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NT$
602.0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NT$
403.0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
編輯推薦: |
知名国际教育奖博耶奖得主戴维森雄心之作,引领人们用学习挑战未来。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深入剖析时代对个人素养的需求差距,通过揭示注意力科学背后的奥秘,提出学习忘却再学习的破而后立式学习模式和多任务处理方法,用对新技能和新视野的超强学习能力决胜未来。 不可多得的跨学科研究之作,美国《出版人周刊》评论其为杰出并具有现实批判意义的著作。 荣获《出版人周刊》年度科学图书!获得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哈佛大学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丹艾瑞里、施乐公司前首席科学家约翰西利布朗以及《快公司》《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科学新闻》《泰晤士高等教育》等专家媒体盛赞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
內容簡介: |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去中心化、多元化、信息爆炸化的数字时代,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干扰让我们会为分心而焦虑。传统脑科学告诉我们,我们的生理机制决定了一次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多任务处理是不可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数字时代对多任务处理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那我们究竟何去何从?
《重新认识学习》揭示了我们对注意力盲视的误解,指出传统的课程设置、考试方式、职场设计和员工定位都不再适合扑面而来的数字时代。美国知名跨学科研究专家凯茜戴维森教授从注意力的科学原理出发,用大量的研究、前沿教育案例展现了科技如何重塑我们的学习方式,深入剖析时代对个人素养的需求差距,通过揭示注意力科学背后的奥秘,提出学习忘却再学习的破而后立式学习模式和因差异而合作的多任务处理方法,引领人们从容应对未来巨变。
另外,戴维森在本书中还分析了未来学校和未来职场的变化,描绘出科幻兼具真实感的未来图景,提出每个人有应该培养的17项未来素养,用对新技能和新领域的超强学习能力决胜未来。
|
關於作者: |
凯茜戴维森(Cathy N. Davidson)
国际知名跨学科研究专家,终身教育创新者和推动者。美国人文艺术科学和技术合作实验室(HASTAC)创始人兼董事。
纽约城市大学跨学科研究教授及教务长。美国西北大学和埃尔姆赫斯特学院荣誉博士。曾任美国杜克大学跨学科研究教授、美国国家人文委员会委员、摩斯拉基金会董事会成员。
荣获2019年美国大学协会的弗雷德里克内斯图书奖、2016年博耶尔教育奖全球知名高等教育荣誉奖项。
卫斯理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斯在《华盛顿邮报》对新教育的评论中,将她与知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相提并论。
[译者简介]
胡传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博士,师从彭凯平教授。凯茜戴维森(Cathy N. Davidson)
国际知名跨学科研究专家,终身教育创新者和推动者。美国人文艺术科学和技术合作实验室(HASTAC)创始人兼董事。 纽约城市大学跨学科研究教授及教务长。美国西北大学和埃尔姆赫斯特学院荣誉博士。曾任美国杜克大学跨学科研究教授、美国国家人文委员会委员、摩斯拉基金会董事会成员。 荣获2019年美国大学协会的弗雷德里克内斯图书奖、2016年博耶尔教育奖全球知名高等教育荣誉奖项。 卫斯理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斯在《华盛顿邮报》对新教育的评论中,将她与知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相提并论。
[译者简介]
胡传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博士,师从彭凯平教授。 清华大学第22届研究生学术新秀,两届京津地区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博士生学术沙龙组织者。 与国外学者通力合作,在研究人对自己的面孔是如何加工的问题上,拓展了关于自我信息加工神经机制的观点,所著论文发表于神经科学权威杂志《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
目錄:
|
引言看不见的大猩猩
第1部分学习的脑科学原理
第1 章 | 向分心专家学习 024
第2 章 | 学习的神经机制 046
第2部分未来的课堂
第3 章 | 颠覆传统课堂计划 064
第4 章 | 未来的考试 110
第5 章 | 游戏改变课堂 139
第3部分未来的工作
第6 章 | 未来职场的变化 172
第7 章 | 未来员工的思维 213
第4部分大脑、学习与自我改变
第8 章 | 亲身尝试新技术 250
结语分心与学习
致谢 299
附录未来素养清单 305
注释及参考文献307
|
內容試閱:
|
看不见的大猩猩
五六年前,我参加了一个关于注意研究的讲座。在讲座上,一位来自医学院的哲学家向我们介绍了注意盲视(attention blindness)的现象,它指的是我们大脑的一个基本特征:当我们专注于某个任务时,会忽略其他事物。1 为了让我们看到被我们忽略的事物,老师决定让我们现场体验一下注意盲视。
老师先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视频里有6 个人在相互传篮球,其中3 个人穿着白色的T 恤,另外3 个人穿着黑色的T 恤。我们的任务是追踪3 个穿白色T 恤的人之间的传球次数。虽然现在这个视频已经非常有名了,并且经常出现在搞怪电视节目中,但在参加这场讲座之前,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个视频。视频开始播放后,
在座所有人都开始认真地计数。这里的所有人并不包括我。因为我有阅读障碍,当我看到那个带着雪花点的视频里有几个人漫无目的地来回传球时,我没法追踪他们的动作,所以就索性发呆了。但是在视频大约播放到第30 秒时,视频画面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一只大猩猩跑到几个传球的人中间。在人们传球的时候,它盯着镜头看,拍打胸脯,然后大步走掉。
视频结束后,教授问大家:有多少人数到了至少12 次传球?所有人都举起了手。然后他又依次问道:多少人数到了13 次、14 次以及完美的15 次?最后,他问:谁看到大猩猩了?
