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新闻业的救赎

書城自編碼: 320734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 者: 彭增军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300258225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6-01


書度/開本: 128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NT$ 245.0
财富方程式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NT$ 352.0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NT$ 454.0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NT$ 602.0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NT$ 254.0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NT$ 418.0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NT$ 254.0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NT$ 5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42
《 刷屏:视频时代的疯传法则 》
+

NT$ 247
《 杀戮之神(雅丝米娜·雷札作品集) 》
+

NT$ 377
《 燕国八百年 》
+

NT$ 254
《 媒体的未来:数字时代的困境与重生 》
+

NT$ 351
《 信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网络与尼克松时代 》
+

NT$ 396
《 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 》
編輯推薦:
新闻业如何面对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
美国圣克劳德周立大学教授彭增军*作品
探讨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
解局传统媒体的困局与出路
內容簡介:
本书全面阐述新媒体生态下,新闻生产所受到的冲击、困境与对策。内容包括12个话题:1. 新闻专业主义的生与死。2. 新闻生产方式的改变。3. 再造新闻编辑部。4. 记者的五个角色。5. 内容何以为王。6.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7. 新媒体伦理困境。8. 新闻的盈利模式。9.媒体融合。10. 公众与公民新闻。11. 全球化与文化冲突。12. 新闻的未来。
關於作者:
彭增军,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新闻学终身教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三江学者,宁波市3315计划海外高端人才,陕西省百人计划专家,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国内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外文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硕士、博士。曾担任中国对外英文政治时事周刊《北京周报》(Peking Review)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助理、执行主编,美国《密苏里人日报》记者等。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国际新闻与传播、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融合与数字转型等。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三篇获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EJMC)年会一等奖。最近中文著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媒介内容分析法》。
目錄

第1章 新闻生死劫
报纸死亡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新闻不能死?
第2章 厨师与厨房,大锅饭与自助餐:新闻生产方式的革命
自杀、他杀还是自然死亡?
厨师与厨房,大锅饭与自助餐
第3章 凤凰涅槃:再造新闻编辑部
依据、信念与方向
货比三家:《纽约时报》、甘尼特集团和《华盛顿邮报》
1.《纽约时报》:坚持卓越,数字领先
2.甘尼特集团:激进彻底,受众第一
3.《华盛顿邮报》:资源匹配,人财两旺
亮点与阴影
第4章 媒体融合为什么成了夹生饭
媒体融合究竟融合什么
夹生饭是如何烧成的
第5章 穿新鞋还要走新路:数字时代传统媒体的创新
创新:新鞋子与新道路
传统媒体创新为什么难
1.居安不思危
2.业务模式同商业模式脱节
3.墨守成规的企业文化
4.自我神圣的职业文化
5.习惯成自然
传统媒体创新为什么失败
1.错失良机
2.主体性丧失
3.编辑部文化的刹车效应
4.组织障碍
5.三心二意,偏安思想
6.惶恐中不可能创新
第6章 传统媒体创新的打开方式
开放的体制与文化
金刚钻钻透的不仅仅是瓷器
不以成败论英雄
创新必须是常态的主动出击
摈弃虽然但是综合征
奴隶造不了金字塔
不能丧失主体性
创造意义
有体感的新闻
读者是不可靠的
要团队,不要变形金刚
酒好也怕巷子深
第7章 谁来豢养看门狗:社交网络时代新闻媒体的商业模式
百年生意经再不灵光
敢问路在何方
墙不墙,这是个问题
第8章 内容何以为王?
媒体内容:想要的与需要的
黏性和分享性:内容如何为王
1.黏性
2.分享性
第9章 熟悉的陌生人:社交媒体时代的受众
受众演变:从1.0到3.0
1.受众1.0公众的对话
2.受众2.0注意力商品
3.受众3.0熟悉的陌生人
受众与用户,控制与自由
第10章 事实与谎言:网络时代新闻的去伪存真
新闻与流言
插上翅膀的谎言
核查事实是关键
第11章 传统与挑战:网络时代的媒介伦理
新闻专业主义伦理是否过时
传统与挑战
1.事实与求真
2.客观与公正
3.数据与隐私
4.责任与边界
第12章 从把关人到网红:媒介伦理的社会化
从把关人伦理到社会伦理
社会媒介伦理的构建
第13章 主义与生意:新闻模式与商业模式的悖论
新闻的核心
新闻从来不是买卖
有了大数据,饿死总编辑
第14章 后真相时代新闻的立场与担当
何为新闻的立场与担当
客观是方法从来不是原则
后真相时代更需要立场和担当
第15章 权力的丧失: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人的职业危机
没有新闻人的新闻业?
权力的丧失
职业认同与职业操作的错位
第16章 因品质得专业:人人新闻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
职业和专业
新闻业的出路在于重塑专业性
1.新闻的职业性很弱
2.新闻业的没落不是专业主义的失败
3.机会还有,位置还在
因品质得专业
1.新闻专业性的关键词
2.新闻的三大专业责任
3.专业性的根本是品质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我对太阳的倦意日增
直到我的思想再次清澈
我所做下的最好的努力
就是使事物简洁

