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售價:NT$
245.0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NT$
398.0
《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售價:NT$
398.0
《
少女杂货铺 Procreate可爱质感插画教程
》
售價:NT$
356.0
《
数理人文(第1辑)
》
售價:NT$
500.0
《
俘虏危机:大英帝国崛起的背面(1600~1850)
》
售價:NT$
607.0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
售價:NT$
305.0
《
舍勒的心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
售價:NT$
367.0
|
編輯推薦: |
第三版精编教材《中医妇科学》的编写,我们有幸聘请了26所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妇科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共28位专家组成了编写委员会。本教材在充分体现中医妇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供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理论知识,指导医疗实践。
|
內容簡介: |
《中医妇科学(第3版)》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妇科学(第2版)》的修订版,本着精编教材精炼、创新、适用的特点,秉持突出中医传统特色,反映学科前沿进展的原则,在原有第2版教材的基础上,重点对每节的【现代研究】进行增删,第2版教材在【现代研究】中所引文献大多是2012年以前的,2012至2016年中医妇科学又有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第3版教材将其进行更替。此外,附论部分的西医基础理论近几年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修订时加入了前沿的西医进展。
|
關於作者: |
马宝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名老中医,国家重点学科点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局级重点实验室中药药理妇科实验室主任、国家十一五本科及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主编,我社《中医妇科学(第3版)》主编。
杜慧兰,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中医学院副院长,师承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顾小痴教授,哈荔田教授和国医大师刘敏如。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
|
目錄:
|
第一章绪言3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3
一、中医妇科学定义3
二、中医妇科学范围3
第二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4
一、夏、商、西周时代4
二、春秋战国时代4
三、秦汉时代5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5
五、唐代6
六、宋代6
七、金元时代7
八、明代7
九、清代与民国8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9
第二章女性的生殖脏器10
第一节
阴户、玉门10
一、阴户10
二、玉门10
第二节
阴道、子门11
一、阴道11
二、子门11
第三节
胞宫12
第三章女性的生理特点13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13
一、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13
二、脏腑与胞宫15
三、天癸的生理基础与作用17
四、气血对胞宫的生理作用17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18
一、月经18
二、带下22
三、妊娠22
四、产育23
第四章妇科疾病的病理特点26
第一节
病因26
一、淫邪因素27
二、情志因素27
三、生活因素28
四、体质因素28
第二节
病机29
一、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29
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31
三、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33
第五章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34
第一节
四诊要点34
一、望诊34
二、闻诊36
三、问诊36
四、切诊38
第二节
辨证要点与常见证型39
一、脏腑辨证39
二、气血辨证40
三、常见证型41
第六章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44
第一节
补肾滋肾44
一、补肾益气44
二、滋肾益阴45
三、温肾助阳45
四、温阳行水45
五、滋肾养肝45
六、温肾健脾45
第二节
疏肝养肝46
一、疏肝解郁46
二、疏肝泻火46
三、泻肝除湿46
四、疏肝理脾46
五、调肝补肾46
六、养血柔肝47
七、平肝潜阳47
八、镇肝息风47
第三节
健脾和胃47
一、健脾养胃47
二、健脾益气47
三、健脾养血48
四、健脾扶阳48
五、健脾利湿48
六、健脾豁痰除湿48
七、温中和胃48
八、清热和胃48
九、养阴和胃48
第四节
调理气血49
一、病在气,以治气为主,治血为佐49
二、病在血,以治血为主,治气为佐49
第五节
妇科外治法51
一、妇科外治法的原则51
二、妇科常用外治法51
附:妊娠忌服药歌52
第七章预防与保健53
第一节
月经期与妊娠期卫生54
一、月经期卫生54
二、妊娠期卫生54
第二节
临产护理与产时卫生55
一、临产护理55
二、产时卫生55
第三节
产褥期与哺乳期卫生56
一、产褥期卫生56
二、哺乳期卫生56
第四节
围绝经期卫生57
各论
第八章月经病61
第一节
月经先期62
第二节
月经后期66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70
第四节
月经过多72
第五节
月经过少75
第六节
经期延长78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80
第八节
崩漏83
第九节
闭经87
第十节
痛经93
第十一节
经行发热97
第十二节
经行头痛99
第十三节
经行眩晕101
第十四节
经行身痛103
第十五节
经行吐衄105
第十六节
经行泄泻106
第十七节
经行浮肿108
第十八节
经行乳房胀痛110
第十九节
经行情志异常111
第二十节
经行口糜114
第二十一节
经行115
第二十二节
经断前后诸证117
第二十三节
经断复来119
第九章带下病123
第一节
带下过多124
第二节
带下过少129
第十章妊娠病131
第一节
妊娠恶阻132
第二节
妊娠腹痛134
第三节
胎漏137
第四节
胎动不安139
第五节
滑胎142
第六节
堕胎、小产145
第七节
胎死不下147
第八节
异位妊娠150
第九节
鬼胎154
第十节
胎萎不长157
第十一节
妊娠小便淋痛159
第十二节
胎气上逆161
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163
第十四节
胎水肿满165
第十五节
妊娠肿胀167
第十六节
妊娠眩晕169
第十七节
妊娠痫证172
第十八节
妊娠咳嗽174
第十九节
妊娠失音176
第二十节
胎位不正178
第二十一节
过期不产179
第十一章临产病182
第一节
难产183
第二节
胞衣先破186
第三节
胞衣不下188
第四节
子死腹中190
第十二章产后病192
第一节
产后血晕193
第二节
产后血崩195
第三节
产后腹痛197
第四节
产后痉证199
第五节
产后发热201
第六节
产后身痛204
第七节
产后恶露不绝206
第八节
产后情志异常208
第九节
产后小便不通211
第十节
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214
第十一节
产后大便难216
第十二节
缺乳217
第十三节
乳汁自出220
附:回乳221
第十三章妇科杂病222
第一节
不孕症222
第二节
妇人腹痛227
第三节
癥瘕230
第四节
阴挺234
第五节
脏躁235
第十四章前阴病238
第一节
阴痒238
第二节
阴肿241
第三节
阴疮243
第四节
阴痛245
第五节
阴吹247
附论
第十五章妇产科基础253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253
一、外生殖器253
二、内生殖器254
三、骨盆256