我举起手来,却惊奇地发现我是我们这排唯一一个举手的人,也是整个房间仅有的三四个举手的人之一。身边其他人脸上写满了疑问:大猩猩?什么大猩猩?还有人不满地嘀咕着他们被骗了。教授没有直接解答这些疑问,而是重播视频。这一次,大家都看到了大猩猩。
教授确实捉弄了观众一把,让观众困在了自己的注意盲视之中,并以此来开始他的讲座。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的确存在小把戏,但让这个小把戏生效的真正原因却不是教授本人,而是由于观众沉浸在计数任务中,从而忽略了出现在舞台正中间的大猩猩。在这个需要集中注意力的简单实验中,是人们的心理机制欺骗了他们。我没有被骗,我看见了那只大猩猩,但这不是因为我的注意力比其他人好。后来我做过一系列的注意力测试,知道自己集中注意的能力并不出众,之所以能看到大猩猩是由于我压根儿没有专注于对传球进行计数。人类的视觉皮层就是这么工作的:我们以为自己看见了整个世界,但实际上只看到了特定的一部分。对于许多神经科学家来说,大猩猩实验传递出了一个警示: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聪明。
注意盲视带来的机遇
我写作本书的念头就是在听讲座的那一天产生的。注意盲视是大脑工作的根本原则,同时我也相信它给我们带来了绝佳的机会。我的视角与神经科学家们不同:当他们看到个体的缺点时,我看到的是合作的机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筛选信息,但筛选的标准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我们漏掉的信息不同。如果一些人能够准确地数出传球的次数,而另一些人看到大猩猩,那将我们所看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全部的信息,这一总结意义非凡。从这个角度来看,大猩猩实验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关于大脑的生物学课,也是一项让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保持活力的伟大计划。
如果不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点,这个世界将是一片混沌,因为我们要看、要听和要理解的东西太多了。集中注意力让我们可以深入地加工那些被认为最有用的信息。专注意味着选择,它给我们留下一些盲点,需要我们使用其他方法来处理。幸运的是,人类处在交互性强的数字时代,我们有工具来处理不同形式的注意力并对其加以利用。
但在利用不同形式的注意力之前,有一步非常重要。如果不跨出这一步,我们将永远无法充分利用互动的网络世界带来的好处。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就意味着忽略了注意之外的其他事物包括大猩猩,但要承认这一点并不容易。对于一个理性、有才能和自信的人来说,很难认识到那些让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正是限制我们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能够精确指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学校及社会中经过长期磨炼所获得的。几百年来,我们被训练用某种个性化、有目的的方式去看这个世界。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种方式也会让我们把其他信息都排除在外。我们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没有看到全部可以看见的东西。
我们要承认注意盲视的存在,承认在每次任务中,要么数不清楚传球的次数,要么就看不见大猩猩。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同时完成两个任务。
一个精巧的认知实验就像魔术大师的一场精彩演出,让我们看到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东西,帮助我们相信一些在其他情况下不会接受的事实,让我们了解大脑工作方式的奇特和不完美之处,这也正是科学实验与魔术的关键区别。科学家不会为了捉弄人们、引起人们震惊或逗他人开心而设计实验。他们设计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人类行为方式的理解。
当年轻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Christopher Chabris)和丹尼尔西蒙斯(Daniel Simons)刚开始他们的研究项目时,他们首先进行了这个现在已经非常著名的大猩猩实验,后来它被称为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
1999 年,查布里斯和西蒙斯想用一种有力的方式来证明注意力的选择性原则。虽然早在1970 年就有人提出这个原则,但是那时的人们拒不相信。当时正好他们楼下的同事在进行与恐惧相关的研究,因而置办了一件大猩猩外套。于是,就有了这个在认知心理学史上留名的实验。
