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NT$
505.0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NT$
1010.0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NT$
173.0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NT$
694.0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NT$
759.0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NT$
602.0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NT$
301.0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随着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和内在矛盾的充分暴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内在本质及其规律越来越为世人所认识,而这正是要重新研究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意义之所在。历史证明马克思在今天是不可跨越的,因为马克思所揭示的矛盾依然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马克思所揭示的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依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在社会本质的深度把握上,依然没有人能超过马克思。
|
內容簡介: |
书稿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及其手稿进行了解读:(一)《资本论》创作史;(二)马克思的现代史观;(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四)马克思的立场和方法。旨在阐明《资本论》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内在本质及其规律,这正重新研究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意义之所在。
|
關於作者: |
孙承叔,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著作有:《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哲学问题探索--改革之路的哲学沉思》、《对历史观的沉思》、《资本与社会和谐》等。
|
目錄:
|
序
一、《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三个维度 001
二、《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内核是马克思的现代史观 004
三、《资本论》总体框架 007
四、手稿的独特地位 010
五、学习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 017
第一部分 经济与哲学《资本论》创作史
一、进入经济学 001
二、《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005
三、唯物史观诞生 014
四、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 023
五、迎接洪峰的到来 029
六、《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 030
七、创作《资本论》 034
八、晚年 036
第二部分 资本与马克思的现代史观
一、三大社会形态 039
1. 第一大社会形态 043
2. 第二大社会形态 045
二、商品市场经济第一前提 047
三、交换市场经济第二大前提 048
1. 交换的产生 049
2. 最初的交换 051
3. 交换的历史意义 052
4. 最大的交换 057
四、货币市场经济的第三大前提 058
1. 货币的历史地位 058
2. 货币与资本 060
3. 货币与现代社会 062
4. 货币的内在矛盾 066
五、资本打开现代社会秘密的钥匙 068
1. 资本的本质 070
2. 资本的文明面 073
3. 资本的生产性 074
4. 资本的秘密 078
5. 资本的趋势 082
6. 资本的局限性 092
7. 资本与社会和谐 095
六、资本与国家 100
1. 国家与市民社会 100
2. 国家与社会生活 102
3. 三种国家发展战略 106
4. 资本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 110
七、资本与世界市场 113
1. 创造世界市场是资本的必然趋势 114
2. 跨越国界 120
3. 危机的必然性 122
4. 帝国:以资本为最高原则的世界 124
第三部分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的古代史观
一、问题的提出 131
二、东方问题的追问 133
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确切含义 135
1. 原生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138
2. 次生形态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140
四、三种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142
1. 亚细亚所有制形式 142
2. 古代所有制形式 143
3. 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 144
五、次生阶段的三种不同类型 147
1.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印度社会 147
2.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俄国社会 150
3.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中国社会 152
六、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 158
七、打开中国古代社会秘密的钥匙 161
八、关于奴隶社会的争论 172
