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84.0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NT$
352.0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NT$
760.0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NT$
653.0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NT$
638.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NT$
1520.0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NT$
454.0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世界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新近作品,启发读者的社会学式思维。
|
內容簡介: |
社会生活变动不居,社会学亦不可停滞不前。今天的社会学,理论视角极为多元,研究议题广泛多样,方法也不拘一格。在这一领域中,比较核心的是基本概念及观点的运用。这些概念和观点能够帮助社会学家理解社会,尽管我们对它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社会学基本概念(第二版)》介绍了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基本概念,其中一些概念过去帮助塑造了社会学,如今也在不断影响其发展,另一些新近出现的概念则反映了*近几十年这个世界的剧烈变化。除了简短的定义外,作者对每个概念都进行了扩展讨论,将其置于历史和理论背景中,探讨了其在使用中的主要含义,介绍了一些相关的批评,并为读者指出了其在当代研究中的演变和理论化。
本书由十个主题组成,通过一些基本概念,如全球化、现代性、可持续发展、消费主义、社会流动、生命历程、身份认同、社会自我、越轨、公民权等,提供了一幅关于社会学的图画。对于社会学的入门者以及想为快速变化的世界找到可靠地图的人来说,这将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材料。
|
關於作者: |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院长。
菲利普·萨顿(Philip W. Sutton),独立研究者,此前曾任职于利兹大学和罗伯特高登大学。
译者王修晓,中国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
目錄:
|
导 言
主题一 社会学的思维方式
话语(Discourse)
全球化(Globalization)
现代性(Modernity)
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
理性化(Rationalization)
社会(Society)
结构能动(StructureAgency)
主题二社会学研究方法
理想类型(Ideal Type)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QualitativeQuantitative Methods)
唯实论(Realism)
反身性(Reflexivity)
科学(Science)
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
主题三环境与城市生活
异化(Alienation)
环境(Environment)
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移民(Migration)
风险(Risk)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都市主义(Urbanism)
主题四社会结构
科层制(Bureaucracy)
资本主义(Capitalism)
消费主义(Consumerism)
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ur)
教育(Education)
组织(Organization)
宗教(Religion)
主题五不平等的生活机会
阶级(Class)
社会性别(Gender)
叠变(Intersectionality)
男权制(Patriarchy)
贫困(Poverty)
种族族群(Race'' and Ethnicity)
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
地位身份(Status)
主题六人际关系与生命历程
社区共同体(Community)
家庭(Family)
生命历程(Life Course)
(社会)网络(Network)
性存在(Sexuality)
社会化(Socialization)
主题七人际互动与沟通
文化(Culture)
身份认同(Identity)
意识形态(Ideology)
人际互动(Interaction)
大众媒体(Mass Media)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
主题八 健康、疾痛与身体
生物医学(Biomedicine)
医疗化(Medicalization)
病人角色(Sick Role)
失能的社会模型(Social Model of Disability)
社会自我(Social Self)
污名(Stigma)
主题九犯罪与社会控制
失范(Anomie)
越轨(Deviance)
贴标签(Labelling)
道德恐慌(Moral Panic)
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
社会控制(Socia lControl)
主题十政治社会学
权威(Authority)
公民权(Citizenship)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冲突(Conflict)
民主(Democracy)
民族国家(Nation State)
权力(Power)
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
索 引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导 言
社会生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才是常态。在过去三十几年里,性别关系流动多变,人口迁移模式转变,文化观念日渐多元化,传播手段、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经历数字革命,金融危机此起彼伏,恐怖主义在全球扩散,政治动乱不计其数。以上种种社会变迁,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现代世界。作为一门诞生于19世纪的学科,社会学绝不能固守陈规,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风险。今天的社会学,理论视角极为多元,研究议题广泛多样,方法也不拘一格,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这是因为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要想对其做出充分理解和合理解释,社会学就不可避免地会变成上述模样。这意味着,曾经熟悉的概念,现在需要加以重新解读,必要的时候,还要建构一些新概念。本书既涵盖那些久经考验的成熟概念,也包括一系列新近出现的术语。
社会学概念的发展历史
