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NT$
840.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編輯推薦: |
看一个西方学者在他自己的国家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如果出于寻找民族生存空间的动机,来研究另外一个遥远的地球空间,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由于中国恰好就在他研究的这个空间内,因此,这本书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的自我理解。
|
內容簡介: |
德国地缘政治学之父豪斯霍弗将军以世界历史的视野,结合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种族地理学、人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透视四百年来各大国在太平洋的冲突与力量消长。豪斯霍弗在近百年前就预见到,世界权力的中心在过去曾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一战后则转移到太平洋。然而太平洋统一空间意识的觉醒,却意味着和平远离太平洋,战争即将来临!
眼下,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太平洋力量平衡的变化,《太平洋地缘政治》一书在中国智识人眼中当别有一番意义。
|
關於作者: |
豪斯霍弗的父亲是经济地理学教授,与
拉采尔是同事和知交,两人经常一起散步讨
论所关切的问题,豪斯霍弗从小跟着,听了
满耳朵的政治地理知识。
人文中学毕业后,豪斯霍弗自愿从军,
在隶属巴伐利亚王国的野炮团服役近八年。
26 岁进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不
久调到总参谋部任职,几年后又同时任教巴
伐利亚军事学院。豪斯霍弗的父亲是经济地理学教授,与
拉采尔是同事和知交,两人经常一起散步讨
论所关切的问题,豪斯霍弗从小跟着,听了
满耳朵的政治地理知识。
人文中学毕业后,豪斯霍弗自愿从军,
在隶属巴伐利亚王国的野炮团服役近八年。
26 岁进巴伐利亚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不
久调到总参谋部任职,几年后又同时任教巴
伐利亚军事学院。
1914 年欧战爆发,豪斯霍弗随即返回
野炮团任参谋长,一年后晋升野炮旅旅长,
参加过西线的多次战役,据说从无败绩。
1918 年底豪斯霍弗以少将军衔退役,时已
年届 50,他却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并
成为地缘政治学之父。
|
目錄:
|
目录
中译本导言(刘小枫) 1
中译者前言 33
德文本第三版序(1938) 1
德文本第二版序(1927) 3
导言 7
第一章存在一种太平洋地缘政治学吗? 24
第二章从面积、海岸和位置看印度-太平洋的空间图景 43
第三章太平洋生存空间原生的典型特征 57
第四章太平洋空间图景意识的历史嬗变 75
第五章原生民族的基本信仰 86
第六章作为迁徙场域的太平洋 97
第七章太平洋社会学 113
第八章白种人的入侵 124
第九章
太平洋进入世界文化、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导致的
世界图景的变化 140
第十章太平洋的北部门槛 156
第十一章太平洋火山带上封闭的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 170
第十二章东亚的海岸线:形式上破碎,气候上统一 183
第十三章南太平洋海岸和澳大拉西亚 209
第十四章公海航线和陆缘航线:运河和海峡的地缘政治 226
第十五章沿岸航行和跨太平洋航线 240
第十六章太平洋帝国与自决 252
第十七章促进式渗透还是开拓式掠夺? 267
第十八章通往太平洋的全球航线 278
第十九章太平洋的空间价值:岛屿和边缘的价值重估 287
第二十章环太平洋边缘带的殖民地缘政治 302
第二十一章太平洋经济地理的独特性 316
第二十二章太平洋文化地理对地缘政治的症候意义 324
第二十三章太平洋军事地理的非凡意义 344
第二十四章作为地缘政治压力计的太平洋政治格局 357
第二十五章
近海和大洋:跨太平洋文化、权力和经济体的子空间 381
第二十六章结语 392
第二十七章1924年至1936年的太平洋地缘政治 399
|
內容試閱:
|
地缘政治学丛编出版说明
在一种观点看来,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与政治地理学(PoliticalGeography)是一门学科的两个名称,并无实质差异。人们显然不能说,地缘政治学是德语学界的惯用术语,而政治地理学是英语和法语学界的惯用术语。19世纪末的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1846??1904)是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而他为这门学科奠基的大著就名为《政治地理学》(PolitischeGeographie,1897,715页)。1925年,德国的地缘政治理论家毛尔(OttoMaull,1887??1957)出版的地缘政治学教科书也名为《政治地理学》(PolitischeGeographie,Berlin,1956年修订版)。十年后,毛尔出版了一本同样性质的著作,却又名为《地缘政治学的本质》(DasWesenderGeopolitik,1936)。
