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NT$
352.0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NT$
352.0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NT$
250.0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NT$
500.0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NT$
485.0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NT$
301.0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艺术童话属于世界文学中甚受欢迎的小说形式。在弘扬这一传统的二十世纪德语作家中,黑塞当属首位。其艺术童话涵盖乔万尼薄伽丘的叙事传统、《一千零一夜》故事、幻想型讽刺作品和受精神分析启发的析梦文学,为爱情的幸与不幸、愿望的虚荣、万物的易逝和人类对安全感的渴求等经典童话题材赋予了新意。黑塞的童话贴近生活,世间魔力在于作者认为绝非止于青春期的人类成长能力。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黑塞的二十篇童话作品,涵盖其整个创作生涯,也见证了他的人生轨迹。黑塞的童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却同时深受东西方通话传统的影响。从他十岁时创作的《两兄弟》,到他1933年写就的*后一篇《鸟儿》,它们见证了黑塞试图运用这一体裁记录自己身为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尝试。与同时代的很多欧洲作家一样,黑塞密切关注着周遭发生的一切:科技的迅速发展、物质主义的兴起、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的腾飞和衰退凡此种种,以及他个人所经历的创伤、疑问和梦想,都在艺术童话的世界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
關於作者: |
赫尔曼黑塞(1877-1962)是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此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
目錄:
|
矮人......1
影子戏......23
神秘的山......31
诗人......40
笛梦......47
奥古斯图斯......56
众神之梦......80
外星异讯......85
法尔敦......104
此道难......125
爱丽丝......132
连环梦......153
欧洲人......168
藤椅的童话......178
帝国......183
魔法师的童年......189
皮克托变形记......209
周幽王中国古代故事一则......215
鸟儿......221
两兄弟......239
后记......241
|
內容試閱:
|
后记
赫尔曼黑塞撰写的第一篇小说是童话,最后一篇是传说。童话《两兄弟》写于1887年11月,当时他才十岁,《中国传说》写于1959年5月,当时他已是八旬老翁。这两篇才一页多长的作品均为虚构,带有自传性质的头一篇还完全是《格林童话》的口气,而后一篇则是对于先锋派文学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文化活动的回应,有意复古地运用了庄子的譬喻风格。两文都包含东方素材:《两兄弟》中的玻璃山来自《一千零一夜》;《中国传说》的中国古代官场氛围在极其关注东西方传统融合的黑塞身上绝非巧合。
童话叙事的离奇、神秘、超自然、不可思议等特点虽然也适用于黑塞的其他一些小说,但是他并未特指其为童话并收入1919年出版的首部童话集。比如在《赫尔曼劳舍尔遗留的文稿》的露露一章中,还有《文肯霍夫》、《一个姓齐格勒的人》、《城市》、《内和外》以及《和浮士德博士共度的一个晚上》等短篇小说中都能找到童话元素,就连《荒原狼》和《东方之旅》,他也在手稿和信件中称其为童话。
