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茶叶边疆

書城自編碼: 304523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 者: 周重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27700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NT$ 1520.0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NT$ 458.0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NT$ 1112.0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NT$ 398.0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NT$ 352.0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NT$ 968.0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NT$ 19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8
《 茶墨相 》
+

NT$ 368
《 中国茶密码 》
+

NT$ 420
《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
+

NT$ 293
《 千利休:无言的前卫 》
+

NT$ 374
《 喝茶慢 》
+

NT$ 324
《 茶路天涯:台湾茶第一堂课 》
編輯推薦:
在勐库,除了茶,可经营的东西很少,茶是生意,更是生活。勐库茶园里有生生不息的种茶人、制茶人、卖茶人,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迈进。
很多勐库茶人的格局在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从商业的角度看勐库,还在考虑如何保护和经营好这个地方。
时代瞬息万变,茶业代代相传。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做我们该做
的事情。茶路上会有我们的足迹。
內容簡介:
1935年,双江先贤彭桂萼先生感慨道,像双江这样的边地情形,我们居然不如外国人知道得透辟,写边地问题,反而要去参考外国人写的书。 于是他写下了《双江一瞥》与《双江茶业》。 80年后,我们有感于此,写下了《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
關於作者:
周重林 :著名茶人、茶文化学者,主要作品有《茶叶战争》、《茶叶秘密》、《茶叶江山》 与《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等。他创办的自媒体《茶业复兴》是茶界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之一。 2014年,入选《生活》月刊文艺复兴百人集。2015年,获得《中华合作时报》新 媒体营销推广个人奖。2016年,获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兴文强茶杰出贡献奖。
杨绍巍:籍贯云南临沧, 毕业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编导专业, 现任云南双江津乔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2008起专注茶叶事业, 打造出概念原创茶作品和津乔独特的品牌文化, 长期致力于推崇现代茶尚生活。
内容简介:
1935年,双江先贤彭桂萼先生感慨道,像双江这样的边地情形,我们居然不如外国人知道得透辟,写边地问题,反而要去参考外国人写的书。 于是他写下了《双江一瞥》与《双江茶业》。 80年后,我们有感于此,写下了《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
周重林 :著名茶人、茶文化学者,主要作品有《茶叶战争》、《茶叶秘密》、《茶叶江山》 与《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等。他创办的自媒体《茶业复兴》是茶界影响力最大的自媒体之一。 2014年,入选《生活》月刊文艺复兴百人集。2015年,获得《中华合作时报》新 媒体营销推广个人奖。2016年,获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兴文强茶杰出贡献奖。
杨绍巍:籍贯云南临沧, 毕业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编导专业, 现任云南双江津乔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2008起专注茶叶事业, 打造出概念原创茶作品和津乔独特的品牌文化, 长期致力于推崇现代茶尚生活。
内容简介:
1935年,双江先贤彭桂萼先生感慨道,像双江这样的边地情形,我们居然不如外国人知道得透辟,写边地问题,反而要去参考外国人写的书。 于是他写下了《双江一瞥》与《双江茶业》。 80年后,我们有感于此,写下了《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

图书卖点:
在勐库,除了茶,可经营的东西很少,茶是生意,更是生活。勐库茶园里有生生不息的种茶人、制茶人、卖茶人,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迈进。很多勐库茶人的格局在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从商业的角度看勐库,还在考虑如何保护和经营好这个地方。
时代瞬息万变,茶业代代相传。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做我们该做
的事情。茶路上会有我们的足迹。
目錄
1.勐库,因茶而荣
005 一座茶香弥漫的小城
009 匠作空间:一饼普洱茶的诞生
019 华侨农场:这里有茶叶江山,更有家国情怀
024 勐库大叶种的来历
038 勐库大雪山:所有的爱茶人,都应该来这里朝圣
2.勐库茶叶地图 从东半山到西半山
064 那赛:勐库十八寨的入口
074 那蕉:每一片茶叶都有它的源流
096 坝糯:我们为什么要养藤条茶
118 正气塘: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
132 丙山:熟人社会,茶叶梦想
152 公弄:生活已经如此诗意,何须再去远方
168 小户赛:她们把历史穿在身上
188 大户赛:大雪山脚下的茶叶秘密
210 豆腐寨还是斗虎寨222 冰岛村:一个村落的茶叶传说
232 东弄:不同时代,不同流变,唯有茶在传承
246 忙波:曾经的皇家贡茶
3.勐库茶之趣
255 为什么拉祜族村寨会有村中古茶园?
260 从雷响茶到功夫茶
268 三生有幸,三生藤条
270 春茶季,你不知道的茶山规律
274 勐库茶,你会泡吗?
278 如何泡好一杯冰岛茶
280 纯料还是拼配
284 熟茶:普洱茶的济世之本
288 一饼茶的时间旅行,每个人的十二春秋
299 后记:我们能不能低到泥土里?
301 附录:勐库茶叶大事记
303 创作人
內容試閱
茶,就是人传递人

