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NT$
2540.0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500.0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NT$
347.0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NT$
352.0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NT$
449.0
《
低薪困境:剖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
》
售價:NT$
301.0
《
穷人的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自传)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阿多尼斯是世界诗坛享有盛誉的当代阿拉伯诗人,他让阿拉伯诗歌走向世界,展现了阿拉伯文化不为人知的深度与活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阿多尼斯开始在欧洲多所大学客座任教,他的作品随后之被译为英语、法语和希伯来语等多种语言, 陆续获得包括布鲁塞尔文学奖、中坤国际诗歌奖在内的各国文学奖项,同时也引起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兴趣,多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
內容簡介: |
《时光的皱纹》收录的大多是阿多尼斯的短诗,所选诗篇时间跨度很大,远自诗人1958年发表的*部诗集,近自2012年在报刊上发表的部分短章。全书阿拉伯语与汉语对照,并附有译者薛庆国的译序和诗人创作年表。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阿多尼斯是作品等身的诗人、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当代最杰出的阿拉伯诗人,在世界诗坛享有盛誉。迄今共出版二十二部诗集,并著有文化、文学论著十余部。他对诗歌现代化的积极倡导、对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反思,都在阿拉伯文化界引发争议,并产生广泛影响。
【译者简介】
薛庆国,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阿拉伯现代文学、文化的研究与翻译。著有《阿拉伯文学大花园》、《中国文化在阿拉伯》等,译有《来自巴勒斯坦的情人达尔维什诗选》、《意义天空的书写:阿多尼斯文选》、《纪伯伦全集》、《老子》(汉译阿)、《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阿多尼斯诗选》等。
|
目錄:
|
译者前言
合一
他不是一颗星
国王米赫亚尔
天空的尽头
对话
七日
俄耳甫斯
序诗
祖国
序诗
树
睡眠和睡醒
刽子手的镜子
两位诗人
梦
预言
珍珠
孩子们
疯狂
诗之初
死之初
沙漠二节选
致死者的歌
情形三则
为纽约准备的坟墓节选
纪念昼与夜
纪念童年
关于生与死
雨节选
时光的皱纹节选
雪之躯的边界节选
灯节选
A城
B城
枝桠
女巫
怪哉!
梦
莲花
正是它
女人的微型辞典
音乐篇二三则
脸庞
战争
诗篇
近作选译
阿多尼斯年表
|
內容試閱:
|
镜中丛书总序
自2010年起,由我主持的国际诗人在香港项目,每年邀请一两位著名的国际诗人,分别与优秀的译者合作,除了举办诗歌工作坊、朗诵会等一系列诗歌活动,更重要的是,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双语对照诗集的丛书。到目前为止,已有八位应邀的国际诗人和译者合作出版了八本诗集,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传统。这套丛书再从香港到内地,从繁体版到简体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取名为镜中丛书。按原出版时间顺序,包括谷川俊太郎、迈克?帕尔玛、德拉戈莫申科、盖瑞?施耐德、阿多尼斯和特朗斯特罗默的六本诗集。
与此并行的是香港国际诗歌之夜自2009年起创办的香港国际诗歌节,每两年一届。这两个诗歌项目交织互补,为香港提供独特的文化平台,进一步形成汉语诗歌与国际诗歌的双重推动力。
这套丛书的设想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在国际诗人与汉语译者的文本互动之中,跨越语言的边界;其二,对多语种的译者提出挑战,为丰富现代汉语提供新的品质及方向;其三,在国际诗人、译者和读者之间,在文本对应与参照中,构成某种内在张力,激活一连串语言内外的连锁反应。这套丛书首先面对的是院校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初学或精通外语的读者,当然也包括学者、译者和诗人同行。
镜中丛书是我和同行合作编辑出版的中英、中法等一系列双语对照诗集丛书的兄弟姐妹,共同组成了一个国际诗歌的大家庭。诗歌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保证,也是一个民族苦难中的幸运。
北岛
【译者序】
1948年,当来自叙利亚农村的爱诗青年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伊斯伯尔首次尝试以古希腊神话人物阿多尼斯为笔名投稿时,他不曾料想,这个笔名竟然与他相伴终生;他也不曾料想,有朝一日会以此笔名在世界文坛声名远扬;他更不曾料想,这一更名隐含的象征意义,恰恰成了他一生的写照:走出特定的宗教、民族与文化归属,去拥抱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今天,当阅读阿多尼斯极为丰富的诗作和论著时,我们能从中清晰感受到力透纸背的意志:叛逆、拒绝、撄犯、颠覆、变革、超越,等等。在诗集《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中,被诗人当作一副面具并用以自况的米赫亚尔,呈现出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自我英雄形象:他如同一支拜物之矛入侵文字的土地,他自称我是个背叛者。我向被诅咒的道路出卖我的生命,他宣告拒绝之洪水的来临,在天空的尽头开创他的天空
这样一个叛逆英雄的形象,对于阿多尼斯所属的阿拉伯文化的主流而言,绝对是一个异数。在属于东方传统文化范畴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神灵、君王、国家、部落、集体乃至父亲,都高悬在作为个体的我的上方;但是,如此卑微低下的我,却被阿多尼斯以令人惊骇的方式大写。在这个文化中,与传统,尤其是宗教传统有关的一切,都笼罩在神圣的光环之下,但是,阿多尼斯却怀着全知全觉者的困惑,拒绝在上帝和魔鬼之间作似乎是显而易见的选择:
我不选择上帝,也不选魔鬼,
两者都是墙,
都会将我的双眼蒙上;
他质疑:
为什么,
在我们历史的源泉里,连水的肝脏也长了肿瘤?