而词语听从了我的召唤
叶芝
1835年,法国人托克维尔出了一本《美国的民主》,介绍考察美国的所见所闻。其中一个细节说:一天早晨,在蛮荒之地的密歇根,他碰到一位拓荒者正走出家门,身上带了三件宝贝。第一件宝贝是什么呢,是《圣经》,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这份精神食粮当然必需;第二件宝贝是把开山斧,披荆斩棘、开荒种地的利器;这第三件,你多半不会想到,是一份报纸,是关于这个世界的、同这个荒野中的拓荒者干系不大的新闻纸。

看到这些,托克维尔看到了力量,看到了一个国家和它的人民的崛起。

1835年,在纽约诞生了一份新闻纸《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同先前的《太阳报》(The Sun)和后来的《纽约论坛报》(New York Tribune)一起开启了美国的大众新闻时代。便士新闻和黄色新闻的繁荣犹如今天的互联网新媒体,使新闻成本低廉,旧时堂前燕,飞入百姓家,由此开始了美国新闻的工业化生产以及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

1835年,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平淡的大清道光15年,离鸦片战争还有5年,中国近代史还没有开始。不过,有一件事情非同小可:兰贵人出生了,25年后垂帘听政,末日王朝在这个女人的统治下风雨飘摇大半个世纪。

大约也就在那个时期,据说,我的先祖挑着一副箩筐,前面装着儿子,后面装着家当,带着他的妻子我的先祖奶,来到了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小山村。天黑了,走累了,住下了。如今到我已经是第八代,同族人口上千。

说不清先祖是从何地、究竟为何背井离乡。我有时会想象先祖一家的模样。挑着担子的祖爷肯定是留着辫子的,粗黑油亮的那种,而祖奶多半裹了小脚,那这山路她又是怎么走的? 这些都无从知道,因为我的祖爷极有可能不识字,不会留下什么记载,也几乎可以肯定他老人家从来也没听说过什么报纸。甚至到了我爷爷这代,兴许也没有读过报纸。如果真见过摸过报纸,肯定也是金贵得留着去糊墙。他们的生活里还没有媒介。我想他们肯定也希望有,起码不至于听到枪声才知道鬼子进村,兵荒马乱,惶惶不可终日。

我一直在絮叨1835年这些事,因为在写这篇序的时候,脑子里总像过山车一样,从密歇根开荒者的三件宝,到我先祖的箩筐,再到我眼前的屏幕,手上的键盘和旁边不时闪烁一下的手机。再忽悠到2035年,距1835年整整两百年,这个已经彻底媒介化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呢?《纽约时报》还在吗?BBC 还在吗?谷歌还在吗?苹果还在吗?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与现实打通以后,事实和真相还那么重要吗?我们是否从人的数字化(being digital)蜕变为数字人(digital being)?新闻专业主义是否真的会同报纸一样成为历史?而我在课堂上鼓吹的这些理念啊价值啊,只能留在教科书上,甚至只能留在历史教科书上吗?
谈论未来,尽管是不太遥远的未来,是要透支我们的想象力的,因为极有可能,这场翻天覆地的科技革命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未来的真正把握应该就在当下。如果我们相信实际上也只好相信:我们当下的所作所为能对未来有所影响,那么我们就必须对现实做一些考察和思考。这就是我这本书的初衷和意义所在如果有的话。

本书始于为《新闻记者》写的专栏,开始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过,文章定位和写作方式有个大致的考虑,即从一个从业多年的记者和学者的角度来写。这里的学者,不敢说是学问意义上的学者,而是学习者(learner),或者再拔高一些,是学习了经历了一些的学者(the learned)。当然,受过点教育不一定就有什么真知灼见。马克吐温曾说: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傲慢的无知到可怜的不确定。