我出生在边陲小城双江县,记得小时候家里大人们喝的是一种产自勐库的绿袋袋包装的茶,勐库两字在我的脑海中代表的就是茶。2004年,普洱茶业已经开始复兴,那年,我到上海念大学。走时,父母拿了几盒饼茶给我,说:这个茶很好,带些去吧,也给老师尝尝。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普洱茶。
2008年我毕业那年,父亲建好了茶厂,开始制作普洱茶。同年5月,还在上海的我帮着设计了一款叫百年老树的茶饼包装。我大学的专业是影视编导,毕业时的我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在影视这条路上发展,彼时,一个茶叶的门外汉,竟设计出了一种在当时标新立异的简约风格的包装。那年年底,我的父亲来上海参加茶展,会上我跟着他一泡一泡地品茶,听着他与客人交流,我也现学现卖,努力地做销售,嗓子都哑了,但茶也奇迹般地全被上海客人买光了。初次与茶接触,我感觉还不错。
2009年春节前夕,父亲提议让我回云南做茶,他很理解我的纠结,跟我说先试试看,不喜欢再回上海。或许冥冥中就有安排,我一周后回到了云南。

我第一次去的茶山是西半山的小户赛和东半山的坝糯,那里的古茶树和我小时候在学校看到的茶树完全不一样,在现场看与从图片上看到的感觉也完全不同,现场很让人震撼 哪怕是一个像我这样在云南土生土长的娃,念了二十多年的书,还是感觉我不够了解这片土地。我带着相机,用快门记录下了一些影像。
父亲是一个十分认真的人,他以前做开发、做建筑,别人最怕听到他说的一个词恐怕就是返工了。做茶也一样,他一直亲力亲为,亲自跑茶山、选鲜叶、与人交流加工技术。记得在 2009年,有一批茶杀青过了一点,他就坚持这批茶不能做成茶品,因此我们那年的茶品少了很多。
这几年我走的茶山,不如父亲走的十分之一多。刚入行的时候,我不懂茶,对生产总会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和要求,父亲总是耐心与我探讨,并与我一起研究最佳方案。父辈的经验让我在茶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就像这次编写这本书,他为我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父亲负责做茶,我负责建立品牌与开拓市场,我们两代人做的事情不一样,但理念是一致的:专注一事,扎实经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茶业更加了解和热爱,一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很多如子期般的茶友。对我来说,把茶做好已不单是职业、爱好,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没有父辈的言传身教,我觉得我这样的年轻人很难在短时间把茶做到今天的样子。茶,就是人传递人。
说茶,离不开这片土地。勐库茶的品质世界一流,但长期作为原料输出地,勐库在外界的知名度却并不高。很多人或许都喝过勐库茶,却不一定知道那是勐库茶。在冰岛茶大放异彩之前,这里各村寨的名气都不大。冰岛、大雪山、藤条茶的名气和品质均突出,勐库茶是整体品质不错,这里茶叶整体均价为全云南省乡镇之最。在业内,勐库茶三个字几乎是一种品质的象征。一直坚守这片土地,是多年来父亲和我的坚持,虽然其他地方也有好茶,但我们一直没有跨出临沧。常听父亲说:我们勐库茶茶气足,又耐泡,就是最好的茶了。因为了解勐库茶的魅力,我们希望展现它最好的一面。通过多年的耕耘,很多茶友认识了勐库大雪山、邦界、那蕉、懂过、四排山也喝到了藤条茶、勐库熟茶。作为当地人,我们也在用原创的茶品诉说着这里的茶 这也是人文的一部分吧!
勐库有山有水,东、西半山在勐库河两岸隔河相望,茶文化和种植文化既有大区域的统一,也有小区域的个性化发展。在有 2700年历史的勐库大雪山的野生古茶园里,有融入茶农智慧结晶的藤条茶,柔中带刚的冰岛茶这片土地将许多茶叶的极致魅力融合在了一起,底蕴深厚、魅力无穷;这里多民族共生,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地方;这里没有被过度开发,但也不乏良好的商业传统;这是一个充满潜力且可以持续发展的地方。因为茶,这里让人更加向往。