本童话集的首篇《矮人》还是最接近传统民间故事的类型,尽管它就像被黑塞称为童话的所有文章一样是自由创作的,因此是艺术童话。这一素材他是第二次去意大利重游威尼斯时想出来的。1903年4月22日,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整天我都在构思一篇威尼斯题材的小说,一个矮人(聪明、苦闷、忧郁)由于主人(罗雷丹家族)的残酷,失去了他的小狗,为了报复,他在陪女主人乘船出游时讲了一个故事,激起了女主人对一种迷情酒的渴望,然后毒死了女主人和情夫。但在情夫的命令下,矮人不得不先尝酒,也死了。行文奇异生动。文稿中只有小的改动。美丽的玛格丽塔加多林(因此并非罗雷丹家族)本人无需饮下毒酒,但由于未婚夫和不可或缺的矮人菲利波的死而发疯了,余生都得叫喊着救救菲诺!为冷酷情夫害死菲利波的瘸腿小狗菲诺而赎罪。这篇框形结构小说的叙事口气很像黑塞欣赏的马泰奥班戴洛[1]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小说,背景是十六世纪的威尼斯,描绘这个中世纪潟湖中心城市东方风韵之传神如画,再次让人想起《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这篇讲丑陋智者不得不浪费才能为俊美傻瓜服务的小说于1903年写成,一年后发表在威廉舍费尔[2]的杂志《莱茵兰》上,1935年黑塞才首次将其收入《寓言集》,由此首次收入全集。
黑塞生前未曾在任何一本书中发表过的《影子戏》和《神秘的山》也有童话色彩。未发表的原因我们只能推测:《影子戏》可能是出于质量上的顾虑;而《神秘的山》或许是由于多次在巡回朗读中读过,黑塞想给读者提供新作品。1909年4月15日的海尔布隆《内卡报》写道:《神秘的山》体现了黑塞赋予大自然以灵魂和生气的本领。他敏锐地体会到,相对于喧嚣莽撞的人世,大自然的生活安静可敬、崇高伟大。1915年11月12日的《艾森纳赫报》则强调,在《神秘的山》中,石头和山等表面上无生命的物体得到了呼吸和生命,大自然与人类友好交往,而人类试图完全掌控和占有自己的所爱,最后以失败告终。
符合传统标准的典型童话是黑塞在伯尔尼居住期间写成的作品,于1919年6月集成《童话》一书发表,包括《奥古斯图斯》、《诗人》、《外星异讯》、《此道难》、《连环梦》、《法尔敦》和《爱丽丝》七个故事。还有同月发表的匿名作品《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少年时代》。创作七篇童话和《德米安》时,作家正在伯尔尼居住(19121919),生活中烦恼诸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他接受精神分析(19161917)促使他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创作。《童话》出版两个月后,黑塞在给弗朗茨卡尔金茨基[3]的信中写道:我把这些童话视为一个通往另一种新型文学的过渡形式。我现在已经不喜欢它们了,我还有长路要走,并且做好了心理准备,我文学创作的情况会和政治与生活的情况一样:他人不肯跟上,而是走开。黑塞以婚姻为主题的长篇小说《罗斯哈尔德》出版后,当时困扰他的主要是这个问题:一个艺术家或者思想家,一个不仅仅按本能生活而是想尽可能客观观察并表现生活的人,这样一个人究竟有没有能力过好婚姻生活。(1914年3月16日给父亲的信)另一个矛盾是:他对德国的忠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很快就改变了立场。
受中国古代寓言集《列子》影响的童话《诗人》、《笛梦》和《爱丽丝》的主题也是上述矛盾:为了艺术,为了一种客观的、为大众而过的生活,个人幸福被痛心地舍弃了。
《外星异讯》、《欧洲人》和《帝国》三篇童话的主题是反对战争、提倡无暴力。
《此道难》、《连环梦》和《爱丽丝》体现了精神分析的催化作用。与传统的艺术童话不同,它们的主要基础是个人经验而非想象。
《奥古斯图斯》和《法尔敦》则是讲实现愿望的教育性作品。两文都难以确定历史年代。而两文表达的思想是永恒的:针对物质或外在的幸福的愿望是徒劳的,而索取好处的愿望最多也只是对有能力享受这种好处的人有益。想拥有不义之财的人,想演自己演不了的角色的人,必将陷入一团乱麻,只有魔法师才能解开。