有些社会学概念历史悠久,很好地经受了时间的检验,例如阶级、地位、科层制、资本主义、性别、贫困、家庭和权力等。对于今天的社会学研究而言,这些概念依然不可或缺。还有一些概念相对较新,如全球化、后现代性、反身性、环境、生命历程、恢复性司法以及失能的社会模型等,都是新近才发展出来的,但现在也成了社会学概念词典里的新成员,它们反映的是最近几十年这个世界发生的剧烈变化。所有这些意味着,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学这门学科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过介绍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其中许多代表社会学过去150多年里某个特定理论视角发展的里程碑),这本小册子试图为完成上述这样一个任务略尽薄力。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概念的起源和当代用法,可以帮助读者弄清楚,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在历史上是如何演变的。
在社会学领域,新概念的产生,往往与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对研究结果的解释需求密切相关。有些概念,例如地位、阶级和风险,最早广泛流传于社会,后来被逐渐提炼出来,成为一个社会学专业术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被讨论和完善,从而变得越来越精确,解释力也越来越强。还有一些概念,包括异化、道德恐慌和全球化,起初是社会学家专门创造出来的,用于分析社会现象,后来从学术语境里传播到日常生活中,进而影响人们对周边世界的认知。这与自然科学的情况大相径庭。不管自然科学创造出多少概念,它们都不可能改变动物和植物的行为。用吉登斯的话来讲,这是一种单向过程。不一样的是,在社会学里,概念、研究发现和理论会反作用于社会(研究对象),人们很有可能会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调整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也就是说,社会学家和研究对象之间存在潜在的互动关系,社会学研究是这个双向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双向过程意味着,社会学的概念从内在上具有一种不稳定性,不管是在社会学专业学术语境里,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其内涵、外延和使用方法都有可能随时发生调整和变化。另一个结果是,有些(甚至可能是大部分)社会学概念存在竞争性用法。也就是说,同一个概念背后可能隐含着完全不同的理论立场,而且社会学家对这个概念的含义也缺乏普遍共识。话说回来,这有可能夸大了社会学的内部差异和争论。实际上,这种情况在社会学学科内部为数并不多,乍一看争吵不休,但共识和整合是主流。
我们不时能看到,某个理论视角创造出来的概念经常被其他流派借用。例如,异化这个概念最初是卡尔马克思发明的,用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本质。然而,一个多世纪后,工业社会学家把这个概念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中移植到一个新的语境,来概括和分析工人对于工作环境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改变。尽管可能招致部分马克思主义者的反对和抗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理解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对工人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修正版的异化概念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有价值的洞见。
何为基本?
我们并不打算编写一本全面系统的社会学概念词典。相反,我们精心挑选了大约七十个已经或正在对社会学某个专业领域起重要形塑作用的关键概念。我们挑选的概念,一些出色地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例如权力、阶级、意识形态、社会与文化。这些概念贯穿社会学的整个发展历程,至今仍是重要议题的讨论起点和研究基准。还有一些,比如性别、消费主义、身份认同和生命历程,虽然历史没有那么悠久,但它们的影响却很显著。这些概念不仅激发了大量新的研究工作,还重新建构了一些经典议题,促使社会学家重新理解早期的一些概念。最后,我们还挑选了一部分新近才出现的概念,包括叠变、全球化、风险和恢复性司法。我们认为,这些概念已经启发了一些原创性研究工作,并且非常有可能成为各自专业领域里的基本关键概念。
比起一般的关键概念手册,本书的词条数量要多一些。我们并不打算只给每个概念下一个简要的定义。我们的目的,是把每个概念放到相应的历史和理论背景里进行详尽的讨论,探讨其主要用法,介绍相关的评价和批判,引领读者阅读与之相关的最新研究文献。通过了解这些基本概念的发展过程,这种结构安排能够帮助读者把握社会学的历史与其当代形态之间的关联。此外,每个词条还顺带讨论了许多相关的概念。例如,工业化词条就涉及诸如城市化、后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等相关概念。所以,我们建议读者利用本书最后提供的索引,来检索那些没有出现在目录里的相关概念。
同时,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读者可能会对我们选择的一些概念存有异议。毫无疑问,肯定会有学界同仁认为我们收录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词条,却忽略了一些更为重要的概念。在社会学这个学科里,这种异见的存在很普遍,我们甚至在什么是关键概念这样的基本问题上,也缺乏共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每个社会学家的理论立场和分析视角各不相同。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社会学家通常都是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尽管如此,我们之间依然能够互相对话并理解彼此。这之所以可能,原因之一恰恰就是,我们从大量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那里共同继承了一些经受住了荏苒时光考验的概念遗产。
阅读指南
本书把所有概念词条分为十个主题,每个主题按照首字母排序。作为一本研究指南和参考手册,本书这样安排可以方便读者便利地迅速找到某个主题的特定词条。本书是一本独立教材,适合任何想要了解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读者。然而,已经购买或读过我们另一本教材《社会学经典文献导读》(Sociology : Introductory Readings 2010)的学生会发现,这两本书结构类似,主题分类安排对应一致,方便对照阅读。入选本书的所有概念都可以交叉索引,第一次出现的概念都会用黑体字加粗显示。另外,我们对何为概念?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比如,我们把种族和族群看作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概念,因为两者经常被连在一起使用和讨论。当然,两者之间的基本区别我们还是做了清晰的阐述。类似地,结构能动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也做了同样的处理。再有,有些词条更多地被看作一种理论视角或分析框架,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例如,全球化就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社会变迁理论;而失能的社会模型更多的是一种研究失能的分析视角。之所以这么处理,是为了实现本书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一幅关于当代社会学概念的准确地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