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光绪)溧水县志

書城自編碼: 334128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 者: [清]傅观光,施春膏 纂 [清]丁维诚 修,傅章伟 点校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28915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12-01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56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高性能储能器件电解质:设计、制备与应用
《 高性能储能器件电解质:设计、制备与应用 》

售價:NT$ 493.0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售價:NT$ 279.0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一本书读懂任正非和华为的心法、做法、战法、阵法、活法,许小年、刘亚东、穆瑞澜、水皮倾情荐读
《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一本书读懂任正非和华为的心法、做法、战法、阵法、活法,许小年、刘亚东、穆瑞澜、水皮倾情荐读 》

售價:NT$ 437.0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售價:NT$ 403.0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NT$ 386.0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NT$ 447.0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NT$ 717.0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NT$ 279.0

內容簡介:
《光绪溧水县志》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清傅观光、施春膏修,丁维诚纂。溧水县自乾隆时期修志后,至光绪初年已有百余年时间,其间县内情形,变动较大。光绪五年(一八七 九),次年设局着手修志,并于光绪九年完成。《光绪溧水县志》是研究晚清溧水及南京地区的重要方志,现由南京市溧水档案局(馆)组织专人整理。
關於作者:
此次整理由溧水档案局(馆)组织专人整理,溧水档案局拟将几本与溧水相关的古方志予以整理。傅章伟作为地方乡贤,对溧水古史极熟稔,已经出版多篇与溧水相关的文章,点校出 版《顺治溧水县志》。
目錄
目录
前言001
整理凡例001
[卷首]00
续修溧水县志序(光绪七年八月)[清]赵佑宸00
续修溧水县志序(光绪七年九月)[清]傅观光00
续修溧水县志序(光绪九年十月)[清]施春膏00
序(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刷印本增) [清]谭日襄00
序(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刷印本增)[清]陈凤蔚00
续印溧水县志叙言民国四年刷印本增[民国]陈善谟00
纂修职衔姓名00
凡例0
图说0
图目0
溧水县全境舆图017
境内外山水总图019
南北境七乡圩图021
城垣内外街巷图023
学宫图025
城隍庙图027
县署图029
中山八景图031
琛岭神灯芝山石燕观峰耸翠金井涌泉龙潭烟雨洞壁琴音东庐叠臼湖渔歌
卷一0
天文志0
星野0
庶征0
卷二0
舆地志0
沿革表考0
疆域0
山川0
圩堤0
村保
市镇形胜附
风俗
土产
卷三
建置志
城池
官署
公所
坊巷
坊表
仓廒
养济院
育婴堂
狱租
义阡
卷四
封爵志
封爵
卷五
官师志
设官名目
秩官表上
秩官表下
防汛
名宦
卷六
赋役志
蠲赈
户口
田制
赋额
盐政
卷七
学校志
学宫
祀位
祀仪
祭器
祭品
乐器
乐悬
书籍
学额
学田
书院
卷八
典祀志
坛壝
庙制
祠祀
卷九
选举志
科目表
武科表211
征辟
仕籍217
封赠
录荫225
卷十
武备志
营制
邮递
兵事
卷十一
人物志上
乡贤
乡宦
卷十二
人物志中
忠义表附
孝友
卷十三
人物志下
文学
尚义
流寓
隐逸
方技
卷十四
列女志上
节妇
卷十五
列女志下
贞女
孝妇
孝女
烈妇
烈女殉难表附
卷十六
艺文志上
卷十七
艺文志中
