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NT$
1112.0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NT$
398.0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NT$
352.0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NT$
968.0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NT$
194.0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NT$
704.0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NT$
510.0
|
編輯推薦: |
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王朝的肇始,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个封建王朝的帝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中国历史上若言千古一帝,则秦始皇嬴政当之无愧。始皇帝其人的魅力,*重要的是这个始字,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专制之始。
|
內容簡介: |
秦始皇是一位具有丰富面相的历史人物,众说纷纭,他既是扫六合、设郡县、定律法、大一统,威名震古今的千古一帝;也是焚书坑儒、苛政严刑、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受千夫所指的一代暴君。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古往今来论者众多,而不乏偏诬不实之辞。《秦始皇大传》围绕秦始皇继承秦国王位、亲理朝政、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缔造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艰辛奋斗历程,描绘了战国末期七国争雄、秦国二世而亡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事实。
|
關於作者: |
郭志坤,著名出版家,历史学家,首届上海出版人金奖、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策划中国断代史系列,主编《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著有《秦始皇大传》《隋炀帝大传》《先秦诸子宣传思想论稿》《中华一万年》、提问诸子丛书等,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历史学的普及工作。
|
目錄:
|
引 言 001
第一章
青少年生活 001
第一节 落难王孙之家 001
异人入质于赵 异人被立嫡子 异人之婚配 赵姬妊娠之谜 嬴政随父
归秦
第二节 十三岁即位 013
战火熏陶 博览群书 首见客卿 秦王政的相貌
第三节 尊吕不韦为相国 020
《吕氏春秋》之编纂目的 一统之说 君道之学 耕战之道
第四节 任甘罗为上卿 029
甘罗自荐 秦王召见 甘罗十二为上卿 有关甘罗之美丽传说
第二章
平定吕嫪集团之乱 036
第一节 秦王政亲理朝政 036
历史重任 范雎警告 姚贾之策
第二节 与吕不韦的分歧 043
世袭与禅让 纵欲与适欲 有神与无神
第三节 平定吕嫪集团之乱 051
事皆决于嫪毐 嫪毐谋反 镇压嫪毐叛党 罢吕不韦相 对吕不韦的评说
第四节 茅焦犯颜直谏 057
秦王政大怒 茅焦犯颜直谏 秦王政拜茅焦为仲父
第三章
撤销逐客令 063
第一节 李斯入秦 063
重用客卿之传统 拜李斯为客卿 下逐客令 撤销逐客令 对客卿之
任用
第二节 韩非入秦 075
喜读韩非之著 逼索韩非 韩非之死 秦王之悔
第三节 尉缭入秦 082
听从尉缭之策 尉缭之军事思想 任命尉缭为国尉
第四节 顿弱入秦 090
不以大礼参拜 顿弱献策 听顿弱离间之谋
第四章
秦扫六合 093
第一节 灭韩 093
破韩国疲秦之计 虏灭韩王安
第二节 灭赵 096
强攻屡败 离间君臣之计 赵国之灭亡
第三节 灭燕 099
燕代合兵难抵强秦 鞫武计谋未遂 荆轲行刺失败 燕国之灭亡
第四节 灭魏 105
首尾相救局面之失 魏失去辅政之良相 魏国之灭亡
第五节 灭楚 109
春申君的离间书 李园的美人计 王翦出兵伐楚 楚国之灭亡
第六节 灭齐 115
断绝齐赵之交 收买佞臣后胜 齐国之灭亡
第五章
秦统一中国之主客观条件 121
第一节 为什么当时中国能够统一起来 121
统一的迫切需要 经济交流的频繁 政治往来的密切 思想文化的交流
第二节 为什么由秦王政来统一 129
战国七雄秦占优势 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 关中巴蜀的地理优势 任
人唯贤的政策 因功授爵与赏罚必当的措施 远交近攻和反间的谋略
续六世之余烈
第六章
自称始皇帝 153
第一节 自 称始 皇 帝 153
议帝号令 自称为始皇帝 废除谥法 颁避讳制
第二节 推行五德终始说 159
邹衍之五德终始说 始皇推行五德终始说 尚黑崇六
第三节 实行三公九卿职 164
文官之长丞相 武官之长太尉 监察长官御史大夫 三公
之下设九卿 评三公九卿制
第七章
设郡县制 170
第一节 废分封制 170
王绾主分封 李斯反分封 秦始皇之裁决
第二节 行郡县制 174
县制 郡制 推行郡县制之意义
第三节 置乡、亭、里 179
乡 亭 里
第八章 明法定律 184
第一节 编纂法典 184
编纂法典的时间 法典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立法原则 189
法之统一性 法之适时性 法之稳定性 法之严肃性
第三节 宣明法制 194
明白易知 公开颁行 设置法官 亲自讲法
第四节 事皆决于法 202
法网严密 行赏告奸 以吏为师
第五节 专任刑罚 207
轻罪重罚 扩大株连 施行酷刑
第九章 征伐岭南 215
第一节 平定百越 215
五路进军 置尉设候 开通新道 用兵目的
第二节 开凿灵渠 220
史禄奉命 加速开凿 渠通军捷
第三节 怀柔巴蜀 224
减免赋税 减轻刑罚 奖励工商
第十章 用兵北方 229
第一节 北伐匈奴 229
任用戎人隗状为丞相 命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北伐匈奴的原因 重建九原郡
第二节 亡秦者胡也解 237
北伐匈奴是与人心背离吗? 秦朝步卒难敌匈奴骑旅吗? 北伐加速
了匈奴的崛起吗?