之所以要结合业界和学界的角度,是因为新闻学需要知行合一。别的学科诸如哲学、历史、文学等,可以述而不做,而新闻是要靠实践支撑的。

美国著名剧作家米勒说过,报纸是一个国家跟自己的对话。我想这也适用于写作。我把每一次写作都看作跟自己的对话,在无数个师长先贤的注视下跟自己的对话。只写自己想明白的,也许能说明白的。理想的结果是深入浅出,但做起来很难。好在自己未必能有多深,所以浅出就简单多了。行文上尽量随意轻松一些,真理不会因为板着面孔而更有说服力。尽管这样做可能是两头不讨好:学界因为你抽象不够而说你太实,业界会因为你没有提供可操作的东西而说你虚。好在这么多光阴虚度以后,有一件事想通了:与人交往,你不可能取悦所有的人;写文章呢,你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此书的内容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journalism)作为理念(idea)和行业(industry)的生存问题,包括传统媒体的困局和出路,以及大变革中新闻人的职业危机。作为一种媒介形态,传统媒体的死亡与否其实并不重要,新闻专业主义的生死才是大问题。然而,新闻专业主义这个灵魂总是要依存于一个健康的机体的,因而就必然要谈到新闻媒体的经营。书中有几篇文章涉及这个问题,介绍了别人的做法、说法外加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新闻学的教授一说新闻就滔滔不绝,一说商业模式就张口结舌,此话大约不错。我磕磕绊绊说了,庆幸的是不用真的来为商业模式负责。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传统新闻的生存危机也许来得正是时候,可以逼迫业界、学界乃至全社会重新审视、思考,从而明确什么才是新闻的根本使命,什么才是新闻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

有关新闻危机与救赎的话在文章中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文章里的观点基本是别人的高见加自己的愚见,相对平衡一些;这里想放开一些,补充几句自己对于新闻的偏见。

我坚定不移地认为新闻是理想和道德的感召。有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到20岁还不是个理想主义者,那他没有心肝;一个人到40岁时还不是个现实主义者,那就是无脑。新闻记者终其一生必须是有心有脑的理想主义者。在职业生涯中,钱有多有少,稿子有好有坏,但新闻的道德感召,贯穿始终。作为老师我常常难以掩饰自己的这点偏见。我认为一个学生如果看不清新闻职业的理想主义本质,那还是趁早去商学院或者别的什么学院。常常有学生问新闻这个职业有什么前途,有什么前途我说不太好,因为每个人要的前途不同,但是我可以说的是:很少有新闻人为自己从事过新闻而后悔。这就是所谓的初心,犹如种子,一旦播下必会生根发芽;更如航标灯,虽然在风雨中会明灭不定,但却永远不会熄灭。

在新闻体制上,我要坦白我是彻底的自由派。不是说我不赞成新闻媒体应该有社会责任。但是,责任是第二位的,况且新闻为公共服务的界定已经确定或者隐含了社会责任。我认同已故著名美国新闻学家梅里尔(John Merrill)的观点:没有自由,何谈伦理?没有自由,何谈责任?如果必须谈责任的话,新闻媒体的首要责任是捍卫自由。

我坚持新闻的客观性,虽然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但争论的原因多是出于定义的含混而产生的误解。首先,客观不是无我,而是有他,是我站在他的角度来观察问题,他是为了我。其次,客观不仅仅是理念,而是历史形成的一套专业操作规范,包括准确、核实、平衡、公平等。一如鬼有鬼道、神有神道,客观是新闻专业主义接近真相的方式。

但是,客观不等于没有立场。新闻不应该站队(take side),但是必须站位(take a stand)。这个立场,首先是真相的立场、人道的立场、正义的立场。比如,对于基本的历史事实,诸如纳粹的种族灭绝,对于人的自由平等权利,怎么能没有立场?

我认为人大于记者,因而人性大于新闻性。密苏里新闻学院首任院长威廉斯(Walter Williams)说过一句名言:优秀的新闻,敬畏上天,尊重人性。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天地良心,以人为本。这也是为什么在媒介伦理上,我推崇康德的道德律,人永远是目的,不是手段。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不仅仅想到了康德,更想到了那些为了新闻的道德感召而依然坚持在一线的同学、朋友和学生们,是他们的行动,而不是我这些文章,捍卫着我所宣扬的信念,使我有勇气站在讲台上面对我的学生,也有勇气把这些文字呈现在读者您的面前。

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是枉然,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一如一句诗所说的:历史都打着呼哨过去了,傻子还站在这里哭个什么?然而,我们至少可以说:错的不是你,而是这个疯狂的世界。

2017年11月
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云小镇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