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NT$
332.0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NT$
403.0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NT$
398.0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NT$
305.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NT$
500.0
《
财富、战争与智慧——二战股市风云录
》
售價:NT$
602.0
《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
售價:NT$
403.0
《
汉字学理与小学汉字教学
》
售價:NT$
408.0
|
編輯推薦: |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运动,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健身群众的喜爱,被国务院列为全民健身计划重点推广项目。旧传太极拳是仙人张三丰创立,将太极拳与内丹修炼紧密结合。炼内丹需练太极,练好太极须要炼内丹。本书选编《太极炼丹秘诀》《道术汇宗》《武术汇宗》《黄庭要道》《灵宝源流》《太极拳谱》《太极功》等七部资料,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深受太极拳和丹道爱好者的重视。
|
內容簡介: |
旧传太极拳是道人张三丰创立,将太极拳与内丹修炼紧密结合,作为丹道修炼的筑基功之一。在拳势中配合呼吸,运行气血,疏通经脉,有利于静功的修炼。修炼内丹应练太极,练好太极须要炼内丹。
本书选编有关太极修炼的资料:《太极炼丹秘诀》《道术汇宗》《武术汇宗》《黄庭要道》《灵宝源流》《太极拳谱》《太极功》等七部资料,这些资料对太极拳和内丹修炼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深受太极拳和丹道爱好者的重视。
本书为古籍整理,作者力求忠实于原著,内容结构、编排次序不做调整,体现了原编著者的风格和思想,明显错误予以改正,并加校注,方便阅读。
|
關於作者: |
主编简介:
董沛文
河北滦县人,1958年出生。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六代传人,道号董崇文,号文道子。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博士。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河北省道学院院长、唐山玉清观住持。
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经商活动之余喜读道家经典,尤其对商祖陶朱公(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范蠡)推崇备至。在经商活动中,自觉运用道家玄妙思想于为人处世中,且有自己的独到体会。亦好道家养生文化,遍游道教洞天福地,寻仙访道,拜师学艺研习养生术,体悟道教之奥妙精深。荏苒光阴,人生如梦,世间芸芸众生求财、求禄、求寿、求平安者,如过江之鲫!然其最难求者就是寿。千古一帝秦始皇,权倾天下,富有四海,却求寿无门,望寿而叹!而道教之仙学养生文化(内外丹术)中,服食、服药、辟谷、导引、胎息诸术,恰是养生长寿、长生久视之妙术。
遂于经商致富后,出巨资复建唐山玉清观,整理道学经典,助印道教圣典善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编简介:
董沛文
河北滦县人,1958年出生。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六代传人,道号董崇文,号文道子。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博士。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河北省道学院院长、唐山玉清观住持。
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经商活动之余喜读道家经典,尤其对商祖陶朱公(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范蠡)推崇备至。在经商活动中,自觉运用道家玄妙思想于为人处世中,且有自己的独到体会。亦好道家养生文化,遍游道教洞天福地,寻仙访道,拜师学艺研习养生术,体悟道教之奥妙精深。荏苒光阴,人生如梦,世间芸芸众生求财、求禄、求寿、求平安者,如过江之鲫!然其最难求者就是寿。千古一帝秦始皇,权倾天下,富有四海,却求寿无门,望寿而叹!而道教之仙学养生文化(内外丹术)中,服食、服药、辟谷、导引、胎息诸术,恰是养生长寿、长生久视之妙术。
遂于经商致富后,出巨资复建唐山玉清观,整理道学经典,助印道教圣典善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执行主编简介:
盛克琦(曾用名盛克奇)
1972年生,河北唐山人。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唐山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七代、大江西派第六代。早年得到当代内丹学家陈毓照先生(19262012)传授西派内丹口诀,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孚琛教授指导道学文化。
|
內容試閱:
|
目 录
序一 任法融(001)
序二 康志锋(003)
序三 董沛文(005)
前 言 盛克琦(011)
第一编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
重刊《太极炼丹秘诀》前序 (002)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 卷一 (004)
传记 (004)
列传(《明史》) (004)
三丰先生本传清汪锡龄(005)
张三丰外传 (007)
历代显迹纪 (010)
度沈万三10寓金台观11隐太和山11寄常遇春12
见蜀王椿12寓指挥家12寓开元寺13三却廷诏13
滇南践约13游鹤鸣山13题诗警祸14混迹京师14
一晤因缘14道示明玉14明殿飞升15玄光表异15
七针先生15赠角黍翁16诗挫番僧16一戏方士17
二戏方士17三戏方士18四戏方士18五戏方士19
六戏方士19七戏方士20道观题诗20大闹魏祠20
道逢吕祖21枯梅复生21青云障暑21西溪假寐21
张三丰太极长生诀 卷二 (023)
重阳祖师十论 (023)
论打坐一23论虚心二23论不染三24论简事四24
论真观五24论色恶六25论泰定七25论得道八26
坐忘枢翼九26坐忘铭十27
运用周身经脉诀 (028)
早 功28 午 功28 晚 功28
打坐浅训 (029)
打坐歌 (032)
积气开关说 (033)
太极拳论 (034)
附:清山阴王宗岳《太极拳经》34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035)
太极行功说 (036)
太极行功歌 (036)
太极拳歌 (037)
附:十三势行功心解38
行功十要 (038)
行功十忌 (038)
行功十八伤 (039)
太极拳七十二路图势 (039)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 卷三 (054)
修道篇 (054)
大道论(上) (054)
大道论(中) (057)
大道论(下) (058)
安乐延年法 (060)
长生不死法 (065)
超凡入圣法 (070)
归源论 (074)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 卷四 (081)
炼丹篇 (081)
炼丹火候说(上) (081)
炼丹火候说(下) (082)
服食大丹说 (083)
圣母灵胎 (084)
制铅秘诀 (086)
制银秘诀 (086)
制砂秘诀 (087)
制汞真诀 (088)
金精阳炁要法 (089)
金火论 (089)
踵息炼气篇 (090)
择财助道 (091)
择地立基 (091)
择侣同修 (091)
筑立丹台 (091)
周天定时 (092)
九转龙虎金丹 (091)
配合起手92大丹起手秘诀96黄母形式97
长命金丹 (098)
炼神母诀98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 卷五 (103)
炼丹歌咏 (103)
养道皈真103离尘归隐103扫境修心103力敌睡魔104
一求玄关104再求玄关104总论玄关104镕铸神剑104
后天筑基105后天炼己105炼己得药105炼己下手105
先天鼎器105先天真铅106先天大药106擒捉先天106
