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真正想要什么?:智慧瑜伽答问/正念系列
》
售價:NT$
265.0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NT$
449.0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NT$
1520.0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NT$
458.0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NT$
1112.0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NT$
398.0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NT$
352.0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
編輯推薦: |
以神韵为标准的唐诗选本,有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理想注译本。
《唐贤三昧集》为清初标举神韵说诗歌理论的著名诗人王士禛所选编的唐诗读本,主要选取盛唐人诗作,凡44人,诗四百余首。是有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作品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注译本。
|
內容簡介: |
《唐贤三昧集》为清初标举神韵说诗歌理论的著名诗人王士禛所选编的唐诗读本,主要选取盛唐人诗作,凡44人,诗四百余首,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译注本,注释简明准确,今译整饬畅达,是有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作品的较为理想的注译本。
|
關於作者: |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影响深远。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张明非,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唐代文学与中国诗学。
|
目錄:
|
前言
卷上
王维
赠刘蓝田
赠祖三咏
戏赠张五弟諲
奉寄韦太守陟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送别
济州送祖三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溪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丁?田家有赠
渭川田家
春中田园作
过李揖宅
宿郑州
西施咏
夷门歌
陇头吟
老将行
桃源行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寄荆州张丞相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酬张少府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送李判官赴江东
送岐州源长史归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
送丘为往唐州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
送崔九兴宗游蜀
送平澹然判官
送刘司直赴安西
送方城韦明府
送梓州李使君
送张五諲归宣城
送人南归
送贺遂员外外甥
送杨长史赴果州
送邢桂州
送孟六归襄阳
登裴秀才迪小台
过香积寺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
登辨觉寺
喜祖三至留宿
山居秋暝
终南别业
归嵩山作
归辋川作
终南山
观猎
汉江临泛
登河北城楼作
使至塞上
秋夜独坐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敕赐百官樱桃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
酬郭给事
出塞作
送杨少府贬郴州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酌酒与裴迪
积雨辋川庄作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
送李太守赴上洛
晓行巴峡
息夫人
班婕妤
辋川集
孟城坳
华子冈
斤竹岭
鹿柴
木兰柴
文杏馆
宫槐陌
南垞
欹湖
栾家濑
白石滩
北垞
竹里馆
辛夷坞
漆园
皇甫岳云溪杂题
鸟鸣涧
鸬鸶堰
上平田
萍池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送别
临高台送黎拾遗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杂诗二首
相思
哭孟浩然
少年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送韦评事
送沈子归江东
寒食汜上作
王缙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别辋川别业
裴迪
孟城坳
华子冈
斤竹岭
鹿柴
木兰柴
茱萸沜
宫槐陌
南垞
金屑泉
白石滩
辛夷坞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崔兴宗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
留别王维
储光羲
泛茅山东溪
游茅山
夜到洛口入黄河
泊舟贻潘少府
终南幽居献苏侍郎
酬綦毋潜校书梦邪溪见赠之作
登戏马台作
霁后贻马十二巽
题陆山人楼
寒夜江口泊舟
寻徐山人遇马舍人
寄孙山人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题农舍
留别王维
左掖梨花
祖咏
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
夕次圃田店
田家即事
长乐驿留别卢象裴总
苏氏别业
题韩少府水亭
望蓟门
