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谈方论药小丛书:中医方剂讲用》按照现代方剂学分类方法,分为解表、泻下、和解等17类,每方均按组成用法配伍点晴证治说略和研用心得四项予以解读。
方剂之所以效于单味药,一在组成,二在用量,因此每方均参照本科方剂学教材,在组成用法中标注传统剂量与现行剂量,传统剂量仅选录《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其他部分方的量标于括号内,现行剂量及用法则注于其后。为了突出制方人的学术思想和遣药组方特色,设置配伍点睛,从方解和药物交叉作用,阐述了本方的组成原旨及配伍特点。证治说略扼要说明该方功能、主治症及某些适应证。部分参考资料来自王世民教授的《实用中医方药手册》第3版。研用心得综述对该方的运用、同类方的比较及方中某些药物的深层理解,体现了印会河先生药无论其贵贱,能治病就是好药;方无论其大小,能对症就是好方的内涵。《谈方论药小丛书:中医方剂讲用》按照现代方剂学分类方法,分为解表、泻下、和解等17类,每方均按组成用法配伍点晴证治说略和研用心得四项予以解读。
方剂之所以效于单味药,一在组成,二在用量,因此每方均参照本科方剂学教材,在组成用法中标注传统剂量与现行剂量,传统剂量仅选录《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其他部分方的量标于括号内,现行剂量及用法则注于其后。为了突出制方人的学术思想和遣药组方特色,设置配伍点睛,从方解和药物交叉作用,阐述了本方的组成原旨及配伍特点。证治说略扼要说明该方功能、主治症及某些适应证。部分参考资料来自王世民教授的《实用中医方药手册》第3版。研用心得综述对该方的运用、同类方的比较及方中某些药物的深层理解,体现了印会河先生药无论其贵贱,能治病就是好药;方无论其大小,能对症就是好方的内涵。
2005年金秋,我曾将《谈方论药小丛书:中医方剂讲用》的部分章节请王绵之教授指正,王老过目后说,虽因体力不佳,未能逐句审阅,但你的治学精神很好,这种体例有新意。得到国医大师的支持,更坚定了我完成这项工作的信心。在整理过程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周艳杰编审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为我作嫁衣,真乃良师也!恩师王世民教授亲自指点并赐序,为是书增色添彩,又承蒙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题词祝贺,在此谨致谢忱。
|
目錄:
|
第一章 解表剂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桑菊饮
银翘散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竹叶柳蒡汤
柴葛解肌汤
败毒散
麻黄附子细辛汤
加减葳蕤汤
新加香薷饮
第二章 泻下剂
大承气汤
黄龙汤
麻子仁丸
济川煎
温脾汤
十枣汤
舟车丸
疏凿饮子
第三章 和解剂
小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达原饮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
半夏泻心汤
第四章 清热剂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普济消毒饮
凉膈散
黄连解毒汤
清瘟败毒饮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泻白散
清胃散
泻黄散
玉女煎
芍药汤
黄芩汤
白头翁汤
六一散
桂苓甘露饮
清暑益气汤
青蒿鳖甲汤
当归六黄汤
秦艽鳖甲散
第五章 温里剂
理中丸
吴茱萸汤
小建中汤
四逆汤
参附汤
黑锡丹
当归四逆汤
第六章 补益剂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炙甘草汤
八珍汤
龟鹿二仙胶
泰山磐石散
七宝美髯丹
大补阴丸
虎潜丸
一贯煎
六味地黄丸
左归饮
肾气丸
第七章 固涩剂
玉屏风散
牡蛎散
九仙散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金锁固精丸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理血剂
第十章 治风剂
第十一章 润燥剂
第十二章 祛湿剂
第十三章 祛痰剂
第十四章 安神剂
第十五章 消导化积剂
第十六章 驱虫剂
第十七章 痈疡剂
附方名索引
|
內容試閱:
|
《谈方论药小丛书:中医方剂讲用》:
杏仁是针对喘而用的,上用麻、桂均为发泄之药,是向上向外的。肺气上逆而喘,麻黄的发汗是上行而散,表邪得散,肺气以通,咳喘自平。但在肺气不宣、表邪未解之时,只有用降气的杏仁来辛开苦降。杏仁善降喘逆,行滞气,开闭塞,消痰饮,为止咳平喘之要药,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止咳平喘作用显著,助麻、桂以逐邪,是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润肺止咳,配麻黄可增强宣肺平喘之力,伍桂枝有辛甘通阳之功,并缓麻、桂彪悍之性,使无过汗伤正之弊,调和诸药,故为使药。又由于方中麻、桂向上,杏仁向下,一上一下,可调和气机。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四药相合,堪称主、辅、佐、使之典范,共收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之效。
本方配伍特点:麻、桂相合,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邪以行血滞,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
【证治说略】本方是一个发汗解热剂,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由于味辛性温,发汗作用较强,所以一般多用于冬季风寒感冒证体格较强健者,适用于风寒外感表实证。
本方近年来的临床运用主要取其宣肺发表、平喘止咳的作用,如冬季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本方也可用于治疗水肿、湿痹。因其不但能发汗解表,也能利小便,通过发汗驱除水分,使水湿之气得以排除。
本方为辛温解表峻剂,不可误用于风热表证。
现代研究证明,麻黄汤不仅有发汗、平喘的良好作用,还有明显的抗过敏功能,所以也可用于皮肤疾患的治疗。其根据是《内经》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和发表不远热的原则。利用它辛温发汗的功能,用于治疗皮肤划痕症和荨麻疹,如头面、手足出现的淡红或苍白色的风团,每遇风寒则皮损加重,瘙痒等并发;还有人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亦取得很好的疗效。
【研用心得】本方立法严谨,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该方虽然药味简要,但具有强大的发散风寒、透发营卫、平喘止咳作用。主要是对太阳伤寒表实证而设。因此,凡属风寒感冒、肌表无汗、咳嗽或喘者,用之确为有效良方。历来称之为发汗峻剂。同时,俗有细辛不过钱之说,往往使医者对本方敬而远之,畏而不用。其实本方性质平和,并非传说的那样厉害。根据临床观察,如果用麻黄9g,对一般感冒患者来说,若不加衣被再喝点热开水,往往达不到发汗的目的。用治感冒一般汗出即可,不必过汗。若大汗淋漓,则病不解。对于体虚正弱的患者,考虑麻黄量不应大,防止大汗亡阳。
我常用此方去桂枝加苏子10g,炒莱菔子10g,炒白芥子6g,半夏10g,橘红12g,茯苓15g,用于治湿痰盛、白痰多、气逆脉滑的胸闷气喘证,每多取效。咳多者可酌加紫菀、枇杷叶各10g。
桂枝汤与本方均为服后取出微汗,但二者主治截然不同。桂枝汤主治头痛、恶寒发热、身有汗、脉象浮而缓的风寒表虚证;而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一虚一实,不可混淆。服桂枝汤约半小时后,须喝热稀粥一小碗以助药力,而使涔涔汗出。服麻黄汤后则须多盖衣被,温覆取汗,不必喝稀粥。桂枝汤中须有生姜、大枣辛甘相助,麻黄汤则不用姜、枣,免妨麻、杏之力。生姜偏于横散肌表,反碍麻黄之迅速升散全身;大枣味甘易腻膈,妨碍杏仁之肃降而不利于治喘。
服麻黄汤后,必须多盖些衣被而取微汗,仲景称此为温覆取汗法。取汗后,如汗出、发热仍不退者,则不可再用麻黄汤,可改服桂枝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