奥古斯图斯之母青年丧夫、备感孤独,给新生婴儿许了一个她能想到的最好愿望:人人都爱他。初衷虽好,愿望成真后却发现这是个恶咒,因为奥古斯图斯仅凭外在魅力就能轻易得到一切。这导致他无法爱别人,而不由自主地利用和戕害所有接近他的人。但是渐渐地他感到自己肆意挥霍、只有得到而从不付出的人生毫无价值。由此产生的问题严重得让他决定一死了之。当他绝望至极时,黑塞乐于援引的否极泰来规律才起作用。不同于奥斯卡王尔德[4]笔下的道连格雷,由于奥古斯图斯并非那个迷住所有人愿望的始作俑者,所以最后他也有机会许愿。他许的愿和母亲为他许的愿正好相反,从此他不由自主地爱所有人,虽然这也有不利之处,但最终证明是较为有益的。在童话《法尔敦》中,也唯有满足于用琴声让人快乐的忘我的小提琴手免于遭受圆梦的灾难性后果,其他只给许愿者本人带来好处的梦则导致法尔敦不再是每个人都满足于邻居不比自己过得好的繁华国度。
这个乌托邦也在以战争创伤为主题的《众神之梦》、《外星异讯》、《欧洲人》和《帝国》四篇童话的结尾出现了。虽然写于1914和1915年的前两篇反战态度并不坚决,反而符合当时的战争宣传:《众神之梦》中人类返祖退化回多神教,战神得以重新独立;《外星异讯》则从一个热爱和平的星球看一个好战的星球,将战争视为人类无过失的自然灾害来接受。但《欧洲人》和《帝国》就明显更具批判性、态度更为清晰。因为二文谈到战争的起因:技术完美化、殖民政策的傲慢和贪婪、欧洲人创造更好的新世界、用军备来保卫新得利益的智识和工业优越感,因为富人就是爱用铁墙来守护自己的钱。批评欧洲自大狂的《欧洲人》写于19171918年,当时发表此文风险极大,黑塞只好匿名发表。而在停火后不久写的《帝国》(德国历史缩影:从二十二个诸侯国的割据状态、俾斯麦建立帝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投降)就得以重新以真名发表。不过故事的结论(希望帝国做自我批评、反思其美好传统)就像众多童话一样,显然美得无法成真。
为了达到这一境界,黑塞不得不接受精神分析,诱因是1915年媒体对他的讨伐所带来的压力、父亲的亡故(1916年3月8日)和日益紧张的婚姻关系。1916年4月,剧烈头痛、眩晕和心悸迫使他去疗养,结果没有诊断出任何官能疾病,他被转到卡尔荣格[5]的同事、在卢塞恩居住的精神科主治医生约瑟夫伯恩哈德朗(Josef Bernhard Lang)处诊治。《此道难》就是反映长达一年半多的疗程的一篇童话,文中用登山比喻治疗,坚韧不拔的向导象征医生。直到登山人的态度从执拗的我忍变成积极的我要,他才能成功登顶,最终飞一般地实现此前以为无法企及的自由。
梦境也被黑塞赋予神话的品质,《众神之梦》和《笛梦》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因为如同想象一样,梦也能统一客观和主观现实以及外部和内在世界之间的矛盾。1916年写成的笔记《连环梦》让人了解梦的过程,即潜意识的喧嚣实验室如何神奇地消除时间和地点的障碍,让昔成今,远变近,最大的距离也能轻松逾越。连像星星似的四散开去的道路都能神奇地通到向往的目标,每条街道都能成为回家的路。在一年后黑塞按约瑟夫伯恩哈德朗的要求做的梦境日记中,梦表现出一种未定型的初步集聚状态。
《爱丽丝》可以视为黑塞献给首任妻子、他三个儿子的母亲米娅的礼物。米娅就像主人公安森追求的爱丽丝一样,有着生性复杂的安森好似失去的东西。安森在度日之外理解和构建生活的雄心壮志,让爱丽丝觉得很陌生。因此爱丽丝认为,他们俩要在一起,安森就必须回到她所特有的那种天真的平和状态,即安森必须找到自己由于远大志向而失去的东西。但是像安森这种才华横溢的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经过一个成长过程:从童年的原始信任出发,先要经过一个罪责和绝望的迷宫,最终才能在不同层级上重获失去的平衡(参见黑塞散文《谈一点神学》中提出的三级规律)。爱丽丝则不用绕这条远路,因为她没有雄心壮志,所以永无牺牲初心的危险。在安森眼里,爱丽丝即蓝鸢尾,象征着他向往的自然和文化的合一。安森达到这种境界的过程极为漫长,爱丽丝没能见到那一天的到来。没等安森完成爱丽丝交付的任务,爱丽丝就死了,但是以一只象征安森内心声音的鸟的形象继续陪伴安森,引领他找到那扇神秘的大门。要达到更高一级的道,必须走进这扇门。一名门卫试图阻拦,但是不同于卡夫卡1914年写成的寓言故事《法律门前》,安森没有动摇,他的内心指针稳稳地带领他穿过外部世界。只有这样,他才能在爱丽丝身上重新找到自我,即重获精神和自然、宏图大志和原始信任之间的平衡,用美丽幻象换取预感到的内部真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