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学生如何整本读经典第二季:读者的自我修养

書城自編碼: 349594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中小学阅读
作 者: 王召强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175451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8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NT$ 386.0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NT$ 447.0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NT$ 717.0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NT$ 279.0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NT$ 839.0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售價:NT$ 493.0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悠游人间 赛博朋克少女插画绘制教程 》

售價:NT$ 559.0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售價:NT$ 818.0

編輯推薦:
高中语文新课标整本书阅读新要求,王召强老师带你再探经典文学奇境!
王召强老师根据多年一线语文教学经验,以独特的视角和清晰的脉络,帮助中学生理顺作家创作的前因后果,探寻经典作品暗含的精巧玄机。
打开这本书,打开六部文学经典的瑰丽世界!
视频课程,扫码即得,随书观看。一经典一视频,碎片时间充分利用。全方位、多媒体,足不出户感受名师风采!
內容簡介:
中学生如何整本书经典系列丛书是王召强老师同名系列课程的文字版和拓展版。第二季囊括了对《边城》《伊豆的舞女》《变形记》《分成两半的子爵》《麦田里的守望者》《百年孤独》共六部20世纪东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旨在与中学生分享整本精读文学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其从主题、风格、流派、文学影响力、艺术特色等方面阅读和欣赏经典,提炼故事和写作的规律,品味人类智慧和语言的精华。
王召强老师的讲解系统、深入浅出。他精选的20世纪东西方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极高思想性和艺术性,且阅读难度适中,适合中学生。书里附课程视频二维码,让小读者实现一书一课试听读的全方位、立体化学习,带领其走入文学课堂,重新发现一本书。
關於作者:
王召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曾获上海市第十届教科研评比二等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写作教学评比一等奖,全国部分省市教学评比一等奖。曾经荣获上海市十大语文教学之星称号,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松江区、杨浦区骨干教师,2015年度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人物。编著有《主题写作十二课》《阅读人格二十课》《语文太重要高中写作创意》《古文对话百八篇》等。深信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著名论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人。时刻以苏霍姆林斯基用一辈子备课的教学理念鞭策自己,一辈子学做教师做一辈子教师。
目錄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刍议
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层级并不高
选好整本书阅读的第一只螃蟹
打通整本书阅读与跨媒介阅读
由整本书阅读通往主题阅读之路
边城浪子的田园挽歌整本读《边城》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标本
一曲回望故乡的田园挽歌
边城:被理想化了的现实
翠翠: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精神成长
翠翠的悲剧:当爱情遭遇了婚姻
天保的如意算盘与傩送的一往情深
爷爷之死的终极意义
幽玄物哀的青春之歌整本读《伊豆的舞女》
日本纯文学的坍塌
和魂洋才与新感觉派
两个电影版本的比较:吉永小百合版与山口百惠版
川端康成的千代情劫
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
川端康成的孤儿气质
美丽日本的物哀与幽玄
现代社会的人性寓言整本读《变形记》
卡夫卡的一部传记片和第一部传记
一个来自布拉格的犹太人
越过真实性的疆界
清晰、准确和正式的语调
欣赏两个细节:时间与空间
格里高尔的妹妹葛蕾特
卡夫卡成长中的怕与爱
通往自由的现代寓言整本读《分成两半的子爵》
创意写作的无尽宝藏
温暖、明亮、轻逸的造梦大师
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
通向一个人的完整的代价
完整与分裂的对立统一
善半身:至善的乌托邦
守望纯真的麦田捕手整本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麦田里的反叛者
少年侃青少年叙述者
好莱坞塞林格的伤心往事
战争疲劳症塞林格灵魂的净化
小萝莉浪子回头的不言之教
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整本读《百年孤独》
寻找马孔多阿拉卡塔卡
世系小说:从福克纳到马尔克斯
被切开的血管:拉丁美洲的历史与现实
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开头与结尾
《百年孤独》中的神话叙述
美人儿蕾梅黛丝飞升之谜
活死人布恩迪亚上校的孤独
后记
整本读经典,一场别样的旅行
见识文学的真正模样
內容試閱
导读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刍议
我从二〇一七年六月开始系统地研究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开发,一直做到现在。原本有一个三年规划,我把整个三年规划的思路都给大家看一下可参见文末附表,这样大家可以先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层级并不高
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是,大家看到整本书阅读这个学习任务群,可能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因为它跟我们通常讲的篇章阅读、群文阅读,包括单元阅读都不大一样,它的体量比较大,看上去难度比较高。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我们现在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因为语文教学已经进化到了这个阶段。
首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它就是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和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它把阅读的能力层级划分成了以下四个:
基础阅读 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检视阅读 这本书在说什么?
