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NT$
340.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学者钱中文唯yi一本自传,透过这本自传,作者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
思想者自述文丛:
一群当代中国耳熟能详的人文名家;
一部多领域、多声部多重奏的文化交响;
一次思想界活化石般如椽巨笔们的倾情自述;
一场值得期待的群英荟萃的传记盛宴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思想者自述文丛中的一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学者钱中文唯yi一本自传,透过这本自传,作者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本书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学术研究的矢志不渝,对文学艺术和理论探索的热爱,更投射出其对现实和民族发展命运的关注。可以说,本书是钱中文的自传,也是那一代文人的思想史和精神史。
|
關於作者: |
钱中文,1932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长期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工作;曾任文艺理论室主任、《文学评论》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与召集人及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原理发展论》、《文学理论流派与民族文化精神》、《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新理性精神文学论》、《自律与他律》(合著)与《钱中文文集》4卷集;主编中译《巴赫金全集》7卷、《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36种等。《文学原理发展论》获中国科学院1977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优秀图书提名奖。论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
目錄:
|
序言----------------------------------------------------001
上篇青少年时期
第一章认祖归宗记
我的另一张身份证----------------------------00
第二章无产阶级与农家身世------------------------------0
务农人家-------------------------------------------0
日寇暴行,我差些被挑死--------------------------------0
私塾里背《赤壁赋》-----------------------------------0
洋学堂里的新功课----------------------------------0
两次失踪-----------------------------------------0
恐怖与反抗-----------------------------------------0
难忘的国旗课-------------------------------------0
我的第一次演讲: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0
第三章阅读、兴趣与转折-----------------------------------0
中学生活师恩即启蒙-------------------------------0
第一次没有领到稿费----------------------------------0
第四章青年时期-----------------------------------------0
听到《国际歌》的感受----------------------------------0
大年三十为华东军政大学去上海县招生---------------------0
第五章在北京--------------------------------------------0
中国人民大学琐忆------------------------------------0
收获与反思-----------------------------------------0
命运的转折-----------------------------------------0
第六章去莫斯科-----------------------------------------0
学习印象-------------------------------------------0
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与冲击-------------------------------0
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0
大跃进与我的学位论文的命运--------------------------0
中篇学术生涯
第七章我的文学理论的转向--------------------------------
专家云集的文学研究所---------------------------------
文学理论一次批判的激发---------------------------
我的白天的写作-----------------------------------
我的晚上的写作-----------------------------------
饥饿的夜读与外乡遇险---------------------------------
第八章劫难与拯救----------------------------------------
第九章我的第一次选择----------------------------------
渴望从非人走向人-------------------------------
文学所来了位新领导----------------------------------
18年后重见天日的小书稿-------------------------------
第十章第二次选择
学术个性的选择--------------------------------
第十一章第三次选择
寻找自我的思想探索--------------------------
第十二章与俄罗斯哲学家巴赫金的缘分----------------------
初识巴赫金--------------------------------------
结了不解之缘------------------------------------
第十三章旧地重游---------------------------------------
重新认识苏联文艺思想-------------------------------
人事全非在莫斯科大学----------------------------
与波斯彼洛夫一夕谈---------------------------------
在帕斯捷尔纳克旧居--------------------------------
第十四章师友情谊---------------------------------------
不可重复的何其芳先生------------------------------