勐库茶是非常经典的,作为幕后英雄,勐库或许永远不会站到台前,但勐库作为核心普洱茶产地的地位永远不会变。土壤在传承,茶园在传承,技艺在传承,茶的口感在传承。勐库茶,代表了当代茶人对茶山的认识,通过做茶,我们知道了如何表达勐库,也让我们对这个产地有了更深的感情。因为,这里有我最早的味觉记忆。
津乔与茶业复兴从 2014年开始合作,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2015年 4月,我们联合举办了一个比较接地气的勐库茶叶论坛,邀请了茶农参加,论坛规模不大,但是代表了我们做事、做茶的视角。这本书也酝酿已久,我们在等待这个机会,希望大家能看到勐库这块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受到这个茶叶产地当下的状态。 在勐库,除了茶,可经营的东西很少,茶是生意,更是生活。勐库茶园里有生生不息的种茶人、制茶人、卖茶人,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迈进。
很多勐库茶人的格局在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从商业的角度看勐库,还在考虑如何保护和经营好这个地方。

时代瞬息万变,茶业代代相传。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茶路上会有我们的足迹。

茶,就是人传递人

我出生在边陲小城双江县,记得小时候家里大人们喝的是一种产自勐库的绿袋袋包装的茶,勐库两字在我的脑海中代表的就是茶。2004年,普洱茶业已经开始复兴,那年,我到上海念大学。走时,父母拿了几盒饼茶给我,说:这个茶很好,带些去吧,也给老师尝尝。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普洱茶。
2008年我毕业那年,父亲建好了茶厂,开始制作普洱茶。同年5月,还在上海的我帮着设计了一款叫百年老树的茶饼包装。我大学的专业是影视编导,毕业时的我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在影视这条路上发展,彼时,一个茶叶的门外汉,竟设计出了一种在当时标新立异的简约风格的包装。那年年底,我的父亲来上海参加茶展,会上我跟着他一泡一泡地品茶,听着他与客人交流,我也现学现卖,努力地做销售,嗓子都哑了,但茶也奇迹般地全被上海客人买光了。初次与茶接触,我感觉还不错。
2009年春节前夕,父亲提议让我回云南做茶,他很理解我的纠结,跟我说先试试看,不喜欢再回上海。或许冥冥中就有安排,我一周后回到了云南。