凝聚先天106认药采取106直指真铅107直指真汞107
铅汞相投107颠倒妙用107和合丹头107三家相见108
九转大还108火候细微108脱胎神化108面壁九年108
换鼎分胎109转制通灵109九转灵变109修炼天元109
潇洒优游109了道度人110
续金丹诗二十四首 (110)
大丹诗八首书武当道室示诸弟子 (115)
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 (117)
四时道情 (122)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 卷六 (124)
水石闲谈 (124)
闲谈 (124)
诗谈 (133)
乩谈 (141)
第二编张三丰道术汇宗
绪 言 (146)
卷一传 纪 (149)
列传一(《明史》) (149)
列传二(汪锡龄) (150)
列传三(佚名) (152)
列传四(祗园居士) (155)
列传五([明]郎瑛) (156)
列传六([明]陆西星) (156)
列传七(圆峤外史) (157)
隐镜编年(刘元焯) (158)
显迹纪 (160)
金箔交辉160梦里传方160度汪梦九161
秦安溷迹162芦汀夜话163
遗迹纪 (164)
卷二丹经秘诀 (167)
第一章 添油接命 (167)
第二章凝神入窍 (172)
第三章神息相依 (174)
第四章聚火开关 (175)
第五章采药归壶 (176)
第六章卯酉周天 (177)
第七章长养圣胎 (178)
第八章乳哺婴儿 (180)
第九章移神内院 (181)
第十章炼虚合道 (183)
卷三玄谭 (185)
三丰真人自序 (185)
玄谭 (185)
释氏外景图186道家内景图186正道歌193
三丰张真人破疑直指全卷 (195)
金丹破疑直指195
卷四邋遢道人语录 (198)
注吕祖《百字碑》 (214)
第三编张三丰武术汇宗
卷五武术篇 (220)
第一章导言 (220)
第二章仙家八段锦 (221)
第三章仙家易筋经 (225)
附:仙家易筋经十二图230附:古法易筋经浅说232
第四章 太极拳谱 (243)
无极歌244太极歌244太极八方五位图245
十三势行功心解245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246
太极行功说247推手八字诀解247推手歌248
太极拳式251太极拳谱歌253
附:诸民谊太极拳论254附:太极剑之次序256
第五章 道引仙术 (257)
第六章运气仙术 (263)
第七章 接命仙术 (269)
第八章柔术(273)
柔术提要275
附:一、床上练身术280二、徒手练身术281
三、室内练身术284
第九章剑仙纪闻 (290)
第四编黄 庭 要 道
静坐工夫步骤 (296)
第一步行补身漏法得却病延年之果(297)
(甲)补身之理297(乙)补身之诀298
第二步行换身法以成长生不死之果(299)
(甲)换身之理299(乙)换身之诀299
第三步行出神法以成脱胎之果(301)
(甲)出神之理301(乙)出神之诀301
第四步行还虚之法以成与虚无合真之果(302)
(甲)还虚之理302(乙)还虚之诀302
附录(303)
一、道语部位图释 (303)
二、道语名词小释 (304)
三、补身呼吸导引法 (305)
第五编灵 宝 源 流
灵宝源流序 (308)
秘传用功口诀 (308)
证验秘诀 (310)
关窍秘旨 (310)
三宝三要秘旨 (311)
戒行 (312)
关键 (312)
洁净 (312)
宁体诀 (312)
性命根蒂秘旨 (313)
玄牝妙用秘旨 (313)
绝句 (313)
三乘秘密口诀并注 (314)
初乘小周天秘诀 (314)
七日口授天机五龙捧真秘诀 (315)
中乘大周天秘诀 (316)
正念除魔秘诀 (316)
上乘度法超脱口诀 (317)
九年还虚口诀 (317)
第六编太 极 拳 谱
张真人传 (320)
太极拳经 (320)
太极拳论 (321)
十三势歌 (322)
十三势行功要解 (322)
十三势行功心解 (323)
太极拳解 (323)
五字诀 (324)
打手歌 (325)
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326)
打手撒放 (326)
四字密诀 (326)
身法八要 (327)
十三势架 (327)
撒放密诀 (328)
敷字诀解 (328)
虚实图解 (329)
各势白话歌 (329)
太极拳经歌诀 (331)
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 (332)
打手身法歌 (332)
打手歌 (332)
十三势行功心诀 (333)
身法十要 (333)
练法十要 (333)
太极拳十三势 (333)
八门五步 (334)
八门五步用功法 (334)
固有分明法 (335)
粘黏连随 (335)
顶匾丢抗 (335)
对待无病 (335)
对待用功法守中土 (336)
身形腰顶 (336)
太极圈 (336)
太极进退不已功 (337)
太极上下名天地 (337)
太极人盘八字功 (337)
太极体用解 (338)
太极文武解 (338)
太极懂劲解 (339)
八五十三势长拳解 (339)
太极阴阳颠倒解 (339)
人身太极解 (340)
太极分文武三成解 (341)
太极下乘武事解 (342)
太极正功解 (342)
太极轻重浮沉解 (342)
太极四隅解 (343)
太极平准腰顶解 (343)
太极血气根本解 (344)
太极力气解 (344)
太极尺寸分毫解 (344)
太极膜脉筋穴解 (345)
太极字字解 (345)
太极节拿抓闭尺寸分毫解 (345)
太极补泻气力解 (346)
太极空结挫揉论 (346)
懂劲先后论 (346)
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 (347)
口授穴之存亡论 (347)
太极指掌捶手解 (348)
大小太极解 (349)
太极刀诀 (349)
四刀赞 (350)
太极枪法 (350)
十不传 (350)
杨班侯太极九诀 (350)
1.全体大用诀3502.十三字行功诀3513.十三字用功诀352
4.八字法诀3525.虚实诀3526.乱环诀353
7.阴阳诀3538.十八在诀3539.五字经诀353
六合劲 (354)
十三法 (354)
五法 (354)
八要 (354)
全力法 (354)
附录 (355)
手写自藏本太极拳谱题记李亦畲(355)
王宗岳太极拳谱跋李亦畲(355)
太极拳小序李亦畲(355)
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序李福荫(356)
先王父廉泉府君行略武莱绪(358)
第七编太极功(吴图南珍藏抄本古谱)
八字歌 (360)
三十七心会论 (361)
三十七周身大用论 (361)
十六关要论 (361)
功用歌 (361)
十三式行功心法 (363)
十三势歌 (364)
打手歌 (365)
小九天法式 (365)
用功五志 (366)
四性归原歌 (366)
后天法目 (366)
此书十不传 (367)
此书有四忌 (368)
用功三小忌 (368)
吴图南记 (368)
附录 (369)
宁波府志卷三十一张松溪 (369)
第一编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
重刊《太极炼丹秘诀》前序
萧天石
张三丰真人者,道家丹鼎派中新派之开山祖也。此派又称太极派,其太极拳尤盛传于世,迄今无论东方、西方,更无论男女老幼,无不习此而不懈,乐此而不疲,以其确可收却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也。三丰真人虽以太极拳著盛誉于世,人咸尊之为祖师,敬之如神明,然其真正极博大而又极高明之处,不在其太极拳,而在其于丹鼎派中炼丹修行明道证道之崇高境界。其于道也,南北双修,内外双圆,不但即身成就,尤能得神化无方之妙用,而自在逍遥,随缘济世,超然物外,游戏人间,度人无算,救人无算,所传道妙,有《张三丰全集》行于世。丹鼎派复有张三峰者,为丹鼎家中东派钜子①[1],纯主阴阳双修,彼家为用,同类采补,取坎作丹,邪而非正,术而非道,可以安乐延年,而不可以证道登真。其《三峰丹诀》一书,大行于世,左道旁门家,概奉之为万金不换之秘笈。实则非三丰真人之所作,其《全集》内亦无该书,读者幸勿误将二人视为一人是幸!
太极拳,世人习者多矣,且复代出名师高人,然能由此而入道证道者实鲜。彼等类皆只是精于拳术,精于拳技与技击而已,未能入于太极道,更不知太极道为何物。太乙山人曾云:拳通太极风云外,道在阴阳造化中。又云:形势千般皆下品,神气运化亦非真。良以就丹家言,太极拳只可视之为助道品、卫道品,与入道之下手门径而已!三丰真人名其书为《太极炼丹秘诀》,而不称太极拳秘诀者,即知主在炼太极金丹,拳术只是丹法之导引耳。世之太极拳师,十九都落在拳师境界上,下焉者则多视之为一种强身运动与卫身运动或上乘武术而已,未能更上重楼,使之道化,三丰有知,其当千古太息而无慨也。良以有形未若无形好,有势何如无势佳?此则未闻道者,谁能了悟出于形势之外,而入于神气之中?炼乎阴阳之妙,而超乎造化之奇,方可能合书中安乐延年法、长生不死法、超凡入圣法而一之,以上入于道。此所以自古以来,太极拳名家,能超凡而入于圣者寡也!
