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
》
售價:NT$
332.0
《
淡水鱼类营养生理与饲料
》
售價:NT$
1520.0
《
人体结构绘画重点
》
售價:NT$
653.0
《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增订版)
》
售價:NT$
1010.0
《
于胥斯原 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
售價:NT$
806.0
《
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
售價:NT$
449.0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NT$
265.0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NT$
449.0
編輯推薦: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以超越自我?如何妥善处理人生的三大主要羁绊?如何安身、立业、持家?家庭合作到底有多重要?老师该如何帮助孩子?青春期问题的根源何在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这部名著以大量的诊疗案例揭示了人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
內容簡介: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的名著,英文书名为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中文也有译为《自卑与超越》。全书共12章,开篇就提出本书的问题:生为何来?然后从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学校教育、青春期问题、职业选择、婚恋生活等各个方面展开,以大量的诊疗案例为基础,以个体心理学核心理论为指导,使得本书读起来既有故事性又有思想深度。阿德勒开创的个体心理学中的重要发现之一:自卑情结,如今近乎人尽皆知,也影响了后来的诸多心理学流派。阿德勒善于用明白晓畅的语言来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既生动浅显,又精明新鲜。也因此,阿德勒拥有更大的读者群,人人都可以从阅读中有所收获,这也是本书畅销近百年的原因之一。
關於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毕生致力于研究人格在幼年时期的形成过程。在心理学发展史上,阿德勒拥有相当高的地位,他开创的个体心理学学派,在心理学领域独树一帜,影响十分深远,对荣格、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等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启发。
【译者简介】
柴晚锁,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导,持有人社部CATTI一、二级笔译资格证书。学术方向包括翻译研究、语言教育等,尤见长于经济、文化、心理等学术著作英汉双向互译。实践经验丰富,与多家部委机关及科研院所有广泛合作,曾在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CASIO杯翻译竞赛、《英语世界》杯翻译竞赛等中获得奖项。
吴维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学术方向包括翻译研究、语言教学等。从事MTI翻译课程教学多年;翻译实践经验丰富,擅长法律、管理,航空航天等领域论文及著作英汉双向互译。
目錄 :
目录
译者序
**章绕不过的问题: 生为何来?
既然我们所赋予生命的意义既可以成为自己人生一辈子的守护天使,也可以成为催命恶魔,那么,这些意义又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区别?如果出现了重大疏误,又该如何修正?清楚了解并回答上述问题变得至关重要。这正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第二章永恒的无解之谜: 意念VS肉身
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就是探讨每个人所拥有的各种表情以及行为表征背后包含的意义,从中找到实现其终极目标的密钥,并将之与他人的终极目标进行对比。
第三章世人皆有争强心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重要的发现之一,如今近乎人尽皆知。很多流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一术语,并将它应用于从业实践中。
第四章蓦然回首,它在*深处童年记忆的影响
早年记忆的意义尤为重大。首先,它们能够揭示一种生活做派*原初、*简单的表现形式。通过这些记忆,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孩子小时候是娇生惯养还是没人疼爱;他在合作方面受过何种程度的训练;他乐于与什么人合作;他曾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并如何应对。
第五章心有千千结梦境分析
做梦的目的就在于支持生活做派,顶住来自常识情理的压力。由此我们便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 假如某人面临一个问题,但又不愿意按照常规情理思路来解决它,就可以求助于梦,借助梦里所唤起的情绪,寻求对自己的态度的认可与支持。
第六章并不总是风平浪静的港湾家庭环境的影响
无论身在何处,人们所追逐的目标似乎都不外乎成为征服者,战胜、超越他人。这一目标是童年早期培养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童年时对家庭不平等地位的认识以及其导致的对峙和竞争态度。如果我们希望克服这些弊端,就必须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合作意识。
第七章没有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学校教育的影响
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不是来自孩子自身的局限,而是来自他自以为存在的局限。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提高孩子的勇气、增加兴趣并清除限制,而这一限制,其实不过是他本人基于自己对人生的解读而主观设置的局限而已。
第八章谁的青春不波澜?青春期问题
几乎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青春期都意味着一件事,且其意义远超其他一切,那就是: 他必须证明自己不再是个孩子。
第九章切莫让好胜心用错了地儿犯罪及其预防
为什么罪犯往往都出自于那些在早年生活中曾背负过重压力的孩子,或者出自于那些自幼娇生惯养和被溺爱宠坏的孩子中间。
第十章工作不只是迫于生计职业选择
回避就业、朝三暮四、懒散等错误的就业观,其根源也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
第十一章人生不是一座孤岛个体与社会
生而为人,我们**的要求,同时也是*崇高的赞誉,莫过于人人都成为一个可靠的工作伙伴、一位亲密的朋友,成为婚姻家庭关系中一位值得信赖的伴侣。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或许可以这样说,他必须以实际行动来证明: 自己无愧于人类同胞这一称号。
第十二章平等、合作婚恋生活维稳剂