家园夜坐寄郭微
终南望余雪
卢象
家叔征君东溪草堂
送祖咏
寄河上段十六
殷遥
山行
卷中
孟浩然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秋登兰山寄张五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宿扬子津寄长山刘隐士
夏日南亭怀辛大
寻香山湛上人
宿天台桐柏观
岘潭作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耶溪泛舟
彭蠡湖中望庐山
登鹿门山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万山潭作
早发渔浦潭
岁暮海上作
听郑五弹琴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诗寄之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涧南即事贻皎上人
九日怀襄阳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早寒江上有怀
留别王侍御维
广陵别薛八
与诸子登岘山作
寻天台山
晚泊浔阳望庐山
武陵泛舟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题大禹寺义公房
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李氏园卧疾
岁暮归南山
舟中晓望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
夜渡湘水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宿武阳即事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西山寻辛谔
夜泊宣城界
送杜十四之江南
王昌龄
塞下曲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听弹风入松阕赠杨补阙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巴陵别刘处士
宿裴氏山庄
斋心
江上闻笛
赵十四兄见访
过华阴
送李擢游江东
客广陵
宿京江口期刘眘虚不至
答武陵田太守
送张四
从军行
出塞
西宫春怨
西宫秋怨
长信秋词
青楼怨
李四仓曹宅夜饮
听流人水调子
梁苑
送魏二
芙蓉楼送辛渐
重别李评事
卢溪主人
送柴侍御
刘眘虚
江南曲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浔阳陶氏别业
登庐山峰顶寺
寻东溪还湖中作
寄阎防
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
阙题
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常建
送李十一尉临溪
送楚十少府
江上琴兴
宿王昌龄隐居
闲斋卧病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二首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
梦太白西峰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西山
吊王将军墓
题破山寺后院
三日寻李九庄
送宇文六
李颀
塞下曲
渔父歌
东郊寄万楚
寄万齐融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送王昌龄
留别王卢二拾遗
古从军行
缓歌行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
送刘十
送康洽入京进乐府
别梁锽
少室雪晴送王宁
送陈章甫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爱敬寺古藤歌
古意
送刘昱
送郝判官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房给事
寄镜湖朱处士
送人归沔南
送卢逸人
望秦川
寄司勋卢员外
送魏万之京
送李回
宿莹公禅房闻梵
题睿公山池
宿香山寺石楼
送卢少府赴延陵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寄韩鹏
百花原
遇刘五
綦毋潜
冬夜寓居寄储太祝
春泛若耶溪
题鹤林寺
题招隐寺绚公房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若耶溪逢孔九
王之涣
送别
凉州词
登鹳雀楼
张子容
春江花月夜
送孟浩然归襄阳
阎防
晚秋石门礼拜
百丈溪新理茅茨读书
与永乐诸公夜泛黄河作
卷下
高适
寄孟五少府
酬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古大梁行
邯郸少年行
燕歌行
人日寄杜二拾遗
送浑将军出塞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途中寄徐录事
酬卫八雪中见寄
送冯判官
自蓟北归
夜别韦司士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哭单父梁少府
塞上听吹笛
岑参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秋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灃头送蒋侯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楚夕旅泊古兴
暮秋山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送费子归武昌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卫节度赤骠马歌
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送郑堪归东京汜水别业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送张子尉南海
送张都尉东归
送王七录事赴虢州
终南东溪中作
汉上题韦氏庄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赴北庭度陇思家
