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NT$
390.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NT$
34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編輯推薦: |
康有为与章太炎均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领导戊戌变法,鼓吹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核心人物。章太炎矢志反清,投身革命,曾因苏报案身陷囹圄,是革命党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与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学界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本书汇集著名近代史学家汤志钧先生前后五十余年在该领域的代表作,呈现出汤先生多年的积累与功力,并且保留了这一领域内探讨、论争的历史印迹,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题为《经与史:康有为与章太炎》,为著名近代史学家汤志钧先生关于康有为、章太炎之研究论文的结集,收录了写作于不同时期的论文共六十九篇。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分编为八组:*组七篇文章探讨经今古文学的兴替发展,第二组九篇文章探讨清代经学学派的传承发展,第三组七篇文章考察章太炎、刘师培等人交往的诸多细节,第四组八篇文章以戊戌维新思想启蒙为主题,第五组十五篇文章考察康有为诸人在戊戌变法运动中的作用与地位,第六组七篇文章考察自立军起义前后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关系,第七组十篇文章分析章太炎的革命思想与苏报案的历史意义,第八组六篇文章探讨章太炎在辛亥前后的活动及其与光复会的关系。
|
關於作者: |
汤志钧,江苏常州人,著名历史学家,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教授等职,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及戊戌变法史研究数十年。主要学术成果为:《近代经学与政治》、《戊戌变法史》、《戊戌变法人物传稿》、《章太炎年谱长编》、《康有为政论集》、《章太炎政论选集》等。
|
目錄:
|
上册
前言
经史纠误和辨明真伪
关于经、子结集诸问题
西汉的独尊儒术和经今古文的兴替
黄老之治和儒家独尊
五经博士和今文经学
西汉的终结和今古文经学的消替
碑传行状和《宋史》列传
清代经学分派和章梁交谊
清代经今古文学的传承
清代经学学派及其异同
近代经学的发展和消亡
近代今、古文学派的异同与分合
从家学到显学清代今文经学的复兴与和珅专权
阮元和《味经斋遗书》
庄大久之经学研究
庄刘和龚魏
章、刘交谊及其他
从黄侃悼念刘师培谈起
刘师培的留别扬州人士及其投身革命
刘师培和《经学教科书》
从《訄书》的修订看章太炎的思想演变
关于章太炎的《国学概论》
读《量守遗文合钞》黄侃与章太炎、刘师培
戊戌维新与学习西方
戊戌的思想启蒙和辛亥的革命风暴
戊戌维新和传统儒学纪念戊戌变法九十周年
戊戌辛亥间文化思想与政治
维新与启蒙
维新与守旧
维新运动在上海
维新运动时期的天津《直报》
下册
关于康有为的历史评价问题
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大同三世和天演进化
再论《大同书》的成书年代及其评价
附:《大同书》导读
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新探翁同龢摘抄手迹读后
维新变法与澳门
《仁学》的写作和出版
附一:孙宝瑄《忘山庐日记》记谭嗣同《仁学》
附二:孙宝瑄《忘山庐日记》记《仁学》(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附三:章太炎《致宋恕书》谈《仁学》(1899年2月20日)
张元济和戊戌维新纪念张元济诞生一百二十周年
附:张元济《致汪康年书》系年
徐致靖与戊戌变法读《戊戌变法侧记》
翁同龢和帝党
戊戌时期的郑孝胥及其《日记》
关于戊戌政变的一项重要史料毕永年的《诡谋直纪》
关于《诡谋直纪》
丘菽园与康有为
甲午战后的《镜海丛报》
康梁勤王与日本英国
从康有为到孙中山
孙中山和儒家大同学
孙中山和自立军
自立军起义前后的孙、康关系及其他新加坡丘菽园家藏资料评析
自立军起义的一份原始材料丘菽园家藏康有为等信件评析
康有为的海外活动和保皇会前期评价
章太炎早期的革命思想
苏报案的历史意义
一百年前的苏报案
章太炎的割辫和《解辫发》
章太炎的史学思想
章太炎在日本
章太炎与反袁斗争读《致伯中书》手迹
章太炎挽孙中山联辨伪
章太炎的参与投壶
章太炎与白话文
通情和献策从吴敬恒《复蔡元培书》谈起
章太炎在南洋行迹钩沉
章太炎对中共态度探析
论陶成章
光复会的重组及其评价
光复会和上海光复
附录
《康有为与戊戌变法》目录
《乘桴新获从戊戌到辛亥》卷一目录
《经学史论集》目录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 言
经是中国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史是记述过去事迹的载籍。经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搜集资料,饾饤章句,又离不开史;疏通整理,辨析异同,也依附于经。两者互为依存。
经史关系的论著,时有所见,清代章学诚有《文史通义》的专著,提出六经皆史的命题,校雠汉学、宋学的得失,说是《文史通义》,专为著作之林校雠得失。我由经入史,偶有所得,写出文章,其中也不乏对经史论著的评述。
少年读经,中年治史,由经入史,由古代而近代。古代也只是对两汉的经今古文作了一些探究。近代又从今文经学而康有为、梁启超,古文经学而章太炎、刘师培。深感近代和古代不同:古代主要看人物结集和史传记载,近代则报刊林立,时有借经言事之作,而这些时评,很多在结集时刊落,有的著作还倒填年月,引起误解。例如章太炎早年在《时务报》发表的《论亚洲宜自为唇齿》《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在《经世报》发表的《变法箴言》等都没有收入《章氏丛书》。在《国粹学报》第二年丙午第八、九号连载的《诸子学略说》,虽在《国学讲习会略说》《章太炎文钞》辑入,《丛书》还是刊落了。后来,柳诒徵在1921年11月出版的《史地学报》第一卷第一期发表《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加以批评后,章氏《致柳翼谋书》说今《丛书》中已经刊削,不意浅者犹陈其刍狗,表明他是故意刊削的,是为了十数年前狂妄逆诈之论而刊削的。可知对近代人物的评论,不能限于结集所载,还应注意早期报刊所载。
又如,章太炎晚年反对白话文,是事实,但他早年却写过白话文,不但在诗词中用过白话,在他亲笔所拟讲稿上也用白话。当然,这是他早年投身革命时所写,但不能说他反对白话文是一贯的。
再如,康有为以圣人自居,为了表示自己早就注意大同,把1901年至1902年避居印度时所撰《大同书》,说是二十多年前早已成书了。
这些,都说明必须全面占有资料。
再举一例:刘师培1907年在妻子和亲戚的影响下走入歧途,是事实,但他早年却曾留别扬州,投身革命,只是那时写的文章登在1903年的《苏报》上,《苏报》不久被封禁,流传很少,以至无人论及。
这些事例,还有很多。有的散见报刊,有的仅见于函札。由此可见,只有详细占有资料,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本书也是本着尽可能查询书刊,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的。
为此,我很早编有《章太炎政论选集》和《康有为政论集》,以至写了《章太炎年谱长编》和一批文稿,本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至于已经刊入《康有为与戊戌变法》《乘桴新获》和《经学史论集》的,除个别文篇外概不收入,只在书后附上目录。
由经入史,由古代而近代,匆匆六十年过去了,重理旧稿,不禁有感。
汤志钧
2012年10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