我第一次去的茶山是西半山的小户赛和东半山的坝糯,那里的古茶树和我小时候在学校看到的茶树完全不一样,在现场看与从图片上看到的感觉也完全不同,现场很让人震撼 哪怕是一个像我这样在云南土生土长的娃,念了二十多年的书,还是感觉我不够了解这片土地。我带着相机,用快门记录下了一些影像。
父亲是一个十分认真的人,他以前做开发、做建筑,别人最怕听到他说的一个词恐怕就是返工了。做茶也一样,他一直亲力亲为,亲自跑茶山、选鲜叶、与人交流加工技术。记得在 2009年,有一批茶杀青过了一点,他就坚持这批茶不能做成茶品,因此我们那年的茶品少了很多。
这几年我走的茶山,不如父亲走的十分之一多。刚入行的时候,我不懂茶,对生产总会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和要求,父亲总是耐心与我探讨,并与我一起研究最佳方案。父辈的经验让我在茶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就像这次编写这本书,他为我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父亲负责做茶,我负责建立品牌与开拓市场,我们两代人做的事情不一样,但理念是一致的:专注一事,扎实经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茶业更加了解和热爱,一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很多如子期般的茶友。对我来说,把茶做好已不单是职业、爱好,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没有父辈的言传身教,我觉得我这样的年轻人很难在短时间把茶做到今天的样子。茶,就是人传递人。
说茶,离不开这片土地。勐库茶的品质世界一流,但长期作为原料输出地,勐库在外界的知名度却并不高。很多人或许都喝过勐库茶,却不一定知道那是勐库茶。在冰岛茶大放异彩之前,这里各村寨的名气都不大。冰岛、大雪山、藤条茶的名气和品质均突出,勐库茶是整体品质不错,这里茶叶整体均价为全云南省乡镇之最。在业内,勐库茶三个字几乎是一种品质的象征。一直坚守这片土地,是多年来父亲和我的坚持,虽然其他地方也有好茶,但我们一直没有跨出临沧。常听父亲说:我们勐库茶茶气足,又耐泡,就是最好的茶了。因为了解勐库茶的魅力,我们希望展现它最好的一面。通过多年的耕耘,很多茶友认识了勐库大雪山、邦界、那蕉、懂过、四排山也喝到了藤条茶、勐库熟茶。作为当地人,我们也在用原创的茶品诉说着这里的茶 这也是人文的一部分吧!
勐库有山有水,东、西半山在勐库河两岸隔河相望,茶文化和种植文化既有大区域的统一,也有小区域的个性化发展。在有 2700年历史的勐库大雪山的野生古茶园里,有融入茶农智慧结晶的藤条茶,柔中带刚的冰岛茶这片土地将许多茶叶的极致魅力融合在了一起,底蕴深厚、魅力无穷;这里多民族共生,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地方;这里没有被过度开发,但也不乏良好的商业传统;这是一个充满潜力且可以持续发展的地方。因为茶,这里让人更加向往。

勐库茶是非常经典的,作为幕后英雄,勐库或许永远不会站到台前,但勐库作为核心普洱茶产地的地位永远不会变。土壤在传承,茶园在传承,技艺在传承,茶的口感在传承。勐库茶,代表了当代茶人对茶山的认识,通过做茶,我们知道了如何表达勐库,也让我们对这个产地有了更深的感情。因为,这里有我最早的味觉记忆。
津乔与茶业复兴从 2014年开始合作,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2015年 4月,我们联合举办了一个比较接地气的勐库茶叶论坛,邀请了茶农参加,论坛规模不大,但是代表了我们做事、做茶的视角。这本书也酝酿已久,我们在等待这个机会,希望大家能看到勐库这块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受到这个茶叶产地当下的状态。 在勐库,除了茶,可经营的东西很少,茶是生意,更是生活。勐库茶园里有生生不息的种茶人、制茶人、卖茶人,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迈进。
很多勐库茶人的格局在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从商业的角度看勐库,还在考虑如何保护和经营好这个地方。

