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神农本草经译释

書城自編碼: 312395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藥學
作 者: 张瑞贤,张卫,刘更生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838211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1-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689/500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7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NT$ 403.0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8
《 金匮要略(中医教.学经典备课笔记) 》
+

NT$ 1354
《 精编《神农本草经》药物彩色图本 》
+

NT$ 503
《 图解神农本草经(全方位完美呈现中药学源头之书,带你发现随处可见却从未在意的本草之美) 》
+

NT$ 165
《 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神农本草经 》
+

NT$ 735
《 中醫古籍整理叢書重刊-神農本草經輯注 》
編輯推薦: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一次相对全面系统地总结,被誉为中药学经典之著作,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共同被看作中医四大经典。
內容簡介:
《神农本草经译释》的编写是在广泛参考历代对《神农本草经》的整理和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全书分两大部分,*部分为注释部分,是从整体上对《神农本草经》的解读。首先是《神农本草经》的原文、注释、译文和按语部分:该部分《神农本草经》原文系重新辑佚而成,以《证类本草》为底本,参照以往多种版本;注释力求简要而不繁琐考证;译文尊重经典,以直译为主;按语在序录部分主要为提纲挈领,在药物部分主要为名实考证。其次分别从药物的历代名医汇讲、现代认识、民俗文化等几个部分对《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365种具体药物进行论述,也是首次对《神农本草经》药物进行的一次相对全面的总结和研究。第二部分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研读部分,主要从《神农本草经》其书、《神农本草经》和汉代文化、《神农本草经》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神农本草经》的传承、中药药性理论发展概况、本草考证的历史、意义和方法7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關於作者:
张瑞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编辑出版分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委员等,《中国中药杂志》《中医药文化》等4家杂志编委。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委员、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专家等。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项目1项《走进〈本草纲目〉之门中药的发现》,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1项(文革期间中草药运动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项目1项(汤剂制剂标准),国家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2项(《龙门药方释疑》、《〈神农本草经〉研究》),参加主持的子课题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一项(20世纪北京市中医史科技史),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中药饮片用法与用量的标准研究分课题中药用量用法历史演变的文献学研究,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药材标准及相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中药区划。
获(国家科委)全国科技进步奖(著作类)、(国家出版总署)优秀科技图书奖三等奖1次,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1次,获中国大学版协中南地区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1次,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期刊优秀期刊奖三等奖、二等奖各1次。2001年康莱特杯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专著20余部。
目錄
第一部分《神农本草经》原文译释1

第一部分说明2

药物目录4

卷第一7

序录7

卷第二15

上品药15

卷第三205

中品药205

卷第四382

下品药382
第二部分《神农本草经》研读533

第一章《神农本草经》其书534

一、《神农本草经》的时代534

二、《神农本草经》问世前后其他书籍对药物的记载544

第二章《神农本草经》与汉代文化556

一、儒家思想对《神农本草经》的影响557

二、神仙方士对《神农本草经》的影响563

三、阴阳五行学说在《神农本草经》中的体现571

四、巫术与《神农本草经》573

五、小结574

第三章《神农本草经》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576

一、临床药学理论577

二、基础药学理论592

第四章《神农本草经》的传承605

一、《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及宋以前的传承605

二、两宋《神农本草经》的流传615

三、宋以后《神农本草经》的传承623

第五章中药药性理论发展概况632

一、理论奠基期宋代之前632

二、药性理论的爆发与创新宋金元639

三、药性理论的回归性研究明清645

第六章本草考证的历史、意义和方法651

一、本草考证的概念652

二、本草考证的历史654

三、本草考证的意义671

四、本草考证的方法674
內容試閱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一次相对全面系统的总结,被誉为中药学经典之著作,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共同被看作中医四大经典。全书共四卷,第一卷为序例,是全书的总论部分,后三卷为药物的各论。总论部分归纳了若干条药学理论,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首次提出了药物的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并明确了药物的毒性;首次提出了关于药物的配伍理论,即七情理论,概括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七种;首先指出了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丸、散、汤、膏适用于不同的药物或病症,违背了这些,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等。《神农本草经》总论中所提出的这些理论或原则一直为后世药学专著以及临床医家在临床用药时所遵循,可以说,《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各论部分共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6种,动物药64种,矿物药45种
其中龙骨(动物化石)归类为矿物药;冬灰(草木灰)归类为植物药;乌韭、药实根、别羇不详所指,根据位置归类为植物药。。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和主治病症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同时对药物相互配合应用、简单制剂也做了概述。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都证明《神农本草经》中所载药物的疗效确切,其中许多药物至今仍然在临床广泛应用,主治疾病的种类也非常广泛,至今约有200余味仍在应用,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

