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售價:NT$
454.0

《
《诗经》全注全译全本彩图 全书系列50万册焕新升级典藏纪念版
》
售價:NT$
2545.0

《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售價:NT$
407.0

《
大钱:如何选择成长股
》
售價:NT$
505.0

《
认知行为疗法:临床工作指南
》
售價:NT$
398.0

《
关系5.0
》
售價:NT$
612.0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NT$
296.0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分章叙述20世纪50年代上海评弹界在组织变迁、书目整改、工资固定、技艺传承、演出实践等领域的组织化特征,以评弹为研究对象,诠释江南社会的历史变迁。本书既遵循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资料详实,史论结合,又兼具逸闻故事的趣味性,展现了宏大历史背景下普通百姓的个人命运与生活图景。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评弹界首个公营评弹团(上海评弹团)为研究对象,以该团成立的1951年至上海评弹界组织化完成的1960年为研究时限,通过架构评弹组织视角的理论,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来研究该阶段的时代特征以及江南社会的变迁史。评弹组织视角的理论由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组织实践、组织权术五部分构成。组织结构视角关注在由单干私营到政府公营的组织化过程中,评弹艺人对自身命运的把握。即在梳理评弹界私营组织的基础上,笔者以上海评弹团为例,论述公营组织的思想来源、奋斗目标、成员变化、剧团缺陷及公营组织的推广情况等内容,来展示组织结构的变迁情况及时代特征。组织文化视角将着力点放置在组织化过程中评弹书目的建设上,在解放初期传统书目趋时更新及新编书目备受追捧局面形成之后,上海评弹团在整旧创新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即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演出形式由传统长篇向中短篇方向发展,演出内容由不完整的演出脚本向说表唱词等内容相对固定的演出剧本的转变,从而完成了该团文化形象的塑造。人力资源视角分为两个部分:对传统社会艺人的收入调节、对崭新社会艺人的培养操控。前者讲解单干的评弹艺人拆账制度的变迁概况,上海评弹团艺人工资制度的形成、调整及改革历程,即论述评弹艺人的收入由不固定的拆账制度向固定的工资制度的转变情况,以阐明组织化对艺人收入层面的影响。后者讲解评弹青年艺人的培养机制,即由跟班听书的技艺传承转变为集体教学的班级培训,以厘清组织化对艺人培养层面的影响。组织实践视角着力于评弹艺人在组织化过程中对于文艺演出要求的适应情况,即由追求艺术性到倡导政治性的转化。具体讲述国家借助文艺演出活动(如曲艺竞赛),并凭借上海评弹团的示范作用,加强对评弹艺人演出活动的管控力度,在评弹界组织化保障的基础上,成功将文艺演出转变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另外,与上述四个视角不同,组织权术视角并非限于某一固定领域,而是穿插于各个不同领域之中。这一视角关注于组织的领导集体或某一位领导个人,在组织结构的扭转、组织文化的塑造、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培养、组织实践的效能转换等方面,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调节和控制。由此可见,借助评弹组织视角的理论,既可形成对评弹组织整体的系统认识,又能避免就事论事的简单罗列和盲人摸象的孤立观点。本书以评弹界首个公营评弹团(上海评弹团)为研究对象,以该团成立的1951年至上海评弹界组织化完成的1960年为研究时限,通过架构评弹组织视角的理论,以解剖麻雀的方式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来研究该阶段的时代特征以及江南社会的变迁史。评弹组织视角的理论由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组织实践、组织权术五部分构成。组织结构视角关注在由单干私营到政府公营的组织化过程中,评弹艺人对自身命运的把握。即在梳理评弹界私营组织的基础上,笔者以上海评弹团为例,论述公营组织的思想来源、奋斗目标、成员变化、剧团缺陷及公营组织的推广情况等内容,来展示组织结构的变迁情况及时代特征。组织文化视角将着力点放置在组织化过程中评弹书目的建设上,在解放初期传统书目趋时更新及新编书目备受追捧局面形成之后,上海评弹团在整旧创新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即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演出形式由传统长篇向中短篇方向发展,演出内容由不完整的演出脚本向说表唱词等内容相对固定的演出剧本的转变,从而完成了该团文化形象的塑造。人力资源视角分为两个部分:对传统社会艺人的收入调节、对崭新社会艺人的培养操控。前者讲解单干的评弹艺人拆账制度的变迁概况,上海评弹团艺人工资制度的形成、调整及改革历程,即论述评弹艺人的收入由不固定的拆账制度向固定的工资制度的转变情况,以阐明组织化对艺人收入层面的影响。后者讲解评弹青年艺人的培养机制,即由跟班听书的技艺传承转变为集体教学的班级培训,以厘清组织化对艺人培养层面的影响。组织实践视角着力于评弹艺人在组织化过程中对于文艺演出要求的适应情况,即由追求艺术性到倡导政治性的转化。具体讲述国家借助文艺演出活动(如曲艺竞赛),并凭借上海评弹团的示范作用,加强对评弹艺人演出活动的管控力度,在评弹界组织化保障的基础上,成功将文艺演出转变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另外,与上述四个视角不同,组织权术视角并非限于某一固定领域,而是穿插于各个不同领域之中。这一视角关注于组织的领导集体或某一位领导个人,在组织结构的扭转、组织文化的塑造、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培养、组织实践的效能转换等方面,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调节和控制。由此可见,借助评弹组织视角的理论,既可形成对评弹组织整体的系统认识,又能避免就事论事的简单罗列和盲人摸象的孤立观点。
丛书简介:苏州评弹由评话与弹词两个曲种组成,兴起于明末清初,与苏州市民社会的繁兴同步。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从评弹与时代变迁间的互动关系出发,从评弹看江南社会,从江南社会看评弹,考察明清以来尤其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
|
關於作者: |
王亮,1984年生于山东潍坊,现就职于浙江理工大学。2004年,考入南昌大学历史系,初涉史学领域。2008年,保送南昌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走上专门史的研究之路。2011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攻社会文化史,2014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已在CSSCI等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并参与唐力行教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项目。
|
內容試閱:
|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曲种繁多,百花齐放,而苏州评弹是曲艺大花丛中的一对姐妹花。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出现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其间名家辈出,艺文荟萃,评弹艺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终于迎来了其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艺人个体成长往往面临来自外界的压力与挑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高社会地位、增强整体力量,艺人走向联合,成立行业组织。这些组织确实在创立行业规矩、联系书场业务、传承评弹艺术、对抗外界压力等方面作用巨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组织接受领导,得到改造,而单干艺人也与官方合作。在上海,先后建立起市级的国营评弹团和区级的集体评弹团,实现了由单干到集体的身份转变,完成了组织化的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