时代瞬息万变,茶业代代相传。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茶路上会有我们的足迹。


勐库大叶种的来历
勐库茶、勐库种、勐库味,要谈勐库茶,绕不开勐库种。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内容,仅仅是提出一些假设,从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勐库大叶茶。《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志》第240页第九章茶叶,开篇第一个部分讲的就是勐库大叶茶。双江勐库大叶茶是全国优良茶叶品种之一勐库大叶茶为有性品种,茶树籽种纯度高达 80%,是国内茶叶品种资源少有虞富莲撰文,赞誉勐库大叶茶是云南大叶品种的正宗。
这一段记载有很多关键信息,稍后解读,我们现在翻一页,在242页,第二节种植部分,有这么一段记载。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勐库冰岛李三到西双版纳行商。看到那里农民种茶,路过六大茶山拣得部分茶籽带回。到大蚌渡口过筏时被关口检查没收。勐勐土司罕廷法得知后,第二次派李三、岩信、岩庄、散琶、尼泊 5人到西双版纳引种。回来时用竹筒作扁担,打通竹节,将茶籽装入竹筒内,带回 200多粒茶籽,回到冰岛培育试种成功150多株。经繁殖发展,清朝至民国初,逐渐扩大到坝卡、懂过、公弄、邦改、邦木、邦协、勐库、勐勐等地,其他地区有零星种植。土司时期,茶叶已成为土司向农民派捐的重要物资之一。
资料铺陈暂告一段落。
关于勐库种来源的几种主流说法
首先,自不必说,就是县志上所记载的古六山引种说。这种说法值得推敲之处在于,为何表现如此优秀的勐库大叶茶在其原产地古六山难得一见?
第二种说法,我在邦改考察时听到了缅甸腊戌引种说,其过程与县志记载几乎一样,只是引种地从西双版纳变成了腊戌,而最早开展种植的地方从冰岛变成了邦改。关于这个说法我需要补充一点,在2014年末,我在佤邦做过一次考察,见到了至少三块连片的老茶园,相当多的茶树的树干直径超过 20cm,据推测应该是当地处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留下的茶园。其品种,正是勐库大叶茶。
第三种说法,整个无量山的主要茶产区,如景东、景谷等地,都是以勐库大叶茶为主要品种,樊绰的《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因此这其中会不会有某种联系?此外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此处不一一列举。这三种说法都可以称为引种说,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雪山原生说。
在勐库西半山的邦马大雪山里有一片野生茶园,面积超过12000亩,其中分布着大量野生茶,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密度最大、分布最广、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由于这个原因,也有人猜测这块土地可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处。但是野生茶的品种却是大理种,与栽培型的勐库大叶茶在性状上有很大差别。
这就是勐库大叶茶来源的几种说法,到现在,肯定还有人各执一词,发生争执。寻根溯源是我们做学问的一个特色。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茶种来源传说的其他价值
大理茶虽然也是可食用可品饮的茶,但是由于多酚含量低、叶质硬、不易加工,并且有微毒等问题,渐渐被先人放弃,而沦为野生茶。但人类尚未发现栽培型大叶种茶树之前,大理茶应该也有过一段被人类饮用的历史。在西半山考察时,听当地人说,邦马大雪山上有一条废弃的茶马古道,可以直通缅甸。下面这段是我想象的:
当时的茶马古道贯通了无量山与东南亚,各个民族进行着各种交流,而茶叶必然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茶籽在古道上不断流通与播种。由于茶马古道增加了原始的大理茶品种之间的有性交流机会,使得其基数变大,变异个体增加,其中一种变异使得叶子变大变软,不适应高海拔原始森林环境而导致难以生存。但有几颗种子被水流带出了高山,滞留在了低海拔的河沟边,这里水分充足,气候温暖,大叶子导致蒸腾变多,完全能维持生存。就这样,第一株栽培型大叶种茶树出现在了世界上。之后,一个马帮的兄弟发现了一片叶背长绒毛的怪茶,这种茶滋味足,容易加工,而且吃起来口感更好,相对吃多点也不会不舒服。再之后,大理茶的栽培历史就结束了,叶背长绒毛的怪茶成了主流的茶树,这就是今天栽培型云南大叶种的始祖。
我在第二节和本节的两个假设中,推演出勐库大叶茶的起源地,其实是茶马古道。是人类商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勐库大叶茶。

元江糯茶与勐库大叶茶的类比
勐库大叶茶其实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品种,而是一种文化认同,当地人认同这种叶形大的茶树,认为其品质好,就称其为大叶茶,外地人则称其为勐库大叶茶。
我们可以用元江糯茶来做类比。肖时英先生在1956年到元江猪街考察糯茶,发现各家茶地的糯茶形态各不相同,但可以找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村民都认为,自己家最好的那几株茶就是糯茶。可见元江糯茶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概念,并不具备品种学意义的名称。勐库大叶茶显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但是随着品种纯度的提高,性状的逐渐统一,这个名称渐渐具备了更具象的含义,于是勐库大叶茶
成为勐库大叶种。所以,是文化观念造就了品种,而不是基因造就了品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