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脊:脊柱使用说明书
》
售價:NT$
500.0
《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售價:NT$
245.0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NT$
398.0
《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售價:NT$
398.0
《
少女杂货铺 Procreate可爱质感插画教程
》
售價:NT$
356.0
《
数理人文(第1辑)
》
售價:NT$
500.0
《
俘虏危机:大英帝国崛起的背面(1600~1850)
》
售價:NT$
607.0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
售價:NT$
305.0
|
內容簡介: |
介绍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应用。按照传感器原理、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三大模块组织内容,分为概述、传感器基本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辐射与波式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参数检测、微弱信号检测、软测量、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测量不确定度与回归分析;虚拟仪器、自动检测系统。
|
目錄:
|
前 言
上篇 传感器原理
第1 章 概述1
1. 1 课程简介1
1. 1. 1 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
1. 1. 2 本课程的内容体系4
1. 1. 3 本课程的任务及目标5
1. 2 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7
1. 3 传感器的分类9
1. 4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12
1. 4. 1 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性能12
1. 4. 2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13
1. 4. 3 传感器的无线化16
1. 4. 4 传感器的微型化16
1. 4. 5 传感器的集成化17
1. 4. 6 传感器的网络化17
1. 4. 7 传感器的智能化18
1. 4. 8 传感器的安全化19
1. 4. 9 传感器的虚拟化20
学习拓展与探究式研讨20
习题云20
第2 章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2
2. 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23
2. 1. 1 线性度23
2. 1. 2 灵敏度23
2. 1. 3 分辨率24
2. 1. 4 迟滞25
2. 1. 5 重复性25
2. 1. 6 漂移25
2. 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25
2. 2. 1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26
2. 2. 2 传递函数27
2. 2. 3 频率响应函数28
2. 2. 4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分析28
2. 3 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32
2. 3. 1 静态标定32
2. 3. 2 动态标定33
学习拓展与探究式研讨33
习题云34
第3 章 电阻式传感器35
3. 1 工作原理36
3. 1. 1 应变效应36
3. 1. 2 电阻应变片种类37
3. 1. 3 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及其
补偿39
3. 1. 4 工程测试中的注意事项42
3. 2 测量电路42
3. 2. 1 直流电桥43
3. 2. 2 交流电桥46
3. 3 典型应用49
3. 3. 1 电阻式力传感器49
3. 3. 2 电阻式压力传感器52
3. 3. 3 电阻式差压传感器53
3. 3. 4 电阻式液体重量传感器54
3. 3. 5 电阻式加速度传感器55
学习拓展与探究式研讨56
复杂工程问题实践56
习题云56
第4 章 电感式传感器58
4. 1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自感式 59
Ⅵ
4. 1. 1 工作原理59
4. 1. 2 输出特性60
4. 1. 3 测量电路63
4. 1. 4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66
4. 2 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
互感式 67
4. 2. 1 变隙式差动变压器67
4. 2. 2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70
4. 2. 3 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的
应用76
4. 3 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互感式 77
4. 3. 1 工作原理77
4. 3. 2 等效电路78
4. 3. 3 测量电路79
4. 3. 4 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81
学习拓展与探究式研讨82
习题云82
第5 章 电容式传感器83
5. 1 工作原理84
5. 1. 1 变面积型86
5. 1. 2 变介质型87
5. 1. 3 变极距型89
5. 2 测量电路92
5. 2. 1 调频电路92
5. 2. 2 运算放大器93
5. 2. 3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94
5. 2. 4 二极管双T 型交流电桥94
5. 2. 5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PWM 方式 96
5. 3 典型应用98
5. 3. 1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99
5. 3. 2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100
5. 3. 3 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100
5. 3. 4 电容式厚度传感器101
学习拓展与探究式研讨101
复杂工程问题实践102
习题云102
第6 章 压电式传感器103
6. 1 工作原理103
6. 1. 1 压电效应103
6. 1. 2 压电材料104
6. 2 测量电路109
6. 2. 1 等效电路109
6. 2. 2 测量电路110
6. 2. 3 压电元件的连接113
6. 3 典型应用114
6. 3. 1 压电式力传感器114
6. 3. 2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114
6. 3. 3 压电式交通检测115
学习拓展与探究式研讨116
习题云116
第7 章 磁敏式传感器117
7. 1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117
7. 1. 1 工作原理118
7. 1. 2 测量电路122
7. 1. 3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应用123
7. 2 霍尔式传感器125
7. 2. 1 工作原理126
7. 2. 2 测量电路131
7. 2. 3 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131
学习拓展与探究式研讨133
复杂工程问题实践134
习题云134
第8 章 热电式传感器135