甚至,他要戴上葬礼的手套,为诸神把脉,要去释放大地,禁锢天空。在现当代阿拉伯诗歌中,这么清晰而彻底地诘问传统、反思宗教的声音,还从未在别人的诗中响起。阿多尼斯曾坦言,他和当代大多数阿拉伯知识分子的深刻区别,在于他们接受既成的架构,对它作改良和修饰,而我则重新审视它,并在新的基础上,在新的天地重建它。对我而言,问题不是改良修正和美化,而是破而后立。因此,结合诗人身处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去解读其诗作,就更能领会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思想价值。在《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中,读者或许还能发现西方思想和文学的某些印记,如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洛特雷阿蒙笔下的玛律多罗,等等。
然而,倘若仅仅视阿多尼斯为阿拉伯文化的逆子,我们就不仅误读了阿多尼斯,而且曲解了博大精深的阿拉伯文化。这是因为,在阿拉伯文化传统中,其实也不乏争天拒俗、敢破敢立的革命性诗人和思想家: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位名垂青史的诗人乌姆鲁勒盖斯(500 540),就是一位众诗人的旗手,也是率领他们下地狱的领袖(先知穆罕默德语);伟大的盲诗人麦阿里(9731057),曾经冲破浓厚的宗教氛围发出理性的呼唤:
人们总希望有一位伊马目
在千军万马中发号施令。
想错了!没有什么伊马目,
只有理智朝夕指挥行动
咏酒诗人的魁首艾布努瓦斯(762813),曾如此豪放地藐视戒律:一旦我死了,把我埋在葡萄树下,让葡萄的汁液把我的骨头浸泡;中世纪的苏非大师哈莱智(857922),在传播人主合一的神秘主义教义时,甚至宣称:我是真理。(意即:我是主。)谁又能否认,被伊斯兰各民族奉为圣人的先知穆罕默德(570632),在曾经信奉拜物教的阿拉伯半岛,不畏万难,传播以平等、公正、和平为宗旨的伊斯兰教,不也是一位开宗立道的革命者?因此,阿多尼斯诗中彰显的叛逆精神和现代性,固然与阿拉伯世界历来占据主流的保守理念实现了割裂,但也与阿拉伯文化遗产中被遮蔽的变革精神完成了对接。与其说他是阿拉伯文化的逆子,毋宁说他是这一伟大文化最有价值部分的传人。
在阿拉伯的精神遗产中,阿多尼斯对伊斯兰神秘主义(即苏非主义)最为心仪。在重要理论著作《苏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中,他系统阐述了自己对苏非主义的理解:根据正统的伊斯兰教义,真主至高无上,位于宇宙之外,与人及世界完全分离;正统教义还强调宗教的教法律令,强调人对真主的顺从和敬畏。而对于苏非而言,真主与世界相连,在宇宙万物中永无止境地显现;人能通过精神修炼和灵魂净化,达到人主合一的神奇境界。阿多尼斯尤为激赏并深感心心相印的,是苏非主义视宗教为一种属于个人的自由的精神体验,重视探索理性和逻辑无法认识的宇宙中内隐、无形、未知的领地,尤其是人自身的内心世界,并视诗歌语言为认知苏非、表达玄冥的首要途径。因此,诗歌与苏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不过是人努力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言说不可言说的事物。对于阿多尼斯,苏非主义的重要性还在于它重新解读宗教传统,赋予这一传统新的意义,这使得阿多尼斯能够从伊斯兰教内部,找到将宗教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的宝贵精神资源。
然而,阿多尼斯对苏非主义的理解和赞赏,又是以创新、超越为指归的。苏非信徒往往是否定现实生活的遁世者,他们忍受苦难,信奉人间悲苦是善的催化剂,并以人主合一的境界为人生的最高和唯一追求。而在阿多尼斯,他既否定现实又肯定现实:否定充斥于日常的腐败、专制、平庸、机械的现实,肯定本质意义上的、与生命同在的现实。他对现实的否定和拒绝,乃是旨在改变和超越。在这一点上,诗歌、革命、苏非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契合:都试图探索世界、事物和生命的另一面,都意在改变和超越,即都是朝向未来的。在阿多尼斯的诗中,呈现了许多丑恶现实的图景:这个时代绽放于残肢的子宫。A城的白昼始于环环相扣的锁链。在B城,生命仿佛是一件衣裳,晾在话语的绳索上这些诗句如此贴近政治和现实,读来不免沉重,但借着意象和隐喻的翅膀,他的诗又是轻灵的,凌驾于政治和现实之上。同时,他的诗中又随处可见最贴近存在本源的事物:生命与死亡、身体与欲望、光明与黑暗、太阳、月亮、云朵、波浪、灰尘、风、雨、雪、水、火,等等,构成他诗歌最显著的语汇表。他还凭借卓越的想象力和深邃的追问意识,将人们司空见惯的概念一一重新命名,以此赋予万物以诗意,并重建诗歌与事物的联系:什么是泥土?万物共同的居所。什么是雷电?乌云家中的骚乱。什么是中心?一切边缘的边缘。什么是意义?无意义的开始与终结。通过否定丑恶的表象现实,重建本质的、富有诗意的现实,阿多尼斯为诗歌注入了巨大的能量:诗篇啊!你不过是一页纸上散落的几行文字;可你的回声,怎么竟能劈天裂云?
