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红楼梦研究史论集

書城自編碼: 332940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 者: 苗怀明
國際書號(ISBN): 9787205094188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1-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56
《 从传统文人到现代学者——戏曲研究十四家 》
+

NT$ 270
《 明清文学的青春解读 》
+

NT$ 182
《 浮生六记(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
+

NT$ 325
《 知趣丛书 梦断灵山:妙语读西游 》
編輯推薦:
1.一本书全面了解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盛况。
2.一本书详细梳理20世纪的著名的红学事件。
3.一本书走近20世纪红学大家的研究世界,领略几代红学家的风范。
4.南京大学文学院著名教授苗怀明老师的《红楼梦》研究史新著作。
內容簡介:
本书内容主要是对红学史的研究,大体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纵向的史的观照,另一部分为红学家治学经历及特色的梳理。书中对《红楼梦》研究史上的诸多名家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对著名的红学事件也有全面的论述。作者将《红楼梦》研究放在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发展演进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利用丰富、可信的史料对《红楼梦》的研究情况进行历史的、系统的深入探讨,既有宏观的纵向梳理,也有微观的横向考察,尤其对红学史上一些特别重要的人物、现象及难点进行详细剖析,还原历史,辨明真相。
關於作者:
苗怀明,1968年7月生,河南平舆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90)、硕士(1996)、博士(1999)、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2001)。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gudaixiaoshuo123)创办人及主持人。在《文学遗产》《文献》《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等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风起红楼》《曹雪芹》等。
目錄
目 录
总 序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集大成 1一、清代红学批评的新变 1二、清代红学批评的关注点 5三、清代红学批评的艺术眼光 10红学史上的关键一环 16一、红学研究的新变 17二、王国维和他的《红楼梦评论》 20三、索隐派的盛行 25从小说界革命到整理国故运动 32一、新红学的孕育 32二、胡适的红学研究 40三、俞平伯的红学研究 47四、胡适与蔡元培的论战 50五、新红学的界定 58从《红楼梦考证》到《红楼梦新证》 63一、《红楼梦考证》之后红学文献的新发现 63二、俞平伯对新红学的调整与修正 71三、《红楼梦新证》对新红学的总结 73从个人独白到举国体制 79一、毛泽东的文学观及其红学见解 82二、1949 年后俞平伯的红学研究 91三、李希凡、蓝翎的发难 99四、从学术论争到政治运动 106五、政治运动之外的红学风景 12520世纪《红楼梦》文献研究述略 129一、20 世纪上半期《红楼梦》文献研究述略 130二、新中国成立后 17 年间的《红楼梦》文献研究 144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红楼梦》文献研究 160四、20 世纪 80 年代的《红楼梦》文献研究 170五、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红楼梦》文献研究 190六、《红楼梦》文献研究的不足和缺憾 21021世纪前10多年间红学文献研究的新进展 215一、重要红学文献的新发现 215二、红学目录、索引的编制 224三、作品的整理出版 227四、红学资料的整理与汇编 231五、红学辞书的编纂及相关论著的出版 236六、几点感想 239最是平生会心事 243一、最喜欢索隐的人 244二、随时考检,颇有所得 247三、审慎之至,与随意附会者不同 252四、来自胡适、俞平伯等人的挑战 257五、融艺术分析和索隐于一炉 261六、他有这种雅量 264王伯沆和他的《红楼梦》批校 269一、一位纯粹的学人 269二、极喜看此书,二十次矣 273三、王伯沆批校《红楼梦》概况 280四、批校的内容与特点 288五、批校的局限与缺憾 304六、传统红学的终结者,现代红学研究的先驱者 309七、《王伯沆批校红楼梦》整理出版的相关问题 311且把显学作清谈 319一、暮年上娱 319二、千秋功罪,难于辞达 323三、有关学术之风气,故不惮言之 334红学史上的水门事件 344一、佚诗出现 344二、佚诗流传 349三、引起争论 355四、波及香港 356五、谜底揭开 361六、真相还原 366七、事件余响 372一位值得尊敬的红学界的问题人物 376一、我只是一个《红楼梦》的读者 377二、对红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387三、决不会有丝毫动摇 391后 记 395
內容試閱
总 序
向曹雪芹与《红楼梦》致敬《红楼梦》自问世以来,拥有历代无数的读者,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童庆炳先生在《经典的解构与重建〈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一文中曾称其为经典的长青树,很是形象。在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时代,普通读者已经很难静下心来深入阅读名著。但是,我们相信,经典的光芒就像太阳一样,是不会被浮云遮蔽的。就《红楼梦》而言,近年来受热爱和受重视的程度,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2015年,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加入了《红楼梦》专项调查的内容,以问卷及样本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对国民阅读《红楼梦》及相关作品的情况做了调查,在红学史上首次提供了《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的较为直观的数据材料。