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

書城自編碼: 301252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 者: [英]伊恩·克肖[Ian Kershaw ]
國際書號(ISBN): 9787213079863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47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63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以色列教育: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育创业
《 以色列教育: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育创业 》

售價:NT$ 459.0
手工银饰技法全书:金工· 银黏土
《 手工银饰技法全书:金工· 银黏土 》

售價:NT$ 549.0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设计与关键词创作技巧588例
《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设计与关键词创作技巧588例 》

售價:NT$ 493.0
世界的尽头是一杯好咖啡
《 世界的尽头是一杯好咖啡 》

售價:NT$ 605.0
从跟随到领先:华为管理体系重构之路
《 从跟随到领先:华为管理体系重构之路 》

售價:NT$ 554.0
短视频运营全流程:策划、拍摄、制作、引流从入门到精通
《 短视频运营全流程:策划、拍摄、制作、引流从入门到精通 》

售價:NT$ 437.0
长城之外:北境与大明边防
《 长城之外:北境与大明边防 》

售價:NT$ 1109.0
北宋:繁盛的江山
《 北宋:繁盛的江山 》

售價:NT$ 71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90
《 甲骨文丛书·九月的十三天:卡特、贝京与萨达特在戴维营 》
+

NT$ 490
《 末日之战 :1944-1945年的德国战场 》
+

NT$ 490
《 百年战争简史 》
+

NT$ 706
《 1944:龙陵会战 》
+

NT$ 619
《 甲骨文丛书·最后的十字军东征:瓦斯科·达伽马的壮丽远航 》
內容簡介:
作者伊恩克肖用十个章节的篇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个主要国家做出的十个互相关联、具有巨大军事影响的政治决策。从英国决定坚持抗击德国,到德国决定在珍珠港事件后向美国宣战,再到希特勒决定消灭欧洲大陆上的犹太人,这些决策把欧亚大陆上的两场互相分隔的战争,转变成一场真正全球化的冲突。尽管在1941年底,战争仍有三年多的进程,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在此时就已经注定了。
任何决策的制定都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政治体制、决策机制、意识形态、决策者所能掌握的情报信息、国内舆论、国际环境、决策者的理智与情感这些无一不影响着二战中这些决策的形成过程。作者充分分析了这些因素在这十个决策中的作用与影响,试图为读者还原当时战场之外看不见的硝烟。但历史的发展并不具有必然性。作者还专门分析了被决策者们抛弃的其他替代方案,并合理推测了选择这些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对这些替代方案被放弃过程的分析更是凸显了决策者做出这些命运攸关的抉择背后的逻辑。
關於作者:
译者简介
顾剑,毕业于南开大学。2000年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美生活二十余年,现在美国一大学任终身教授。爱好军事政治史,业余时间笔耕不辍。
目錄
致 谢
本书主要人物一览表
前 言
第一章 伦敦,1940年春 英国决意独自抗战
第二章 柏林,1940年夏秋 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
第三章 东京,1940年夏秋 日本决定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
第四章 罗马,1940年夏秋 墨索里尼出手瓜
第五章 华盛顿特区,1940年夏到1941年春
罗斯福决定伸出援手
第六章 莫斯科,1941年春夏 斯大林的刚愎自用
第七章华盛顿特区,1941年夏罗斯福决定不宣而战
第八章东京,1941年秋日本决定开战
第九章柏林,1941年秋希特勒决定向美国宣战
第十章柏林东普鲁士,1941年夏秋希特勒决定屠杀犹太人
后 记
注 释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在1940年5月之前,在两块不同的大陆上爆发了两场互相独立的战争。第一场是1937年日军全面进攻中国以后爆发的惨烈的中国抗日战争。第二场是以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拉开帷幕的欧洲战争,两天之后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在这两场战争中,德国在波兰、日本在中国所犯下的可耻的暴行已经成为战争的特征。但在1940年春季这个阶段,后来在东欧发生的种族大屠杀此刻还没有发生。虽然远东的战争对欧洲列强和美国来说很重要,但是它到目前为止和欧洲的战争仍相互独立,而欧洲的战争本身在地理范围上也还没有超出德国占领的中东欧范围(除了自1939年4月起被意大利侵占并统治的阿尔巴尼亚以外)。欧洲的战争让日本睁开了急切的双眼,搜寻在东亚乘大英帝国之危趁火打劫的可能性。但是日本领导人非常清楚,伴随着它的扩张的不仅是与英国,而且更危险的是与美国摊牌的可能性。在欧洲,战争也即将扩大。在秋天,墨索里尼进攻希腊,点燃了巴尔干火药桶。到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重新塑造了20世纪,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影响。在1940年5月到1941年12月之间短短的19个月时间里,全世界主要强国的领导人们所做出的一系列命运攸关的抉择就已经基本上确定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未来走向。这两点是以下所有章节的思想基础。