崔颢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赠王威古呈军中诸将
孟门行
雁门胡人歌
七夕
赠梁州张都督
题沈隐侯八咏楼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黄鹤楼
行经华阴
辽西作
长干曲
崔国辅
宿法华寺
石头滩作
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
怨词
魏宫词
长信草
长乐少年行
王孙游
白纻词
陶翰
古塞下曲
燕歌行
望太华赠卢司仓
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
宿天竺寺
出萧关怀古
乘潮至渔浦作
秋山夕兴
王湾
次北固山下
薛据
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泊震泽口
崔曙
宿大通和尚塔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
颍阳东溪怀古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贾至
寓言
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
春思
答严大夫
送李侍郎赴常州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
西亭春望
张谓
读后汉逸人传
同王征君湘中有怀
别韦郎中
张旭
桃花溪
山行留客
一日书
柳
李嶷
淮南秋夜呈周侃
林园秋夜作
万楚
题江潮庄壁
河上逢落花
丁仙芝
渡扬子江
江南曲
沈千运
感怀示弟妹
孟云卿
古别离
伤怀赠故人
元结
贼退示官吏有序
石鱼湖上醉歌
欸乃曲
元融
泉上雨后作
萧颖士
越江秋曙
李华
仙游寺
梁锽
观美人卧
李收
幽情
薛奇章
吴声子夜歌
杨谏
答长孙十一东山春夜见赠
奚贾
寻许山人亭子
万齐融
赠别
|
內容試閱:
|
前言
《唐贤三昧集》是清初王士禛选编的一部唐人诗集。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阳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出身仕宦家庭。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扬州推官,官至刑部尚书。四年后因事免官,退居故乡新城。卒谥文简。
王士禛自幼工诗,在清初与朱彝尊齐名,并称南北两大诗人。其诗内容多纪游、怀古、咏史、赠答,题材较狭,风格上追求风神韵味、冲淡含蓄。其写景和抒情诗婉丽隽永、饶有情趣,七绝诗尤为佳妙。今存诗千余首,曾自选编为《渔洋山人精华录》。王士禛不仅是钱谦益、吴伟业之后的诗坛盟主,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卓有建树,著有《带经堂集》、《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渔洋诗话》、《分甘余话》、《渔洋文》、《蚕尾文》等。在他身后,门人张宗柟综采各书论诗之语,编为《带经堂诗话》三十三卷。此外,另撰有《古诗选》、《十种唐诗选》、《唐人万首绝句选》、《唐诗七言律神韵集》等多种著作。
王士禛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神韵说。其实,神韵一词并非他所独创,最早出现在南朝时的人物品评中,如《宋书王敬弘传》中说:(敬弘)神韵冲简,识宇标峻。稍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都用了这一词汇。到明清时期诗论中已较多地引入神韵的概念,如胡应麟《诗薮》、王夫之《古诗评选》等。王士禛在继承前人诗论,尤其是司空图和严羽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神韵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遂自成一家之言。
标举神韵,即要求诗歌有清远淡雅的境界、自然空灵的韵味、含蓄蕴藉的风格;要求诗人在创作中做到兴会神到、贮兴而就。用这样的标准衡量诗人诗作,所推崇的自然是远离现实的谢灵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诗人以及他们古澹闲远的山水风景诗,赞赏那些清幽淡远、韵味隽永的诗句。而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带有明显倾向的作品则不免有所轩轾。
神韵说的提出,自有其时代原因。一方面,是为了针对明代的诗坛流弊,尤其是为了纠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正如翁方纲所说:渔洋所以拈举神韵者,特为明朝李(梦阳)、何(景明)一辈貌袭者言之。(《坳堂诗集序》)同时,在王士禛看来,七子虽倡导诗必盛唐,却是以雄阔壮大相标榜,并不能代表盛唐之音的典型风貌。他曾说:吾盖疾夫世之依附盛唐者,但知学为九天阊阖万国衣冠之语,而自命高华,自矜为壮丽,按之其中,毫无生气,故有《三昧集》之选,要在剔出盛唐真面目与世人看,以见盛唐之诗,原非空壳子、大帽子话,其中蕴藉风流,包含万物,自足以兼前后诸公之长。(何世璂《然灯记闻》传渔洋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指出:诗自太仓、历下以雄浑博丽为主,其失也肤;公安、竟陵以清新幽渺为宗,其失也诡。学者两途并穷,不得不折而入宋。其弊也,滞而不灵,直而好尽,语录史论皆可成篇。于是士禛等重申严羽之说,独主神韵以矫之,盖以救弊补偏,各明一义。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神韵说的提出,并不仅仅是王士禛个人的美学主张,而是代表了他所生活的史称盛世的康熙时代的审美风尚。