结果显示:近三成的国民阅读过一遍或以上《红楼梦》原著,超过半数的读者对《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印象深刻,近七成的国民读过《红楼梦》相关作品。《红楼梦》在当代国民中的影响及受热爱的程度于此可见一斑。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长期科研项目中有红楼梦研究年度发展报告一项,大致分年度《红楼梦》图书出版述评、学术期刊类述评、报纸网络与新媒体传播述评等几个子项,研究报告刊于每年的《红楼梦学刊》第1辑。据统计,在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共出版各类《红楼梦》论著80余种;各类期刊、报纸发表的和学位论文中的红学文章总量达到1000余篇;各类红学活动精彩纷呈,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微博、朋友圈等各类自媒体上论曹品红文字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可以说,在当今中国,无论是传统纸质媒体还是网络新媒体,《红楼梦》都是文学名著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如果只从论文及论著数量考虑的话,甚至可以去掉之一两个字。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学正处于空前繁荣的时期。冯其庸、胡文彬、胡德平、张庆善等先生以专家学者和学会领导的双重身份一再呼吁、提倡的红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已然成为现实。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阅读、阐释与传播本身就是经典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说,红学热既是《红楼梦》经典魅力的必然结果,也是其经典地位得到进一步确定的重要推力。鲁迅论及《儒林外史》时,曾感慨伟大也要有人懂,《红楼梦》何尝不是如此!而要懂的前提是要读、要了解、要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红楼梦》的读者、研究者,以及红楼文化的爱好者与传播者都为《红楼梦》的普及做出了贡献,都值得尊重!但另一方面,在红学空前繁荣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乱象,许多主观臆测、逻辑不通的观点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关于《红楼梦》作者的新论,据说已经超过百种;对《红楼梦》所隐真事的玄想,也是越出越奇;甚至一些著名的谈红论曹人士也在推波助澜。一些出于个人喜好或一时兴致而提出的缺乏逻辑论证和学术理路的新奇观点,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无大碍,但某些观点借助讲坛、论文或者专著等形式广为流传,由此造成广大读者对《红楼梦》的误解或不解,这是不利于经典名著的传播和深入解读的。至于一些地方政府机构,或是本身对规范研究不甚了解,或是有意将错就错,借一些缺乏起码说服力的学说为地方经济发展搭台,初衷或许是好的,于实事求是的学术原则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伤害。这样,红学大繁荣的局面之下其实潜藏着严重的研究、解读失范的危机。我国政府近年来在两会报告中分别提出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的理念。这些理念的提出为文化复兴和价值体系重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于正在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当代中国来说,读书并且读好书,读经典并且读懂经典,是一个包含着丰富人文诉求的时代课题。而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更好地阅读经典并进一步研究经典,学者和媒体从业人员有责任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鉴于目前红学领域乱象丛生的现状,辽宁人民出版社以弘扬传统文化与学术精神为己任,决定邀请一批年富力强、在红学界有一定建树和影响的学者组成编辑委员会,从学术质量上把关,编辑、出版中青年红学论丛,希望持续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当代中青年学者研究水平的红学著作,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为这个时代的红学研究贡献优秀的研究成果。关于本丛书的宗旨,特做如下三点说明:第一,本丛书作者将以中青年学者为主。如果采取历史阶段与时代的学术思潮、文化思潮乃至政治思潮相结合的角度,红学研究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7541901年,这一时期的红学主要是历史本事的提示或考证、《红楼梦》文本的鉴赏。第二阶段是1902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梁启超发表于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与王国维发表于1904年的《红楼梦评论》真正开启了现代红学之先声。第三阶段是19491978年,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在中国大陆确立了主导地位的时期,现实主义文艺观念与社会政治批判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红楼梦》批评与研究的最高标准。第四阶段是自1978年至今,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开启了思想解放运动,从红学史来看,也重新开启了《红楼梦》研究的多元化时代。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学术研究何尝不是如此?以红学研究第四阶段的主要参与者而言,代际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以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梅节、蔡义江、胡文彬、吕启祥、刘世德、张俊、张书才、段启明、张锦池、陈熙中等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是从第三阶段走过来的人,同时又是第四阶段的开创者。