四、骨盆底257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258
一、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258
二、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259
三、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与月经262
四、性周期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263
五、其他内分泌腺功能对月经周期的影响265
第三节
妇科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265
一、妇科体格检查265
二、辅助检查267
第十六章产科概要274
第一节
妊娠生理274
一、受精与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274
二、胎儿发育275
三、妊娠期母体变化277
第二节
妊娠诊断与产前检查280
一、早期妊娠诊断280
二、中、晚期妊娠诊断280
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281
四、产前检查282
第三节
正常分娩285
一、决定分娩的四因素285
二、分娩机转286
三、分娩的临床经过与处理287
四、产褥期的临床表现与处理289
第十七章妇产科常见疾病291
第一节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291
一、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291
二、黄体功能不足294
三、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295
第二节
闭经295
多囊卵巢综合征298
第三节
盆腔炎性疾病300
第四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303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304
二、子宫腺肌病306
第五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07
第十八章计划生育311
第一节
避孕311
一、宫内节育器避孕311
二、激素避孕314
三、其他避孕316
第二节输卵管绝育术316
一、经腹输卵管结扎术317
二、经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317
第三节
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318
一、药物流产318
二、人工流产术319
第四节
计划生育措施的选择320
附录方剂索引322
|
內容試閱:
|
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开创至今历六十年。一甲子朝花夕拾,六十年砥砺前行,实现了长足发展,不仅健全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履行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和使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作为中医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也伴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从少到多,从粗到精,一纲多本,形式多样,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64年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出版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迄今,肩负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医院校教材建设和出版的重任,产生了一大批学术深厚、内涵丰富、文辞隽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教材。尤其是1985年出版的全国统编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第五版),至今仍被誉为中医教材之经典而蜚声海内外。
2006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积极参与下,组织出版了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以下简称精编教材),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套教材融汇了历版优秀教材之精华,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同时高度契合国家执业医师考核制度改革和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在组织策划、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反复论证,层层把关,使精编教材在内容编写、版式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凸显了精炼、创新、适用的编写初衷,获得了全国中医药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颁布了《中医药法》和《〈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文化强国战略以及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都需要中医药发挥资源优势和核心作用。面对新时期中医药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总体要求,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此,精编教材的编写将继续秉持为院校提供服务、为行业打造精品的工作要旨,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听取要求,全面汲取经验,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工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启动了第三版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和完善将在保持精编教材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经典、精炼、新颖、实用的特点,并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坚持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遵循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和中医药教育规律,深化中医药特色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情操教育,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同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将不断深化高等中医药教材研究,在新版精编教材的编写组织中,努力将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与中医药发展的现实目标及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完善高等中医药教材体系和丰富教材品种,创新、拓展相关课程教材,以更好地适应十三五时期及今后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实践要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我国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能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教材的编写出版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诚恳地希望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和读者在教学实践或使用中对本套教材提出宝贵意见,以敦促我们不断提高。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学管理研究会理事长
2016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