分析阅读 我读的是哪一类的书?
分析阅读 与同一主题相关的书有哪些?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四个层级。小学阶段主要做的工作是基础阅读,甚至已经包括了检视阅读,也就是我们讲的整本书阅读,现在上海一些民办小学也在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探索。
我第一次被人邀请去做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分享,就是在一所小学。浦东新区有一所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他们语文教研组有三十几位老师,正带领着小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虽然他们选择的大多是儿童文学,就是《小王子》《夏洛的网》《草房子》《秘密花园》这种,但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三、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在过了基础阅读的识字关以后,其实就可以自然过渡到整本书阅读的阶段,即检视阅读阶段。
但是初高中做整本书阅读,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能够检视阅读,而是要通过读整本书达到更高的阅读层级,即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层级。初中生还比较侧重于分析阅读,例如《傅雷家书》,从文体类型上来讲,它就是书信体的,书信体的文本应用性很强。读这样一本书就跟读小说很不一样,首先你必须把《傅雷家书》当作一个非虚构作品来读;其次,书信体的读者意识非常强,书信都是写给非常具体的明确的对象的,所以最好能找附有回信的版本来读。有回信的话,就能搞清楚傅雷写作的语境,他都是在帮儿子解决哪些问题。这样,你才能真正进入傅雷的书信世界。这样读《傅雷家书》的层级,就是分析阅读的层级。
高中生则要通过读一本书达到读与之相关的所有的书的更高的主题阅读层级。以《乡土中国》为例,从文本类型上讲,它是一本社会学的基础著作,我们去读《乡土中国》,要先把书里的基本概念搞清楚,但是这种梳理概念的工作实际上还是检视阅读的能力层级。其实这本书中的概念是很容易理解的,不是学生读这本书的难点。而且《乡土中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费孝通先生的文笔是很不错的,他从中学阶段就开始在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了,这本书原本是连载在《世纪评论》杂志上的十四篇文章,所以学生理解概念的难度并不大。
我们读《乡土中国》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读这本书高中学生可以去探究其背后蕴涵的社会学科的大哉问,即大分流。我们要注意这本书有一个基本写法,费孝通所谓的乡土中国是相对于现代西方而言的,它在对乡土中国做出事实描述的时候,始终暗含了一个价值判断,即乡土中国这种社会形态是不好的,现代西方才是乡土中国的真正出路。因此他这本书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探究的大哉问就是:为什么是西方?为什么现代社会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亚洲?为什么近代以来是欧洲人殖民亚非拉,而不是相反?这个问题在社会学领域,自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以来,就一直困扰着学术界。
近年来,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先后写出了《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大分流之外》Before and Beyond Divergence、《白银资本》ReOrient等相关著作。与芝加哥学派观点相左的著作,如《欧洲奇迹》The European Miracle、《为什么是欧洲》Why Europe?、《停滞的帝国》L''empire immobile ou le choc des mondes、《饥饿的盛世》、《传统十论》等,刚好可以与之形成针锋相对的论辩。学生可以在探究大分流这一大问题的任务驱动之下,开展一次以《乡土中国》为引子的主题阅读学习探究之旅,从而超越前人的观点,形成自己批判的思考。这就有点像大学生、研究生撰写论文的味道了,但这样才能有效地借助主题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所谓的批判的思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思考的超越性。例如,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认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但是唐小兵就在《自由比容忍更重要》一文中旗帜鲜明地反对胡适的观点,认为自由比容忍更重要,那到底哪一个重要呢?这种针锋相对的论题,会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前人的观点。如果深入研究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胡适的观点含有非常现实的政治因素的考量。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最著名的一位自由主义者,当然知道自由具有绝对的普世价值,是自由主义者最为推崇的社会价值。但是他面对的社会情境是一九五九年蒋介石独裁专制下的台湾地区,他不得不委曲求全,他知道像雷震这样跟蒋介石硬碰硬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只能选择韧性的战斗,所谓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是也。