观乎三丰真人于斯书,首冠《重阳祖师十论》于卷端,在《修道编》又首冠《大道论》于篇首,谆谆于传道、授业、解惑,旨在使后世之习此者,切不可心止于拳,以落入小乘。而须力自向上,而期上合于丹,精进于道。凡能进入于道的境界者,亦自能透出于形化、势化、技化,而上入于气化、神化境界。须知,心不住拳方为圣,拳能神化始入真!否则即能技雄万夫,亦仍是一个凡夫俗子身!何能望其能具有仙风道骨,飘逸绝尘,同天地、并宇宙以为终始哉!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 卷一
传 纪
列 传
(《明史》)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过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具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濙,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上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否也。
三丰先生本传
汪锡龄 敬述
三丰先生姓张,名通,字君实。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故尝自称为天师后裔。祖父裕贤公,学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遂携本支眷属,徙辽阳懿州。有子名居仁,亦名昌,字子安,号白山,即先生父也。壮负奇气,元太宗收召人才,分三科取士,子安赴试,策论科入选。然性素恬淡,无仕宦情,终其身于林下。定宗丁未夏,先生母林太夫人,梦元鹤自海天飞来,而诞先生,时四月初九日子时也。丰神奇异,龟形鹤骨,大耳圆睛。五岁目染异疾,积久渐昏。其时有张云庵者,方外异人也。住持碧落宫,自号白云禅老。见先生奇之,曰:此子仙风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遭魔障,须拜贫道为弟子,了脱尘翳,慧珠再朗,即送还。太夫人许之,遂投云庵为徒。静居半载,而目渐明,教习道经,过目便晓,有暇兼读儒、释两家之书,随手披览,会通其大意即止。忽忽七载,太夫人念之,云庵亦不留,遂拜辞归家,专究儒业。
中统元年,举茂才异等。二年,称文学才识,列名上闻,以备擢用,然非先生素志也。因显扬之故,欲效毛庐江捧檄意耳。至元甲子秋,游燕京。时方定鼎于燕,诏令旧列文学才识者待用,栖迟燕市。闻望日隆,始与平章政事廉公希宪识。公异其才,奏补中山博陵令,遂之官。政暇访葛洪山,相传为稚川修炼处。因念一官萧散,颇同勾漏,予岂不能似稚川?越明年而丁艰矣,又数月而报忧矣。先生遂绝仕进意,奉讳归辽阳,终日哀毁,觅山之高洁者,营厝甫毕,制居数载,日诵洞经。倏有邱道人者,叩门相访,剧谈玄理,满座风清,洒然有方外之想。道人既去,因束装出游,田产悉付族人,嘱代扫墓,挈二行童相随。北燕赵,东齐鲁,南韩魏,往来名山古刹,吟咏闲观,且行且住。如是者几三十年,均无所遇,乃西之秦陇,挹太华之气,纳太白之奇。走褒斜,度陈仓,见宝鸡山泽,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苍润可喜,因自号为三丰居士。
延祐元年,年六十七,始入终南,得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更名玄素,一名玄化,合号玄玄子,别号昆阳。山居四载,功效寂然。闻近斯道者,必须法财两用,平生游访,兼颇好善,囊箧殆空,不觉泪下。火龙怪之,进告以故,乃传丹砂点化之诀,命出山修炼。立辞恩师,和光混俗者数年。泰定甲子春,南至武当,调神九载,而道始成。于是湘云巴雨之间,隐显遨游,又十余岁,乃于至正初,由楚还辽阳,省墓讫,复之燕市,公卿故交,死亡已尽矣。遂之西山,遇前邱道人,谈心话道,促膝参同,方知为长春先生符阳子也。别后,复至秦蜀,由荆楚之吴越,侨寓金陵,遇沈万三,传以丹道,事在至正十九年。临别,先生预知万三有徙边之祸,嘱曰:东南王气正盛,当晤子于西南也。仍还秦,居宝鸡金台观。九月二十日,阳神出游。土人杨轨山以先生辞世,买棺收殓。临窆之际,柩有声如雷,启视复生。盖其阳神出游,朴厚者见之,以为宛其死矣。后乃携轨山遁去。又二年,沧桑顿改,海水重清,元纪忽终,明运又启,先生乃结庵于太和,故为疯汉,人目为邋遢道人。道士邱元靖,安静可喜,秘收为徒。他日入成都,说蜀王椿入道,不听,退还襄邓间,更莫测其踪迹矣。
洪武十七年甲子,太祖以华夷宾服,诏求先生,不赴。十八年,又强沈万三敦请,亦不赴。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厉之阶。登圣真者,决不为唐之叶法善、宋之林灵素也,前车可鉴矣。二十五年,乃遁入云南,适太祖徙万三于海上,缘此践约来会,同炼天元,服食大药。明年成,始之贵州平越福泉山,朝真礼斗,候诏飞升。建文元年,完璞子访先生于武当,适从平越归来,相得甚欢。永乐四年,侍读学士胡广,奏言先生深有道法,广具神通。五年丁亥,即命胡濙等,遍游天下访之。十年壬辰,又命孙碧云,于武当建宫拜候,并致书相请。直逮十四年,并不闻有踪迹。帝乃怒,谓胡广曰:卿言张三丰蕴抱玄机,胡弗敢来见朕也?斥广寻觅之。广大惧,星夜抵武当,焚香泣祷。是年五月朔,为南极万寿,老君命诸仙及朝大会,时先生亦在诏中,遂与玄天官属,御气同行,适见胡广情切,乃按云车,许以陛见。入朝后,即赴上清之命,飘然而去。明年,胡濙等还朝,终未得见先生也。
吾师乎!吾师乎!其隐中之仙乎!其仙中之神乎!其神仙而天仙者乎!继荷玉诏,高会群真,位列兑宫,身成乾体,故能神通变化,济世度人。四围上下,虚空处处,皆鸾骖所至,将所谓深藏宏愿,广大法门者,吕祖之后,惟先生一身而已。
锡龄风尘俗吏,几忘本原,观察剑南,又鲜仁政,滥叨厚禄,辜负皇恩。两年来,曦天少见,水潦频增,龄乃跣足剪甲,恭祷眉山之灵。拈香七日,晴光普照,画景遥开,奇峰异水间,幸遇先生。鉴龄微忱,招龄入道,并示《丹经秘诀》一章,及《捷要篇》二卷,照法修炼,始识玄功。因此悔入宦途,游情山水,迩乃自出清俸,结庐凌云,未知何年何日,蝉脱尘网,采瑶花、奉桃实,敬献先生也。龄侍先生甚久,得悉先生原本又甚详,爰洗浊怀,恭为纪传,以付吾门嗣起者。
张三丰外传
神仙张三丰,一名君实,一名仲猷,字玄玄,道号昆阳,又称斗蓬,又呼张邋遢,辽东懿州人。甫七岁,能棋,随手应局,人莫能敌,十岁习儒业。早失怙恃,后学道,遇郑思远祖师,授以至道。生于绍兴辛卯八月十五日,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眼,须如戟,顶中作一髻,身被一衲,负巨蓬,手中常持方尺。在武当山,结庵展旗峰下。先入华山洞,栖真数十年。后郑思远祖师命了俗缘,乃混俗归闽,补刑曹吏因群囚劫狱,连坐戍边夜郎之平越,遂住高贞观。今有礼斗亭、浴仙池、长生桂,皆其仙迹也。
丹成后,时元年丙申。太上诏曰:王方平五十三仙,掌华林洞。于三月十五日册封为华林洞妙应真人,赐以玄冠双旒、霓羽碧履,时年六十六岁。因仑谷万尊师,亦在受诏五十三仙之列,曾著《方壶胜会图》,然后知三丰真人之始末也。
大明天顺年,敕封通微显化真人。于元末居宝鸡县金堂观,至正丙午九月二十日,自言辞世,留颂而逝。土民杨轨山置棺殓讫,临窆发之复生,乃入蜀。洪武初,至太和山冷坐,结庵玉虚宫。庵前古木五株,常栖其下,猛兽不噬,鸷鸟不搏,人益异之。衲不垢弊,皆号为邋遢张。有问其仙术,竟不一答,问经书则涎津不绝口。登山轻捷如飞,隆冬卧雪中,鼾齁如雷。常语武当乡人曰:兹山异日当大显。道士邱玄靖请为弟子,遂教以道妙。帝于乙丑遣沈万三敦请,了不可得。乃召玄靖至,与语悦之,拜监察御史,赐之室不受,超擢太常卿。
金陵沈万三,又名万山,秦淮大鱼户。心慈好施,其初仅饱暖。遇三丰真人,见其生有异质,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长七尺余,修髯如戟,顶作一髻。或戴偃月冠,手持方尺,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饰边幅,日行千里。所啖升斗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万三心知其异,常烹鲜鱼暖酒,邀饮干芦洲,苟有所需,即极力供奉。偶于月下对酌,三丰谓曰:子欲闻余之出处乎?万三启请,三丰曰:予当生时,一鹤自海天飞来,咸谓令威降世,后知丁公仍在灵墟。予思舜亦人也,予岂不得似丁公?每嗟光阴倏忽,富贵如风灯草尘。是以日夕希慕大道。弃功名,薄势利,云游湖海,拜访明师。所授虽多,皆傍门小法,与真道乖违,徒劳勤苦。延祐年间,已六十七岁,此心惶惶。幸天怜悯,初入终南,即遇火龙先生,乃图南老祖高弟,物外风仪,予跪而问道。蒙师鉴我精诚,初指炼己工夫,次言得药口诀,再示火候细微、温养脱胎、了当虚空之旨,一一备悉。于是知进斯道,必须法财两用。予素游访,兼颇好善,倾囊倒箧殆尽,安能以偿夙愿?不觉忧形于色。师怪而问之,予挥泪促膝以告。重蒙授以丹砂点化之药,命出山修之。立辞恩师,和光混俗,将觅真铅八两、真汞半斤,同入造化炉中,煅炼转制分接。九还已毕,藉此赀财以了大事。由是起造丹房,端坐虚心养气,虚气养神,气慧神清,广觅药材。时饮蟠桃酒,朝餐玉池液。如醉如痴,补气养血。但得汞有半斤,可待他铅八两。月数将圆,金花自显。一手捉虎擒龙,采得先天一气。徐行火候烹煎,自合周天度数。明复姤进火退符,识卯酉防危虑险。十月功完,圣胎显象,九年面壁,与道合真,所谓跨鹤青霄如大路,任教沧海变桑田也。言讫,呵呵大笑。万三闻言,五体投地曰:尘愚愿以救济,非有望于富寿也。三丰曰:虽不敢妄泄轻传,亦不敢缄默闭道。予已审知子之肺腑,当为作之。于是置办药材,择日起炼,七七启视,铅汞各遁。三丰嗟咄不已,万三自谓机缘未至,复尽所蓄,并卖船网以补数。下功及半,忽汞走焚,茅盖皆毁。万三深叹福薄,三丰劝其勿为。夫妇毫无怨意,苦留再炼。奈乏赀财,议鬻幼女。三丰若为不知,窃喜志坚,一任所为。令备朱里之汞,招其夫至前,出少许药,指甲挑微芒,乘汞热投下,立凝如土。复以死汞点铜铁,悉成黄白,相接长生。三丰略收丹头,临行谓曰:东南王气大盛,他日将晤子于西南也。遂入巴中。