地缘政治学与政治地理学这两个术语似乎可以互换,其实不然。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两个术语也有差异:政治地理学的基本要素是历史地理学,地缘政治学的基本要素则是政治学。瑞典的契伦(1864??1922)作为地缘政治学这个术语的发明者出身于政治学专业,而非像拉采尔那样出生于地理学专业。契伦凭靠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原理来建构现代式的国家学说仅仅表明,自18世纪以来,政治学越来越离不开对世界地理的政治史认识。
就学科性质而言,由于综合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军事学、政治学,地缘政治学这个名称比政治地理学更恰切。毕竟,这门学问的重点在政治而非地理,地表不过是人世间政治冲突的场所。豪斯霍弗说得有道理:费尔格里夫的《地理与世界霸权》属于政治地理学要著,它为理解地缘政治学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换言之,政治地理学是地缘政治学属下的一个基础性子学科,没有某种政治学观念的引导,政治地理学仅仅是一堆实证知识。
拉采尔逝前一年出版了《政治地理学》的增订版(1903),这个版本添加了一个并列的书名或诸国家及其贸易和战争的地理学(ordieGeographiederStaaten,desVerkehresunddesKrieges)。这个副题准确解释了拉采尔所理解的政治现象的含义:诸国家是复数,贸易和战争是单数。这意味着,政治就是诸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战争。
显然不能说,这是什么了不起的新定义。自有文明记载以来,政治共同体之间的贸易和战争就是人类的基本生存经验。不过,古代与现代的地缘政治冲突有很大差别,除了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整全的世界地理视野之外,商业技术文明的出现是这种差别的决定性原因。1750年,杜尔哥(1727??1781)写下了《关于政治地理学的论著纲要》,清晰地勾勒出一幅世界地缘政治史的演进图。事实上,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中的所有基本论题,都可以在杜尔哥的这篇纲要中找到。
拉采尔在《政治地理学》的序言一开始就说:他的老师李特尔(KarlRitter,1779??1859)已经充分注意到地理学的政治方面。史称李特尔为人文地理学的先驱人物,但我们应该知道,他因在其成名作《地球志》中探究了黑非洲而随即被当时的普鲁士王家军事学院聘为地理学教授。由此看来,人文地理学这个名称虽然听起来颇为美丽,且如今已成为大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但其诞生之初却是为欧洲各王国的世界性政治占有服务的自然科学。
作为古老的中国文明的后代,我们必须承认,古希腊人、罗马人乃至后来的日耳曼裔欧洲人,在地缘政治冲突方面的经历都远比我们的古人丰富。周代晚期七国争霸的内战状态,毕竟并未与西方式的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在一起。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流亡陪都重庆的世界史学家也成立了一个地缘政治学协会(1941),还形成了一个战国策派。但因时势艰难,中国的政治地理学家很难有沉静的心态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深入认识地缘政治学。
文革时期关于三个世界的普及教育,也许算得上是一种地缘政治学教育,但是,且不谈相当粗陋,它实际上并不具有整全的世界历史视野。如今通过叙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我们也许可以铺展出一幅让中国史与世界史彼此交融的历史地图,毕竟,把中国文明与西欧亚及地中海世界连接起来的通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
然而中西交通史并不具有地缘政治学的视野。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帝国兴衰密不可分:无论陆上还是海上的贸易通道,无不受帝国秩序掌控。何况,丝绸之路根本不是什么道路,[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双方的军队无论从哪个方向都无法发动进攻。因此,叙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若不能深度反映帝国间冲突的历史,难免流于商贾之谈。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的政治学家一方面把德国的地缘政治学说成替德意志第三帝国服务的侵略性学科或伪科学,另一方面又通过大学教育以及传媒对国民普及地缘政治学知识。直到今天,美国知识界正是凭靠海上强国的地缘政治观纵论国际政治时局,才掌握着主导国际政治格局的话语支配权。
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我国学界对世界地缘政治学的认识迄今仍然相当局促,这与我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有关。为了改变这一情形,本工作坊开设了这个系列,聚焦于19世纪末以来形成的地缘政治学文献,原典和研究性著作并重,为我国学界在新的国际政治形势下进一步开阔眼界尽绵薄之力。
刘小枫
2018年春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