唐小兵之所以能够旗帜鲜明地正本清源,从相对抽象的视角,搞清楚了自由的社会价值,是因为他不必面对蒋介石的专制独裁,不必考量现实的政治因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参与胡适和唐小兵的论辩中形成自己的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选好整本书阅读的第一只螃蟹
整本书阅读到底要读哪些书?尤其是初高中阶段该读哪些书?这个问题乍看上去好像已经有标准答案了,因为统编本初中语文新教材里已经推荐了相应的书目,统编本高中语文新教材也推荐了相应的书目,但是老师们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权的。这里我想先说明的是,老师选择的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本书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把学生的读书胃口给搞坏了。像《三体》《哈利波特》这种更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心理的书,比较适合作为整本书阅读的第一只螃蟹。如果教材中推荐的书目实在不适合作为第一只螃蟹,那不妨自行选择课外阅读书目。
关于课内外阅读书目,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经给出一个选书标准,就是他在《为什么读经典》Perche? leggerei classici一书的绪论中给经典下过的一个描述性定义:经典作品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我自己在做整本书阅读系列课程的时候,首选的就是沈从文的《边城》。因为当时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中节选了《边城》的两个章节,仅读这两个章节当然不足以窥探《边城》的全豹,所以我就顺水推舟,带领学生读了整本的《边城》。《边城》在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一百强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但是我在解读《边城》的时候,发现《边城》简直就是创意写作的绝佳范本,沈从文虽然没接受过创意写作工坊的系统训练,但是他的小说几乎完全符合创意写作的基本规律。例如,《边城》实际上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成长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翠翠实际上经历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性格转变,促成她性格转变的关键因素是爷爷之死,造成爷爷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天保之死,而造成天保之死的主要原因则是天保和傩送二人都爱上了翠翠。这样,整部小说弥漫着的悲剧性和宿命感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其实是沈从文在不断地给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制造障碍,两个人初次见面,就一步步把翠翠带入其母亲式的爱情悲剧,直到爷爷死后,她才从杨马兵口中得知了所有真相,从而受到了人事上的教育,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蜕变。因此,沈从文的《边城》蕴涵了创意写作中最核心的写作知识,即讲故事的核心机密: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幸福生活没有任何戏剧性可言,故事都是有关困境或者困难的,困难越大,故事就越精彩。故事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不断地给主人公制造困境的过程。
沈从文无师自通,堪称讲故事的高手,学生如果从阅读《边城》中领悟了创意写作的核心知识,就可以开始像沈从文一样写故事了。我给学生布置的写作任务就是续写《边城》,重新收拢所有故事线索,学生也可以再给翠翠和傩送
制造一点困境,让傩送也完成性格转变,促成其精神成长。
读完《边城》,我就给学生推荐了余华的《活着》,因为《边城》描述的是乡土中国的故事,而《活着》则讲述了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是怎样过来的,属于现当代中国的故事,这样写作内容就形成了一个有序的衔接。不过,《活着》虽然盛名在外,其实并不是一个创意写作的典范。从创意写作的角度上来讲,它是一个比较失败的文本。如果从创意写作的角度,将《边城》和《活着》做一个比较,刚好可以形成一个自足的学习单元。
从二〇一七年九月开始,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整本书阅读了十八本小说,外加一部诗集西川主编的《海子诗全集》,一部散文集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一部社会学著作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在这两年半的教学探索中,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愉悦。
打通整本书阅读与跨媒介阅读
整本书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最难的阶段就是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口,因为整本书阅读的文本长度相对于选文阅读而言,实在是长得太多了。教材中的选文,很少有超出一万字的,而整本书阅读的篇目,很少有少于五万字的,因此文本处理就要注意切入口的选择。