万三以之起立家业,安炉大炼,不一载富甲天下。凡遇贫乏患难,广为周给,商贾贷其资以贸易者遍海内。其丹室有一联云:八百火牛耕夜月,三千美女笑春风。世谓其得聚宝盆,故财源特沛。斯时世乱兵荒,万三惧有祸患,乃毁弃丹炉器皿,敛迹欲隐。京城自洪武门至水西门坍坏,下有水怪潜窟,筑之复崩。帝素忌沈万三年命相同而大富,召谓曰:汝家有盆能聚宝,亦能聚土筑门乎?万三不敢辨,承命,筑立基即倾者再三。无奈,以丹金数斤暗投,筑之始成,费尽钜万,因名曰聚宝门。帝尝犒军,召万三贷之曰:吾军百万,得一军一两足矣。万三如数输之。帝其无困苦状,由是急欲除之,马后苦谏,乃议流南岭,株连其婿余十舍亦流潮州。万三遂轻身挈妻奴而去,委其家资。未几命再徙十舍于云南。既至滇,沐春抚慰之,欲妻余氏女。十舍允之,及过府,沐侯见薄其嫁资,曰:不丰不为礼。女曰:公所利者财耳,措之亦易。教备汞铅,脱耳环投之,声如蝉鸣,其汞已干,环仍如故。以汞开铜铁,成宝无算,沐侯大喜。是秋,三丰践约来会,同万三炼人元服食大药,明年始成。
初万三有长女三岁忽失去,迄今三十余年,一旦归家,曰:儿少遇祖薛真阳,即中条玄母,改名化度,呼女为玉霞,号线阳,掌玉匣诸秘法,为师擎神剑,得授灵通大道。命回就服成药当以极济立功。万三即出药,全家共服,皆能冲举。玉霞声洪体硕,无女子相,慨然普救生灵之志,遂与父散游于世,随时救度。
永乐时,尚书胡广言张三丰实有道法,广具神通,录其《节要篇》并《无根树》二十四首、金液还丹歌、大道歌、炼铅歌、地元真仙了道歌、题丽春院二阕、琼花诗、青羊宫留题诸作上呈。帝览之,虽不测其涯底,知其有合大道,遣使访之。有言初入成都,见蜀王操,王不喜道,退游襄邓间,居武当二十三年,一旦拂袖游方而去。帝于壬辰春,敕正一孙碧云,于武当建宫拜候。三月初六日,帝赐手书曰: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奉香致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伏惟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候雷车凤驾,惠然而来,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
越三载,飘然而至。碧云呈御书,三丰览而笑,答书曰:圣师真口诀,明言万古遗。传与世间人,能有几人知?衣破用布补,树衰以土培。人损将何补?阴阳造化机。取将坎中丹,金花露一枝。庆云开天际,祥光塞死基。归已昏昏默,如醉亦如痴。大丹如黍米,脱壳真无为。优游天地廓,万象掌中珠。人能服此药,寿与天地齐。如若不延寿,吾言都是非。天机未可轻轻泄,犹恐当今欠猛烈。千磨万难费辛勤,吾今传与天地脉。皇帝寻我问金丹,祖师留下神仙诀。金丹重一斤,闭目静存神。只在家中取,何劳向外寻。炼成离女汞,吞尽坎男精。金丹并火候,口口是玄音。
碧云劝驾不听,留居一室,出则伴游,令人驰报于帝。丙申春正,帝又命安车迎接,复又他适。帝怒谓胡广曰:斯人徒负虚名,能说不能行,故不敢来见耳。卿往招致不得,亦难见朕也。广惧,星夜奔至武当,立宫庭哀泣。佑圣帝君尝奏三丰道行于玉帝。是夏五月,驾临南极,宣召至会所。三丰将随玄天官属同行,适见胡广情切,乃出,许其诣阙。先自飞身而去,帝正在朝。见一褴褛①[2]道士,肩披鹿裘,立于阶前稽首。帝问,知是三丰,笑而命坐问道。三丰曰:闻迁北平时,金水河冰凝龙凤之状,即此是道。于是从容步下阶陛,一时卿云瑞彩,弥满殿庭,良久始散,三丰去矣。君臣叹异,始信真仙。及胡广还,帝赐劳之,寻拜为相。
历代显迹纪
度沈万三
沈万三者,秦淮大渔户也。心慈好施,其初仅温饱。至正十九年,忽遇一羽士,神采清高,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长七尺余,修髯如戟。时戴偃月冠,手持刀尺,一笠一衲,寒暑皆然,不饰边幅。日行千余里,所啖升斗辄尽,或辟谷数月,而貌转丰。万三心异之,常烹鲜鱼暖酒,邀饮芦洲,苟有所需,极力供俸。偶于月下对酌,羽士谓曰:子欲闻吾出处乎?万三启请,乃掀髯笑曰:吾张三丰也。遂将生世出世、修真成真之由,叙述一篇,言讫,呵呵大笑。万三闻言,五体投地,称祖师者再,并乞指教,曰:尘愚愿以救济,富寿非敢望也。祖师曰:虽不敢妄泄真传,亦不欲缄默闭道。予已深知子之肺肠,当为作之。于是置办药材,择日启炼,七七启视,铅汞各遁,祖师嗟咄不已,万三自谓机缘未至,复尽所蓄,并售船网以补数。下工及半,忽汞走如焚,茅盖皆毁。万三深叹福薄,祖师亦劝其勿为。夫妇毫无怨意,苦留再炼。赀财已匮,议鬻幼女,祖师若为不知,窃喜其志坚,一任所为。令备朱里之汞,招其夫妇至前,出药少许,指甲挑微芒,乘汞热投下,立凝如土,复以死汞点铜铁,悉成黄白,相接长生。祖师遂略收丹头。临行嘱曰:东南王气大盛,当晤子于西南也。遂入巴中,万三以之起立家业,安炉大炼,不一载富甲天下,凡遇贫乏患难,广为周给。商贾贷其赀以贸易者,直遍海内,世谓其得聚宝盆,故财源特沛。斯时世乱兵荒,万三惧有祸,乃毁丹炉器皿,自号三山道士。至今南京城西南街,即其迁处。会同馆,即其故居。后湖中地,即其花园旧址也。
《仙鉴》评:外丹成,为内丹之助。然真道难闻,千举万败。人每以三丰为口实,至受诳不悟,当思己有万山福量,乃可遇之。苟或不然,愿且置是。
寓金台观
元至正丙午年,宝鸡金台观,有道翁者,貌若百余岁,忽于九月二十七日,自言辞世,留颂而逝。土民杨轨山,置棺殓讫,临窆,柩有声如雷,发之复生。跃起,谓轨山曰:吾张三丰也。天师后裔,幼好学道。今吾大丹已成,神游天海。吾子善人也,难得,难得。遂教以避世延年之术,寻携轨山同去。
圆通子曰:世人尽如轨山,则路无暴骨矣。如此方便人,仙真安得不度。
隐太和山
洪武初,祖师入太和山,于玉虚宫畔,结庵冷坐。庵前古木五株,阴连数亩,云气滃然,故尝栖其下。猛兽不噬,鸷鸟不搏,人咸异之。衲衣垢弊,皆号为邋遢张。有问其仙术,竟不一答。问经书,则津涎不绝口。登山轻捷如飞,隆冬卧雪中,鼾齁如雷。常语太和乡人曰:兹山异日当大显。道士邱元靖,叩其出处,始识为三丰祖师。请为弟子,遂传以道妙。
《神仙鉴》评:左道旁门,最能惑人,如箭射虚空,还复坠地。惟觅得真种子,潜修密炼,至丹成果熟,寒暑不能侵,阴阳不能贼,纵横自在,来去随心,方为实际。如三丰者,所当景仰。
寄常遇春
洪武二年己酉六月,常遇春进攻大兴州,直拔开平,追奔数百里,大获全胜,遂清蓟北。秋七月,师次柳河州,遇春得疾,谓众将曰:予生时,有老翁至门,付一函云:煌煌尾宿,矫矫虎臣,和中遇主,柳下归神。前日张真人三丰,自五台寄书,又是此数字。今至柳河州而病,吾其逝矣。寻卒于军。去年戊申,帝初即位,亦尝钦问四十二代天师张冲虚,曰:北征如何?天师曰:朝廷有福,大将归真。
见蜀王椿
(太祖第十一子,封蜀王,名椿。或作操,似误。)
洪武中,太祖封子椿为蜀王。是时两川久定,人物恬熙,倏有老翁者,神完貌古,行动如飞,一日方冠博带,翩然见王,说以入道,王不听,然心异其老健,欲幕栖之。老翁笑吟曰:何必终南论捷径,宦情于我似鸿毛。王高其节。一日谓王曰:藩封虽好,然须志退心虚,乃保无祸。吾张三丰也,将与海岛诸仙,游于寥廓矣。王作诗以送之,有吾师深得留侯术,静养丹田保谷神之句,亦不相留,祖师遂去。或曰:其后诸王,如谷王穗、辽王植,多有不保其封,而蜀王得以居安乐土者,皆祖师教之云。
寓指挥家
洪武中,祖师游蜀,侨寓环卫姜指挥家,行踪诡异,而人不识。常戴一笠,笠甚大,虽小户出入不碍,系铁丝绦,备极工致。朝夕居一磐石上,尝折枯梅枝,插土即生,花皆下垂,故成都昔年,犹遗照水梅云。
寓开元寺
夔府城西开元寺,唐了休禅师道场也。明初祖师来游,与僧广海善,寓居于寺者七日,临别赠以诗,并留草履一双、沉香三片而去。后海以诗及二物献文帝,答赐玉环一枚,千佛袈娑一领。今犹置寺中,称世宝云。三却廷诏
洪武十七年甲子,帝以华夷宾服,诏求真人张三丰,莫知所往。明年春,复强其弟子沈万三敦请,了不可得,又召邱元靖入朝。祖师因呈一诗,并嘱邱曰:奏语明天子,谓吾将遨游海外矣。其诗云:流水行云不自收,朝廷何必苦征求。从今更要藏名姓,山北山南任我游。帝览而纵之。寻拜邱为监察御史,赐美室,均不受。邱可谓不忘师教也。
圆通子曰:严子陵,其吾师之前身耶!
