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一部奢侈品集团的成长史,两位天才时装设计师的辉煌与陨落史。
一部关于奢侈品牌的经典作品,一部揭露时尚圈黑暗与残酷内幕的纪实文学。
加利亚诺和麦昆有着相似的职业旅程:在同一间学校,毕业展同样备受赞誉;早年独立而收入不稳定,却有着出色的创造力和极受赞誉;他们都成为了具有财团背景的超级明星,但因此让他们最终在情感和创意上的燃烧殆尽以至自我毁灭。他们改变了时尚行业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要求,而他们给予的东西是大多数追随者所不能吸收或消化的他们从舞台上离开,留下了一片创造力的空白。
如今,一场时装秀的平均时间是12 分钟,当*后一个模特走出来,前排观众会迅速冲到配有专职司机的小轿车等候队伍前,赶往下一场。品牌几乎每个月都会推出新系列。设计师被雇来诠释时装屋的风格准则(而非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行业外很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对于要求越来越高的设计进度表,他们所能想到的是这个复古,那个亲民重新包装和推广成新的热门款。《纽约时报》的时尚评论家瓦妮莎弗里德曼*近表示哀叹。
今天的时尚明星是那些有着成千上万粉丝的博主和Instagrammers,他们年收入超过100 万美元,这些收入都源自其收受的品牌回扣
|
內容簡介: |
二十多年前,在艺术和经济景况皆乏善可陈的情况下,约翰加利亚诺和亚历山大麦昆登上了时尚舞台。他们都想掀起一场那个时代前所未有的时装革命,用自己大胆、性感的设计动摇了小资、极简的主流传统。
加利亚诺和麦昆有着相近的成长背景:敏感、内向、同性恋者、来自伦敦的社会下层、对时尚的爱皆因亲爱的母亲培养。尽管他们都年少成名,但二人的事业仍然历尽曲折。他们于1997年分别担任了LVMH集团旗下两个品牌的创意总监,老板是法国大亨伯纳德阿诺特。
加利亚诺和麦昆在Christian Dior和Givenchy的影响超出了时尚界。他们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了媒体们的关注焦点。在这些天才设计师的帮助下,时尚奢侈品行业从一些家族管理的小规模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产值超过2800亿美元国际化产业。公司管理层们逼着时装设计师直面与日俱增的工作量和*后期限。对两人来说,这样的节奏时不可持续的。2010年,麦昆在其女装发布秀前三周,他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阿诺特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第四位的那一周,加利亚诺因为他的公开反犹太言论,被Christian Dior扫地出门。两个月后,凯特王妃穿上了McQueen品牌的婚纱。由McQueen品牌所有者们联合赞助的回顾展,也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这一系列事件让大公司们赚得盆满钵满,而艺术家们却就此陨落。二十多年前,在艺术和经济景况皆乏善可陈的情况下,约翰加利亚诺和亚历山大麦昆登上了时尚舞台。他们都想掀起一场那个时代前所未有的时装革命,用自己大胆、性感的设计动摇了小资、极简的主流传统。
加利亚诺和麦昆有着相近的成长背景:敏感、内向、同性恋者、来自伦敦的社会下层、对时尚的爱皆因亲爱的母亲培养。尽管他们都年少成名,但二人的事业仍然历尽曲折。他们于1997年分别担任了LVMH集团旗下两个品牌的创意总监,老板是法国大亨伯纳德阿诺特。
加利亚诺和麦昆在Christian Dior和Givenchy的影响超出了时尚界。他们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了媒体们的关注焦点。在这些天才设计师的帮助下,时尚奢侈品行业从一些家族管理的小规模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产值超过2800亿美元国际化产业。公司管理层们逼着时装设计师直面与日俱增的工作量和*后期限。对两人来说,这样的节奏时不可持续的。2010年,麦昆在其女装发布秀前三周,他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阿诺特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第四位的那一周,加利亚诺因为他的公开反犹太言论,被Christian Dior扫地出门。两个月后,凯特王妃穿上了McQueen品牌的婚纱。由McQueen品牌所有者们联合赞助的回顾展,也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这一系列事件让大公司们赚得盆满钵满,而艺术家们却就此陨落。
在《奢侈的》出版10年之后,黛娜托马斯用新作《国王与诸神》为大家讲述了麦昆和加利亚诺的真实故事。与此同时,她也梳理了高级时装*近20年的发展历史以及拯救它的人们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
關於作者: |
黛娜托马斯(DanaThomas),《新闻周刊》巴黎分社资深文化与时尚作家,她从1994年开始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报导,并且在各种刊物发表文章,包括《纽约客》《哈泼时尚》《时尚》《华盛顿邮报》与伦敦的《金融时报》。她也是《哈泼时尚》杂志澳洲版巴黎特派员,以及巴黎英美媒体协会与海外媒体俱乐部成员。1996年到1999年,托马斯在巴黎的大学教授新闻学。
过去15年,她为《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与《时代》杂志巴黎分社撰写关于时尚与精品事业的报导,她探讨精品工业黑暗面的文章鞭辟入里,揭发普拉达、古驰与巴宝莉等名牌不愿让大众知道的真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