20世纪越接近尾声,我们就越能清晰体会到,这个世纪的决定性时刻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最初的灾难1。它打碎了政权(俄罗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全都轰然倒塌),摧毁了经济,在人民心灵上留下创伤的烙印。但是战后所出现的极端动荡的社会和政治结构,被证明是无法持久的。这场看上去毫无意义的为时4年之久的杀戮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就意味着未来很可能会爆发更大的冲突,而这种可能性最终演变为必然性。第二次世界大战显然是要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未竟的事业。但是这第二次蔓延全世界的战争不仅更加血腥大约有五千多万人死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估计总死亡人数的四五倍而且具有更强的全球性;它也对世界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重塑了世界的权力格局。2
在欧洲和远东,以前的权力争夺者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全面毁灭中轰然倒下。国家财政破产再加上反殖民运动的重新兴起敲响了大英帝国的丧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和满目疮痍的远东从战争中复苏,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崛起替代了日本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在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最后十年的冷战中,两个新的超级大国用巨大的核武库让彼此不敢轻举妄动,在对峙中度过了这个世纪最后的时光。而这两个超级大国在1939年之前都不那么超级。对冷战初期的观察者来说,让他们惊讶又感到宽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权力新贵之间并没有爆发第三次灾难性的大战,而是为欧洲大陆和远东在战后凤凰涅槃一样的经济恢复提供了框架;而在战后复苏的过程中,战败国德国(至少是联邦德国)和日本令人惊讶地成为经济的驱动力量。3在1989年至1991年出人意料地(基本)苏联和平的崩溃之后,世界才真正进入了战后年代。所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巨大、持久和决定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给人类留下了一个新的可怕的词汇:种族屠杀。它也和这个世纪的特征休戚相关。4虽然,很遗憾纳粹屠犹远不是这个黑暗的世纪当中发生的唯一的此类事件,但是纳粹德国有计划地把矛头针对1100万犹太人,想要把他们全部消灭,这种种族屠杀的规模史无前例,给未来留下了最深刻的无法抹去的印记。在世界权力政治方面,大屠杀的遗产是为以色列建国打下了基础。以色列建国得到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支持,但是遭到邻国们疯狂地进攻,因为他们丧失了土地。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中东无休无止的动乱,这种动乱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人们的理念中,虽然大屠杀在历史中越走越远,但人们对大屠杀的历史越来越关注;它影响了后世对于种族、民族和对待少数民族问题的深刻思考。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它更是德国战争努力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种族屠杀在后世塑造历史意识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希特勒在来年春天进攻苏联的决心已经转化成了明确的军事训令。同时,美国增加了对正在苦战的英国的援助。整个世界正迅速被拖进一场单一的、巨大的全球战争。
