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58.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74.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40.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319.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中华内丹学典籍丛书:古书隐楼藏书汇校(上下)
》
售價:NT$
1199.0
|
編輯推薦: |
本书收入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是专为中学生朋友们课内外阅读准备的,版本完善,校勘精良。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多人作,收录了胡适、蔡元培、林语堂、王云五、丰子恺等众多名家有关读书的文章,是大家谈读书的体会和经验。附有导读和知识链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该书的有关情况。
|
關於作者: |
胡适、蔡元培、林语堂、王云五、丰子恺等二十余位名家。
|
目錄:
|
导读
随便翻翻鲁迅
怎样读书胡适
我的读书经验蔡元培
为什么读书胡适
闭户读书论周作人
入厕读书周作人
书痴叶灵凤
重读之书叶灵凤
我之于书夏丏尊
怎样读书樊仲云
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江问渔
读书方法潘仰尧
读书与兴趣杨卫玉
读书实验李公朴
论书生的酸气朱自清
买书朱自清
作文与读书章衣萍
我的苦学经验丰子恺
怎样提高读书的速率和效率童行白
读书生活的三多法欧元怀
我的读书经验傅东华
我的读书经验曹聚仁
读书并非为黄金
我的不读书的经验孙福熙
我的读书经验谈张素民
个人读书的经验程瑞霖
访笺杂记郑振铎
售书记郑振铎
知识链接
|
內容試閱:
|
导读
读书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与义务。在书面语言出现之前,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读书这回事。对那时候我们的祖先来说,人生一世唯寻找食物与躲避天敌二事,岂有他哉?书籍乃各民族书面语言文字诞生后的产物,书籍乃文字之子,有了文字才有书籍。
各民族语言的发明乃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本身就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文明成果之一。人类发明语言是为了划分世界、澄清内心和彼此交流。自从有了语言,这个世界开始变得可以指认,每个人的内心开始敞亮,彼此之间也可以理解与合作。
作为书面语言的文字,是口头语言的高级发展形式,它最大的优势是对随说随散的即时性口头语言表达内容进行记录、保存,先民的各项文明成果因此便可借助文字,在更大的人群中传播,世世代代地传承。人类也许并非这个世界上唯一具有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动物,但是通过书面语言,通过用文字写就的书籍,人类各民族所获得的生活经验就可以长期地记忆、积累,在社会成员中共同分享,这也许就是人类在与其他动物的进化竞争中能最终胜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书籍是什么?它是人类各民族生活经验、文化成果的书面记录形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梯。人类自从进入有书面语记录的文明时代,通过阅读书籍而从前人与他人那里继承和学习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成为每个人自我成长,获得必要生存、交际能力的基本途径。在现代音视频技术出现之前,用文字写就的书籍是人类文化成果积累、传承与分享的最有效途径。
天下之书虽然汗牛充栋,概而言之只有两种:一种书籍描述这个世界,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样子,让我们能正确、清楚、细致、深刻地了解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各种自然科学类图书即如此。一种书籍讲述人类自己,告诉我们世界各民族的故事,他们的语言、历史、地理、宗教、文学艺术与哲学等等。总之,讲述人类自己的生活方式、命运,以及内心世界,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感受,各类哲学、文学、艺术与历史、地理类图书即如此。简要地说,书籍乃人类各民族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的成果,读书便是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分享文明成果的活动。
生活在文明世界的人们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世界很大,人生有限。先贤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指直接走进世界,体验人生。但大多数人因自身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难以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把整个世界摸一遍。怎么办?只能退而求其次读万卷书,即通过读书,通过书籍这个世界之窗,通过借鉴众多作者们的见识与才情弥补自己的遗憾,也许就成了最明智的选择。人生虽有限,幸亏天下还有这么多书。对读者而言,每一本书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个世界奥秘的独特窗户,每一本书都讲述了人类文明的精彩传奇,每一本书都凝聚着作者本人的智慧与才情,每一本书都会丰富、提升我们对这个世界和自我的崭新认识,每一本书都自有其情感与温度,只要你愿意去用心触摸。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书?因为读书可以有效地拓展自我、丰富自我,进而超越自我。
从更具体的目的讲,天下人之读书类型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是功利性阅读,即为了某种考试、某个学位或某种专业技能而读书,校园内之课程学习、校园外之各式职业技能培训乃其典型。中国古人在此方面曾有知名教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代流行语则为读书改变命运。为逐利而读书已成为广大学子的本能,实无须启蒙。需要提醒的是:就当代中国的实情而言,大多数中小学生不仅已从中受益,同时亦身受其害。应试式阅读不仅占去了太多时间,因而同学们无法进行其他性质的阅读;更严重的是,它已然在无意识层面将读书目标单一化,使同学们除了此种阅读外,不知还有其他目标可以追求。一时代、一民族之阅读完全功利化,将极大地限制其人生见识与精神高度。