阿多尼斯的诗学观,也是与他的世界观、哲学观一脉相承的。他追求变革与突破,但对于通过政权更迭来改变社会不抱希望(对于正在席卷中东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他冷眼相观,因而受到部分反对派的指责乃至死亡威胁)。他更主张根本性地撼动社会制度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对于通过文艺,尤其是诗歌促进社会变革,他有着传教士般的信念和执着。他认为,诉诸文艺改变世界,其方式虽然柔和,但潜移默化中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文艺与诗歌体现的不仅是审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文化问题,是一个关乎人、存在、人道与文明的问题。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诗人、思想家、翻译家,从本书所附的年表可见,他创作成果之丰,涉猎范围之广,是令人惊叹的。而他的一生,都是为了完成一项宏大的文化工程:重新审视阿拉伯传统文化和诗歌,在此基础上建立阿拉伯新文化、新诗歌。
在阿多尼斯迄今为止的文化生涯中,有几个节点尤其重要:1957年,他和友人共同创办《诗歌》杂志,此后又独立创办《立场》,两刊成为阿拉伯新诗理论和实践的首要阵地,对于阿拉伯新诗的发展厥功甚伟;1961年,出版诗集《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这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其思想和美学价值在阿拉伯现代诗歌史上具里程碑意义;上世纪60年代,编辑出版三卷本《阿拉伯诗选》,这是诗人以现代性的独特眼光,审视阿拉伯诗歌传统的成果,业已成为阿拉伯诗歌艺术和美学上的首要参考;1974年,出版四卷本博士论文《稳定与变化》,这部旨在重写阿拉伯思想史、诗歌史的巨著,出版后在文化界引起震动,被公认为阿拉伯文化与诗歌研究的现代经典;19952002年,出版三卷本诗集《书:昨天、空间、现在》,这是诗人自视为迄今为止诗歌生涯的巅峰之作,是我几十年前就已着手的重新审视阿拉伯政治史、文化史这一文化工程的重要里程碑它既向阿拉伯历史表达爱恋,同时又在跟它作痛苦的决斗。
阿多尼斯的贡献,在于他让阿拉伯当代诗歌走向世界,并让世界领略了阿拉伯文化不为人知的深度与活力;更重要的,是他为当代阿拉伯文化输入新的价值观念和美学标准,激发了这一文化内部的变革力量。尽管阿多尼斯的远见卓识尚未引起阿拉伯文化界足够的共鸣,这位注定属于明日的思想家诗人,还屡遭停留在今日,甚至昨日床榻上的人们误解与非议,但是,公允的论者应该会作出判断:阿多尼斯不仅是当代阿拉伯诗坛,乃至世界诗坛的一位大师,还是矗立于阿拉伯当代文化顶峰的极少数巨匠之一。
对这部诗选须略作说明。鉴于篇幅所限,本书收入的大多是诗人的短诗。其实,阿多尼斯擅写长诗,其创作的短诗不算太多;一些诗集,如《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戏剧与镜子》、《书:昨天、空间、现在》等,也收入短诗,但都被纳入一个戏剧性,乃至史诗性的框架中,借历史或传说中某个人物(即诗人的面具)之口道出。自然,这些诗篇也可独立欣赏,因为诗人借面具表达的,终究是自己的意旨。为让读者尽可能了解诗人各阶段的创作风格,本书所选诗篇的时间跨度很大,远自诗人1957年发表的第一部诗集《最初的诗篇》,近至2012年在报刊上发表的部分短章。其中少数篇目,曾被收入译林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阿多尼斯首部中文版诗选《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最后,我要感谢我尊贵的朋友阿多尼斯先生。过去几年里,他的诗文一直占据着、丰富着我的精神世界,在品读、翻译、研究其作品时,我感到莫大的乐趣和慰藉;这些岁月,将是我一生引以为豪的财富。也要感谢他夫人哈丽黛女士,她一直是我和阿多尼斯联系的纽带,为编此诗选,特别是书后的年表,她多次耐心而详尽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还有北岛先生,由于他的引介,才有这本诗选的诞生;此外,大约三十年前,是他的诗作,引导我进入中国当代诗歌的殿堂,我愿借此机会,向他致以迟到的谢忱和敬意。
薛庆国
2012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