在整本书阅读《活着》的时候,我就将切入口选为文学改编电影的跨媒介阅读。要知道,二〇一七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是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分别阐释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十八个学习任务群是各自独立的。相反,我们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要交叉开展,互相促进。
以余华的《活着》为例,我们都知道张艺谋曾经拍摄过一部同名电影,不过在这部电影中,编剧芦苇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学生在小说原著和改编电影之间自然可以划分成两派,有人喜欢小说原著,有人喜欢改编电影,在各自陈述理由和互相辩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申出对《活着》这部小说的主题的理解,对于这部小说作为不可靠叙述的叙述类型的理解,对于这部小说作为温情叙事的叙事风格的理解,再借助小说的五篇序言,引导学生评析小说的主题。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在马鞍山二中举办的第二十二届苏浙沪皖语文圆桌论坛上,我上的整本书阅读公开课就是整本书阅读《活着》的第一课时。虽然只有一位学生看过《活着》这部电影,但是这节课上得还是非常成功的,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通过《活着》这本书,我引导学生理解了小说叙述学的一个核心知识,即不可靠叙述和可靠叙述,然后又引导学生通过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评析了小说的主题,在第一课时完成了两个教学难点。
这节课成功的关键之处就是切入口的选择,即文学改编电影的运用。而运用文学改编电影的关键在于,评价文学改编电影的标准,不是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而是编剧如何改编、导演如何处理原著。如果编剧和导演完全忠实于原著,那就失去了跨文本阅读的可比较性,跨媒介阅读的意义也就不大了。例如《一九八四》《挪威的森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小说,都有相应的文学改编电影,但是其在教学上可资借鉴的意义就不大。
美国学者托马斯福斯特在《如何欣赏一部电影》Reading the Silver Screen一书中曾经指出:我们一直生活在伟大的文学改编电影的时代。例如开创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的《流浪地球》,就是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但是刘慈欣的原著小说其实写得很一般,电影编剧实际上做了大量的改编工作,刘慈欣只不过贡献了流浪地球这个金点子而已。对于科幻小说而言,核心的要素就是这个金点子制造出来的惊异感。在这个基础上,编剧们按照好莱坞的叙事风格,重新撰写了一个电影剧本。
在《如何欣赏一部电影》这本书中,作者梳理了评价文学改编电影的四项基本原则:
1.电影必须以电影的方式成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用这条标准去检验电影。
2.不要有任何成见,认为什么必须或不能包含在电影里。改编电影中最好的元素往往是脱离小说的,而最糟糕的元素也是。
3.与此同时,不要做明显愚不可及的改动,这得靠你自己判断。换句话说,要判断改动或忠于原著是否有价值,得结合全片来看。
4.要有双重思维:一个用来存放你对文学原著拥有的珍贵记忆,一个用来检验电影版本。
这里最关键的就是第四条,他说要有双重思维,一个用来存放你对文学原著拥有的珍贵记忆,一个用来检验电影版本。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虽然可以拿来比较,但是要搞清楚,它们的文本类型不一样。文学改编电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但是不能喧宾夺主,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而不是鉴赏电影。鉴赏电影时应该把电影当作电影来看,除了看到电影跟文学的共同之处以外,还应该关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独有的语言风格。电影是运用镜头来讲故事的,这是它跟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
由整本书阅读通往主题阅读之路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主题阅读才是整本书阅读的根本目的。整本书阅读只不过是通往主题阅读的一个手段,不能把整本书阅读当作目的本身。但是整本书阅读是主题阅读的前提,只有读懂了整本书,才能够有条件升级为主题阅读。以《乡土中国》为例,这本书之所以被选入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必读书目,其意义绝不止于整本书阅读。
费孝通的秘书张冠生曾经写过的一本小书,叫《探寻一个好社会费孝通说乡土中国》。这本书它实际上是一本书话,里面主要介绍了费孝通的著作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看了这本书,基本上就了解了费孝通大半生的治学历程。张冠生还替费孝通写过一本内容非常详实的传记,即《费孝通传》,这本传记是目前为止写得最好的费孝通传记,因为作者是费孝通的贴身秘书,两个人朝夕相处,彼此都比较了解。张冠生二〇一九年还写了一本资料很详实的书,就是《费孝通晚年谈话录》,主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的贡献。