第 十 一 章
安抚民众 243
第一节 更名民曰黔首 244
黔首本义 更名原由 李斯之说
第二节 推行民爵制 249
有爵者之特权 推行民爵制
第三节 颁布自实田法令 253
自实田法令的颁发 自实田法令的内容 自实田法令的意义
第 十 二 章
三大统一 259
第一节 统一货币 259
废除旧币 行半两钱 统一铸造
第二节 统一度量衡 263
统一度量衡的必要 统一度量衡的内容 统一度量衡的保障
第三节 统一文字 267
国家统一呼唤文字统一 统一文字的措施 统一文字的功臣 回答若干问题
第 十 三 章
修建长城和开辟大道 277
第一节 修建万里长城 277
下令蒙恬率军建筑长城 长城的构造和用途
第二节 修建长城之意义 280
贯通东西成万里长城 防御匈奴贵族进犯 修建长城必然要耗费巨大
的人力、物力
第三节 开辟大道 285
修驰道 九原直道 西南栈道 杨越新道
第四节 修筑直道的作用 289
巡视乎?防御乎? 车同轨含义 没有发展水上交通是失策吗?
第 十 四 章 迁徙居民 293
第一节 大规模移民 293
四次大迁徙 取法于先辈 迁徙的政策 迁徙的目的
第二节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 298
徙天下豪富令 迁徙的用意
第 十 五 章 收天下之兵器 303
第一节 下令收天下兵器 303
颁收天下兵器令 销毁兼并六国时所缴获的武器 收缴民间私藏的武
器 销毁不合格的武器
第二节 铸为金人之目的 308
象征祥瑞说 向铁器时代转折
说 粉饰太平的装饰品 防止
武器流入反抗者之手
第 十 六 章 修筑阿房宫 313
第一节 阿房宫的修筑 313
蜀山兀,阿房出 宫中设备 诗人笔下的阿房宫 骸骨堆成的宫
第二节 兴建阿房宫的目的 319
嫌先王之宫廷小 急于求仙的需要 贪婪淫逸的必然结果
第 十 七 章
营造骊山墓 323
第一节 骊山墓及陵园 323
骊山墓的营建 墓内情况 陵园规模 从葬区域
第二节 营造年代及被毁之谜 328
骊山墓修造年代 为何选择骊山? 陵墓被毁之谜
第 十 八 章
苛政猛于虎 332
第一节 重租苛赋 332
田租二十倍于古 头会箕敛
第二节 繁重徭役 335
严密傅籍制 更役之无期 戍役之苦重 发闾左之戍
第三节 暴敛三证 341
力役三十倍于古 十五岁始傅 泰半之赋
第 十 九 章
寻求仙药 347
第一节 使徐福寻求仙药 347
使徐福入海求仙药 相信海上有神仙的原因
第二节 使卢生寻求仙药 351
使卢生等人寻仙 始皇自称真人
第三节 徐福其人及东渡问题 353
徐福其人 徐福东渡何处?
第 二 十 章
焚书 358
第一节 焚书令的颁发 358
淳于越与周青臣之争论 李斯焚书之建议 颁发焚书令
第二节 焚书令的施行 362
非《秦纪》皆烧之 焚烧民间所藏《诗》、《书》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焚
所焚之书限在三十日内烧毁
第三节 焚书令对中国文化的摧残 366
焚书令始于商鞅 有没有烧绝《诗》、《书》? 焚书为统一思想
第二十一章
坑儒 372
第一节 坑儒经过 372
侯生与卢生的逃亡 下令捕杀 扶苏进谏 坑杀于骊山温谷
第二节 坑儒原因 376
坑儒是焚书的继续 坑儒是轻儒的发展 对侯生释而不诛
第三节 坑儒恶果 380
被坑者是方士还是儒生? 坑儒是一次还是多次? 巩固统一还是加
速秦亡?
