈拉蒙塔那风(北风)。船队以加莱船夹住大型平底船、船船相连的阵型接近城墙。城墙上守军顽强抵抗,箭如雨下。船上的攻击一方不停地投出石弹,射出飞箭予以回击。双方的激战持续了很久。湾一侧的城墙,即使移动桥接近城墙,还是矮了一截,从低打到近正午时分,最大的两艘平底船巡礼号与天国号逼近至城墙,一名法国士兵和一名威尼斯士兵终于成功地攀上塔楼,插上了十字军和威尼斯的国旗。看见塔楼上飘扬的旗帜,船上发出一片欢呼声,众人不甘落后,你争我抢,从移动桥蜂拥般地攀上城墙。转眼间,四座塔楼就落入了攻方的手中。
见此情景,其他士兵们也纷纷跳上岸,把绳梯搭在城墙上,顺势往上爬,墙内的守军被打得抱头鼠窜,城门从里面被打开,骑着战马的骑士们一举冲进城内。刚刚弑君登基,坐镇于紫色营帐中在城墙附近指挥的新皇帝见状,下令放火烧毁周边一带建筑,撤回了皇宫。
夜幕降临。十字军将领们看见士兵们累得七倒八歪,决定将城内巷战延后至第二天早上。于是,威尼斯兵回到船上,法国兵在占领下的城墙附近露营,当然,他们没有忘记在城墙上部署岗哨。佛兰德斯伯爵则在皇帝丢弃的营帐中休息。
没想到,皇帝慕特索夫洛趁着夜深人静,带着妻子逃出城门,跑去了先前老丈人逃去的地方。拜占庭军心因此动摇,不论阿历克塞三世的另外一位女婿拉斯卡利斯(Theodore Lascaris)如何鼓动叫嚣,军队已无心再战。拉斯卡利斯见大势已去,竟然也带着妻子,与东正教会的大主教一起逃出了君士坦丁堡。
第二天早晨,准备打一场大仗而冲进城内的十字军,几乎没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皇宫里只剩下皇帝的妃子们及其侍女。按照当时的惯例,十字军允许属下的士兵们进行三天的掠夺。
意大利的女杰
卡特丽娜是一个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失去自我的女性。谋杀者们沉醉于成功暗杀里亚里奥的喜悦之中,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在俘虏卡特丽娜之前短暂的间隙里,卡特丽娜已经派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家臣去拉瓦迪诺城塞(Ravaldino)求见城主托马索费奥(Tommaso Feo)。这个家臣带着她下达给城主的命令,告知了伯爵遭遇暗杀的事情,并命令托马索费奥在坚守城塞的同时以伯爵夫人的名义火速向米兰的斯福尔扎家与博洛尼亚的本蒂沃利奥家请求救援。
被俘在奥尔西家中的卡特丽娜,受到了僧侣们的轮番游说。阴谋虽然成功实现了,但是谋杀者们这才注意到,他们唯一倚赖的后盾洛伦佐德美第奇并没有丝毫动静。他们开始不安起来。然而,佛罗伦萨的洛伦佐在终于完成10 年来的复仇后,打算隐瞒自己才是阴谋的幕后黑手。他很担心自己的一点点举动会为一则来自威尼斯信息的传闻伯爵暗杀戏剧的真正作者是洛伦佐德美第奇提供证据。甚至当三个主谋在暗杀成功之后向洛伦佐写信请求保护时,洛伦佐也没有写一封回信,假装与他们毫无关联,彻底抛弃了已没有利用价值的三个人。
面对洛伦佐的冷酷,三个人绝望了。要将阴谋变成既成事实,不论怎样都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后盾。他们转向教会寻求帮助,弗利是教皇封土的国家。他们认为,通过成为教皇的直辖领地,就能守住自己获得的实权。为此,将切塞纳1 的总督也是司祭的萨韦利设置为弗利政府的首席长官。不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还是让遗孀卡特丽娜主动将弗利呈献给教皇。为了说服卡特丽娜,僧侣们这才轮番前来拜访。对于那些一边称呼她为我的妹妹啊,实则巧言令色想要说服她侍奉天主的僧侣,卡特丽娜根本不予理会。她叫来了奥尔西,好像扔弃什么东西一般,只说:带到一边去,我连他们的脸都不想看见。即便如此,她开始考虑,如果在罗马教廷下达决定通知之前事情没有了断的话,那么这个国家永远都不能回到自己的手中了。
谋杀者们正为卡特丽娜的刚毅大伤脑筋之时,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首先是米兰的斯福尔扎家以米兰公爵的名义送来了措辞严厉的抗议书,从米兰出动军队也只是迟早的问题。再加上,与弗利城临近的城塞城主托马索费奥向里亚里奥家族发誓忠诚,更不会听从他们的意见,交付城塞更没有半点儿可能。不安的他们想到的唯一法子就是把伯爵夫人卡特丽娜带到城塞前,让她来交涉。于是,卡特丽娜在谋杀者的包围之下被带到了城塞前。听到伯爵夫人有话要说,托马索费奥站到了城墙之上。卡特丽娜请求他交出城塞,但托马索只一味拒绝。
于是,卡特丽娜将计就计。她对奥尔西一伙说自己进城去说服城主,但他们一伙人并不相信她。卡特丽娜继续说道:你们的手上不是有我6 个孩子作为人质吗?只要给我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一定会说服城主回来的。托马索费奥也趁机说,只允许伯爵夫人一个人进城。司祭萨韦利首先同意了,奥尔西等人虽然焦虑万分,却也只能勉强应允。
