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族财富传承:实务案例与解决方案
》
售價:NT$
454.0
《
恶女的告白:时隔十年,《绝叫》作者叶真中显再写“恶女”的复仇与重生
》
售價:NT$
281.0
《
从零开始·复古娃衣制作书
》
售價:NT$
449.0
《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精装版)
》
售價:NT$
423.0
《
交易撮合者:私募股权的经验与教训(泰丰资本创始人葛涵思投资秘籍!)
》
售價:NT$
403.0
《
最美世界名画(顾爷十三年匠心之作。超大开本;精美刷边;4米长海报,限定藏书票)
》
售價:NT$
3407.0
《
神医嫡女·2
》
售價:NT$
254.0
《
近世闻人掌故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继《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经济体制与公共政策》出版十年之后的修订版。修订之后的版本较原书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并且对原保留的章节增加了新的内容,以及新的数据、图表和相关文章、新闻报道等。本书质量上乘,文笔流畅,学术价值高,对研究当代中国劳动力市场情况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值得借鉴。定位中国现状,解决中国问题,揭示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内在规律;始终围绕着中国的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来进行劳动力概念的界定、劳动力市场运行、就业和失业问题的讨论,被同行认为无疑对中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者陆铭同时著有畅销书《大国大城》《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2版》等。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面向中国读者的劳动经济学教材,也曾是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教材。本书在介绍劳动力资源配置基本原理的同时,以不同经济体制为背景,展现了不同国家在就业、失业、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本书的特色在于对有关中国劳动力市场变迁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可以为相关的公共政策提供来自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依据。由于本书的鲜明特色,特别是教材中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述,曾被同行认为无疑对中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经济、管理、公共政策类学科的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也特别适合作为政府公务员、企业管理者提高劳动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指导读物,同时也可以作为一般读者了解劳动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科普书籍。
|
關於作者: |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复旦大学等学术机构。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担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世界经济》等期刊编委。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和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并为促进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来自城市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的战略思考。研究成果获得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获得的荣誉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著有《空间的力量:地理、政治与城市发展第2版》、《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等多部书籍和中英文论文几十篇。
|
目錄:
|
自序(第二版)
序言(第一版)
自序(第一版)
第1章 导论
第2章 劳动力市场:基本的图景与概念
第3章 劳动力市场:体制差异与历史演变
第4章 劳动需求
第5章 劳动供给(1):劳动时间与劳动力数量
第6章 劳动供给(2):人力资本与教育
第7章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薪酬
第8章 劳动力流动:工作转换、工作搜寻和迁移
第9章 城乡间和区域间劳动力流动
第10章 失业的成因与治理
第11章 工会与劳动关系
第12章 收入分配
后记
|
內容試閱:
|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当今宏大的经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第一,劳动力资源是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以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学,自然将劳动资源的配置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第二,劳动力要素又不同于参加经济活动的其他生产要素,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描述其他生产要素在经济中配置的一般规律不能完全用来解释劳动力生产要素的配置,因此需要另辟一块阵地来进行专门的耕耘,而劳动经济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第三,劳动经济学既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子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与经济学中其他子学科具有广泛联系的学科,如劳动经济学既涉及微观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单位的供求行为,而且涉及宏观经济学中的就业、失业、经济周期等现象的分析。不仅如此,劳动经济学还与其他社会科学,如管理学和社会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讲,学好劳动经济学,除了掌握劳动经济学本身理论体系之外,也是深入理解宏、微观经济学,甚至其他社会科学的必要途径,是将经济学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必要训练。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这些重要性,劳动经济学在国外的发展是相当快的。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教学始终构成各个大学经济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与国外的情况相比较,我们国家的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是相对落后的。如果说我们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是按计划进行的,无所谓微观经济行为人的理性选择,也无所谓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同时也不存在诸如失业之类的宏观经济学问题,那么,随着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劳动力市场的重新培育和发展,失业现象的不断发展,对劳动力经济学高质量的研究和教学的呼唤是十分强烈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实际情况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一本《劳动经济学》,在当前相对寂寞的劳动经济学研究和教学领域无疑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一本著作。作者陆铭博士是一位我相知颇深的青年经济学者,早在他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就专心于劳动经济学和就业理论的研究,博士阶段更是一如既往沉浸于这门学科,并有机会赴法国著名的就业研究中心进修,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之外,这几年来他还承担了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本科生劳动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就在他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积累起这一本有其独特风格的《劳动经济学》教材。与国内外其他劳动经济学教材相比较,这本教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这本教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里所指的很强的时代性具有多方面的含义:首先,这是一本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和概念撰写的教材,在与国际教材接轨方面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其二,这本教材考察了很多劳动学中的前沿问题,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三,教材所用到的素材,如宏观经济运行和劳动力市场方面的经济数据都是最新的。