卷十八
艺文志下
卷十九
名胜志
古迹
碑碣
坟墓
卷二十
二氏志
仙释
寺观
卷二十一
轶事志
摭拾
卷二十二
旧序
嘉靖四年县志序[明]范祺
嘉靖四年县志后序[明]黄志达
万历七年县志序 [明]武尚耕
万历七年县志序 [明]吴仕诠
万历七年县志小引 [明]黄汝金
顺治十二年县志序 [清]闵派鲁
康熙十五年县志序 [清]刘登科
乾隆四十二年县志序 [清]章攀桂
乾隆四十二年县志序 [清]凌世御
乾隆四十二年县志序 [清]贾文兴
附旧修职衔姓名
后记
內容試閱
光绪]溧水县志整理工作组
组长
高明芳副组长
卞新宏朱芸点校
傅章伟审订
承载编务(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道英王慧琴韦静吕孝云张孙凤
张佳慧周林徐敏彭良汉前言
[光绪]溧水县志 前言
有清一代二百五十余年间(16441911),溧水前后四次修纂县志。其中,《[光绪]溧水县志》(以下简称光绪志)是成书最晚的一部。清初,政府相当重视地方志的纂修,全国平定不久即令各府、州、县编纂地方志。顺治十三年(1656)溧水新修县志梓行,时隔二十年,康熙十五年(1676)溧水县志再修。乾隆十六年(1751)溧水县令曹江奉檄纂辑,但不知是何原因,直到乾隆十九曹江离任也未成书。乾隆三十年(1765)清王朝开修全国地方总志《大清一统志》,并督促各地加强地方志的整理编撰。乾隆四十二年(1777),溧水完成第三次县志大修。自顺治十三年到乾隆四十二年,一百二十年间,溧水先后编纂刊行了顺治志、康熙志、乾隆志。
按理说在道光、咸丰年间溧水县志就应该第四次大修,但道光年间的两次鸦片战争、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战事,国内外矛盾使得清朝统治者焦头烂额,打仗才是第一要务,逃难成了头等大事,右文之治只能暂且搁置一边。而就溧水来说,咸丰年间太平军三次占领县城,战乱达十年之久,老百姓不遑作息,四出逃窜。同治二年(1863)战乱平定,兵燹之后,溧水的田地无人耕种长满蒿莱,原先繁荣的市井成了野店荒村,触目皆是断壁残垣,此时全县人口仅剩十分之一,估计只有二万多人。而当溧水经济稍有复苏,县令傅观光便接到了修志的文件,己卯(光绪五年,1879),奉上宪檄,饬各属编辑邑志(傅观光《续修溧水县志序》)。于是溧水开始了续修县志的筹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志困难自不待言,首先是文献资料的阙失,除了乾隆志尚存,前修县志均找不到传本;许多文书档案毁于战火,这毫无疑问增加了修志的难度,因此资料的采访、搜集、考订更为费时费力。顺治志纂辑历时五月,第二年成书;康熙志更短,估计也就个把月时间定稿,随即成书。而光绪志的纂修竟耗时一年多,自光绪六年(1880)五月开局,到光绪七年八月才完稿付梓。然因经费拮据,刊印也颇费周折,光绪八年二月开始雕版,光绪九年十月才印行,《[光绪]溧水县志》的成书,前后历时三年有半。《[光绪]溧水县志》,正文分为二十二卷,另加卷首,是溧水历史上体量最大、内容最完备的一部古代县志。为方便读者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在此对全书内容逐一梳理介绍。
光绪志的卷首,内容可分两块:一是文字,二是插图。文字部分即序文、纂修职衔姓名、凡例,从中可以了解到此志的成书背景、修志人员的基本概况、编纂体例及内容概要。插图是地方志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是对本地区疆域概貌、主要山川、水道、村庄、市镇、街巷的分布做直观表现。虽然描绘手法非常简单,无法与今天地图相提并论,但多少可以记录下当时这些方面的基本状况。县城内各类重要设施,都有单独的直观介绍,如县衙、学宫、城隍庙等。尤其是县衙,清楚地标明了内部各处所的名称、位置。颇具明代木刻版画风格的山水景观图八幅,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邑人甘清涟所作,线条流畅,布局得当,描绘的是溧水本地著名的中山八景。据县志记载:甘清涟有诗名,画山水得云林大意,可见其风格以清雅疏朗为主。这八幅图,曾刊印于乾隆志,光绪志是沿用了前志。
卷一为《天文志》,有《星野》、《庶征》二目。这一卷内容玄妙幽深,今人不易理解。星野是古代天文学术语,古人认为地上的区域是与天上星辰的位置相对应的;地上区域所对应的天上星辰的分布叫分星,天上星辰所对应的地上区域的分布叫分野。但光绪志所载《星野》,并未说清溧水县域的分野。明朝万历志不载分野是很有见地的,其编者在《原志》中说,余谓分野而至一邑甚微矣,人顾欲聚古今而讼之,又从而折衷焉,得无诞乎?《庶征》一目记载了历史上发生在溧水的水涝、干旱、地震、蝗灾、虎患、疾疫等灾异现象。庶征,本是指事情发生之前的征兆,古人讲天人感应,认为灾异现象是上天垂昭对人类活动的警示,是社会重大变故的预兆,所以编者将它归入《天文志》。编者的这一说法虽然并不科学,但今人把这些记载当作重要的气象史料来读,同样有用,从中可以看出千百年来溧水的气候环境以及物种的变化。比如,溧水属低山丘陵地形,古代时期,时有华南虎出没,直到康熙年间还有老虎伤人的记录。这类记录,对于了解古代溧水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分布状况,是很有价值的。
