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蓝色东欧)另一种美

書城自編碼: 309383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外国随笔
作 者: [波兰]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國際書號(ISBN): 9787536083929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0-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36/21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4
《 我们生活的故事:马克·斯特兰德诗选(1964—1978) 》
+

NT$ 641
《 希尼三十年文选 》
+

NT$ 302
《 天狼星的阴影(巴别塔诗典系列-精装本) 》
+

NT$ 540
《 奥尔皮里的秋天(巴别塔诗典系列-精装本) 》
+

NT$ 252
《 不可能性 》
編輯推薦:
波兰著名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国内*引进作品
带领读者回溯20至21世纪交替时期波兰文化精英的精神之旅
扎加耶夫斯基向以往备受尊敬现代受到冷落的文学艺术大师们致敬,向经典致敬,向被现代主义唾弃的另一种美:真,善,卓越,崇高和伟大致敬。
內容簡介:
本书是蓝色东欧第五辑作品,波兰著名作家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散文随笔集,书中汲取了成长回忆录、人物速写、书摘、沉思性警句、小品文,以及诗辩等多种文学体裁的长处,形式多变。利沃夫、格利维策、克拉科夫、巴黎与休斯敦,本书以作者生活过的这些城市作为背景,抛开了具体的时间线,让心灵和感觉与历史和现实进行对话。
關於作者: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波兰著名诗人、随笔散文家和小说家。一九四五年出生在利沃夫(今属乌克兰),毕业于雅盖隆大学哲学系。波兰新浪潮诗歌代表诗人、主要理论阐述者。在一九七〇年代是波兰持不同政见的异议诗人。一九八二年移居巴黎。后往来于巴黎和美国之间,先后执教于休斯敦和芝加哥大学。二〇〇二年返回波兰,定居克拉科夫。主要著作有诗集《公报》《肉铺》《信》《多重性颂》《画布》《炽烈的土地》《震惊》《神秘学入门》《无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诗选》《永恒的敌人》和《无形之手》,随笔散文集《团结,孤独》《两座城市:论流亡、历史和想象力》《另一种美》和《捍卫热情》等。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已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出版,获得过诺斯达特国际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奖、米沃什奖、欧洲诗人奖等多项权威大奖,以及中国的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和中坤国际诗歌奖,并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李以亮 诗人、译者。写作诗歌、随笔,翻译欧美多家诗歌、散文作品,作品散见相关专业期刊,出版有诗集《逆行》,译集《波兰现代诗选》《无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诗选》《捍卫热情》《两座城市:论流亡、历史和想象力》《另一种美》等。曾获得第二届宇龙诗歌奖、后天诗歌翻译奖等。
目錄
CONTENTS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重建第三个家乡(中译本前言)
另一种美
智慧工程
[美国]苏珊.桑塔格
內容試閱
重建第三个家乡
中译本前言
李以亮