滇南践约
洪武中,京城自洪武门,至水西门坍坏,下有水怪潜窟,筑之复颓。帝向忌沈万三,年命相同而大富。召谓曰:尔家有盆能聚宝,亦能聚土筑门乎?万三不敢辨,承命起筑。立基即倾者三,乃以丹金数片,暗投其内,筑之始成,费盖钜万。帝尝欲犒军,召万三贷之,曰:吾军百万,但得一军一两足矣。万三如数输之,帝瞰其无困苦状,由是欲除之。罪以他事,议流岭南。万三遂轻身携妻孥去,而委其家赀。未几,命再徙于云南。既至滇,万三无聊,忽有弓长翁者,传云践约来会,万三请见,则三丰祖师也。祖师笑曰:犹记东南气盛,西南相见之语乎?万三爽然。因与炼天元,服食大药,明年始成,万三与全家饵之,皆能冲举。
圆通子曰:撒手赀财,即成上仙,其施济已多矣。
游鹤鸣山
洪武末,有道人游邛之鹤鸣山,山有二十四洞,以应二十四气。道人入山时,石鹤复鸣,人咸惊异。居半载,入天谷洞不出,门书三丰游此四字,时已一百余岁矣。
圆通子曰:奇。
题诗警祸
建文嗣位初,户部门前,薄暝有老翁闲步,如土地形状者。风过处,忽不见,明晨觇双扉上,于右扉题一诗云:燕子将营垒,龙孙不在潭。波平风又起,海上问三三。末三字,写于双扉交关处,人多不解。户部侍郎卓敬见之,以为三字写门中,盖借门缝作丰字中画也。心知为三丰仙翁,并念燕子者,是指燕王;龙孙者,是指建文,其语殊凶。其字旋落。卓乃密疏,请徙封燕王棣于南昌,万一有变,尚可控制。疏入,竟不听。
圆通子曰:卓侍郎聪明可爱,惜忠言逆耳,致使燕封篡位。吾师其亦不得已而题诗欤?不然,岂不知建文之不听哉!
混迹京师
永乐初,有宦客游京师,丰姿清矫,拂拂修髯,而衣服礼容,似公车客状。居京颇久,与户科给事中胡濙相契,常作诗酒之会。喜拟文选体,多不存稿。客闻朝中僚属事毕,闲谈多言神仙事。又闻侍读胡广,欲举张三丰仙术上闻,客心厌之。一日,饮于客斋,忽谓胡濙曰:吾友善事明君,我将远引深山也。濙惊,叩其故,不答。数叩之,乃掀髯笑曰:吾即三丰子也。言毕迳去,不知所往。其后胡濙访三丰祖师,因有却忆故人从此隐,题诗谁似鲍参军之句云。
一晤因缘
永乐四年冬,詹事府主簿南阳张朝用,常见一道人,行止异奇,足不履地,手捻梅花,口吟秋水。趋前询之,乃三丰仙翁也。明年,帝命胡濙游访,因荐朝用同行,已不知其去向矣。
道示明玉
永乐中,有羽客游内江,寓明玉道人家,诡云庞姓,微示以异,尝履极险不坠,涉水无少濡。明玉善符咒,多奇验,欲传授羽客,羽客笑曰:我以道俸君,君乃以法授我耶?乃作《道法会同疏》一通与之。明玉大惊,跪请其名号,乃知为三丰祖师也。居岁余,胡濙物色之,遂不留。寻又来往峨眉山中。
明殿飞升
明成祖自遇西僧哈立麻之后,颇萌道心。尚书胡广,因言张三丰实有道法,录其《捷要篇》上呈。帝览之,虽不测其涯涘,知其有合玄机,遣使访之。壬辰春,又敕孙碧云至武当拜候,三月初六日并赐书。越三载,始至武当,碧云呈御书,祖师览讫,笑答一函。碧云劝入朝,不可。留居室内,出则同游,令人驰报于帝。丙申春正,帝命安车迎请,忽又他适。帝乃斥胡广求之,广大惧,即至武当恳祷。祖师见其情切,乃出,许其诣阙。先自飞身而去,帝正在朝,忽见一褴褛道人,肩披鹿裘,立于阶前,稽首冷笑。帝问是三丰,殷勤命坐,即求谈道。祖师遂唱访道求玄、走尽天涯之曲,曲终,从容下阶,一时卿云瑞霭,弥满殿廷,良久始散,祖师去矣。君臣叹异,始信真仙。及胡广还朝,上颇赐劳之。
玄光表异
永乐丙申岁五月朔,为南极老人万寿之会,老君命太微尹真人,传示群真。尹向西北行,举头见一簇玄光,从空飞至,迎视,乃三丰先生。尹告以老君之旨,三丰曰:吾已荷玉帝宣命矣。遂别去。
七针先生
天顺中,有七针先生者,尝持七药针,治人疮疾,多奇效,人遂以七针目之。先生亦以此自名。又能图写山水,自比辋川,公卿多重之。先是,张三丰以仙画称奇,朝廷屡求不得,近臣因以七针上闻,诏进,写山水一幅,最为称旨。但性嗜酒,且好漫骂权幸。浊吏某,利其技精,聘至家,厚待之,倩其作画,以图干谒。一日,帝又以美绢赐写,时七针醉矣,居小楼上,浊吏以绢付七针,七针置之床头。夜闻呕秽声甚剧,浊吏心急,烛之,七针跃起曰:快甚、快甚!举视皆麻雀,跃跃欲飞,尚未点睛。浊吏不得已,进呈帝览。帝称异,即命点睛,对曰:臣所写不可点睛,点则飞去。帝弗信,促之。七针乃举笔乱窜,讫,帝玩而笑曰:此物真欲飞也?语终,即有无数小雀,冲云而去,至浊吏之乡,尽弹其田谷,殆无遗粟,连疆者固无恙也。七针亦遁去。事闻上,再诏见,不可得。帝以问礼部尚书胡濙,濙对曰:七针殆三丰耶?以三丰二字,横顺分观,盖如针之有七也。帝惊异。
赠角黍翁
又天顺中,剑州有老翁者,忘其姓氏,日市角黍为生。视有贫者过,辄与一包,不取赀,或叩其故,老翁曰:是皆走乏人也,腹且饥,吾日售角黍,只求固吾本,而少有利焉,足矣。以余给人,特小惠耳,何足齿。一日,日将晡,角黍不能售。倏有道人前过,乞赐一包,翁与之。食毕又乞,翁又与之。如是者几数十次,翁皆与之。道人大笑曰:翁真慷慨者,吾无他术,囊有紫珠一枚,可携回置瓮内,隔夕启视,中有奇妙焉。语罢,道人飘然而去。翁带至家,竟如其教,时米瓮匮矣,明晨开之,瓮米已满。翁笑曰:道人所谓奇妙者,固如是耶?遂取作角黍,卖三施七,来日启视,米又满。作业如常,人沾其惠者,咸啧啧称善。久之,翁殆异焉,因倒瓮觇之,紫珠不见,嗣后瓮亦不复生米矣。他日道人又来,语翁曰:吾某某也。翁惠已多,愿出世否?翁不许,祖师乃出一粒,嘱曰:且食此,当更绵寿。翁啖下,觉肺腑皆清。祖师去后,老翁年百余,端坐而逝。