第二卷为《舆地志》。舆地,即大地;舆地志也即地理志。本卷记载了溧水县域的范围及境内的山峦、水体、桥梁、堰坝,介绍了溧水的风俗、土产,登录了全县的市镇、村庄,圩坂。《舆地志》中的《沿革表》与《沿革考》两表,简明扼要地记载了溧水作为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的行政区域,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如能进而深入认知、剖析其间的分分合合,那么,对于今天探索溧水地方文化形成的过程,也将会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卷三《建置志》,记载溧水的建筑设施,这些建筑设施可分为三类:一是保障行政、宣扬教化的机构及场所,如城池、官署、公所、街巷、坊表;二是社会救助机构及民间组织,如养济院、育婴堂、水龙局、惜字会等;三是民生设施,如仓廒、义阡、狱田。可以说,这也是溧水在传统社会晚期的地方行政和社会组织的基本面貌。
卷四《封爵志》。溧水地域曾经作为采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封给不同的诸侯贵族,《封爵志》记载了在溧水建县之前,受封于这里的皇亲贵胄的姓名、爵位。同时也记载了溧水人在外面做官因功勋而获取的封地与爵位,如吴渊为金陵侯,赵鉴为句容男。此卷内容甚少。
卷五《官师志》。官师,就是官吏;官,管也,但官员不仅有对老百姓行使管理的职能,同时还有抚养与教育的责任,也即本志所说官斯土者皆有父母、师长之责,所以官员也称官师。本卷的《设官名目》记载的是历朝历代溧水县(州)政府的官员配置,以及各类官员的级别与俸禄。《秩官表》以表格形式开列了自唐朝到清光绪七年,在溧水任职的(有很多缺漏)各位官员的姓名、籍贯、出身、任职时间。《名宦》是入祀名宦祠的官员的传记。记入《名宦》的均是在溧水做出了贡献,造福于溧水人民,而被溧水人怀念的著名官员。
卷六《赋役志》记载的是溧水农耕时代的经济状况。《蠲赈》是历代在受灾的年份朝廷对溧水的租税减免与赈济的情况,《户口》记录自宋景定到清光绪年间的家庭户数、人丁数量的增减变化,《田制》记载溧水的田、地、山塘、沟坝、溪濠、池潭的面积,《赋额》记载溧水按照田亩、人口向朝廷缴纳的赋税、承担的徭役,以及正贡之外的各项苛捐杂派。《盐政》记载溧水人所食的淮盐运输、销售情况。
卷七《学校志》,古代的学校与今天的学校不完全相同。本卷首记《学宫》,而学宫既非老师教学的场所,也非诸生读书的地方,学宫即文庙,或曰孔庙,主要建筑是大成殿,殿后为崇圣祠,殿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旁边还有忠义孝悌祠。大成殿祭先师孔子,两庑配祭历代圣贤,崇圣祠祭孔子五代先祖,名宦祠祭在溧水有贡献的官员,乡贤祠祭本邑贤达,忠义孝悌祠祭忠臣、孝子、义士、贞妇、烈女,所以学宫是全县最重要的祭祀场所。《祀位》、《祀仪》、《祭器》、《祭品》、《乐器》、《乐悬》,分别陈述受祭的先儒排位、祭祀的仪式程序、供奉的祭品,以及祭祀所用的礼器、乐器。后面的《书籍》、《学额》、《学田》、《书院》才和学校教育有关,古代溧水官办的学校是县学,或曰儒学,建在文庙的边上。溧水的书院也并不完全是讲学的场所,其建造的目的纪念先贤与培养人才兼而有之。
卷八《典祀志》的《坛壝》、《庙制》、《祠祀》,分别记载本县按《大清会典》所规定的祭祀场所及祭祀时间、规格、程序。所谓坛壝,坛是用土筑的高台,壝是土台外的低矮围墙。坛壝是古代举行公祭与典礼的场所,如社稷坛、先农坛、邑厉坛,祭祀的是山川神灵及境内的无主鬼魂。其次是庙制,溧水各地的庙很多,各种祭祀活动也五花八门,但多为不合制度的淫祀。《庙制》所记载的是官方规定祭祀的庙宇宫观:如文庙(学宫)、武庙(关帝庙)、城隍庙、火神庙、文昌庙等,且有固定的祭祀时间,规范的祭祀仪式程序,宣读统一颁布的祭文。如果说坛壝、庙宇所祭的是神、是鬼、是仙、是圣,那么祠祭则不同,所祭的是人,是为溧水人所怀念的人物。祠祭,即为所怀念的人(或生前,或死后)建立纪念堂,供奉其塑像并定期举行祭拜。溧水除表忠祠(中山书院)是为纪念兵部尚书齐泰外,祠多为明清两朝溧水县令而建,通常是一人一祠或几人共一祠(如三贤祠),但也有一人多祠(如徐必达一人多达五祠)。
