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蛋壳头骨
》
售價:NT$
295.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行动中的理性
》
售價:NT$
44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編輯推薦: |
众多思想巨匠带给我们的心灵启迪。 充实生命、净化灵魂、强大内心,让哲学点亮智慧人生。 这本书不仅在内容上视角宏大,灵活运用梅洛-庞蒂的哲学思想去分析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而且在章节的编排上也很新颖。各章节之间不是简单的按照诗歌、绘画、散文、音乐的顺序线性排列,而是按照这几种艺术形式所体现的哲学概念进行编排,一环紧扣一环,前后呼应,循环往复。
|
內容簡介: |
现在与过去之间,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之间,感觉和观念之间,均有共鸣,亘古不变。伟大哲学家梅洛-庞蒂这样认为,以此为线,本书引领读者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在哲学的启迪下,我们细读马拉美的诗歌,欣赏塞尚的画作,品鉴普鲁斯特的散文,聆听德彪西的乐章。诗歌求静,画作重深,文学注重唤起内心的回忆,而音乐则重旋律的表达,虽然不同种类的作品之间存在差异,但艺术与哲学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启发,并通过联觉开启了全新的体验维度。
|
關於作者: |
杰西卡维思库斯Jessica Wiskus,杜肯大学音乐学系副教授,音乐与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音乐鉴赏研究部主席。
|
目錄:
|
序001
第一章 马拉美与寂静的贡献001
第二章 塞尚:世界的深度023
第三章 穿过记忆褶皱的普鲁斯特047
第四章 德彪西:寂静与共鸣073
第五章 塞尚和风格的建立095
第六章 普鲁斯特:寻找真正的阿尔贝蒂娜119
第七章 德彪西作品中的和声与风格运动141
第八章 普鲁斯特的音乐观念163
第九章 德彪西:自我达成的形式187
第十章 联觉、回忆与复苏211
致谢231
参考文献233
索引242
内容简介256
作者简介256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马拉美与寂静的贡献
哲学的定义,必须要包括阐明哲学表达本身(不再是先前天真地使用,而是有意识地使用某些步骤,似乎哲学把自己限定在了反映它是什么)是前科学的科学,是表达之前和在背后支撑着它的表达。
莫里斯梅洛庞蒂《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在读莫里斯梅洛庞蒂的哲学作品时,人们必然要去应对其语言的晦涩难懂和作品的不完整性。他非常喜欢把一组组对立的概念置于紧张的关系中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积极与消极,可感的与想象的。他还发展了一套独特的术语,尽管这些词里充满了传统的基督教术语,如交错性降临肉身和道,这些都赋予了他作品的一些特征,从而使它们近似于一种神秘的美景。的确,任何人读到《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最后一个完整的章节交错与交织时,都会注意到梅洛庞蒂论述基调的变化。他的作品中似乎充满了哲学的启示,而在他宣称找到最终真理之后不久,他就意外死亡了,这一悲剧诱发人们质疑命运。为什么他刚刚宣告了哲学研究的目的,就立即被夺去了生命?但是现在,比起屈服于这一猜想,我们更应该问问他的辛勤工作留给了我们什么可以收集起来的信息。因为我们只有这些东西:一些书和一些文章。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不完整,只不过是一页页零散的笔记。
然而,大部分流传下来的梅洛庞蒂的晚期作品都不是以叙述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只是一个粗略的提纲,这也许是恰当的。因为他没有提供给我们一个经过思考之后的哲学结论,恰恰相反,他的作品都是开放性的它只是一个哲学论述的开始,而哲学本质上就是还在进行中没有完结的。在这个意义上,这些课程笔记和研究笔记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他的哲学思想及其实践意义有很大的帮助。当我们研读这些笔记的时候,我们参与到了一种思维活动中。
所以,我们在研读笔记时所遭遇的这些困难会使我们培养出一种对他作品的敏感度,即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考虑每个单词和短语的固定含义,还要考虑是通过什么方式这个单词或短语表达出它原始的含义的。我们必须清楚每个单词的含义是怎么得来的,因为除了作为日常语言使用的表征形式,在每个单词的含义之下,都隐藏着一些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表达形式。因此,梅洛庞蒂写道:最承载哲学含义的言语未必是那些包含着它所说的东西的言语,而更多的是最有力地向存在开放的言语,因为它们更接近地传达着整个生命,因为它们使我们习惯了的那些证据震荡,直至它们分崩离析。就是这种分裂时观念之间的互动启发了哲学家。因此,我们开始能够理解梅洛庞蒂著作中精心设置的一些对立的概念;这些对立概念中固有的矛盾使它们在字面存在之外具有开放性,并且提供了一种哲学力量,一种有些类似马奈(Manet)的《草地上的午餐》(Le djeuner sur l''herbe)中绿色召唤红色的那种美感的震撼。语言或者颜色的力量就出现于对立的成分中间的空白处。但是,即使不是成对地去考虑,而只是考虑单个词,这些术语比如交错性降临肉身和道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正如梅洛庞蒂含蓄地运用了它们的意义形成的历史来对比其意义的实现。他对这些术语的使用并没有使词汇变得多么有歧义,而如果换作其他表达方式,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些词,而他对这些术语的运用使我们看出它们的多维含义。只有那时我们才能够看清自我形成的语言或是说自我运行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它为其一部分的本体发生。