由于《神农本草经》的重要学术地位,自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编著的《本草经集注》开始,除了主流的本草类文献如《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类书、方书如《太平御览》《经典释文》《艺文类聚》《医心方》等多种古代文献均对《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有着或略或详的引录。因此,虽然该书原书早佚,但其中的内容则通过这些文献保存下来,自南宋以后开始有《神农本草经》的辑佚本,比较有代表性的辑佚本有卢复的《神农本草经》(1616年)、清代孙星衍等《神农本草经》(1799年)、日本狩谷望之志《神农本草经》(1824年)、清代顾观光《神农本草经》(1844年)、日本森立之《神农本草经》(1854年)、日本森立之《本草经考注》(1858年)、清代黄奭《神农本草经》(1865年)、清代王闿运《神农本草经》(1885年)、清代姜国伊《神农本草经》(1892年),进入民国,有刘复的《神农古本草经》(1942年)等。明代后期自缪希雍《本草经疏》开始,又掀起了对《神农本草经》的研究热潮,代表性的著作如卢之颐的《本草乘雅半偈》,张志聪、高世栻师徒二人合著的《本草崇原》,张璐《本经逢原》、姚球《本草经解要》、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黄元御《长沙药解》《玉楸药解》、陈修园《本草经读》、仲昴庭《本草崇原集说》、黄宫绣《本草求真》、邹澍《本经疏证》、周岩《本草思辨录》、田伯良《神农本草经原文药性增解》等,林林总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神农本草经》的辑佚和研究继续深入。辑佚方面,出现了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点》(1981年)、曹元宇《本草经辑注》(1987年)、王筠默等《神农本草经校证》(1988年)、尚志钧《神农本草经》(1994年)、马继兴等《神农本草经辑注》(1995年)、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2008年)、尚志钧《神农本草经辑校》(2014年);研究方面,出现了王家葵、张瑞贤《〈神农本草经〉研究》,张瑞贤、张卫《带你走进〈神农本草经〉》,朱燕中《〈神农本草经〉觉悟之旅》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神农本草经》的研究性文章在期刊上发表。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教研室成立于2009年,由本草文献研究室研究人员组成,挂靠中药所,由科教处管理,负责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神农本草经》研究课程的教学工作。经历了6年的教学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摸索了一定经验,逐渐探索出必需讲授和学生渴求掌握的内容,越来越感觉到需要编写一部相对固定,以利于研究生课前预习、复习和自学,利于教师交流、教授的试用讲义。在编写了初步的《神农本草经》研究教学大纲与内部教材的基础上,又经过不断的修订与完善,内部讲义逐渐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同行工作者的认可。鉴于此,今年院所两级管理机构为教研室配套了出版资金,鼓励并资助该教研室完成本书的正式编著与出版。

本次编著《〈神农本草经〉译释》是在广泛参考历代对《神农本草经》的整理和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本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注释部分,是从整体上对《神农本草经》的解读。首先是《神农本草经》的原文、注释、译文和按语部分:该部分《神农本草经》原文系重新辑佚而成,以《证类本草》为底本,参照以往多种版本;注释力求简要而不繁琐考证;译文尊重经典,以直译为主;按语在序录部分主要为提纲挈领,在药物部分主要为名实考证。其次分别从药物的历代名医汇讲、民俗文化、现代认识等几个部分对《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365种具体药物进行论述,也是首次对《神农本草经》药物进行的一次相对全面的总结和研究。第二部分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研读部分。《神农本草经》其书部分:该部分从神农本草和经三个关键词入手,探讨了《神农本草经》是怎样一部著作,以及它的产生时代,并探讨了《神农本草经》产生前后文献中对于药物的认识和使用变革,从而客观地展现了该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学术成就。《神农本草经》与汉代文化部分:该部分从儒家思想、神仙方士思想、阴阳五行思想和巫术思想四个方面探讨了《神农本草经》是汉代文化温床下孕育的产物,为更好地理解该书的编写框架和生僻内容奠定了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部分:该部分主要探讨了该书序例中所归纳的若干条药学理论,如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药物的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药物的毒性;七情理论,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等。指出这些理论或原则一直为后世药学专著以及临床医家在临床用药时所遵循,《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的传承部分:该部分立足于文献,探讨了作为中药元典著作的《神农本草经》扑朔迷离的流传过程;中药药性理论发展概况部分:该部分简要地梳理了在医药临床实践与哲学的临床思维相互验证的过程中,中国历史上逐渐形成了中药五味理论,中药四气理论,中药毒性理论,中药升降沉浮理论,中药归经、引经理论,中药运气药性理论及系统性药性理论等,以期读者能够循着药性理论发展的脉络,看出《神农本草经》在药性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探讨药性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本草考证的历史、意义和方法部分:该部分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本草考证的学术发展史,并对本草考证的学术意义和具体药物品种考证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论述。

本书编写分工情况大致如下:第一部分编写工作分工,原文侯如艳、王嘉伦;注释张瑞贤;译文梁飞;按语张瑞贤、赵海亮、王嘉伦;现代认识李健;历代名医汇讲、民俗文化侯如艳、刘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赵翔凤、相光鑫等负责文献的考查。

第二部分编写分工,第一章张瑞贤;第二章张卫;第三章张瑞贤;第四章张瑞贤、李健;第五章张卫;第六章张卫。

综合以上各篇构成了本书的全部内容。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可以说该书是我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对《神农本草经》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成果总结,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我们将其付梓,希冀同道中人能够多提宝贵意见,以求对该书加以改进、完善。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药研究所神农本草经教研室

20161025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