我们既然要读懂《乡土中国》,就必须得搞清楚什么是传统社会,什么是现代社会。这本书暗含了一个价值判断:乡土中国属于传统社会,从价值判断上来讲,它是不如现代社会的。那现代社会有哪些特征呢?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社会学基本概念》 Essential Concepts in Sociology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指的是欧洲封建主义之后的时代,是后封建社会的统称,包括工业化、资本主义、城市化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主义、世俗化、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扩散、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人类生活全方位的平等化运动。
费孝通曾经在英国留学两年,他在撰写《乡土中国》的时候,始终有一个参照系,即把乡土中国和现代英国做对照,他是运用对照的笔法写这本书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例如他在讲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之时,是跟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相对照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都在运用这种参差对照的笔法,我们在引导学生整理其写作思路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乡土中国和现代西方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的特征对照着去整理。
基于这种对照,可以自然地引申出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的大问题大分流。我个人在开展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最关心的四个大问题分别是大革命、大饥荒、大分流和大屠杀。大革命主要探讨的是从法国大革命到中国的历次革命背后的激进主义思潮;大饥荒主要探讨的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大饥荒事件背后的共同成因;大分流主要探讨的就是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亚非拉率先发展出现代社会;大屠杀主要探讨的是纳粹针对犹太人的种族大屠杀的历史原因。
围绕着这些大问题开展主题阅读,是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路径。因为这种大问题往往散发着伟大事务的魅力。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The courage to teach中指出: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务进行的永恒对话。是伟大事务和我们的关系把我们召集在一起,伟大事务呼唤我们去认知、去教学、去学习。
以《乡土中国》蕴涵的大问题大分流为例,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现代世界的诞生》The Invention of the Modern World一书中,曾经试图解答现代社会为什么会在英国诞生这个问题。他曾经提到英国社会有一个特点,即俱乐部和社团构成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基石。俱乐部、联谊会、学会、协会形成了无数张网络,这些网络的出现创造了一个公民社会,在公民社会中,公共货物由私人供应变成了现实,造成了一个我们不妨称之为公民经济的体系。由于公民社会的发达,英格兰在一种无可比拟的程度上解决了所有社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即如何建立公共信任和博爱。
他这里讲的俱乐部和社团就是现代社会团体格局的具体表现,跟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导向的私民社会恰恰相反。张宏杰在《饥饿的盛世》一书中曾经指出:中国古代的皇帝,例如乾隆皇帝,是严禁结社的,尤其是朋党。像张廷玉、鄂尔泰这样的重臣,一旦有朋党的苗头,就会招致乾隆皇帝的严厉打压。
英国的民间社会却异常发达,因为早在一二一五年制定的《大宪章》Great Charter中,就已经提出了限制王权的思想和具体的权力制衡措施。据艾伦麦克法兰观察,英国的俱乐部和社会有以下特点:
它们基于人的成就,而非基于人的归属。
它们基于契约,而不是基于身份。
它们怀有有限的目的和宗旨,并设定一个或一套具体的细化而非泛化的目标。
它们具有选择性只有某种特定的人才能成为某个特定俱乐部或社团的成员;不过它们也可能被竞争对手复制。
它们与同样性质的如游戏的、音乐的、教育的其他社团之间经常发生暗中的或公开的竞争。
它们以一种官僚机构式的组织实施管理,设有主席、秘书、会计和管理委员会。
它们大多拥有资产,如庭院、楼堂馆所、会议室。
它们通常拥有自己的象征性标志,如纹章、徽章、领带、箴言。
它们的成员一般由现时成员挑选通过民主投票以及对提名的否决权。
它们不是由国家设立的正式团体,也不受国家控制。
它们可能设有特定的标准,如财富、性别、技能等,以此决定一个人是否有资格入选。
它们收取会费和捐款,用来支付它们的活动。
它们拥有一个名字和一段历史。
它们通常采用面对面形式,成员之间互相认识。
它们克制自己,不干预成员在其他方面的生活。
它们有一套明确的行为准则。
它们可以开除并确实开除违反这些准则的成员。
它们通常由一个强悍人物所缔造。
它们可触及任何类型的活动,包括犯罪,但是它们一般都合法守法。
它们往往存续多年,有的甚至存续几百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