城塞里从护城河的上方降下了渡桥。卡特丽娜在众人注视之下走近城塞,过了渡桥。当渡桥被拉起的时候,牵拉的铁锁发出了沉闷的声音。正当那时,卡特丽娜一下子转过身来,两手做成拳头状,将大拇指夹在食指与中指间挥动着。就算不是贵妇人,这也是十分下流的动作,意思是性交,是在极端侮辱对方时的骂人手势。奥尔西一伙看到她这个动作自然怒不可遏,可是他们仍不相信自己被骗了。他们按照约定,像傻瓜一样一直等着。
进入城塞的卡特丽娜受到了城主托马索费奥的热泪相迎。他们马上就坐上了餐桌。卡特丽娜也忘记了两天的俘虏生活,大快朵颐,然后进入一个房间入睡了。
按照与卡特丽娜的约定,一直在城塞外等着卡特丽娜回来的谋杀者们,这才醒悟到自己上当了。他们大声威胁着,但那种虚张声势卡特丽娜只当耳旁风。奥尔西一伙无奈之下只能就此返回城里。第二天,谋杀者们将卡特丽娜两个年长的男孩儿带到了城塞前,试图通过孩子要挟她。
被剑顶着的孩子们哭泣着呼唤母亲。城墙上出现了卡特丽娜的身影。她赤着脚,披散着头发。奥尔西说,如果她不出城塞,就杀死这两个孩子。对此,她的答复正是马基雅维利等所有历史学家都在传述的一句话。
从从容容的卡特丽娜,一下子掀起裙摆,大声喊道:愚蠢的傻瓜啊!我有这个工具,就还能生无数个孩子!
过了好一阵都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都懵了。25 岁的美丽伯爵夫人的这一胆量,让张口结舌的奥尔西一伙在接下来的一瞬间完全呆若木鸡,因为从城塞发射出的炮弹就落在了他们身边。众人反应过来后,狼狈地逃回城内。
卡特丽娜并没有抛弃她的孩子们。在她被俘的时候,她告诫因为恐惧而哭喊的孩子们一段广为人知的话:这之前都没有杀你们,所以你们应该明白,这以后也不会有危险的。而且,你们不也流着以勇猛著称的斯福尔扎家族的血吗?卡特丽娜只是想先拔除敌人的爪牙,以此挫败谋杀者的意图。对于她来说,现在只有拖延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从未认为自己受过弗利市民们极大支持,也并不期待他们极大支持的卡特丽娜来说,最为幸运的是谋杀者不仅优柔寡断,而且真正的敌人罗马教皇与洛伦佐德美第奇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正如威尼斯的年代记作者萨努多所记录的那样,当时大家都认为里亚里奥暗杀事件只不过是教皇英诺森八世与佛罗伦萨的洛伦佐德美第奇为了占有弗利,好将它送给自己的儿子和女婿弗朗切斯凯特齐伯而演的一出戏。
在这样的舆论面前,教皇与洛伦佐都不能随便地伸手干预。特别是洛伦佐,虽然在背后支持了暗杀阴谋,但在暗杀成功之后就擦擦嘴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所以,暗杀者奥尔西等人就变得孤立无援了。
抓狂的他们周旋于市民之间,向他们说明几天后,教廷就将送来金钱与援军,所以在那之前必须攻击城塞,至少也要稍微破坏些城塞才行。
可是,民众对情势的洞察非常敏锐,没有一个人打算行动。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一直对佛罗伦萨的洛伦佐心存敬畏的博洛尼亚的本蒂沃利奥公爵在米兰斯福尔扎的督促下,终于准备行动了。
卡特丽娜指望娘家斯福尔扎的救援而争取时间的计策成功了。
29 日,丈夫被杀的15 天后终于传来了情报:米兰军队已经逼近弗利8 公里之外。不仅有米兰的军队,还有博洛尼亚、曼托瓦以及费拉拉的援军,总计1.2 万名。
得知这一消息的弗利民众当即决定了立场。先前被称为解放者的奥尔西等人,立刻变成了被讨伐的暗杀者。而给予谋杀者毁灭性打击的是罗马教廷以教皇英诺森八世的咨文宣布,被暗杀的里亚里奥伯爵长子奥托维阿诺1 为弗利的正统国主,遗孀卡特丽娜为其正式监护人。
那天半夜过后,奥尔西、潘塞奇、伦奇及参与了阴谋的所有人,拖家带口,逃离了弗利。他们起初逃到了威尼斯共和国的领地切尔维亚2,但威尼斯没有接纳他们。不得不离开的众人,开始了一生流亡的命运。
另一方面,在拉瓦迪诺城塞等待时机而待了13 天的卡特丽娜心里明白,米兰军队的到达也就意味着她的胜利。按说应该沉浸于喜悦的她却显得过分冷静。她拒绝让米兰军队进入弗利城。如果高兴得过头而将米兰军队迎进城里,那么在1.2 万人的铁蹄之下,弗利城是不可能保全平安的。当时的军队不能按时领得薪水,所以在征服地进行掠夺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权利,获得了半公开的认可。对于米兰军队来说,一定也是计划着在到达弗利后进行掠夺的。卡特丽娜明白这一点,所以拒绝了援军进入弗利城。丈夫死后,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将民众的感情挽留于她的一边。
然而,就算是真诚出于对民众的关心,在她时常和平民划清界限的贵族心里并没有那么强烈地排斥米兰军队进入弗利城,因为她还有更为深远的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