第二十二章
巡游全国 386
第一节 第一次巡游 386
出巡路线 巡游陇西、北地的目的 豪华的车仗队
第二节 第二次巡游 390
巡游路线 出巡东南的目的 峄山刻石 泰山刻石 琅琊刻石 关于捞
鼎之说
第三节 第三次巡游 402
出巡路线 博浪沙遇刺 东观刻石
第四节 第四次巡游 408
出巡路线 巡游北边的目的 碣石门刻石
第五节 第五次巡游 411
出巡起因 出巡路线 会稽刻石
第二十三章
始皇客死与赵高篡权 420
第一节 始皇客死 420
死前的种种传说 客死沙丘 秘不发丧
第二节 赵高篡权 423
赵高其人 诱惑胡亥篡权 威逼李斯同谋 假造诏命
第三节 胡亥继位 431
蒙氏兄弟遭杀 诸公子相继就戮 李斯被责问
第四节 李斯三上奏书 440
一上劝行督责书 二上赵高弄权书 三上自述功绩书
第五节 赵高的下场与秦的灭亡 449
李斯被腰斩 赵高设计逼死秦二世 赵高被刺杀
第二十四章
千秋功过谁评说 455
第一节 秦代对秦始皇的称颂 455
第二节 汉人对秦始皇的指责 457
第三节 唐宋时期对秦始皇的评论 465
第四节 明清时期对秦始皇的研究 472
第五节 结语 479
附录一 秦始皇大事年表 485
附录二 有关秦陵地宫的猜想 492
1. 让秦始皇好端端躺在地宫里 492
2. 秦始皇遗体可能保存完好 499
3. 秦有精湛的防腐技能 510
4. 臭为防腐剂之异味 516
5. 秦陵地宫不掘说 521
后记 529
再版说明 533
后记
|
內容試閱:
|
后记
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烈女传》)后来进而改为孟姜女哭倒了长城,把杞梁的战死篡改为范喜良为修长城而死,借以使人相信秦始皇修长城,实属罪大恶极,残暴不仁。用编造孟姜女哭长城之类的虚假故事来诋毁秦始皇,这是不公平的。自己是学历史的,有责任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秦始皇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呢?我翻检了大量的文献记载、考古资料以及历代学者的研究文章。自司马迁在《史记》中作《秦始皇本纪》后,两千多年来对秦始皇褒褒贬贬,莫衷一是。褒之者美誉其为千古一帝,认为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贬之者斥责其为暴君、君中之贼。历史的风云变幻,各式人等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观点、需要改铸着秦始皇。可以说,不少文人墨客给人们塑造了一个假秦始皇,有的虚有其表,而未窥其真谛;有的则是随意毁誉,面目全非。而历史需要真秦始皇,民众需要真秦始皇,祖国的统一需要真秦始皇。让史实来说话,通过详尽而细致的评述,为读者奉献一个真秦始皇 这是笔者写作本书的初衷和缘由。
1974年在上海市文化干校改造时,我有机会作了题为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问题的报告,报告之后,著名演员赵丹到了我的宿舍对我说: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第一人,你把他写出来,我来拍电影。赵丹当时还没有完全解放,他的一番表示给我极大的鼓励。我本来就肩负着父兄这样的期待,学术、艺术界长辈的关心更加推动我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下定决心要把秦始皇生平写出来。在写作过程中,自己定下这样一些宗旨:一是全面。不只写秦始皇四十岁以后的事迹,而纵述他辉煌的一生。二是公正。力求秉笔直书,如外国一些史学家说的,还历史本来面貌。三是综各家之说。把历代对始皇的重要评述罗列出来,略加评论,可以给读者更多想象的余地。四是雅俗共赏,既有学术性的探讨,又对一些古文字进行语体化的翻译。至于是否真的做到了这些,那是该由读者来作出判决了。
不过,笔者还是作了极大的努力的。有的论著说,秦王朝是一个没有理论的时代,秦始皇是一个没有思想体系的随心所欲的政治家。笔者认为此说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历史上的秦始皇对理论是很重视的,他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对秦始皇有着极大的影响。当秦始皇读了韩非的著作《孤愤》、《五蠹》之后,大为赞叹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而李斯在秦始皇身边多年为相,君臣之间心心相印。韩、李的思想左右着秦始皇和秦朝的政治,跟踪韩、李思想发展的足迹寻到了荀子。韩非、李斯皆
受学于荀子,是荀子的高足弟子。我在访问顾颉刚先生,谈及荀子的评价问题时,他说: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理论多半来自荀子,荀子是位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思想家。此后,为了弄清秦始皇思想发展的脉络,我又花了数年时间专攻荀学,并撰写了三十万言的《荀学论稿》。这为《秦始皇大传》的写作,积累了思想纤维和有关素材。