《另一种美》是波兰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长篇随笔。本书一九九八年首次以波兰语由a5出版社在波兹南出版,随后美国学者,也是扎加耶夫斯基的主要英译者克莱尔卡瓦娜将它译成英语在美国出版。就是说,作者在五十岁出头时写作了这本书。作为回忆录,它似乎来得有点过早,不过,《另一种美》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回忆录,它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虽然也多是作者亲历,但不太具有传记意义,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六十、七十年代(但不限于此一时期)。作者所遵循的,与其说是时间的顺序,不如说是心灵的秩序;当然,时间顺序也的确构成了此书的总体线索。因此,它是一次回忆之旅,更是一次沉思之旅。全书有着鲜明的诗人散文的特点:兴之所至,自由而跳跃,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所以,《另一种美》这本书,仍然不失为一个理解这位波兰主要诗人(米沃什语)的便捷通道;同时,由于它远不止是一份回忆录,而是伴随了大量延缓做出判决的追问和思考,对于我们理解诗和文学、历史和政治等,它肯定能够带来丰富的启示。
扎加耶夫斯基生于一九四五年,自称成长于一个规模较小的极权主义的制度下。从书中来看,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说法:随着斯大林的去世,以及波兰在一九五六年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生的解冻,国内社会气氛开始显得相对宽松。一九六八年由新浪潮的作家和知识分子所展开的异见运动,虽然引起过一些冲突,但是规模都不算很大;扎加耶夫斯基一度也曾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其中,而在八十年代初期选择了出走,到了巴黎;虽然作者声言这是出于个人性质的原因,理解为一种主动的流亡却也不为过。然而,扎加耶夫斯基以其一贯的谦逊态度认为,他的经历并不是一个关于在极权主义制度下如何生活(或幸存)的戏剧化故事,至少不是那么典型。在我看来,这也符合实际。比如,如果跟他的朋友、波兰著名异见分子亚当米奇尼克比较起来,两者显然就大为不同。尽管扎加耶夫斯基也曾被列入过黑名单,失去过工作,但他从未被审判或监禁。他也卷入过与警察的激烈冲突与对抗,遭遇过催泪弹,这些都在书中留下了客观的记录。但是,在扎加耶夫斯基的笔下,我们看到真正令人难以忍受的,其实还是谎言充斥的现实,它导致人们的思想(灵魂)与自明真理的隔绝。换句话,只要一个人坚持相信真理,他就不得不使自己处于一种内部流亡的状态。不难想象,作为一个诗人,他敏感而多思,情况尤其会是这样。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诗人才要选择在流亡中寻求另一种意义上的存在:我失去了两个家乡,但我找到了第三个:一个属于想象的空间、给艺术的需要准备的领域,虽然迄今它于我还不是十分清晰。
作为一部回忆录,整体来看,它虽然没有采取那种十分连贯的叙述,但也集合了大量客观的外部描述,首先是有关于那一时期普通人生活的描写,它们无不始终围绕着作者亲身的经历展开。在这些描述之间,存在很大的跳跃和留白。而且,在这种散文式的描述之中,仍然不时闪现某些诗人散文的诗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抒情性上。实际上,书中并没有记述多少大事件,有的只是灰色的生活、日常的物质或精神的贫困、审查局的灯光、虚假的政治课、阅读禁书的狂喜,普通家庭拥挤而陈旧的电器等等,所有这些细微之处,不仅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诗人的成长和自我形塑的艰难历程。我注意到,在作者笔下,存在一个倾向,那就是诗人虽力图真实,但他仍然更多地选择了那些更具温度,也更具美感的人和事来描写;当他遇到那些不那么可爱的人物时,也愿意抱以同情的理解,虽然不乏讽刺,但也绝不过火。他说:我不是历史学家我不想效法现代历史学家树立的榜样,总的来说,他们是些没有情感温度的冷鱼写一些缺乏同情心、丑陋、木头似的、官僚语言的东西,其中,毫无诗歌的位置。简言之,他想要重返早期的传统,也许就是希腊人的传统,诗人历史学家的理想标准,在真与美的问题上,诗人不想偏废,至少是在写作这部散文时如此,因为他清醒地想要发现真相,面对诗歌和恐怖,他把它们看作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两极;在这里,诗歌让我想到米沃什的定义,而所谓恐怖,则让我联想到他的另一位同胞恰普斯基对世界的揭示(参见作者《残酷》一诗)。
作为新浪潮曾经的一员,扎加耶夫斯基以写政治性诗歌出名,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并未收入作者后来的选集。这当然不只是诗人悔其少作的缘故,毋宁说,这更体现了诗人成熟后的诗歌意识和清醒的价值判断。初登文坛时,我被认为是一个愤怒的青年、一个政治上坚决反体制的诗人,这有时令我烦恼。这样的诗,我很早就不感兴趣了。我明白,真正的诗歌在别处,在党派的临时纷争之外,甚至超越了对暴政的正义反叛。在本书中,诗人对自己的写作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较多的类似表述。这种反思,也包括了对他与朱利安科恩豪塞尔合写的文学宣言《未被呈现的世界》所做的反思。所有这些思想,作者不是集中、直接地说出来的,它们往往穿插在作者对事件的回忆之中,尤其体现在那些为文学的伟大性辩护、为诗歌辩护的文字里。这些论述虽然不是十分系统,我相信有心人将会发现,它们都是诗人在继承了赫贝特、米沃什等精神导师的遗产后,总结、发展出的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命诗学,一种结合了历史和形而上学维度的个人化诗学,其中不乏他从一代人的生存经验与美学实践里汲取的营养和真知灼见。这些穿插于叙述之中的思辨文字,其独到之处与米沃什、布罗茨基等人的精彩文论(我们已不再陌生),构成了一种诗学意义上的呼应。它们似乎也体现了一位职业诗人的特权,随时可以发表那些久积于心的诗学宣言和文化见解。所以,《另一种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一部书:它充满了诗人的微型诗论。比如:作家的诞生:一个在天主教信仰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常会体验到一种令人晕眩的启示。在他祈祷时,他会突然意识到,他不必重复那些印在祈祷书上的词句。他可以发明自己的祈祷。他可以编写自己的祈祷词。在此,我仿佛突然领悟了,米沃什所说祈祷的能力究竟是什么意思。又如:侦探小说为什么总是那么无聊?因为它们只处理一个神秘,一个简单问题:谁杀了L先生?但是,真正的神秘,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世界是什么?这也让我想到,作者到底是著名学府哲学系科班出身。这样独立的段落,全书里还有很多,无不简洁而富于见地,宛如中国的古典诗话。
扎加耶夫斯基的行文是简练而生动的,尤其体现了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桑塔格把这称之为一个小说家的天赋。无论是对作者大学时期某位教授的追忆,还是对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描写,都是流畅而洗练的,而且饱含了动人的情感。天赋固然是重要的,我以为,它更关乎作者内心里始终思虑着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它贯穿在全书之中,那就是:灵魂如何幸存、如何得救。在那个时期极权主义阴影下,我们可爱的城市到底如何?它是怎样幸存下来的?什么是短暂的,什么又是永久的?什么还在经受,什么又已经永远过去了?什么是可爱的,什么又是令人厌恶的?有些诗歌和绘画将会留下来,但是谁能唤醒那样的时刻?在我看来,这段话表明了作者的写作初衷,也规定了全书的写作范围。至于许多具体的细节,都可说是在此主题下的展开。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的神,在《另一种美》里其实就是在回忆的统领下,诗人发现和重建第三个家乡的努力。
在此,译者的论述也许有些简化了,因为正如苏珊桑塔格说,这是一本带有各种个人记号、多重主题并置的书。好在书已经在这里了,读者诸君大可在阅读中自行阐释。毫无疑问,《另一种美》不只是一部回忆录,它更是一个艺术品,一部散文的艺术品。它好读,有趣,而且不乏深刻性对于它,适当的方式应该是欣赏。那么,让我们开始欣赏吧!
二○一六年一月十三日武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