在婚恋关系中,实现一个人*完整、*崇高的价值,*有力的保障法门只能是一夫一妻制。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生为何来?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个巨大的问号。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无数的先哲、贤人,乃至每一个普通人,也都曾有过各自的洞见与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曾断言: 人类乃一种需要不断寻求意义、不断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生灵。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也曾有过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的睿智见解。然而,受近现代工业文明价值观的冲击,尤其是受20世纪中叶以来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技术、新思潮、新理念的冲击,先哲、前人们曾经闪耀人类智慧光华的观察、判断渐渐湮没在近世纷芜杂沓的思想意识中,璀璨的光泽日益被掩盖遮挡。特别是当下,面对世界经济、地缘政治、民主格局等前路莫测的未来前景,面对环境危机、人工智能、分子生物与基因编辑技术等给人类道德伦理及文明体系带来的挑战,面对一方面无数据不科学科学至上人文学科科学化等狭隘科学观大行其道、另一方面真正的科学却频频遭遇质疑的尴尬现状,面对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更为迫近的关切,如教育机会均等、职业生涯选择、人际与家庭关系、个人上升通道窄化等诸多问题带来的心理焦灼,人类再度陷入浓重的精神困扰。人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达到柏拉图所主张的自我实现这一理想境地?一系列的问题,再度成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思考的沉重话题。
回归人文学科的人本传统,反思人类在地球这个孤独的星球、乃至整个宇宙中的合理地位,重构每个人的自我,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理性关系,是当下迫在眉睫的要务。北京大学出版社策划的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意在引导人们重温经典,回到元初,重拾每一个个体人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可谓恰逢其时。受陈静编辑的邀约,译者有幸参与本套丛书的翻译工作,负责个体心理学学科奠基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翻译,内心感到十分荣幸。以下就阿德勒其人及其学术贡献、译者对本书内容的理解,以及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想法略做介绍。
阿德勒早年曾积极参与弗洛伊德主办的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后因学术见解不同而主动退出该会。他首创心理学中的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分支,意在从整体视角综合分析研究人类心理及行为,主张将人的发展置于宏观社会环境下予以考量。在他看来,所谓心理健康,既是个体与周围人类同胞彼此依存、相互关联的一种感受,也是一种积极的意愿,愿意在寻求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造福于人类共同的福祉。假如这一方面的品质未能得到充分发育,则一个人的内心很可能滋生自卑感,或滋生一种令他人难以忍受的优越感。优越感将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无论从情感还是物质方面都容易剥削和滥用他人;相反,假如一个人心理中相互依存、愿意奉献的意愿占据上风,则更容易养成一种平等的心态,心胸也将更加开阔,进而更倾向于超越自我,与人交往中也更倾向于以利他的方式行事。由个体心理学衍生出来的心理学实践模式对教育、社会科学、家庭生活、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实践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概括而言,阿德勒更像一名教育家,他关注的是一个人如何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强调每个人都应活出生命的意义。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的人生哲学来说,他意在教导人们首先学会如何安身、立业、持家,进而从更广泛意义上奉献于周围同胞,惠及整个人类的共同福祉。
就《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而言,阿德勒以人生在世所面临的三大主题为主线,进而提出了由此衍生出来的三种重要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三大问题: ①人类所栖居的地球并不友好,要想在其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就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努力与付出,**程度地利用好地球有限的资源,即工作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②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离不开与周围同胞的协作共谋,因此,学会交往,本着同理、体恤、包容、互惠的态度开展合作,才是人类文明得以持续进步的基石;③人分两性,人类的繁衍生息有赖于男女两性妥善解决婚恋问题,进而组建家庭、默契合作、生养子嗣,从而确保人类这一物种得以薪火相传、永世延续。阿德勒认为,家庭环境、童年经历、学校教育、择业、婚恋、子女抚养,共同构成了人生的完整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疏漏,都可能导致上述三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偏差,进而对达到自我实现这一终极诉求构成严重负面影响。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中国,正经历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迷茫与阵痛。传统伦理道德与精神文化沦落所带来的迷失,社会阶层分化、择业困难、青年上升通道狭窄所导致的心理失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领域传统观念所面临的冲击,巨婴、妈宝男(女)、婚恋及职场失败者广泛存在的社会现实,无一不在刺痛着不确定时期人们脆弱、敏感的神经。《活出生命的意义》虽然成书于19世纪初叶,但对当下的中国依然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举例而言,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二孩政策放开,如何帮助早已习惯了家庭C位角色的独生子女调整心态、修正积习既久的人生做派,继而处理好与潜在的争宠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家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阿德勒独创的关于子女排行次序对其心理发育及人生做派形成影响的分析,想必可以为焦灼的父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就文本风格而言,《活出生命的意义》虽是学术作品,但作者全然摒弃了当下很多同类作品堆砌数据、贩卖概念、生编硬造术语的陋习。相反,阿德勒结合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实践经历,娓娓道来,行文自然流畅,以细腻的观察和洞悉入微的剖析,直指各类心理问题的根源。也正因此,作品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既可作为心理咨询及治疗从业者的职业操作指南,也可作为个体心理学领域的普及读物。
*后,译者希望就翻译的角度赘述几句。长期以来,市场对国内翻译作品,尤其是学术性翻译作品多有诟病。一方面,业内人士指责非专业人士缺乏专业知识,因而翻译出来的作品常有术语不规范、逻辑混乱,甚至不知所云之虞;另一方面,读者又常常指责专业人士语言能力欠佳、文字表达能力捉襟见肘,因而翻译出来的作品拗扭滞涩,不忍卒读。鉴于此,译者在本书翻译过程中力求将两者相结合,兼顾内容准确性及译文可读性,既不因文害义,也不为义舍文。总体而言,我们的理念是在不歪曲原文核心信息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归化策略,以适应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语言审美感受。当然,鉴于译者专业知识所限,理解、表达方面难免存有疏漏。不当之处,还望读者及专家不吝指正。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陈静女士细致、耐心地审阅译稿;感谢赵粉平女士在我们翻译过程中所做的大量资料查阅、技术支持工作。
柴晚锁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