书稿虽然写成了,但仍然感到不满足,实因水平所限,又是时写时辍,也许,这是对我儿时所提出秦始皇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长篇回答。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这本书的顺利出版,首先感谢上海三联书店同志的帮助和鼓励。出版之际,正逢秦始皇统一中国二千二百一十周年,周谷城教授以此作题为本书添墨,著名画家刘旦宅先生在繁忙中为本书专绘秦始皇画像,徐英铎先生为本书提供了珍贵的文物照片。值此机会,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
郭志坤
一九八九年元旦
再版说明
拙作《秦始皇大传》自1989年出版至今已有20余年,发行量也有近十万册,曾有几家出版社要我将其修订出版,实因家事公事繁杂,静不下心,一直搁着。退休后,成了自由人,得以对《秦始皇大传》作些修订,一是增补某些遗漏,二是增加某些插图。顺此再版之
机,特别要感谢同《秦始皇大传》有关的先生。
友人有言:《秦始皇大传》有《张居正大传》的影子。是的。应该说大传题就是《张居正大传》的作者朱东润先生提出的。在文汇报理论学术部当记者编辑时,接受采访《二十四史》标点工作的任务,我首先去采访朱东润先生。朱先生已是七十有五的老人,他参加《二十四史》中《旧唐书》、《旧五代史》校点工作。当朱先生知道我也毕业于复旦大学,是他的学生,他对我说了一席贴心贴肺的话:记者虽有无冕之王之称誉,但满足于写豆腐块文章。我二十来岁也当过记者,就被人看不起过,说我只能写豆腐块文章,没有本事。
此话给我极大刺激,于是,我下苦心,对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张居正作了一番考察后,写了长篇的《张居正大传》,自后,人家不会看不起我了。恕我直言,这一点,你应该向我学习,也可写个大传之类的长篇。这是朱先生的治学之道,也是他的经验之谈。当时朱先生还将他仅存的大著《张居正大传》借我阅读,由此萌发了写大传的打算。对恩师的教诲,深表感激和怀念!
著名画家刘旦宅先生比我大十余岁,在文汇报社共事过,我喜爱文史,他擅长中国古典著作人物画。1985年后,他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对帝王形象画我们曾多次探讨过。教务繁忙的刘先生为拙作《秦始皇大传》专绘秦始皇画像。在他笔下,秦始皇形象丰满,高大魁伟,神采奕奕,很有帝王气概。这幅画确实是做到了形似和神似较为完美的统一,也被学界誉为史学家与艺术家和谐合作的作品。不少历史教材的秦始皇画像还采用了刘先生画的照片,也带出了《秦始皇大传》的影响。当拙著《隋炀帝大传》将要付梓时,刘旦宅先生又为我专绘隋炀帝画像(已作《隋炀帝大传》封面刊发),他知道我对先秦诸子作过一番考察,又提供了某些插图,如《赤子》、《相思》等。正当我们构想编纂《中国帝王画典》之时,他离我们而去,真是让人扼腕的断臂之痛,在此,深表痛惜!
著名先秦史专家李学勤先生,一直鼓励我将秦始皇的研究以及先秦诸子的研究进行下去。当我撰写《中国宣传史》(先秦卷)、《秦始皇大传》、《荀学论稿》、《秦陵地宫猜想》时,他都给我电话或写信予以热情鼓励,并提供不少资料。每次去京或他来沪,我都要去拜访向他请教,同他商讨许许多多的学术问题。秦始皇也是重要的话题。
他认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有利于历史人物的研究,秦始皇地宫的神秘面纱将会慢慢揭去,秦始皇的真实面目也将会渐渐呈现。我将不计其数的访谈汇总整理,以对话形式,题以《中国古史寻证》书名出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版)。李先生有不少有关秦始皇的评说意见,也在这次修订中补充进去。在此深表致谢!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各位领导对《秦始皇大传》给以极高的评价,曾作为馆内培训教材使用。在构思《秦陵地宫猜想》过程中,我不时通过书面、电子邮件及当面请教了数十位考古学家,先后拜访或拜读的专家学者有刘士毅、谭克龙、万余庆、段清波、王学理、赵化成、徐卫民、孙伟刚等,他们的指点及其著述使我受益很大。在秦俑博物馆采访时,馆长袁仲一、吴永琪、副馆长田静、研究室主任张仲礼、副主任卢建华等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著述和图片,让我得以仔细审视秦陵主人遗下的足迹。《秦陵地宫猜想》出版后, 2007年 9月 13日,秦俑博物馆举行了秦陵研究成果介绍暨《秦陵地宫猜想》新书发布会。该书被袁仲一等有关专家誉为代表了秦陵地宫研究猜想的最高水平的雅俗共赏的集成之作和应时之作。高度的评说给我极大鼓励,也让我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坚持探索和写作。为此,修订版加编了有关秦陵地宫猜想的五篇文章,以增读者兴趣。
说实话,要感谢的老师、同学和亲友很多。特别是上海图书馆、中华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及本本等提供了不少珍贵图片,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郭志坤
2012年 6月 12日于龙岩申元书院
秦始皇大传
5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