在正常的测试条件下,大约有50% 的被试忽略了这只大猩猩。当有同伴在场的压力时,这个数字会更大。在伦敦的一次现场互动实验中,400 名大学生被安置在一个大礼堂中参与这个实验,只有10% 的被试发现了大猩猩。5 在我参加的那个讲座上,并没有人来对人数进行精确统计,但现场发现大猩猩的人数比例似乎比伦敦的现场实验更低。讲座中只有这么少的人看到大猩猩,最可能的原因是:学术界的人更擅长专注。这正是大猩猩实验让他们不快的一点:你越专注,越会忽略其他事情。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一男一女表演一个常见的扑克牌魔术。男士把一副牌呈扇形铺开在女士面前,让她随便抽选一张,然后将这张牌展示给观众,再将它放回到那副牌里。正如我们所料,男士可以神奇地选出女士之前抽选的牌。6 随后,这位男士向大家揭示了魔术的秘密:当观众盯着看女士手中的牌时,他换了一副不同颜色的牌,所以把那张女士抽选的牌放回去后,他可以一下就发现那张牌。但这只是魔术的开始,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那副牌上时,视频中的男士和女士换了不同的衣服,视频的背景颜色发生了改变,放牌的桌布也换了颜色。在这些变化发生的同时,还有一个穿着大猩猩衣服的人坐到了舞台上,他们借此向看不见的大猩猩致敬。
我所知道的最吓人的注意盲视实验是航空飞行员的一种训练。学员们使用一个飞行模拟器进行着陆测试,他们被告知在狭窄跑道上的着陆表现会决定他们的成绩。这些学员必须了解一系列关于大气的变量,如风速等。但在学员们突破了无数障碍,眼看就要着陆的时候,模拟器上显示,在跑道的中央横着一架大型商用机。学员们把注意力全放在将飞机停靠在正确的位置上,只有一半学员发现那架商用机停在了错误的位置。当他们回看模拟器视频时才发现,自己把飞机停在了商用机上面。这是通过模拟器学习到的重要一课。
注意盲视在我们作为个体所参与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关键作用,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在团队中如何工作,还影响到我们在机构中、课堂上、工作时以及自我评估中更看重什么。在我们与物体(如车钥匙或屏幕)进行互动时,注意盲视起着重要作用;在我们评估儿童、残障人士或其他群体,甚至自己年老时的能力时,注意盲视也在作怪,导致我们评价偏低;在家庭或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中,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注意盲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10 多年里,我一直在探索注意盲视的有效利用方式,使我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遇。由于注意盲视的存在,我们在处理重要问题时通常会卡在一个死角,这往往不是由于某一方是错的,而是双方在自己的角度上都是对的,却都无法看到对方所看到的东西。双方都在自己的立场上变得越来越极端,就很容易引起彼此的误解。在正常条件下,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视角是什么。2010 年夏,英国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线号(Deepwater Horizon)钻井平台爆炸,导致500 万加仑原油涌入墨西哥湾。从这一事件后的各方争议可以看到注意盲视的存在。一些人看到了这次事件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呼吁永久性禁止所有的海上石油开采。而当美国总统宣布暂停开采6 个月以调查灾难的原因时,另一些人则为那些失去工作的石油工人而抗议。
在这次争议中,双方都无法从对方的视角看待问题。但我们不必非得站在对立的立场,如果我们学会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则双方都可以看到问题的全部。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方法,让大脑摆脱只能专注于一面的限制,
这种限制在大猩猩实验中被揭示得很清楚。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我们就可以习得那些被注意盲视所限制的能力。既然注意模式最初是习得的,我们用特定方式来看世界的模式也是习得的,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打破这些模式。一旦打破了这些模式,我们就可以自由地学习那些帮助我们通往成功的新方法。
那么,学习集中注意力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没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保持专注或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什么地方。任何事物都可以引起婴儿的兴趣,他们无法区分某些东西比其他东西更值得注意。但他们最终还是学会了如何保持专注,因为从出生之日起,大人就开始教他们什么是人们认为值得关注的。摇铃能够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在他们出生20 周或50 周后,就变得没那么有吸引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摇铃并非特别重要或者值得注意的东西。事实上,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均是如此。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旧模式,用新模式来替代旧模式,然后不断重复的过程。
|
|