本书的10个章节考察在1940年5月到1941年12月间做出的一系列互相关联、具有巨大军事影响的政治决策。这些决策把两块大陆上的两场互相分隔的战争转变成一场真正全球化的冲突。这场大战的中心还包括种族屠杀和史无前例的战争暴行。当然,在1941年12月,战争还剩下很长的过程,各国还将做出很多重要的决定,不过主要都是军事战略和战术方面的。战争临近结束的时候,盟国胜利在望,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为战后的世界格局制定了地缘政治框架这就是后来冷战的基础。但是战争剩下的三年半时间基本上是在演绎1940年5月到1941年12月做出的那些政治决策的结果。5这些是真正命运攸关的决策,它们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这些决策由德国、英国、苏联、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领导人做出的。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决策机制各不相同,有两个法西斯国家、两个民主国家、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和一个官僚极权主义国家。这些决策互相影响,互相交织。这些决策是怎样做出的?每一章都主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是随之又产生了相关问题:做出决策的负责人当时受到了哪些影响?政府官僚机构在多大程度上事先已经决定了答案,或者说决策多大程度上受到统治精英阶层内部各个派系倾轧的影响?6这些决定意味着战争,那么鉴于当时各个政权的政治目标,还有能够获得的情报,决策在多大程度上是理性的?在决策过程中心的个人扮演了何种角色,还有这种个人角色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当中有多大不同?战时领袖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有多大的自由度?外界的客观因素在影响和限制决策方面的作用有多大?在决策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选择的空间在多大程度上被压缩得越来越小?换句话说,在我们所研究的19个月时间当中,替代方案是怎么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完全消失了的?这些决策产生了哪些长期和短期影响?这些就是下文试图回答的一些问题。
现在回头去看,当时发生的事情似乎是带有必然性的。在研究战争历史的时候,可能目的论的冲动比研究一般历史更强;就是说,我们总是设想事情发生的方式就是唯一可能的方式。本书部分目的就是为了说明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在每一章里,我都试图从不同的领导人的角度来审视战争,他们只能粗略了解敌人的计划、未来的前景、面临的选择和需要做出的决定。一个决策本身就暗示需要做出选择,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对于决策的当事人来讲,即便是最狂热信奉某种意识形态的领导人,他也需要进行重要的选择,做出关键的评估,冒巨大的风险。没有什么路径是非走不可的。所以在本书每个案例中,我都要问,为什么做出了某个特定的选择,而不是另一个替代方案;在大多数时候我还会明确地问道,如果采取替代方案,将会有什么结果。
这不是无谓的架空或者虚拟历史的游戏。在那些游戏中,人们对比较遥远的未来做出有根据的猜测,预测如果某个事件没有发生的话,将会发生什么。但是不管这种猜测有多么引人入胜,这里有太多的变量,这种猜测不是一个能得出成果的有意义的探询。但是我们可以说,历史学家本来就要考量在特定历史事件的短期内,可能存在的与史实不同的替代情景。否则的话,历史学家不可能对真实发生的事件的重要性做出充分评估。所以本书所讨论的替代情境不是那种长期的预测或者对如果这样那将如何之类问题进行漫无目的地猜想,而只是短期内有真实可能性的,但是与史实不同的结果。换句话说,对一个特定决策背后的其他选项进行评估有助于澄清做出这个决策的原因。
我们将考察10个决策。其中三个可能影响最深远的都是希特勒政权的决策:进攻苏联、对美国宣战和屠杀犹太人。重视德国的决策是因为在我们以后研究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当中,德国都是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日本作为主动推动事件发生的另一个力量,其地位仅次于德国,本书用两章的篇幅彰显这一点。英国和苏联的决策主要是被动反应性质的,而意大利的决策某种意义上也是被动的,只是它的后果是自残,这三个国家各占一章。美国的决定虽然也是被动性质的,但它的角色太重要,所以占据两章的篇幅。在本书所涉及的范围以外还有一些决策,比如佛朗哥的西班牙或者维希法国拒绝参加轴心国一方的决策,和本书所考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策相比,它们的重要性显然小得多。
当然,人们可以很有根据地争辩说,真正从根本上塑造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决策不是在接近开战的时候,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近尾声的时候发生的:那就是美国对日本城市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的决定。但是在这里,这个决定的前提是先有研制原子弹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也发生在1940年至1941年那些决定命运的月份里。在1940年夏季法国沦陷之后,美国科学家在侨居英国避难的科学家们的帮助下,经过初步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更多的研究经费,在1941年秋季建立起了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基本框架。这个项目需要付出巨大成本,而且要动用大量美国最杰出的科学人才。罗斯福总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决定执行这个原子弹建造计划。没有那时候的决定,杜鲁门总统在1945年8月战争最后的日子里根本没有原子弹可用。7但是当罗斯福命令开始研制原子弹的时候,还并未真正考虑过使用它,它的应用前景甚至还构不成一个遥远的希望。