第四部分 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立场、视野与方法
一、马克思的出发点 177
1. 理性经济人还是现实的人 177
2.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 181
3.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活动 184
4. 人类历史的生存论基础 187
二、马克思的立场 191
1. 市民社会还是人类社会 192
2. 西方社会的反思 193
三、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对物质生产的当代反思 194
1. 对生产力的重新理解 196
(1)理解生产力的三个层次 196
(2)劳动价值论的含义 197
(3)生产力发展规律 198
(4)协作 202
(5)分工 203
(6)机器 205
(7)科学 206
2. 对生产关系的重新理解 210
3. 关于劳动方式 211
4. 对经济基础的重新理解 214
5. 对广义生产关系的重新理解 216
(1)生产和消费 218
(2)生产与分配 222
(3)生产与交换 225
四、人类生活的策源地 227 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哲学思考
1. 物质生产一元论的误解 228
2. 与消费同一的生产 231
3. 唯物史观的基础 234
4. 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本质 236
5. 自由时间 239
6. 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因 241
7. 几点结论 242
五、人类崛起的根源 243
精神生产的当代意义
1. 马克思论精神生产 244
2. 精神生产结构 248
(1)日常意识 249
(2)社会意识 253
(3)上层建筑意识形式 255
(4)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 258
3. 精神生产与历史 269
4. 精神生产的本质和特征 271
六、一种被遗忘的生产 276
社会关系再生产与人类
1. 一种比物质生产更重要的生产 276
2. 个人与社会 278
3. 人的本质的另一面 282
4. 社会关系外化、内化、积淀与升华 284
5. 社会关系演进的阶段性、规律性 287
6.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再生产 289
7. 更高意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291
七、总体性、有机性思维方法 293
1. 总体性有机性原则 296
2. 社会结构的重新理解 303
3. 回到生活世界 305
4. 重新理解二大基本矛盾 309
5. 反思国家理论 311
6. 马克思的方法历史辩证法 313
后记 323
|
內容試閱:
|
总 序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思想之光,代代相传。在复旦哲学走过一个甲子之际,日月光华哲学书系、日月光华哲学讲堂应运而生。这既是过往思想探索道路上的熊熊火炬、坚实基石,以砥砺后学继续前行,亦是期许未来学术反思的灿然星陈,以哲学之力去勘探人类精神应有之高度与广度。为此我们当勤力不殆。
兼容并蓄是哲学成长的传统。复旦哲学建系伊始,胡曲园、全增嘏、严北溟、陈珪如、王遽常等诸位先生学识渊博,其来有自,奠定了复旦哲学的根基。他们不独立门户,不自我设限;不囿于教条,不作茧自缚;而是以思想和问题为导向,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由此造就了六十年来复旦哲学的特色。诸位奠基先贤始终秉持开放而专业的态度,强调严肃的学术训练,打破学科壁垒,追寻思想脉络,力图以真切而深邃的思考达致生活之本真,捕获时代之真精神。
时代担当是哲学不变的使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思想深入时代,对时代的根本问题做出积极的求索,是复旦哲学另一鲜明特色。真正的思想探索和学术研究理应紧紧抓住与时代血脉相连的命题,提炼精华,不断对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做出回应。优秀的学者须有冷静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但这并不等于将自己封闭在无根的象牙塔中,而是真实切入时代命题的必备前提。切问而近思,人类的根本命题始终激荡于胸!
我们将以开放和虚心的态度来传承这些特色。日月光华哲学书系不但收录了复旦哲院教师以往的代表作,也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吸纳复旦哲学人的最新力作。我们希望这一书系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容括从复旦求学毕业、在复旦从事教学和研究以及到复旦访问讲学的学界同仁的优秀著作,成为推动汉语哲学界不断发展前行的引擎。日月光华哲学讲堂,则希望将国内外学者在复旦所做的系列讲座整理成文,编撰成册,努力展现他们思想的源初轨迹,推进其理论贡献。以日月光华为平台,以学术为标尺,使国内外学者的优秀成果在共同的学术园地上得以生动呈现。这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敞开的思想姿态、精准的学术眼光以及异乎寻常的努力与坚持。我们希望把复旦哲学扎根学术、守护思想、引领时代的精神风格融入这两套丛书;我们期许它们不但能透彻地刻画出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还将在更为丰满的历史背景中探索思想的作用。唯有如此,我们的书系与讲堂才能超出一般丛书的范畴,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捕获者、诠释者、推动者和反思者。
思想薪传在任何时代都是无声、艰辛和困苦的事业,隐于日月光华这一个美好愿景背后的深意尤为紧要:思想的守护与传承是旦复旦兮的意涵所在,精神的催生与创新是生生不息的事业。书系与讲堂的出版并不是书目的简单累积,也不是论题的无序叠加,而是思想的流动和生长,是已有思想激发新思想的创造过程,是不断厘清思想限度、拓展思想疆域的漫漫求索,是幽微星火燃成日月光华的坦荡大道。在几辈学人的共同理想和不懈坚持下,既往的成果已然成为了沉甸甸的责任。由此,在决定书系与讲堂的名称时,我们选择将我们的理想标示出来,以此自勉,并期望人类趋向光明的理想,终将启迪人类的智慧,并照亮那条崎岖不平却让人甘之如饴的精神道路。
是为序。
孙向晨
二〇一六年九月于复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