圆通子曰:惜此翁不求仙道,然其满腔慈念,亦应长享遐龄矣。
诗挫番僧
成化中,方士流行,一时赐以诰敕号为真人者,几盈都下。而西番僧劄巴坚参,以秘密教获宠,赐号大智慧佛,出入乘高舆,虽显贵过街,皆避其前导。一日,劄巴归赐院,突见褴褛道人,于照璧上题诗云:纷纷方士满朝端,又见番僧压显官。这等奴才称释道,老君含笑世尊叹。款落坤断补题。 劄巴见之,大怒,命士卒擒之。风沙起处,道人不见。或曰:坤卦断而言补者,此丰字也。于是共知为真仙三丰焉。厥后,劄巴之势稍挫。
圆通子曰:劄巴没脸。
一戏方士
成化中,羽流扰扰,出入禁廷,祖师甚恶之。一日,遇方士赵、王二姓者,知其存心鬼蜮,将挟异术北行。因化为教主形状,以诡之曰:吾张天师也,飞符召神,我法甚效,君等愿学否?赵、王不信,祖师乃向空指画,倏有天兵天将,往来云气中,二人始异之,跪求符箓。祖师伪为密嘱状,赐之数符,二人大笑而去。其时,李孜省以五雷法得幸,二人投之,因此进身。帝询其能,二人以天师传符对,并请帝致斋三日,演法一观。帝如其教。临期,大设法坛,支吾终日不验,帝怒其奸诈,立命侍卫毙之。
圆通子曰:真仙之恶方士,犹君子之恶小人乎?吾师七戏方士,以正法簸弄邪法,务使群邪术败,宠幸日衰而后已。如吾师者,应封为荡邪卫正护国天师也。厥后成化末,罢夺僧道封号,虽系用科道言,安知不因吾师之默破其术,而乃疏之欤。
二戏方士
祖师又尝与方士刘某者,赌役鬼神。方士符初烧,祖师暗以法力掩之。轮及师符,即有鬼神无数,甲马狰狞,往来空际。方士惊奇,跪求指教,师慨然与之,并教以斩鬼妙法,方士大喜,挟技游京,颇称灵效,特未用斩鬼法耳。继援梁芳等,得入内廷。一夕有宫监与宫婢相狎,适帝命刘召鬼,符使烧而二鬼至,一男一女,调笑于宫楼之下,渐逼帝前,不知敬避,帝惧,速命刘拔剑击之,则是宫婢云娥与宫监某某也。帝大怒,以刘侮己,即刻毙于坛内。
圆通子曰:一符杀三邪,非吾师逞毒手也。以正卫国,真是慈悲耳。
三戏方士
方士郭成显,无赖徒也。初学五雷法,颇效。行将入京,三丰祖师因于途中截之,相逢道左,诡名赛天师。先语郭曰:子身藏五雷诀耶?郭惊其先知,料是神人,不敢隐匿,连声唯唯。赛天师曰:吾尚有六雷法赐汝,依法行持,能召天仙化女,御凤游凡。近日李孜省,权倾中外,尔以此法投之,则显要可立致也。郭大喜,请受其传,叩头辞去。进干孜省,先用五雷,孜省以为同道,深信纳之。郭笑曰:岂惟是哉!吾更有六雷在也。传吾者云,此法能召天姝。孜省雀跃,促郭演之,郭乃故持身份,命广法坛,务穷精致,红灯翠幛,境界一新。孜省之姬妾,倚阁明妆,皆观郭术何如。郭乃按法行符,绕坛咒喝,果有仙姝四五,冉冉而来,各跨赤虬,止于坛上。其中有二女,尤为妖丽,双喉度曲,宛转莺声,歌曰:侬与儿夫据要津,法衣解却眤红裙。此威此福难长久,朝倚栏干泪湿云。音节清脆,似嘲似讽,如惧如哀。孜省之党,初睹美人则生怜,继闻歌词则大惑,细思其意弥震恐。忽然雷雨当空,风沙竞作,满坛灯火皆灭,狐城鼠社,水扑烟昏。霎时云敛,纤月挂檐,觉有呻吟声,在坛深黑处,复然明烛照之,只见姬妾数人,各跨一呆汉,赤体弯腰,若僵迷状,睇视之,则皆孜省门下所养术士法徒也。强命家奴,各扶过去,再觅郭成显,尚立法坛,满口糊词,摇头掐指,若得意然。孜省羞怒交作,拔佩剑砍之,抛其尸于后园池内,禁家人勿言。谁知此夕丑声,早流于外矣,孜省益危悚不安。
圆通子曰:六雷法竟有许妙用,不知吾师从何处得来。汉唐方士流行之际,惜无此书。
四戏方士
彭华为吏部左侍郎,继结万安、孜省,遂得入内阁,预机务事,势焰日彰,威福自擅,屏逐忠良,其门下亦多方士。一日病热,凉药鲜效,乃命方士熊钟代求明医。熊闻都门外有某某者,岐黄颇精,遂往延之。路遇一道人,背负药囊,手挑画板,上书四句云:一张膏药,贴好疮痍。三封大丹,牢笼方术。夫所谓一张三封者,是隐著其姓字也。猝然相遇,以为表其医道,故熊弗察耳。外售解热丸,熊欲购之,道人故昂身价,谓吾丸匪特愈病,并可轻身。熊弗信,道人以一丸自啖,两足凭空,离地数尺许,熊即倒拜,乞卖一丸。道人故嘱曰:此丸与大贵人食之,必能白日飞升。其去世后,则袭显位易易也。熊本无仙意,但欲如彭华辈,身列要津足矣。因将丸回,述其灵异,彭华于昏愦中吞之,头脑涔涔,如中鸩毒状,寻复大吐,吐后遂得风疾。熊知其误,遂遁,彭华亦以病罢黜。
圆通子曰:热中之病,凉剂难疗。夫惟吐其火而赐以风,则心热退矣。若方士者,热中更甚于彭华,不爱神仙,只贪富贵,何不待他飞升,便自逃走。
五戏方士
太行西山马仙翁,能以神箭射鬼,人多求之,无弗效者。道士邓常恩,素闻其能,及为太常卿,阴贼险狠,暗害一人,每入府中为厉。乃命其徒陈歪儿,往求马术。陈即往,途遇一道人,风骨昂昂,手执长弓,腰插七剑,自云射鬼,百发百中,而不言其姓字。陈疑焉。同行至晚,于破庙中栖宿。林昏月黑,丛篁古木中,鬼声啾啾然,陈大惧。道人曰:尔可以观吾射也。即于窗隙内,张弓射之,其鬼哀号而去,陈乃折服。明晨,乞其艺,道人慨然与之。遂回京师,述其情事,诡云:马仙已往,今幸得此神箭,皆大人之福也。常恩喜甚。夜来昏月濛濛,府园中鬼声又起,即命陈一奏其技。常恩转过回廊,于对面楼窗上觇之。忽见鬼飞入楼,陈遂挽强弓,决妙矢,羽声响处,大叫一声,应弦而倒,烛之,则常恩也。幸中左臂,不致陨命,陈即逃。
圆通子曰:杀人之罪已甚矣,乃至欲诛其魄,残忍孰甚。西山之行,即得马仙神箭,安知不转射常恩?