第二种是休闲性阅读。休闲阅读已超越了功利目标,如果说它也有目标,那就是打发时间、放松心情。由于没有了严格的功利目的,这种阅读可以很自由、随性,阅读经验大多有趣、愉快。这种阅读自然也可以有额外的惊喜,比如开阔眼界、丰富人生;但总体而言,由于休闲式阅读大多是碎片化的,无计划,且追求轻松、回避艰深,所以其收获也很有限。休闲式阅读现在有个时尚的名称,叫文化快餐,比如手机阅读或网上冲浪。所谓快餐,不仅言其量小,更言其速战速决。如果我们还将阅读理解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生活,那么以时间效率取胜的休闲式阅读恐怕很难产生精致的心理收获。
中国的《周易系辞》有个说法,叫百姓日用而不知。这是说社会上大多数人满足于日常生活本身,不去深究日常生活背后的宇宙人生真相。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则提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这是说人类应当超越日常生活的实用需求,单纯为求知而探求这个世界的秘密,他因此而认为只有那些完全脱离了任何实用价值的知识,才是人类最高级的知识。
第三种是探究性阅读。与休闲性阅读一样,探究性阅读也是职业性求知活动之外的非功利性阅读,它已然超越了社会大众普遍地为提高技能、改善生活而读书的物质功利目标,提出了超越性目标为了从精神上丰富自我、拓展自我与超越自我而读书,通过读书增加知识、丰富情趣、培育德性、提升境界。
是的,每个人都只能来这个世界走一遭,每个人的人生长度与宽度都很有限;但是真正实现了精神自觉的人,可以通过阅读增加自己人生的宽度与长度,极大地改变自己的人生景观。从宽度上说,每一本书都可能增长了你的见识,丰富了你的人生经验与情感。通过阅读,作者们的阅历变成了你自己的人生经验,你因读书而广阔,因读书而丰富,因读书而化身为千手观音。虽然你一生生活的地域有限,走过的地方有限,所从事的职业也有限,可仍然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一个人生内涵丰富的大我。从长度上说,通过阅读古书,你回溯历史,知道了古人的幸运与不幸,增加了理解历史的能力。自然,你正活在当下,但是通过阅读那些有思想穿透力的书,你的思想与情感似乎也可以探测到未来,感知到人类未来文明的基本走向。这样,你也就无须为人生不满百而萦怀,因为你的智慧与情感已然具备了贯通过去、当下与未来的能力,实现了精神上的超越,你的文化生命便因读书而更为久长。
读书之法大概有两种,一为精读,一为泛读。休闲式阅读可泛读,一目十行,知其大略可矣,贵在用时少而所读者多。可以有兴即读,无兴则止;亦可浅易者读之,艰深者弃之,因为这种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休息,读者不欲劳后再劳,使自己目疲心倦。当然,偶遇自己感兴趣的文字,休闲阅读也不妨在文字中精耕细作,寻寻觅觅,左右采之。
探究性阅读宜精读。这就像是遇到一桌精致、考究,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对此精品,食客们实不忍囫囵吞枣,否则便有暴殄天物之嫌。所以,最好的方法便是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神经,细嚼慢咽、悉心品味,唯如此方对得起各种食材之品质、大厨之良苦用心。
精读的最佳对象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已有定评的各种文化经典。经典乃书籍中之书籍,是在阅读史上广受读者群体大范围、持久检验的上乘文化产品。经典是作者们呕心沥血后智慧与情感之高度凝结,标志着人类在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精神历程上所能达到的高度与深度,因此是文明时代个人心智培育的最佳食粮。
精读不只是一种读书方法,它首先是一种专心致志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愿意为了做成一件事而放弃整个世界的自我修炼。如果你能在读书中练就这种凝神守一的功夫,在其他领域也会成就精品。
精读又是一场严酷的战斗,它有似一只动物在途中突遇天敌,向死而生。一部高成色的人类文化经典,应当能激发出所有的生命潜能智力、体力、意志、情感与想象力,作者的知识面、思想高度与情感层次对你提出全方位的挑战,你必须严肃面对、聚精会神、上下求索,而后才会有所斩获,因此它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高端心智游戏。
精读并非休闲,并非娱乐,它是你日常谋生劳作之余的又一场艰辛劳动。为了有所收获,你必须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细腻,这是一种精益求精、读必求解的探求精神,容不得一丝的马虎与犹疑,此之谓精。精者,精密也。精深细密是经典对作者与读者提出的相同要求:作者不精无以出精品,读者不精无以有收获。
阅读首先是一种求教,人们因有惑而读书,故当有谦虚心,此乃读书之第一个层次。更进一层的阅读当是读者与作者促膝谈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想法,想与作者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在此情形下,读者并不仰视作者,而是把他当成一位知音,故而有平等心。此乃读书之第二个层次。有时候阅读可能会转变为一场华山论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作者在知识上的疏漏,或是思想观点与方法上的偏颇,提出了不同的商榷性意见,故而有反思或批评意识,这已然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读书之第三个层次。人类的知识与思想创新正有赖于此,故而孟子才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说法。
本书所汇集的,是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史上文化界名流们的读书心得,为何读书与怎样读书乃其主题。其中不少作者本身就是当时的著名作家和学者,他们集作者与读者身份于一身,故而其读书经验尤为精粹。真诚、坦然地谈论自己本真的读书故事与体会,据自身文化趣味表达个性卓然的阅读价值观和阅读门径,且原汁原味地保留当时的遣词和文风乃本集文字之最大特色。这是一个文人个性与才情得以充分舒展的时代,某种意义上极似中古时期之魏晋风流。读者们会发现:这里的每篇文章都极其本色。虽然都是些书痴,可作者们每个人的读书体会与法门又各有不同,其中不乏过激之辞。对于这些个性纷呈的读书见解,今天的读者们无须无条件认同,自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形而去取。同时,我们大概又都会为作者们文字的真诚而感动,并因其真诚而对他们心生敬意。所有文字都是其时代的形象,不管作者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本集作者们所热衷的中学与西学关系话题到底该多读点儿古书还是洋书?这样的问题对今天的读者而言似乎已然无须讨论。须注意的是,除了展示个性化读书见解之外,本集文字中又有一些作者们无意识中交互覆盖的共享性意见,它们充分体现了人类知识传授的共同规律,比如博与精的关系,比如读书需要眼到、口到、手到与心到,等等。这些当是关于读书问学的不刊之论,或从书中求知之金规则,深望读者们能悉心体会,并因此而受益终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