第二,这本教材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为一本要在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教材,作者特别明确自己的使命:揭示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内在规律。抱有这样一个目的,作者在本书中展开劳动力概念的界定、劳动力市场运行、就业和失业问题的讨论时,始终围绕着中国的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来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理解并把握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内在机制,做到有的放矢,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这本教材具有很强的个性。撰写教材最难以避免的是形式和内容的雷同,尤其是作为一本本科程度的教材。但是,这一本教材却有着其非常鲜明的个性,因为这是一本建立在作者自己对本学科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和教学实践的总结基础上的教材,教材的很多地方都显示出作者独立思考和研究的痕迹以及如何将这些思考和研究试行于教学过程的尝试。
当然,在赞扬这本教材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作为一位年轻学者的第一本教材,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材在概念、框架体系上如何做到进一步的严谨和统一,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作为,希望作者在今后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经验,使其更上一层楼。
在2000-2010年这十年间,人口仍然主要在向东南沿海迁移,更为具体地来说,实际上是在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集中。而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迁移人口则主要是在向一些地区性的大城市周围集中。由于中国处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这些跨地区的迁移人口中,主体部分其实是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人口。换句话说,中国的跨地区迁移主要是从中西部的农村向东部和地区性的大城市迁移。
既然中国的跨地区迁移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那就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了。这些迁移人口呆在家乡不好吗?甚至有不少人会感慨,农村多好啊,风景好,空气新鲜,自己有房有地,来城市受罪干什么?
好的,让我们放眼全球和全国,把问题问得再严肃一点。为什么经济发展会出现城市化过程,这是必然出现的趋势吗?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在中国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转移?为什么长期以来中国人口的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当中所占的份额?
在人口向少数城市周围集中的过程中,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吗?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怎么了?为什么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时候,劳动力的跨地区、跨城乡流动规模如此之大,但城市化水平(即使包括无城镇户籍的外来移民)却仍然低于世界上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大约10个百分点?
如果放眼全球,为什么全球人口集中在少数地区?而且人口仍然在向少数大都市集聚?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也同样出现了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大城市的人口会越来越多吗?
为什么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更高,收入也比其他地区更高?难道大城市收入高只是为了弥补其在大城市更高的生活成本吗?为什么大城市出现了各种所谓城市病,很多人还是往大城市集中?
为什么在户籍制度歧视低技能劳动力的时候,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甚至出现保姆贵过大学毕业生的现象?
能不能通过向人口流出地增加投资,来遏制人口流动的趋势,从而达到人口更均匀的分布?
在新版的教材中,我们特别增加这一章的内容,因为这些问题正在困扰着当下的中国。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劳动力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理解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视角。
我们不妨来看一组国际比较的数据,看看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的经济和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2009》在报告开篇即指出,全球有半数的经济活动位于1.5%的陆地区域,开罗以埃及总面积的0.5%创造了整个国家一半以上的GDP,巴西中南部三个州的生产活动也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但这三个州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
同样是《世界发展报告2009》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人口的空间集中度越高。以美国为例,全美国人口大约有12%集中在加利福尼亚一个州。再来看世界各国首位城市(一个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状况:在美国,纽约作为一个大城市,其人口占到美国总人口2.7%;而且这里所讲的纽约只是在行政区划上的纽约市,并没有包括与纽约已经连成片的、非纽约市管辖区域的其他周边地区。我们再看一下英国,伦敦人口占英国人口13.1%。在日本,仅用小东京的概念,东京都的人口已经占全日本人口的10.3%。如果我们用东京圈的概念的话,它的人口超过是3700万,也就是说每三个日本人里面有一个住在东京圈之中,然而东京圈的面积仅相当于上海全境加上苏州的面积。我们再看一下法国,法国人口有很大比重是集中在巴黎的,达到了15.9%。相对来说,在比较小的国家,由于人口的集聚发展,首位城市占国家城市人口的规模比重就更高了。比如韩国有2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首尔,奥地利有2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维也纳,秘鲁首都利马的人口占到整个秘鲁人口的25%。上述数据只是为了给读者一个大致的印象,其实,人口越大的国家,其首位城市人口占比越小,不能简单地用其他国家的首位城市人口占比套用在中国,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口向少数地区集中是全球普遍现象。
那么,为什么人口会集中在少数地区?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国家内部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为了说明这些问题,就需要读者学习一些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交叉的知识,其中,就需要从理解什么是城市开始。
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是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的视角,也催生了城市劳动经济学urban labor economics这样一个新兴学科。同时,对于城市发展感兴趣的人们来说,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是揭开城市发展的秘密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