卷七、卷八这两部分记载的内容,都与宣传正统教育,弘扬道德习俗密切相关,是地方当局主导下的重要的文化阵地。
卷九《选举志》,这里的选举是指选拔、举荐人才。本卷记载的是自宋代至清代溧水人有哪些人通过不同的途径走向了官场。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是获取当官资格的首要的途径,《科目表》《武科表》便是溧水人参加科举考试及录取、任职的一览表,《科目表》登载的是文人,《武科表》登载的是武人。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能走上仕途,另一重要途径是经人举荐、由朝廷征召任用,《征辟》记载的就是由这条途径而做官的人士。除了科举、征辟,通过其它途径步入官场的全部归入《仕籍》,仕籍者,别乎征辟、选取而言也。以往,基本上是因军功或其他特殊技艺而获得官职,但到了清代中后期,则已发展为大部分是花钱买官了。虽然其中也有人获得官职后做了些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但总体上看,是导致清代官僚系统逐渐腐化糜烂的重要因素之一。《封赠》记载的是获得朝廷赏赐官衔、爵位的人,生前获得为封,死后获得为赠。哪些人可获封赠呢?一是朝廷命官的祖上,一般官员封赠其父一人,三品以上大官封赠其祖上三代。封赠的官职与其子孙所任官职相同,儿子当县令,他的父亲也封为县令;齐泰是兵部尚书,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也都是兵部尚书。二是因死节、死谏、阵亡,其本人可获赠高于生前的职衔,其父可获封赠。封赠的官职是虚衔,是一种荣誉称号。《录荫》记载的是父祖为官或身殉国难,其子孙受到朝廷的恩荫,或世袭做官,或入太学读书。
卷十《武备志》,有《营制》、《邮递》、《兵事》三方面内容。此前的溧水县志,均不记载武备,《光绪志》编者经历太平天国战乱,认为军政武备,不可因天下太平而稍有松弛,而专门编辑了《武备志》。其《营制》主要介绍清代在溧水驻军的情况。《邮递》介绍县内的十八邮铺,当时,驻守邮铺的邮卒,也叫铺兵,因此邮铺可视为准军事单位。《兵事》记载了自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至清同治二年(1863)发生在溧水地域的战争,其中,详细记录了从咸丰三年(1853)到同治二年(1863)这十年间清兵与太平军在溧水进行的拉锯战,具体描述了太平军攻陷溧水城的经过,利于了解太平天国战事过程,真实反映溧水在当时的军事地位。从《咸丰以来忠义传表》《咸丰以来殉难贞烈》两表所录殉难人员,以及周砚铭、张毓林、鲁占鳌三位官员的传记来看,溧水在这一时期所遭受的战争损毁,是相当严重的。由于溧水当时并没有留下关于这场战事的其他资料,因此,尽管《光绪志》在这方面所用篇幅多了一些,但就其史料价值来说,还是值得肯定的。
第十一卷至十五卷是《人物志》,其入选标准是本县历史上特立独行,矫然出众的人物。卷十一《乡贤》记载的是砥砺名节、足为楷模的本地贤达,《乡宦》记载出生于本地的历代官员。卷十二《忠义》记载的是历代为国捐躯的忠臣事迹,其中,又以太平天国战乱中遇害的溧水民众为多。《孝友》是历代孝敬父母,友于兄弟的人物传记。卷十三中《文学》所传是文学之士,即有文学才华、道德文章令人称道的人。《尚义》所传是急公好义、克己奉公,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的人。《流寓》记载的是曾经客居溧水的外地名人。《隐逸》记载溧水的隐士,这些人有才能但不愿出仕,或杜门不出,或隐遁山林。《方技》里收录的是有特殊才能技艺的人物:有精岐黄针灸的医生,有工水墨丹青的画家,有擅诗文镌刻的书法家,有懂堪舆风水的地理先生。十四至十五两卷是《列女志》展示各种不同类型妇女的悲惨命运与苦难历史。其中卷十四为《节妇》,记载的是恪守贞节的已婚妇女。这些妇女的遭遇是一致的,三十岁之前丈夫亡故;命运是相同的,含辛茹苦守寡终身,这类妇女的人数之多令人咋舌,遭受的苦难之深重让人唏嘘。第十五卷《贞女》《孝妇》《烈妇》《烈女》分别记载的是:青春年少而未婚夫婿夭折、矢志守贞终身不嫁的姑娘;亲人病危群医束手,割肉疗亲的孝女、孝妇;遭受欺凌而以死抗争的刚烈巾帼。
第十六至十八共三卷都是《艺文志》,收录了历代与溧水相关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名家名篇。这些文学作品最能生动而又具体地展现溧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溧水的文艺瑰宝。第十六、十七卷多为散文,这些文章叙述了发生在溧水的重大事件,描绘了溧水境内的名胜古迹,记录了重要建筑的兴造修缮。卷十八全为韵文,体裁是诗、词、歌、赋。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流连溧水山水时留下的篇什,有宋代婉约派大家周邦彦在溧水任县令时的诗作,有刘三吾、罗伦、叶观、周亮工、卢文弨等历史名人的送别怀人、写景抒情的歌吟。不论是匆匆途经溧水的过客,还是土生土长的溧水人,他们留在这里的篇章共同赞颂了溧水的山川之美、建筑之美、人情之美。