他们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大都已经以选集、文集或者丛书的形式出版,有的甚至已经是多次再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经成了推动《红楼梦》再经典化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了《红楼梦》经典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辈学者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的新一代学人,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与前辈迥然有别,学术成果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这一批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尚处于自发的、松散的状态,尤其60年代出生的一批学者,他们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成为红学研究薪火相传的重要一环。这批学人多年来的红学论文散见于各种报纸杂志,难见全豹;著作也尚无团队化、规模化的丛书形式出现。鉴于此,本丛书将作者对象定为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中青年学者,希望化零为整,给这一批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学者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出版平台,展现与前辈学者不一样的代际红学的特点!第二,本丛书推崇多元化的选题方向。如果从红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蔡元培代表了索隐派、王国维开创了文学批评派、胡适开创了考证派,他们都对后来的红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蔡元培代表的索隐派以及胡适开创的考证派被余英时先生称为红学史上先后出现的两个典范;至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更是开以西方哲学与美学解读中国文学作品的先河,在小说研究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接着,周汝昌先生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将考证派红学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19491978年,海外红学研究有索隐派复活的倾向,中国大陆红学研究则如前所述,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占绝对的主导地位。1978年以来,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中国红学研究与整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一道,进入了多元研究的全新时代。红学史第三阶段的学者们是这一新时代的开创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代表作其实都写于80年代以后。本丛书所关注的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中青年学者,正是在前辈们所开创的广阔道路上蹒跚学步然后再渐渐稳步前行,他们中的很多人更是与前辈学者有直接的师承关系。由于时代因素,中青年学者在传统国学功底方面,很难望老一辈学者之项背。但是,换一个角度,中青年一代自然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在继承前辈学人在索隐、文学批评和考证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之外,他们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西方前沿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一些合理因子加以重新检视、激活;再加上日新月异的资料检索手段,这些学者有条件事半功倍地掌握材料,并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接着往下说。可以说,几代学人不断累积的研究成果、科技革新带来的新的研究手段、中西文化碰撞之下层出不穷的理论方法,以及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审美风尚等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产生出强大的推力,使红学研究得到全方位的开拓与推进,从而使老一辈学者开创的多元化格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本丛书立足于当下所呈现的百家争鸣、丰富多彩的红学现状,推崇多元化选题方向,不拘一格,鼓励形式多样的优秀著作出版。第三,本丛书坚持规范的学术标准。我们旨在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当代中青年学者研究水平的红学著作,所以本丛书对收入的作品自然有一定的标准。为了避免有失严谨、缺乏规范、违背科学精神的著作出现在本丛书中,编委会制订了如下标准:(1)不以作者的学历、身份、工作单位及研究角度为限,只注重作品本身的水平如何;(2)选题要有一定的新意和学术价值,无论是新材料的运用,还是对现有材料进行重新的解读,都要提出具有一定原创性的独到见解和相对正确的总结评价;(3)作品要能体现作者在红学领域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比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对相关课题的先行研究和前沿状况要有相对全面的了解;(4)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论据要可靠充分,说理要逻辑严密,并且做到概念清晰、语言准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总之,作品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的最高标准。作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艺术和思想方面均具有无与伦比的、广阔的意义空间,值得反复研读和深入挖掘。我们愿以读书人的兴趣与学者的责任心,为曹雪芹与《红楼梦》在当代的经典化进程尽一份绵薄之力,向经典致敬!还需特别说明的是,该丛书在策划、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红楼梦学会、北京曹雪芹学会的鼎力支持,在此谨致由衷谢忱!