本书每章的决策都对后一个决策有影响。所以当故事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时候,有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内在联系,还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本书开头研究英国1940年5月坚持抗战的决策。这个决定根本不像后来的事件让它看上去那么顺理成章(有些历史著作是这样写的)。8它也不具备必然性。英国当时危机重重,新首相刚刚上任,英国陆军在敦刻尔克看上去也是岌岌可危,而且英国无望很快从美国获得帮助,德国人看来又很有可能即将入侵本土。英国战时内阁花了3天时间严肃地讨论各种可能的选择。最终做出的不寻求和谈的决定不仅对英国,而且对德国都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单单这个决定就把希特勒的整个战争战略置于危险之中。只要英国拒绝恢复理性(希特勒是这样看的),西方的战争就没法结束。而美国在背后的威胁越来越大,希特勒在1940年7月就已经感觉要冒两线作战的风险被迫在来年入侵苏联。仅仅6个月以后,希特勒的计划就变成了真实具体的作战训令。在中间这段时间里,入侵苏联的决定并非顺理成章,即使希特勒也有所动摇和犹豫。在此期间,德国探讨过其他的一些战略可能性,但是最终放弃了这些选择。在1940年夏秋,从希特勒的角度来考察这些战略选项并从他的顾问的角度来评估这些现象就构成了本书第二章的主题。
德国对法国非同寻常的胜利和英国摇摇欲坠的形势提醒日本领导层,应毫不迟疑地利用有利形势向东南亚扩张。在第三章,场景转换到远东,主要关注日本南进决策。这个决策一定会增加美日直接冲突的危险,为下一年的珍珠港事件铺平了道路。
法国的迅速陷落在欧洲也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之后一章考察意大利领导层所面临的选择。墨索里尼想趁火打劫参战,然后又做出了灾难性的入侵希腊的决定,结果使整个巴尔干地区陷入混乱之中。第五章探讨关键的美国的立场,罗斯福是如何在孤立主义的民意和干涉主义的压力之间走钢丝,又如何出于美国的利益决定不仅要用尽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援助英国,而且要用最快速度为美国直接参战做好准备。
之后的一章考察战争中最令人困惑的现象之一:斯大林为什么决定罔顾所有的警告和苏联秘密情报机构的明确结论,让他的国家对即将发生的德国入侵毫无准备,在1941年6月22日打击降临的时候手足无措。这个决定给苏联带来了近乎致命的后果。
此时,通向全球战争的道路已经很近了,但是这条道路上还有波折。第七章研究美国政府利用希特勒忙于苏联战场、不愿报复的心理,在大西洋上以挑衅的姿态进行一场事实战争的决策。随后的第八章审视日本进攻美国的决定。这个决定实在非同寻常,因为日本已经完全认识到所冒风险的严重性,知道如果没能对美国一击致命的话,长期来说,它获得最终胜利的机会非常渺茫。而这个决策直接影响了希特勒对美国宣战的决定。德国在珍珠港事件以后立即对美宣战,这个决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奇怪的决策之一。在第九章探讨的这个决策付诸执行之后,世界彻底陷入战火之中。
但是还有一个,或者说一系列的决定有待我们去研究;它们性质不同,但是和战争本身密不可分,并且是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在1941年夏秋两季渐进然而不可逆转的屠杀犹太人的决定。最后一章研究从部分和有限的屠杀行为发展到全面种族屠杀的这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来自纳粹政权中央的冲动和在东欧杀戮现场的基层执行者的冲动互相交织,互为促动,在1942年初演变成规模巨大的最终解决方案。
到1941年底,德国发动西欧攻势19个月以后,冲突演变为全球战争和全面种族屠杀。此刻战争正处于胶着化、难解难分的关键时期。诚然,德军的推进被苏联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所阻止,但是德国国防军承受住了苏军所施加的最大的压力和苏联最严酷冬天的考验(至少暂时经受住了),很快就开始重整旗鼓,准备再次向前挺进,直到在1942年秋季遭遇了转折性的失败。在大西洋上,德国的潜艇战在1942年上半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时间似乎盟国会输掉海上的战争。在欧洲和远东,轴心国仍然掌握着重要的经济资源。9斯大林懊恼地发现,英美迟迟不愿开辟他们早已承诺要开辟的第二战场。美国全部的工业力量还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转入战时轨道,还没生产出足以打败德日法西斯的武器装备。同时,日军在远东野蛮推进,并于1942年2月攻陷了新加坡,而新加坡长期以来被视为英国在东南亚实力象征的坚固堡垒。通向征服印度的道路已被打开,而印度是英帝国的心脏。轴心国的武运似乎仍在上升。只有当我们在今天回顾的时候,才能看到它们巨大的赌博已经到了失败的边缘。它们已经过度使用了它们的国力,当美国的强大实力被投入战争,并和苏联非同凡响的顽强结成联盟,再加上联合王国和英帝国拼尽最后实力的坚韧不拔,轴心国的失败渐渐地被注定了。10
到1945年希特勒自杀之后,已成一片废墟的德国迅速投降,然后日本帝国被碾压终于屈服。但是此时(1941年)距这个结局还有漫长且艰苦卓绝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还将丧失千百万人的生命,还将有史上闻所未闻的大规模破坏和毁灭。结局仍在远方。但是通向结局的路已经由1940年至1941年间所做的这些决定世界命运的决策铺就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