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NT$
254.0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旅游学概论(第2版)山西省特色专业支撑教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规划教材,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山西省优势专业支撑教材。
《旅游学概论(第2版)山西省特色专业支撑教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教材》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准确定位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从专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基本和*必需的内容,着眼于实际应用,并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旅游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力求通俗易懂,与时俱进。《旅游学概论(第2版)山西省特色专业支撑教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突出综合实训,重在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旅游学概论(第2版)山西省特色专业支撑教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旅游行业人员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用书。
|
目錄:
|
第一章 旅游学导读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点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第五节 旅游学科体系和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旅行和发展
第二节 近代旅游的发展和旅游业的诞生
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发展
第四节 后现代旅游的发展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的传统概念
第二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第三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第四节 旅游者类型划分及其需求特点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认识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章 旅游业
第一节 旅游业概述
第二节 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第三节 旅行社业
第四节 饭店与住宿业
第五节 旅游交通业
第六节 旅游产品
第六章 旅游市场
第一节 旅游市场概述
第二节 旅游市场细分
第三节 全球国际旅游市场
第四节 中国旅游市场
第七章 旅游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旅游的经济影响
第二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三节 旅游的环境影响
第八章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旅游组织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
第一节 旅游组织
第二节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
內容試閱:
|
《旅游学概论(第2版)山西省特色专业支撑教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一)旅游的消费属性
人生的活动包括两个基本领域: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生产领域肩负着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的使命,而消费活动是出于维持个体生存、保证劳动能力的再生产乃至实现个人社会发展等目的而对生产活动成果的耗用(在这里,不能因为旅游具有恢复或生产一个人的劳动能力的功能而把旅游看作生产行为,错误地置换生产和消费的真实内涵)。旅游在其全过程中既不为社会也不为旅游者个人创造任何外在的可供消费的资料,相反,却吞噬着旅游者以往的积蓄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即使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如仅限于个人的流连山水,陶醉于大自然(而非人工化)的美的恩赐,他也是在消磨本可以用来创造财富的生产时间。所以,旅游无疑是消费行为,不是生产行为。
由于旅游是从人的生命波谱中截取的一个波段,因此旅游消费不会完全超脱于一般的日常消费,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日常消费。然而,从消费的导向和构成以及各部分的意义上看,旅游消费确有大不同于日常消费之处,突出地表现在重视精神内容、追求愉悦体验,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日常生活消费的畸变,而这些均决定于旅游的本质规定性以及旅游所具有的外部特征。
(二)旅游的休闲属性
如果把旅游置放到劳动与休闲的框架当中衡量的话,那么,旅游是一种休闲,而不是工作,不是劳动。旅游所具有的休闲属性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1.旅游的目的表现为借助各种可以娱情悦性的活动达到愉悦体验
这显然区别于为谋生而进行的劳动,也不同于为维持生存而必须从事的活动,如睡眠、吃饭、操持家务等,与出于社交目的而进行的应景往来也有区别。在旅游的全过程中,总是随意性自娱的目的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表现出与一切休闲行为相一致的基本品性。
2.旅游是发生于自由时间或余暇的行为
自由时间的规定性是厘定旅游与其他一些旅行现象的界限的一个关键性的尺度。与其他休闲方式相比,旅游在使用自由时间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要求用于旅游的自由时间的相对完整性。
自由时间有四种存在状态,即每日余暇、周末公休日、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每日余暇虽可用于娱乐和休息,但因其过于短暂和零散而不可用于旅游。周末公休日是现代社会经常的、稳定的短期休假日,适合于近距离旅游。尤其是目前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我国从1993年5月开始实行),2天的自由时间对于拥有发达的交通系统的社会来说,足可以使旅游者到相当远的地方去旅游了。公共假日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节假日,分布在一年中的几个时期,一般为时较短,而且又多有传统活动内容的约束,因此限制了人们外出旅游;但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公共假日用于旅游的趋势也在明显增加。带薪假期是大规模推动度假旅游的基本自由时间形式。随着各国陆续颁布有关的法律,公民享有的法定带薪假期不断增多,带薪假期也就成了人们外出旅游的绝好时机。
3.从旅游的活动构成上看,旅游这种休闲行为实际上又是众多的休闲活动的再组合
换言之,旅游是生活的休闲阶段。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期间,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满足生理需要的活动之外(实际上这些活动也都有闲极无奈的色彩),所有其他活动都几乎是休闲行为,包括观光、游览、与人交往、看电视、听广播和音乐、阅读书报、聊天、室内消遣、体育锻炼、观看节目演出、参加俱乐部活动等。与日常休闲行为相比,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休闲行为的特殊性就体现在旅游的异地性当中。换言之,旅游这种休闲活动与日常休闲活动的差异在于,旅游休闲被嵌入一种完全新奇、异样甚至陌生的美好环境当中。这种异地性的嵌入,使某种休闲活动变成了旅游,获得了不同于日常休闲的品质,即旅游的品质。
(三)旅游的社会属性
以往人们在分析旅游的性质时,主要强调它具有经济属性,或充其量认为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种判断的依据是旅游全过程中所离不开的消费(支付)行为。
但判断一种现象所具有的性质,必先认识现象本质的规定。经济对于旅游这种本质上属于个人的审美与愉悦体验范畴的现象只是一种外部支持条件,却不是内在本质构成。没有这种经济上的外部支持,仍可以有旅游,否则就无法解释古人靠两腿的推动而旅游,今人靠自制的或早先购人以备他用的交通工具外出旅游的情形。如果认定旅游本质上具有经济的属性,那么它就必须是旅游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而事实上却不是。
旅游的社会属性的存在不仅因为审美意识作为旅游的前提条件而存在,而且,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旅游需要还表现为受时代的强烈社会影响所具有的特征。例如,中国古代的旅游就好像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折光镜,在这面镜子里,或隐或现地反映出时代文化的影子,或强或弱地袒露着中国文化的灵魂。先秦的朦胧,魏晋的颓废,隋唐的高昂,明清的恬静,以至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追逐3s和今天普遍倡导的生态旅游,无不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在旅游价值观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源当然不是经济的,而是社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