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NT$
403.0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NT$
347.0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NT$
398.0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NT$
245.0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NT$
581.0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NT$
908.0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NT$
388.0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NT$
418.0
|
編輯推薦: |
教育指标引领教育质量的发展。OECO 教育指标以政策,让生活更美好理念为指引,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从背景指标、投入指标、过程指标和产出指标四个维度,通过每年发布的《教育概览》,描述与呈现教育系统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比较不同国家教育系统发展状况,分析不同国家教育发展水平,评价教育质量的优劣。
OECD教育指标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从沿用CIPP模式到更加关注教育产出指标,从强调教育投入指标到更加关注教育过程指标,从统计指标的收集到调查指标的运用。中国教育正处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阶段,OECD教育指标对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內容簡介: |
《OECD教育指标引领教育发展研究》从40多年来OECD不断建构的教育指标入手,考察OECD如何根据社会、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变化,适当地调整教育指标,探索指标与教育发展关系,预测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为中国2030年教育发展战略提供国际经验和思想资源。
|
關於作者: |
黄忠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已经出版10余著作,《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之路》(华东师范出版社,2016)、《教育政策研究的多维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他者镜像与自我建构: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域形象》(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发表文章9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摘。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教育指标的中国语境
二、 教育指标缘何兴起
三、 价值追求:政策,让生活更美好
四、 实施策略: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第二章 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
一、 教育指标是什么
二、 教育指标的分类与功能
三、 OECD教育指标是什么
第三章 教育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 产出指标分析
一、 如何理解教育产出
二、 个人层面教育产出
三、 教育体系层面教育产出
四、 社会层面教育产出
五、 反思和启示
第四章 有钱不一定行,但没钱一定不行: 投入指标分析
一、 如何理解教育投入
二、 投入指标的数据比较和分析
三、 反思和启示
第五章 不同的起跑线: 机会指标分析
一、 如何理解和衡量教育机会
二、 早期教育
三、 基础教育
四、 高等教育
五、 成人教育
六、 反思和启示
第六章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过程指标分析
一、 OECD如何衡量教育过程
二、 学生层面的过程指标分析
三、 教师层面的过程指标分析
四、 以学校为主体的过程指标分析
五、 反思和启示
第七章 OECD与中国: 比较与展望
一、 中国离教育强国还有多远
二、 对我国教育指标的反思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总 序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时代。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关系急剧变化,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深度变革,毫无疑问,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面临着重大转型发展的历史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改善机遇。
自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教育的转型发展已初见端倪,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脑科学等的新突破,这种转型发展将更快、更强烈:
教育的形态,从以教为重心向以学为重心转移,从固定人群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学习固定内容的学校教育,向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任何内容的泛在教育转型;
教育的功能,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重心转移,尤其注重责任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内容,从以知识体系为主线的分科性的学科教育为主,向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综合性、问题性教学为主转型;
教育的评价和要求,从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统一化、标准化,向瓦解班级授课制的多样化、个性化、选择性的因材施教转型;
教育的形式,从以教定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向以学定教,学什么教什么、怎样学就怎样教转型;
教育的手段,从以黑板粉笔为主要工具的线下教育,向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转型;
教育的生涯,从一次受教终身受益,向不间断的终身教育转型;
与此同时,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类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育不断变革才能适应社会要求的不断变化,才能为受教育者奠定成功和幸福的基础。
关注2030、关注未来教育形态,已经成为国际热点。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指出: 必须在当今发展的大背景中来审视教育2030,教育系统必须相互关联,回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如变革的劳动力市场、技术的更新换代、城镇化的兴起、政治环境的不稳定、环境恶化、自然风险与灾难、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人口压力、全球失业率的攀升、贫穷的困扰、不平等的扩大以及和平与安全所面临的更多威胁。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在他们发布的2030年教育计划中写道:2030年,世界将会更加复杂,易于波动,不确定因素增多,形势不定。全球化、数字化、气候变化、人口结构变动以及其他重大趋势不仅创造了机会,而且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挑战,需要人们积极应对。下一代人需要掌握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技能,才能取得成功,为有序社会作出贡献。虽然到2030年还有一段时间,但是现在开始读小学的孩子们将会在2030年踏入职场。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已经迅速发展为教育大国,并不断向教育强国迈进。面对快速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必须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以超常思维谋划未来,谋划适应和引领未来的教育。为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申报了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组织业内专家撰写2035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丛书。
丛书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发,希望对未来一二十年中国教育必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整体思考、系统回答;从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出发,回答上海如何先一步、高一层、领先发展的战略需要。丛书的指导思想是: 第一,以2035年作为参照点,选取当前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推进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下一阶段中国教育发展方向、问题和路径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和富有针对性的探讨;第二,以各级各类教育为经,以重大问题、趋势为纬,勾画未来教育蓝图;第三,以前瞻性、可操作性和实证性作为基本写作要求;第四,重视方法手段的变革,更注重制度性创新。
丛书第一批作品将集中于如下重大问题的探讨: 《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姜勇教授等)、《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刘复兴教授等)、《双一流建设突破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贵华教授等)、《高考改革深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等)、《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推进策略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董圣足研究员等)、《面向2035教育经费使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陈纯槿副教授)、《未来教育重塑研究》(北京大学尚俊杰研究员)、《教育舆情演变与应对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田凤副研究员)、《高等教育赋能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朱军文
教授等)、《为了人的更好发展: 国际社会谋划2030年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彭正梅教授等)、《OECD教育指标引领教育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黄忠敬教授等)。
谋定而后动。社会发展越快,超前研究、多元研究越是重要。希望这套丛书能为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战略性参考,也能激发广大从事和关心教育读者的丰富思考。
袁振国
2019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