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梅洛庞蒂的作品是诗意的在词源意义上是诗意的因为它一直在致力于揭示清楚说出的词语之间(之下、之后或之前)所浮现出的哲学思考的创造性生成过程。梅洛庞蒂生前的笔记中留给我们的思想似乎以这种方式接近了诗歌的传统。的确,这些笔记意义重大,不仅表现在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它们在书页上显示出的间隙。后期的梅洛庞蒂似乎有意地使用一种不能表达明确含义的措辞:书中的空白是持续不断地再次开始哲学思考的一个开端。
因此,梅洛庞蒂作品的未完成性和作品本身和谐相处。尽管我们觉得他的去世是造成他作品不完整的悲剧性原因,但是,即使他又活了好几十年,我们就能说他的作品是完整的了吗?如果它真的是哲学作品的话,梅洛庞蒂在1971年到1981年的作品也应该留给我们更多的问题和更多的开口。哲学恰恰是因为它的不完整性而得以存在的,它总是需要被再次思考,所以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当我们努力克服这样一本有活力的书中显而易见的困难时(也应该注意到这其中的乐趣),我们并不是在孤军奋战,这一点并不完全出乎意料。我们在开始读梅洛庞蒂的不完整的作品时所面临的很多挑战,和他本人在读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作品时所遭遇的挑战类似。的确如此,在面对这些挑战时,还有比梅洛庞蒂更好的向导吗?关于胡塞尔的哲学,梅洛庞蒂问道:如果它的结论只不过是一个进程的结果,而这个进程被一种不成熟的终生研究的中断改编成了一部作品,那么我们就不能仅仅用一个哲学家所取得的成就来定义他的哲学思想,我们就不得不要考虑他的哲学思想最终想要思考什么。
梅洛庞蒂曾暗示说如果我们把一个哲学家的作品看作是已经完成了的完整版本的话,我们会错过其真正的意义。首先,胡塞尔作品不能被简化成一套定义清楚的概念,正是这种性质才使其需要一种动态的有创造性的方法。(在思考他的哲学思想最终想要思考什么时,好像胡塞尔的作品是一个只需澄清的封闭的系统似的)而应仔细考虑其思想的生成活动,即仔细考虑梅洛庞蒂所说的表达之前和背后支撑它的内容。因为真正的哲学探寻不是首先在头脑中完成(完全形成甚至以一种可接触的方式呈现出来)。只有在那之后才借助语言出现在世界上,正是通过表达这一过程,真正的哲学思想才被人们所熟知。正如梅洛庞蒂所写的:说和写不是对一条可得到的证据的编写,恰恰相反,正是说和写使这条证据存在。
而我们在阅读梅洛庞蒂作品时所遇到的困难核心就在于此。我们不能擅自将一个创造性和其不完整性紧密相关的作品变得完整。那种认为我们自己的说和写能够把那些未完成的手稿和课程笔记编写成梅洛庞蒂整个哲学思想的完整版本的想法的确是愚蠢的。如果一个人试图通过其概念的语言来分析其思想,那么,他是不会弄明白其思想最终想要思考什么。如果我们总想和他的结论恰好吻合,我们会始终达不到这个目标。因此,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去思考其思想的内容,而是根据其思考的运动而去思考;我们追求参与到一种操作性的思考之中。我们不应去编写或是完成他的作品,而应认识到事实上正是这种作品和它所引起的精力投入之间的差距证实了语言表达的生成能力。于是,我们的努力证明了梅洛庞蒂所认为的一切哲学思考的特征原则,即不一致原则。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意识是某种指挥中心所在地,是有组织的精神和感知器官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我们可以完全反思世界上的事物。我们认为所见到的事物就是它们真实的样子,或者是它们在没有被观察的情况下将会成为的样子。但是,这种把反思当作对世界上事物的掌握的想法没有把知觉的时间维度考虑在内。梅洛庞蒂要求我们把这个过程当作反思性思考的不确定原则:即使当意识感觉到它已经掌握了这个物体,这种原始的或是原初的知觉已经经历了时间的错乱。因此,意识所掌握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对于事物的最初感知的反思,即事物的形象。在反思和事物之间总是存在间隙,即差距;意识不能直接地感知世界,而似乎只能通过一个把原初知觉和反思性检验分开的时间段。于是在描述这种循环时,梅洛庞蒂将我们对于事物的知觉描述成反思知觉中被感知的事物。我们以为所能掌握的事物本身其实根本就无法获得。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这种错乱会怎么样?如果我们没注意到这种间隙会怎么样?反思会提供给我们事物本身,世界本身;反思会成为一个堡垒来反抗不连续性。然而,根据梅洛庞蒂的观点,为了使对事物的感知在一个循环周期内保持连续,反思预设了它发现的事物,并且迫使自己将假装后来在事物中发现的东西放入事物之中。它通过追溯性地将反思和原初知觉等同起来而构建出对于这种事物的持续感知。但是,这种做法是根据一种欺骗在操作:它混淆了对事物的原初知觉和对被感知的事物的反思之间的差别。虽然这种混合使意识声称它已经掌握了这种事物,而不是一时的形象,但是它揭示了反思性意识的结构中固有的一个局限性:反思无法在原初知觉的层面认识这个世界。
但是同样可以确信的是,思想及其对象,我思与思想对象之间的关系,既不包括我们与世界交流的全部,甚至也不包括其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必须把这种关系放回到与世界更为寂静的关系中,放回到与世界的最初关联中,前一种关系取决于这种最初关联,当反思的回归介入时,这种最初关联总是已经形成了。我们将后一种关系称为向世界的开放,在反思的努力试图捕捉住这一关系的时候,我们会错过它,而我们又会同时看到阻止反思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到达那里的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