中青年红学论丛编委会总 序向曹雪芹与《红楼梦》致敬总 序《红楼梦》自问世以来,拥有历代无数的读者,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童庆炳先生在《经典的解构与重建〈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一文中曾称其为经典的长青树,很是形象。在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时代,普通读者已经很难静下心来深入阅读名著。但是,我们相信,经典的光芒就像太阳一样,是不会被浮云遮蔽的。就《红楼梦》而言,近年来受热爱和受重视的程度,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2015年,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加入了《红楼梦》专项调查的内容,以问卷及样本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对国民阅读《红楼梦》及相关作品的情况做了调查,在红学史上首次提供了《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的较为直观的数据材料。结果显示:近三成的国民阅读过一遍或以上《红楼梦》原著,超过半数的读者对《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印象深刻,近七成的国民读过《红楼梦》相关作品。《红楼梦》在当代国民中的影响及受热爱的程度于此可见一斑。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长期科研项目中有红楼梦研究年度发展报告一项,大致分年度《红楼梦》图书出版述评、学术期刊类述评、报纸网络与新媒体传播述评等几个子项,研究报告刊于每年的《红楼梦学刊》第1辑。据统计,在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共出版各类《红楼梦》论著80余种;各类期刊、报纸发表的和学位论文中的红学文章总量达到1000余篇;各类红学活动精彩纷呈,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微博、朋友圈等各类自媒体上论曹品红文字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可以说,在当今中国,无论是传统纸质媒体还是网络新媒体,《红楼梦》都是文学名著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如果只从论文及论著数量考虑的话,甚至可以去掉之一两个字。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学正处于空前繁荣的时期。冯其庸、胡文彬、胡德平、张庆善等先生以专家学者和学会领导的双重身份一再呼吁、提倡的红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已然成为现实。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阅读、阐释与传播本身就是经典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说,红学热既是《红楼梦》经典魅力的必然结果,也是其经典地位得到进一步确定的重要推力。鲁迅论及《儒林外史》时,曾感慨伟大也要有人懂,《红楼梦》何尝不是如此!而要懂的前提是要读、要了解、要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红楼梦》的读者、研究者,以及红楼文化的爱好者与传播者都为《红楼梦》的普及做出了贡献,都值得尊重!但另一方面,在红学空前繁荣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乱象,许多主观臆测、逻辑不通的观点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关于《红楼梦》作者的新论,据说已经超过百种;对《红楼梦》所隐真事的玄想,也是越出越奇;甚至一些著名的谈红论曹人士也在推波助澜。一些出于个人喜好或一时兴致而提出的缺乏逻辑论证和学术理路的新奇观点,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无大碍,但某些观点借助讲坛、论文或者专著等形式广为流传,由此造成广大读者对《红楼梦》的误解或不解,这是不利于经典名著的传播和深入解读的。至于一些地方政府机构,或是本身对规范研究不甚了解,或是有意将错就错,借一些缺乏起码说服力的学说为地方经济发展搭台,初衷或许是好的,于实事求是的学术原则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伤害。这样,红学大繁荣的局面之下其实潜藏着严重的研究、解读失范的危机。我国政府近年来在两会报告中分别提出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的理念。这些理念的提出为文化复兴和价值体系重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于正在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当代中国来说,读书并且读好书,读经典并且读懂经典,是一个包含着丰富人文诉求的时代课题。而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更好地阅读经典并进一步研究经典,学者和媒体从业人员有责任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鉴于目前红学领域乱象丛生的现状,辽宁人民出版社以弘扬传统文化与学术精神为己任,决定邀请一批年富力强、在红学界有一定建树和影响的学者组成编辑委员会,从学术质量上把关,编辑、出版中青年红学论丛,希望持续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当代中青年学者研究水平的红学著作,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为这个时代的红学研究贡献优秀的研究成果。关于本丛书的宗旨,特做如下三点说明:第一,本丛书作者将以中青年学者为主。如果采取历史阶段与时代的学术思潮、文化思潮乃至政治思潮相结合的角度,红学研究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7541901年,这一时期的红学主要是历史本事的提示或考证、《红楼梦》文本的鉴赏。第二阶段是1902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梁启超发表于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与王国维发表于1904年的《红楼梦评论》真正开启了现代红学之先声。第三阶段是19491978年,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在中国大陆确立了主导地位的时期,现实主义文艺观念与社会政治批判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红楼梦》批评与研究的最高标准。第四阶段是自1978年至今,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开启了思想解放运动,从红学史来看,也重新开启了《红楼梦》研究的多元化时代。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学术研究何尝不是如此?