第十九卷《名胜志》,记载的是溧水的名胜古迹,分古迹、碑碣、名人墓葬三类,许多名胜今天尚有地可寻,如杜城、仙杏山、上方寺、羊左墓;有的还有物可见,如校官碑(现存南京博物院),而大多难觅遗踪。溧水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县,遗存的文物古迹应远不止县志中所收录的,许多古迹尚有待通过实地考察去进一步发现,或可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十卷《二氏志》记载与佛教、道教有关的内容。《仙释》中记的是溧水的参禅悟道的方外人士:有道行高深的大和尚,有呼风唤雨的道士,有叱石成羊、点铁成金的仙人。不过,这些传说未必可信,且聊备一说。《寺观》记载的是分布在全县各地的宗教活动场所寺、观、庙、庵。
第二十一卷《轶事志》辑录了在历史上流传的奇闻轶事。因为是轶事,不能完全当真,只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后面收录的几篇文章,除《洪蓝埠土地神降乩自撰传》太过荒诞,其余倒是值得一读,很有史料价值。
第二十二卷《旧序》,收录的是光绪志之前的六部县志的序文及各志修志人员名单。因为早期县志已经散佚,这些文字也就成为了解这些志书基本情况的珍贵史料了。光绪志的主修者,是时任县令傅观光。
傅观光,字竹坪,江西新建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光绪三年(1877)秋莅任溧水,光绪八年(1882)夏解组归里,在溧水任职五年。傅观光到任后,首先组织本地农民发展生产,采取措施吸引外地农户来溧水开荒耕种,使溧水经济进入战后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其次是想方设法减轻农民负担,溧水有近十万亩因明代筑东坝致使湖水上涨而淹没的田地,而这些不复存在田地仍一直缴纳田租,当时称这些田租为虚粮,缴纳虚粮向来是溧水农民沉重的额外负担。光绪六年(1879)傅观光恳请上司,终于获得朝廷准许,豁免溧水七万二千一百亩的虚粮,这不但减轻了农民负担,也解决了几百年来困扰溧水的大难题。傅观光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民生保障设施的建设,任内他重建筹备仓二十二间、积谷万石以防荒歉;重造养济院,计造围墙一周,廊房二十八间,旋添造堂屋三楹,收养生活无靠的鳏寡孤独废疾。傅观光是溧水历史上一位政绩卓著的县令,他的任期内溧水的人口快速增长,同治十三年全县人口才37188人,而光绪四年增至42780人,光绪五年增至44203人,光绪六年增至50967人,到傅观光离任的前一年,即光绪七年,溧水人口已是68812人。农耕时代,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溧水人口如此大幅增长,这便是傅观光的最大政绩。当然了,主持完成光绪志的编修,这还要在傅观光的政绩上浓墨重彩的添上一笔。
光绪志的纂辑者丁维诚,字纯庵,光绪四年的岁贡生,本县人。民国年间的《溧水征访册》上说他天资颖异,读书数行并下,书法秀润,其为文洋洋千言,可见是当地有影响的文士。他曾多次参加乡试,均铩羽而归,终身未博一第,遂以诗酒自娱。据说生前有大量的诗文著作,但都散佚无存,仅光绪《溧水县志》留存歌行体长诗一首,题为《汉溧阳长潘君元卓校官碑歌》。
光绪志的出版,继任县令施春膏功不可没。由于县里太穷,县志完稿后政府拿不出银子出版,全靠募捐筹措。书板开雕后,捐款不到位,书局工作难以为继,而偏偏这时宣布县令傅观光离任,雕版工作将告停摆。施春膏接任后,非常重视新县志的出版,立即找人商讨,派人催缴捐款,才使光绪志的刊印没有半途而废。施春膏,字郇卿,举人,河南密县人,光绪八年任溧水县令。