六戏方士
阁臣万安,深中宽外。其时万贵妃,宠冠后宫,安称子侄行,内外之声援益固。并求方士房中术进之,妃大喜,居无何而妃卒。方万安之求此术也,方士路逢渊,高谈采战,以术授安,后自称法师,命安往西山受道,路先于途中待之。数日不至,无聊中,散步郊墟,忽遇一道叟,松颜鹤发,齿高面红,如赤松、黄石辈。问其姓,不答;叩其道,不言。叟笑吟曰:路逢冤,路逢冤,今日何缘遇万安?飘然而去。路大惊,逡巡欲返。尔时日色沉山,林昏鸦噪,四顾茫然,顿迷去向。又见一樵叟,荷薪而过,叩其姓曰张,而不言名。路求指迷,老叟指青灯处,即是旅店,一谢而别,遂投宿焉。破椽萧萧,中夜闻隔屋叹声,眤隙而窥,则万安也。私心怜之,又欲近之,遂抽其破壁而过,以图一叙深情。时安已神倦,枕手而眠,忽闻壁响,疑是劫贼,乃举坐凳一击,其人遂扑。呼随侍觇之,则自称法师之路逢渊也。安究其情,则知为问候而来,伏地请罪,路亦忍痛作礼,问安曰:相公不趋大道,胡亦至此乎?安言:吾奉师命,欲往西山,夜梦仙叟,对吾指示云:万安万安,访道西山,西山大路不逢缘。吾故趋车小道而来,不料与师相遇,竟作此一段恶戏。
圆通子曰:以方士为法师,愚已甚矣。师不成师,故应受坐凳一击。厥后,万安仍以房术进后宫,被宪宗察出,遂罢。则徒弟亦失时矣。
七戏方士
成化末,梁芳、李孜省、邓常恩、赵玉芝,先后谪戍,继皆遇赦。而太监蒋琮,力言芳等罪状,决不可赦,故梁、李废死,而邓、赵仍戍边。先谪戍时,于途见旅壁遍处题云:孜省梁芳,罪恶大彰,遇赦不宜赦,令渠下狱亡。常恩玉芝,谪戍西夷,逢赦不当赦,长与中土离。款落封三张云。
圆通子曰:群小被谪,已无生气,然小人心痴,必有回望三台,冀复大用,如万安黜归时者,故吾师题此戏之,以了局一党也。
道观题诗
嘉靖末,诏求天下方书。时南京道观崇清寺,壁上有四绝句,款落隐仙张玄玄题。常有神灯,夜照其字,后忽为雷电取去。诗见《云水集》中。
大闹魏祠
天启中,魏忠贤生祠几遍天下,而东华门外一所,尤为壮丽。日有褴褛疯道三人,奋步游观,突入祠内,击忠贤土偶像,粪土泥沙,污秽满面,复于壁上大书四句云:淫祠靡靡,王室如毁,锦绣江山,竟委于鬼。守祠吏一见大惊,方欲扭执,而三疯不见矣。吏恐忠贤闻之,即时洗伐,觉诗壁余香,土偶余臭,是夕忠贤一身皆痛楚云。
圆通子曰:快事快事!可补《明史》之遗,使阅者奋袂起舞。
道逢吕祖
顺治初,秦蜀未平,时有一道士,披裘往来,隐显莫测,行且叹息,叹已复笑,笑已复歌。歌曰:乾坤明不明,豺虎尚横行。拂袖归三岛,蓬莱看水清。又有一道士,佩剑执拂而来,依声和之。和曰:五更天欲明,出栈看云行。与子同归去,天得一以清。飘然而至,佩剑者先谓披裘者曰:三丰先生,今可以休息矣。这道士稽首相答,语语禅锋,了不可释。忽然放大毫光,空中红云飞舞,结成吕字,二道士腾空而去。此事载欧养真《纪乱书》中。
枯梅复生
康熙间,麟游道上马家店,有枯梅一株,椿颇奇古,不知何年种也。适值冬雪天寒,有张道人身披破衲,晓行至此,呼店主具面食,煮未稠,即送至席上。道人曰:咱不食生面,与枯梅食之,待他快活。掷其面于树梢,摊钱而去。店主异焉。明晨觇之,枯梅已著花也,桠杈皆作丰字状。马店因此大售,时时以面水灌之,仍枯。
圆通子曰:吕祖活樟,邱祖活柏,张祖活梅,皆可谓恩及草木。
青云障暑
祖师游蜀山,山多黄荆,时值天暑,诸父老芟锄田野,不胜酷热。师将黄荆枝结成圈子,戴于头上,只见青云如笠,浮浮空际,随之往来。时有见者,多效之,殊大清凉,不生热疾。乡老赋之曰:首戴黄荆,虽少青云覆顶;身居绿野,不妨赤日当头。至今遂成农圃故事云。
圆通子曰:或折枝作帽,或采叶作茗,此物皆大佳。
西溪假寐
同州有田翁者,家称富有,生平颇好善。及其殁也,有一道人来吊,自称天外散人。嘱其子,葬其父于秦岭山中,土起乳包,两石相抄处,且曰:吾与人卜地,只令无风水、泥沙、蝼蚁足矣。切勿妄听盲师,复行迁改。田葬其父,十年平平。后为某师所惑,谈封说拜,顿起他心,欲改葬焉。闻道人尚在西溪亭,田往询其可否。及至亭间,道人正酣睡石上,田以手推移再三,道人作朦胧语曰:而翁正安卧,何来移动为也。田不悟,复强推之。道人鼻息齁齁,竟不之答。田遂还家,仍从某师语,往开其墓,田公遗骨如黄金然,殊大悔恨。而某师强词夺理,卒移他区,不十年而田产凋零。再访道人,云已去年他往也。寻又逢某师,见其目瞽,丐于市云。
圆通子曰:田公之子,可谓不孝之甚者。
张三丰太极长生诀 卷二
重阳祖师十论
论打坐一
王重阳云: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久益轻爽。以此为念,则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灭,永断觉知,入于忘定。倘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夫原来不别。若惟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事,言心无所染,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戒此。今则息妄而不灭照,守静而不着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事或有疑,且任思量,令事得济,所疑复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则止,必莫有思。思则以智害性,为子伤本。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一切烦邪乱想,随觉即除。若闻毁誉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见闻,如不见闻,即是非、善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虚心。心不遂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论虚心二
经曰:人能虚心,虚非欲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住着,外行亦无所为。非净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挠。实则顺中为常,权则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为不著,终非真学。何耶?心如眼,纤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关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难得定。有如良田 ,荆棘不除,嘉禾不茂。爱欲思虑,是心荆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灭,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论昼夜,行住坐卧,及应事接物,当须作意安之。若未得安,即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安闲,即堪自乐,渐渐驯狎,惟益清远。且牛马家畜也,放纵不收,犹自生梗,不受驾御;鹰鹯野鸟,为人羁戏,终日在手,自然调熟。心亦如是,若纵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观妙。
论不染三
或曰:夫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今独避动而取安,离动而求定。劳于控制,乃有动静。一心滞于住守,是成取舍,两病都未觉。其外执,而谓道之阶要,何其谬耶?答曰:总物而称大,通物之谓道,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真为大矣,实为妙矣。然吾子之见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见贝锦之辉煌,未晓如抽之素丝。才闻鹤鸣之冲天,讵识先资于谷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末。神凝至圣,积习而成。今徒知言圣人之德,而不知圣人之所以德也。
论简事四
修道之人,莫若简事。知其闭要,识其轻重,明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皆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而自致亡败,何迷之甚也。
论真观五
夫真观者,智士之先觉,能人之善察也。一食一寐,俱为损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祸福之本。巧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观本知末,又非躁竞之情。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然修道之身,必资衣食。事有不可废,物有不可弃者,须当虚襟以受之,明目而当之。勿以为妨,心生烦躁。若因事烦躁,心病已动,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渡于海,必资船舫。因何未度,先废衣食。虚幻实不足营为,然出离虚幻,未能遽绝。虽有营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无事,心常安泰,与物同求不同贪,同得而不同积。不贪故无忧,不积故无失。迹每同人,心常异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为之。
论色恶六
前节虽断缘简事,病有难除者,但依法观之。若色病重者,当知染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终无色事。当知色想外空,色心内忘,忘想心空,谁为色主?经云:色者想耳。想悉是空,何关色也?若见他人为恶,心生嫌恶者,犹如见人自戕,引颈承取他刀,以害自命,他自为恶,不干我事,何故嫌恶,为我心病?不但为恶者不当嫌,即为善者亦须恶,何也?皆障道故也。业由我造,命由天赋,业之与命,犹影响之逐形声,既不可逃,又不可怨,惟有智者,善观而达识之,乐天知命,故不忧贫病之苦也。经云:天地不能改其操,阴阳不能回其孽。由此言之,真命也,又何怨焉?喻如勇士逢贼,挥剑当前,群凶奔溃,功勋一立,荣禄终身。今之贫病恼乱我身,则寇贼也。立刻正心,则勇士也。恼累消除,则战胜也。湛然常乐,则荣禄也。凡有苦事来迫我心,不以此敌之,必生忧累,如人逢贼,不立功勋,弃甲背军,逃亡获罪,去乐就苦,何可悯哉?若贫病交侵,当观此苦,由我有身,患何由托?经曰:及吾无身,吾何有患。
论泰定七
泰定者,出俗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取无舍,寂灭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庄子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心也。天光,慧也。心为道之区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是人有,故曰天光。但以贪爱浊乱,遂至昏迷,性迷则慧不生。慧既生矣,宝而怀之,勿以多知而伤于定。非生慧难,慧而不用难。自古忘形者众,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为难。贵能不骄,富能不奢,为无俗过,故得长守富贵。定而不动,慧而不用,故得深证真常。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天,知而言之所以人,古之人天而不人。又曰:古之治道者,以恬养智,智生而无以智为也,谓之以智养恬,智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本性也。恬智,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有智不用而安且恬,积而久之,自成道德。自然震雷破山而不惊,白刃交前而不惧,视名利如过隙,知生死如溃瘤。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心之虚妙,不可思议。
论得道八
夫道者,神异之事,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其然而然。至圣得之于古,妙法传之于今。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以道通,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所以踏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身为泽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生神经》云: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又《西升经》云:形神合同,故能长久。然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惟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何者?慧是心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气漏泄,无灵光润身,遂至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是故大人,舍光藏辉,以斯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经云: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山有玉,草木以之不凋。人怀道,形骸以之永固。资熏日久,变质同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智照无边,形超靡极。总色空而为用,舍造化以成功。真应无方,其惟道德。
坐忘枢翼九
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绝,无以干心,然后内观正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随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惟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缘,信心无二者不能。若有心倾至道,信心坚切,先受三戒,依戒修行,敬终如始,乃得真道。其三戒者:一曰简缘,二曰除欲,三曰静心。勤行此三戒,而无懈退者,则无心求道,而道自来。经曰: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由此言之,简要之法,可不信哉?然则凡心躁竞,其来固久,依戒息心,其事甚难。或息之而不得,或暂停而旋失,去留交战,百体流汗。久久行持,乃得调熟。莫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少得静己,则于行住坐卧之时,涉事喧闹之所,皆须作意安之。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惟一。若束心太急,则又成疾气,发狂痴,是其候也。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中,常自调适,制而无着,放而不逸,处喧无恶,涉事无恼,此真定也。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动,故来就喧。以无事为真宅,以有事为应迹。若水与镜,遇物见形。善巧方便,惟能入定。发慧迟速,则不由人。勿于定中,急急求慧。求慧则伤性,伤性则无慧。不求慧而慧自生,此真慧也。慧而不用,实智若愚。益资定慧,双美无极。若定中念想,则多感众邪百魅,随心应现,惟令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旧孽日消,新业不造;无所缠碍,迥脱尘网,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心身有五时七候。
心有五时者:一、动多静少;二、动静相半;三、静多动少;四、无事则静,遇事仍动;五、心与道合,触而不动。心至此地,始得安乐。罪垢灭尽,无复烦恼。
