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NT$
383.0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NT$
281.0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NT$
30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NT$
281.0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NT$
398.0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編輯推薦: |
● 5位北京市级非遗传承人 5 位记录者,为你呈现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人称视角,5位北京老艺人,讲述他们的精彩非遗故事
●口述形式,语言通俗易懂,极具亲和力,适合大众阅读
●有技艺传承,有人生感悟,5本有温度、有情感、有故事的口述史
柏峪燕歌戏在柏峪村民口中又称柏峪秧歌戏。燕歌戏是申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为区别其他地区的同类项目而使用的名称,因而本书行文中仍用柏峪秧歌戏的俗称。秧歌戏源于一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在其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劳动人民发挥了无穷的智慧与想象力,将舞蹈、杂技、武术等艺术糅合其中,使之成为一种带有故事情节的戏曲艺术,通常在每年的正月社火、八月中秋等节庆之时进行表演,带有娱人娱神的双重含义。清代,梆子等戏剧艺术兴盛以后,中国北方各地的秧歌戏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一些梆子戏的剧目和表演艺术,发展成为地方大戏,并在长期的演化、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因而在提到地方秧歌戏的时候,常常在其称谓前冠上地名加以区分,如河北的定县秧歌、蔚县秧歌,陕西的韩城秧歌、陕北秧歌等。柏峪秧歌戏也是如此。
|
內容簡介: |
在长达五六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柏峪秧歌戏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秧歌戏的特点并保存至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台词上多使用方言土语、拟声词,且善用谐音制造桥段插科打诨;
二是情节上细致入微、贴近生活,有真实感,且多在悲剧中穿插喜剧情节以调节剧情;
三是腔调上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唱腔高亢、多变;
四是思想上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爱憎分明,多借剧中人的戏词来表现好恶。
为了抢救性保护宣传柏峪秧歌戏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者深入门头沟山区对柏峪燕歌戏传承人陈永禄老人进行口述史采访,从百年传承、代代牵情、苦心学艺、抢救经典、守住传统、培养后继六个方面梳理了陈永禄老人为柏峪燕歌戏传承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
關於作者: |
朱佳,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学硕士,以社会文化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学为主要研究方向。著有四时风物笺之《茶》《香》、《袅袅炊烟在浅山》之《海淀卷》等书,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相关论文20余篇。
|
目錄:
|
导语1
壹百年传承1
一老母叫我去学戏2
二孤守雄关遣乡怀9
三百年传承未断绝18
贰代代牵情29
一一宿大戏送战友30
二祖祖辈辈不解情34
三弃文从武刘玉昆41
四谁人不爱秧歌戏46
五呕心沥血为秧歌52
叁苦心学艺59
一口传心授学唱念60
二腔调犹须识曲牌71
三文武两场齐奏乐86
四手眼身法练做打92
五三分装扮七分样104
肆抢救经典113
一抢救发掘老剧本114
二细数剧目如家珍120
三历史神怪多取古124
四美满姻缘众所愿127
五横遭逼迫谁做主134
伍守住传统139
一台词剧情奥妙多140
二表演真实特色浓148
三迎节敬神讲究大156
陆培养后继163
一上门请君入剧团164
二还看巾帼女红颜176
三好酒也怕巷子深183
附录187
陈永禄大事年表187
后记1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