无庸讳言,神韵说忽视诗歌同社会生活的联系,论诗单纯从风格、形式着眼,自然具有较大的时代局限性。即从艺术的角度而论,由于过分强调诗歌境界的清远缥缈,强调诗歌韵味的空灵超脱,也有失偏颇,容易产生一定的流弊。然而,以神韵论诗,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艺术特征的探讨确有其独到之处,它以鲜明的特色,总结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丰富艺术经验和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审美传统,因而成为古代诗歌批评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并为后来王国维境界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唐贤三昧集》正是一部鲜明体现王士禛神韵说的唐诗选集。从本集《自序》中不难看出其选编的宗旨:严沧浪论诗云: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司空表圣论诗亦云:味在酸咸之外。康熙戊辰(1688)春杪,日取开元、天宝诸公篇什读之,于二家之言别有会心,于是录其尤隽永超诣者,于是年年底编成此书。名曰三昧,乃取佛经自在之义。可见,他选《唐贤三昧集》正是以司空图、严羽的诗论为旨归,以隽永超诣为诗歌的艺术标准。
全书三卷,主要取盛唐人诗,自王维起,至万齐融止。凡44人,诗400余首。其中,选王维诗最多,至100余首,超过全书的四分之一。其次是孟浩然、岑参、李颀、王昌龄四家,选诗都在30首以上,其余诗人10余首或数首不等。集中不录李白、杜甫诗,王士禛表面上说仿照王安石《唐百家诗》的做法,实际上是同他标榜清远的宗旨有关。翁方纲《七言诗三昧举隅》中说:先生于唐贤独推右丞、少伯以下诸家得三昧之旨。盖专以冲和淡远为主,不欲以雄鸷奥博为宗。若选李、杜而不取雄鸷奥博之作,可乎?吾窥先生之意,固不得不以李、杜为诗家正轨也,而其沉思独往者,则独在冲和淡远一派,此固右丞之支裔,而非李、杜之嗣音矣。此语颇中肯綮。王士禛自己在《居易录》中也说:唐五言诗,开元、天宝间大匠同时并出。王右丞而下,如孟浩然、王昌龄、岑参、常建、刘眘虚、李颀、綦毋潜、祖咏、卢象、陶翰之数公者,皆与摩诘相颉颃。从《唐贤三昧集》的选录情况看,明显体现了他这一评价标准,所提到的这十几位诗人不仅悉数入选,而且选录数量比较多,除前面提到的几位大家外,常建有13首,刘眘虚、祖咏各9首,陶翰8首,綦毋潜6首,卢象3首,在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综观这些诗人,若以清远、隽永超诣衡量,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等以写山水田园著称的诗人自不必说,其他诗人也多符合这一标准。如王昌龄《长信词》、《西宫曲》、《青楼曲》、《闺怨》、《从军行》,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弦,一唱三叹(《诗薮》);常建、刘眘虚诗于王、孟外又辟一径。常取径幽而不诡于正,刘气象一派空明(《剑溪说诗》);綦毋潜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举体清秀,萧萧跨俗(《唐诗纪事》);殷遥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志趣高疏,多云岫之想(《唐才子传》);张子容诗略似孟(浩然)公,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唐才子传》);裴迪诗雅淡,有类摩诘(《汇编唐诗十集》);丘为其人与摩诘友,诗亦相近(《载酒园诗话又编》)等等。
但也应该看到,王士禛在推崇冲和淡远的审美趣尚的同时,却并没有排斥雄鸷奥博的风格,高适、岑参等人大量慷慨豪放的边塞诗入选即是一个明证。同时,他虽标榜盛唐清音,却也肯定元结《箧中集》中那些讽喻现实、抒发个人悲苦穷愁和家国之恨的悲调;既提倡平淡天然的本色语,也不排斥字句的推敲、格律的探究。如他所推重的陶翰,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便称赞他既多兴象,复备风骨。
当然,集中入选的并非都是名篇佳作,譬如有的作品格调不够高,有的不能代表作者的最好水平,因而此书问世之后也招来一些物议。如赵执信便排诋是书,不遗余力,批评其选诗不当,说:李颀《缓歌行》,夸炫权势,乖六义之旨。梁锽《观美人卧》,直是淫词,君子所必黜者。(《谈龙录》)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亦说:阮亭选《三昧集》,谓五言有入禅妙境,七言则句法要健,不得以禅求之。余谓王摩诘七言何尝无入禅处,此系性所近耳。况五言至境,亦不得专以入禅为妙。乔亿《剑溪说诗》又编也讥之曰:读古人诗,不于本领作用处求之,专赏其气味词调,及一二虚字传神,以为妙道,则日诵《唐贤三昧集》足矣,何假万卷为哉!这些意见虽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一定程度上还是切中了《唐贤三昧集》在编选方面的一些弊病的。此外,本书也还存在因失于考据而造成的误收唐以外作品及地名有误等疏漏。
尽管如此,此书问世后却影响极大。因原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无笺注,故后人纷纷加以评注,如吴煊、胡崇《唐贤三昧集笺注》,乾隆五十二年(1787)听雨斋刻本,潘德舆评点本,姚鼐评点本,光绪九年(1883)翰墨园所刊黄培芳批评本等。并有日本、朝鲜刻本多种。后世还有仿其体例续编者,如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等。
综上所述,由于《唐贤三昧集》有明确的选编主旨,具体鲜明地体现了在古代诗学中有重要影响的神韵理论,因此,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特别是研究王士禛的神韵说,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参考价值。将此书注释、翻译以供唐诗爱好者、研究者借鉴是有意义的。
《唐贤三昧集译注》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的《四库文学总集选刊唐贤三昧集》为底本,必要时参校其他有关各本,个别有异文的在注释中标明。本书在广泛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熔铸众说,择善而从。注释力求简明扼要,译文力求忠实于原意,在诗行乃至用韵上尽可能贴近原诗。但限于水平、学识,在从事这一工作时时有力不从心之感,作品注释中难免有错讹之处,译文更未能处处做到信达雅,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唐贤三昧集译注》初版于2000年,收入中华古籍译注丛书。此次重版,对部分译注和个别文字作了适当的修订。
2019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