蔡仪、唐弢与钱锺书先生剪影--------------------------
陈涌先生的坦诚------------------------------------
徐中玉先生的忧患意识------------------------------
蒋孔阳先生的大智与谦虚----------------------------
第十五章又见远山,又见远山
悼念童庆炳先生------------------------------
第十六章一场无妄之灾之后--------------------------------
第十七章一场小小的风波与进入《文学评论》------------------
第十八章我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20年------------------
第十九章文论已成燎原之势------------------------------
第二十章请进来与走出去----------------------------------
下篇学术圈内外
第二十一章文论取向激变与新阶段--------------------------
第二十二章在青年人中间--------------------------------
研究生与访问学者们丰富了我------------------------
给一位编外研究生写了29封信---------------------
给中学校友的信----------------------------------
第二十三章几则小故事-----------------------------------
遭遇《不列颠年鉴》--------------------------------
一个美丽的童话----------------------------------
一个悲伤的故事----------------------------------
感伤的旅行-------------------------------------
第二十四章永远的人伦之殇-------------------------------
第二十五章淡淡的侧影------------------------------------
第二十六章第二次没有领到稿费当今斯文扫地的长叹
----------------------------------------------
附录
钱中文主要著作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认祖归宗记
我的另一张身份证
2012年年初的一天晚上,在上海《文汇报》工作的钱汉东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他不久前与华东师大楼昔勇教授闲话时,偶尔谈到了我,楼教授提到了我是无锡人。在电话里,汉东先生自我介绍说,他是上海钱镠研究会的会长,这几年启动了钱氏宗谱的续修,还举行了一些祭祀活动。他说台湾的、海外的钱氏后裔这几年纷纷回到浙江认祖归宗,原有的无锡惠山的钱王祠,也已修复。据他所知,2006年无锡市的钱镠研究会开始续修钱氏宗谱,2010年出版了庚寅本《无锡钱氏宗谱》。后来发现这个版本有不少遗漏,需要进行补遗、续修,并问起我是钱氏几世孙,和无锡钱锺书先生有何关系。汉东先生告诉我,无锡钱镠研究会的秘书长是钱铮先生,负责无锡钱氏宗谱的补遗工作,他嘱我可与钱铮先生联系,并给了我联系方式。
我和汉东先生素昧平生,无疑是因为宗亲关系,引起了他的注意,承蒙他的好意,告诉了我无锡正在续修钱氏宗谱的消息,这事使我很是高兴。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人们经历了一场一场的灾祸之后,在短暂的喘息间隔之中,会不断地拷问自己: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如果在历史哲理的大视野中思考,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容易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所以人常常会陷入自己生存的迷茫与痛苦之中,产生着各种学说与主义。但是降格以求,我是个姓钱的具体的人,我是应该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吧,可是由于几十年来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肆虐,我竟丢失了我与无数亲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对自己的老根罔无所知,我丢失了我的另一张身份证了!
我很快和无锡的钱铮先生取得了联系,他说我的这次通话非常及时,巧得很!原来无锡钱氏宗谱的修谱工作,已停顿一百多年,这次顺应民意,经过几年时间修补,已于2008年印刷出版。后来因为发现遗漏较多,未曾上谱的宗亲呼声很高,于是决定再搞一个修补本。如今修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即将付印,再晚一些时间,新版本就定型,错过这次机会就难以补进新谱,而下次就不知要等到什么年月了!然后钱铮先生问我是无锡钱氏什么支系、几世孙,我一下感到茫然,真是道不明来说不清。他又问起了我和钱锺书先生的关系,我和钱铮先生说了我以前的猜测,即我听说锺书先生好像是三十二世孙,我与他的年龄差二十多岁,大概比他小一代,可能是三十三代吧!钱铮说这不能作准,要凭实际材料,才能确认在钱氏族系中的位置。这一要求使我极其为难,钱铮先生明白我的难处,但希望我早日给他一个回音。
0
0
说到无锡钱氏宗谱,其实我老家原有一部。20世纪50年代初期,政府号召要破除宗法迷信,打击封建势力,要求老百姓凡家里藏有家谱的一律要销毁;说亲不亲,阶级亲,封建迷信害死人。我记得家里的一部家谱有几十册,是浅黄色的宣纸木刻本,备有一只深棕色的木板箱子收藏的,谱箱上方是一块活动的插板,箱口三面有槽,长约三十五厘米,宽约二十五厘米,高约五十厘米。父亲是个胆小的人,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硬让他把家谱当作迷信物品,在烧饭时一把一把地当作引火物烧了,这可真是买椟还珠变成留椟砸珠的新故事了!于是留下的那只谱箱就归了我,我把花了几年时间买到的几十册武侠小说装到谱箱里面,这样不少来去无踪的侠客,竟成了谱箱的新主人了!1951年8月,我去了北京上学,穷得四年大学毕业后才得到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发现谱箱还在,可那些武侠小说却全无踪影。问了父母姊弟,全说不知道此事,估计几十册书全被偷走,侠客们也远走高飞,可现在要我理出我的谱系,真可是为难极了!
我把修谱一事和这个难处告诉了在上海的弟弟,他和我一样,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他说,既然入谱要有家庭的具体材料证明,那么不知无锡街道派出所里会不会存有父亲的档案材料,倒是可以一试的。这可是个好主意。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小本经营很快破产,没有工作单位,历尽坎坷,穷极潦倒,精神压抑,生存艰辛。我们想他生前在各种运动里肯定写过不少交代材料,可能存放在当地的派出所里,也未可知。但哪个派出所是管他的呢?况且现在城市街道的面貌变化极大,拆旧盖新,即使知道是哪个派出所,写信去问询这种与他们毫无利害关系的事,谁会来替你查证呢?同时又想,文化大革命大乱时期,别说区区的派出所了,就是堂堂的市、县党政机关也受到冲击,材料丢失是很普遍的现象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