8. 1 热电偶136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本书第1版2009 年、第2 版2013 年 先后被国内百余所不同层次和类别的高校选用. 教学资源被全国近千名任课教师共享. 覆盖面不断扩大. 其内容体系优化更新源于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势、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积累、长期的课程教学实践和持续改进. 并得益于一批教改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及教材等课程教学资源使用者的意见反馈.“工业4.. 0” “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 ” 等发展战略正前所未有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重构新时代人们的工作模式、生活范式和思维方式. 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引领和衡量社会迈向高度现代化的支撑性技术之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位于信息链之首. 是泛在感知、智能制造等的基石. 助推信息技术成为不同对象相互交叉、联结、融合和涌现的内生动力.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以融合创新为核心特征的数字经济与新经济呼唤“新工科” 建设.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被赋予新的、更加伟大的历史使命. 便捷、可靠、智能、安全地获取、处理与应用信息. 推动建立人机网互联融合的数字化智慧型社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的创造性劳动.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仪器仪表产业发展. 紧紧抓住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 力推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网络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有关内容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一系列战略目标正在实现. 仪器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仪器仪表产品无线化、微型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全化、虚拟化等方向紧跟国际发展步伐. 并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仪器仪表研制力度. 新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技术的演进、应用的研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等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支撑. 与此同时. 它们也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和目标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注重依托优质学习资源. 优化知识路径. 深度学习模式启发心智. 培养学生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智能感知与仪器工程要求的关键能力” 是本书的基本遵循.本书探索进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材改革与建设的“深水区” 与“无人区”. 顺应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检测技术与仪器发展趋势. 瞄准新时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系统性领域知识构建、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的现实需求. 力争精准地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典型应用与技术发展. 传感器原理、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三大模块涵盖: 概述、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辐射与波式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新型传感器. 参数检测、微弱信号检测、软测量、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基础. 虚拟仪器、自动检测系统. 本书体系结构合理. 逻辑清晰. 内容新颖. 重点突出. 工程性强. 资源丰富. 形式上追求贯穿学习过程的目标导向、问题牵引与基于PBL Problem ̄ⅣBased Learning 的“学思交融” 深度学习模式. 内容上注重经典知识与前沿技术结合. 目标上强调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应用与创新性思维.本书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工程教育、好学易用的格局和写作定位. 以编写国内一流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特色教材为目标. 在第2 版基础上强化了工程内涵、领域前沿、交流与微思考和创新性思维训练. 新增了质疑、工程案例详解、学习拓展与探究式研讨、复杂工程问题实践、学习收获与反思等. 突出工程教育和产出导向Outcomes ̄Based Edu ̄cation. OBE 理念. 每一章都首先给出导学内容. 列出本章的知识单元与知识点、能力点、重难点、学习要求和问题导引. 彰显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的高度统一性. 明确学习者的努力方向. 强化对自主学习的引领. 本书有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支持. 配有PPT 演示文稿、Flash 动画课件、微视频、习题库、试题库、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全版 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等. 提供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课程学习与自评自测相结合的集成学习平台. 更多信息请访问机械工业出版社学习考试网: http: bkks.. cmpedu.. com 和微信公众号“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精品资源课程”.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车辆工程、交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等专业本科生教材. 也可供从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相关领域应用和设计开发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由胡向东、李锐、徐洋、耿道渠、朴昌浩、白银编著. 程安宇、陈勇、向敏、蔡军、罗萍、陈功贵等参加了资料的搜集、案例的撰写或修改意见的提供. 李仁杰、许奥狄、钱宏伟、郭佳、周巧、陈兆涛、王见、李汀等研究生参与了部分书稿的资料整理、图表绘制等工作. 胡向东负责全书的统稿. 特别感谢清华大学王俊杰教授. 天津大学曾周末教授、靳世久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蔡萍教授、田作华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韩九强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陈光教授. 重庆大学王代华教授、刘京诚教授、石为人教授. 东南大学周杏鹏教授. 燕山大学侯培国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曾国宏教授. 重庆理工大学余成波教授和重庆邮电大学林金朝教授、刘宴兵教授、胡学刚教授等在课程和教材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给予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以及参考文献中所列各位作者. 包括众多未能在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的作者. 正是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独到见解和特别的贡献. 为编著者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参考资料. 才能够在总结现有成果基础上. 汲取各家之长. 不断凝练提升. 最终形成这本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迭代更新版.本书的编著受到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162022、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 ̄中国移动基金项目MCM20150202、重庆市巴渝学者计划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科、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602201 等的资助. 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高质量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内容丰富、应用广泛、发展快速. 新工科时代的教材内涵建设任重而道远. 本书的再版体现我们在此领域的最新努力. 其间融入了“立德树人、执着育才、锤炼精品、共享教育” 的情怀. 限于自身的水平和学识. 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之处. 诚望读者不吝赐教. 以利修正. 让更多的读者获益. 编著者电子邮箱: huxd@ cqupt.. edu.. cn.编著者2018 年1 月于重庆南山文峰书院Ⅴ前言目录前 言上篇 传感器原理第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