身有七候者: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宿疾普消,身心清爽;三、填补夭伤,还元复命;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五、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 、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
若久学定心,身无五时七候者,促灵秽质,色谢归空,自云慧觉,复称成道,实所未然。
坐忘铭十
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
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
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
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
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
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十论终。
重阳祖曰: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着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张三丰曰:此王重阳祖师十论也。无极大道,尽寓其中。空青洞天,向多有仙真来游。遗留丹诀道言以去者,此亦度人觉世之心。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即此是长生药、不老丹也。恭录之,以示后之好道者。
运用周身经脉诀
早 功
日将出即起,面对太阳光,吸气三口,即将口闭。提起丹田之气到上,即将口闭之气,与津液咽下。然后将身往下一蹲,两手转托腰眼。左足慢慢伸直,三伸,收转左足。又,右足伸直,三伸,收转右足。将头面朝天一仰,又朝地一俯,伸起腰,慢立起。两手不用,就拿开。立起之时,将右手慢慢掌向上,三伸,往下一耸。又,左手慢伸起,将掌向上,三伸,亦往下一耸。然后一步一步,作一周围,一步步完,将两足在圈内一跳,静坐一刻,取药服之。
午 功
正午,先盘膝坐,两手按膝,腰直起,闭目运气,一口送下丹田。念曰:本无极之化身,包藏八卦有真因。清通一气精其神,日月运行不息。阴阳甲乙庚辛,生克妙用,大地回春。扫除六贼三尸,退避清真。开天河之一道,化玉之生新。圆明有象,净彻无垠。养灵光于在顶,出慧照于三清。不染邪崇之害,不受污秽之侵。水火既济,妙合地天人。学道守护,五方主令元神。四时八节,宰治之神,养我魄,护我魂,通我气血,生育流行。天罡地煞,布出元精。二十四炁十二辰,妙应灵感,观世音、太上老元君、道祖侣真人、一一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化作太极护法韦陀,日月普照来临。开目,运动津液,徐咽下。将左手按腰,右足伸出。右手按腰,左足伸出。伸出后,将两足并合,往前一伸,头身后一仰,立起。将两掌擦热,往面一擦,擦到两耳,左手按左耳,右手按右耳,两手中指上下交,各弹三下,往项下一抹到胸。左手擦心,右手在背腰中一打,然后两手放开,头身往下一勾,再以右手往前头一拍,抬起腰身。左手腹中一抹,然后前足换后足,往前跳三步,退三步。口中津液,作三口咽下,朝西吐出一气,复面东吸进一气。闭鼓气一口送下,此导阴补阳也。
晚 功
面朝北,身立住。左右手,捧定腹。两足并,提起一气。运津液,待满口,一气咽下。两手左右一伸如一字,掌心朝外竖起,将少蹲,作弯弓之状。左手放前,对定心。右手抬过头,掌朝上,四指捻定,空中指直竖。右掌朝下,捻大少指,中三平竖。两手相对,如龙头虎颈抱合之相。头于此时侧转,面向东,往前一起一蹲,走七步,立正,将两手平放,以右手抱左肩,左手抱右肩,蹲下,头勾伏胸前,两目靠闭膀中间,呼吸一回。将两目运动,津液生起,以舌尖抵上腭,上下齿各四五下,将津液徐徐咽。两手一抄,踨起一步,右手往上一抬,放下。左手往上一抬,放下。轮流三次。左足搭右足,往下一蹲,立起。右足搭左足,往下一蹲,立起,将腰扭转一次。乃呵气一口,收转气,两手在膝盖上各捻两三下,左边走至右边,右边走至左边,共八十步,此要对东北走,东北对西南走。完,坐下,略闭神一会,将两手对伸一下,站起,再服晚药。以清水漱净口,仰众到寅,再住,翻动睡之。此通养神功,败魂聚魄也。
打坐浅训
一
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二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三
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像重生之身一般。
四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五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六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七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事,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壮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八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九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哉!
十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漰。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漰,则无精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十一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上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气亦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子,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
十二
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十三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钜,当前即炼心之境。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十四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细言之也。
十五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
十六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工夫者。
十七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打坐歌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
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
闭目观心守本命,清净无为是根源。
百日内,见应验,坎中一点往上翻。
黄婆其间为媒妁,婴儿姹女两团圆。
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
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
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
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
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
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
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
龙又叫,虎又欢,仙乐齐鸣非等闲。
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其间。
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
天地交泰万物生,日饮甘露似蜜甜。
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
三教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
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
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
愚迷妄想西天路,瞎汉夜走入深山。
天机妙,非等闲,泄漏天机罪如山。
四正理,着意参,打破玄关妙通玄。
子午卯酉不断夜,早拜明师结成丹。
有人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仙。
行一日,一日坚,莫把修行眼下观。
三年九载功成就,炼成一粒紫金丹。
要知此歌何人作,清虚道人三丰仙。
积气开关说
其端作用,亦如前功,以两手插金锹,用一念归玉府,全神凝气,动俾静忘。先存其气,自左涌泉穴,起于膝胫,徐徐上升三关,约至泥丸,轻轻降下元海。次从右涌泉穴,俾从右升降,作用与左皆同。左右各运四回,两穴双升一次,共成九转,方为一功。但运谷道轻提,踵息缓运,每次须加九次,九九八十一次为终。其气自然周流,其关自然通彻。倘若未通,后加武诀,逐次搬行。先行狮子倒坐之功,于中睁睛三吸,始过下关,后乃飞金精于肘后,掇肩连耸,自升泥丸,大河车转。次撼昆仑,擦腹搓腰八十一,研手摩面二十四,拍顶转睛三八止,集神叩齿四六通。凡行此功,皆缩谷闭息。每行功讫,俱要嗽咽三分,方起摇身,左右各行九纽。此为动法,可配静功,互为运行,周如复始,如此无间,由是成功。上士三昼夜而关通,中士二七以透彻,下士月余关亦通。功夫怠惰,百日方开,若骨痛少缓其功,倘睛热多加呵转。一心不惰,诸疾无侵。其时泥丸风生,而肾气上升。少刻鹊桥瑞香,而甘露下降。修丹之士,外此即诬。若非这样开道,岂能那般升降而炼己配合也哉?
太极拳论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附:清山阴王宗岳《太极拳经》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要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随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惟性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各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若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志揣摩,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斯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炁,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炁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炁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炁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演为七二之数。
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太极行功说
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遍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揩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既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
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因,始成为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太极行功歌
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
阴阳位既定,始有太极出。
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
呵嘘呼呬吹,加嘻数成六。
六字意如何?治脏不二诀。
治肝宜用嘘,嘘时睁其目。
治肺宜用呬,呬时手双托。
心呵顶上叉,肾吹抱膝骨。
脾病一再呼,呼时把口嘬。
仰卧时时嘻,三焦热退郁。
持此行内功,阴阳调胎息。
大道在正心,诚意长自乐。
即此是长生,胸有不死药。
太极拳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工夫无息法自休。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册字,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附: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则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发动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似持鬼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始能极坚硬。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毒,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全神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行功十要
面要常擦,目要常揩,
耳要常弹,齿要常叩,
背要常暖,胸要常护,
腹要常摩,足要常搓,
津要常咽,腰要常揉。
行功十忌
忌早起科头,忌阴室纳凉,
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
忌热着晒衣,忌汗出扇风,
忌灯烛照睡,忌子时房事,
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
行功十八伤
久视伤精,久听伤神,
久卧伤气,久坐伤脉,
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暴怒伤肝,思虑伤脾,
极忧伤心,过悲伤肺,
至饱伤胃,多恐伤肾,
多笑伤腰,多言伤液,
多睡伤津,多汗伤阳,
多泪伤血,多交伤髓。
[1]① 此论张三峰为东派钜子,系误说,不为确论。校者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