以红学研究第四阶段的主要参与者而言,代际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以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梅节、蔡义江、胡文彬、吕启祥、刘世德、张俊、张书才、段启明、张锦池、陈熙中等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是从第三阶段走过来的人,同时又是第四阶段的开创者。他们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大都已经以选集、文集或者丛书的形式出版,有的甚至已经是多次再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经成了推动《红楼梦》再经典化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了《红楼梦》经典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辈学者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的新一代学人,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与前辈迥然有别,学术成果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这一批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尚处于自发的、松散的状态,尤其60年代出生的一批学者,他们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成为红学研究薪火相传的重要一环。这批学人多年来的红学论文散见于各种报纸杂志,难见全豹;著作也尚无团队化、规模化的丛书形式出现。鉴于此,本丛书将作者对象定为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中青年学者,希望化零为整,给这一批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学者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出版平台,展现与前辈学者不一样的代际红学的特点!第二,本丛书推崇多元化的选题方向。如果从红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蔡元培代表了索隐派、王国维开创了文学批评派、胡适开创了考证派,他们都对后来的红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蔡元培代表的索隐派以及胡适开创的考证派被余英时先生称为红学史上先后出现的两个典范;至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更是开以西方哲学与美学解读中国文学作品的先河,在小说研究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接着,周汝昌先生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将考证派红学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19491978年,海外红学研究有索隐派复活的倾向,中国大陆红学研究则如前所述,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占绝对的主导地位。1978年以来,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中国红学研究与整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一道,进入了多元研究的全新时代。红学史第三阶段的学者们是这一新时代的开创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代表作其实都写于80年代以后。本丛书所关注的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中青年学者,正是在前辈们所开创的广阔道路上蹒跚学步然后再渐渐稳步前行,他们中的很多人更是与前辈学者有直接的师承关系。由于时代因素,中青年学者在传统国学功底方面,很难望老一辈学者之项背。但是,换一个角度,中青年一代自然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在继承前辈学人在索隐、文学批评和考证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之外,他们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西方前沿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一些合理因子加以重新检视、激活;再加上日新月异的资料检索手段,这些学者有条件事半功倍地掌握材料,并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接着往下说。可以说,几代学人不断累积的研究成果、科技革新带来的新的研究手段、中西文化碰撞之下层出不穷的理论方法,以及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审美风尚等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产生出强大的推力,使红学研究得到全方位的开拓与推进,从而使老一辈学者开创的多元化格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本丛书立足于当下所呈现的百家争鸣、丰富多彩的红学现状,推崇多元化选题方向,不拘一格,鼓励形式多样的优秀著作出版。第三,本丛书坚持规范的学术标准。我们旨在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当代中青年学者研究水平的红学著作,所以本丛书对收入的作品自然有一定的标准。为了避免有失严谨、缺乏规范、违背科学精神的著作出现在本丛书中,编委会制订了如下标准:(1)不以作者的学历、身份、工作单位及研究角度为限,只注重作品本身的水平如何;(2)选题要有一定的新意和学术价值,无论是新材料的运用,还是对现有材料进行重新的解读,都要提出具有一定原创性的独到见解和相对正确的总结评价;(3)作品要能体现作者在红学领域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比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对相关课题的先行研究和前沿状况要有相对全面的了解;(4)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论据要可靠充分,说理要逻辑严密,并且做到概念清晰、语言准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总之,作品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的最高标准。作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艺术和思想方面均具有无与伦比的、广阔的意义空间,值得反复研读和深入挖掘。我们愿以读书人的兴趣与学者的责任心,为曹雪芹与《红楼梦》在当代的经典化进程尽一份绵薄之力,向经典致敬!还需特别说明的是,该丛书在策划、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红楼梦学会、北京曹雪芹学会的鼎力支持,在此谨致由衷谢忱!
中青年红学论丛编委会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