《[光绪]溧水县志》是目前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部溧水县志。虽然当时因县里太穷首印数量很少,但后来多次重印,分别在光绪十五年、三十一年、民国四年(1915)三次重印,每次重印,原来的书版不再改变,但在卷首增加了新序。由于多次刷印,故今天不仅各大档案馆、图书馆都有收藏,溧水民间也有不少私人收藏。近三十年来,光绪志又两次影印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分别是1991年6月由《中国地方志集成》收录,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年12月由《金陵全书》收录,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传播溧水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俗土产,光绪《溧水县志》是最为重要的著作。光绪志为后人留下大量历史资料的同时,也存在某些不足。作为乾隆《溧水县志》的续志,除沿袭旧志内容外,其内容侧重应是续写乾隆四十二年到光绪六年之间发生在溧水的史实。也就是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变化才是本志记载的重点,但从现有内容看,这个重点显然并不太突出。除咸丰三年至同治二年这十年时间外,其余时段所发生的事件记载寥寥,像《建置志》《赋役志》《武备志》很多篇目中找不到嘉、道时期的相关资料。《艺文志》中也难以见到这个时期的诗文。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大概是出于溧水在太平天国战乱期间曾三次沦陷,档案资料、图书典籍严重被毁而无从利用的缘故。但是,同治以后,县里建立劝农局,大批客民来溧水耕种,使溧水的经济文化、建置设施、村庄布局、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发生在编者眼下的而又有深远影响的史实,也被忽略,并未得到很好的反映,这不能不说是本志编纂工作中的一大缺憾。
此外,该志《列女志》中增补的人物,内容比较单一,又因增补的人物太多,大多只载某人之妻或某氏,而无只字传文,以致竟成名录,使人难以卒读。史笔讲究质直,但质直不等于刻板,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光绪]溧水县志》,是溧水史上篇幅最大、内容最完备的一部志书,在今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期,地方历史文献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特邀请熟谙地方文史的专家将这部志书整理出来,采用简体横排的形式予以公开出版,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通过本志,为溧水的美好未来出谋划策。
《[光绪]溧水县志》整理工作组
整理凡例[光绪]溧水县志整理凡例
一、 《[光绪]溧水县志》(下称本志)二十二卷、卷首一卷,清傅观光、施春膏修,丁维诚纂。2013 年南京出版社据国家图书馆藏本,将本志列为《金陵全书》之一种影印出版,此次整理工作,即以此为底本。
二、 本志原目,未合今时出版规范,现经调整后重新编制,俾便阅读查检。
三、 本志《图说》下所附各图,此次出版时均将其以合页加以展现,以便读者了解旧时溧水疆域四至、山川地理、官署学宫、风景名胜。
四、 本志自光绪九年(1883)刊行后,迭经多次重印,计有:光绪十五年(1889)、三十一年(1905)、民国四年(1915)三次。历次重印,正文书版均未作改动,卷首则增刻了为某次重印所撰的新序。此次整理出版,系统参考了上述各本,按各序所撰时间先后重新编排,以清脉络。
五、 旧志的点校整理出版,一为传播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二是有效保存史料,便于研究利用。本志整理中采用现代汉语标点,适当划分段落,以简体横排形式,加以出版。
六、 旧志整理是保护地方文化典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地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继承。今出版简体本,既以普及为主,故点校时除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一仍其旧外,其余尽量改用规范用字,便于今人阅读。因雕版习惯而产生的别字、避讳字等,径改。
七、 本志整理过程中,对原书内容的差错,凡经查核落实者,均以页下注予以标示,并注明整理者注。凡影响内容理解的错字,均用()标出,后加[],补入改正后的字;原书中的漏字,直接在文中以[]填入补字。
八、 旧志修纂,盖以标准难于划一,体例各有所本,内容互有参差。以此之故,今时整理出版,殊多不易,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尚祈方家高明不吝指正为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